冷库消防安全培训.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61861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库消防安全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冷库消防安全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冷库消防安全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氨冷库消防安全培训 XXXXXXXXXX有限公司 第一章 氨的基本知识 一 氨的特性 又称氨气 液氨 分子式为NH3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具有毒性 在标准状态下 其密度为0 771kg m3 常压下的沸点为 33 41 临界温度为132 5 临界压力为11 48MPa 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900体积氨 溶有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 呈弱酸性 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鸣性气体 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爆炸下限为15 7 爆炸上限为27 4 引燃温度为651 第一章 氨的基本知识 二 氨的危害氨挥发性大 刺激性强烈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氨可造成溶解性组织坏死 轻度中毒者 出现流泪 咽痛 声音嘶哑 咳嗽 咯痰等 眼结膜 鼻粘膜 咽部充血 水肿 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剧 出现呼吸因难 紫绀 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 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 患者剧烈咳嗽 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呼吸究迫 谵妄 昏迷 休克等 皮肤接触液氨会引起化学性灼伤 使皮肤生疮糜烂 液氨溅入眼内可引起冻伤 冻僵 并变为苍白色 一 引发液氨泄漏事故原因主要有 设备陈旧 液氨的生产 储存 运输等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检修和更新改造 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管理紊乱 主要表现为 液氨的储存仓库内混放有易燃易爆的氧化还原剂 液氨的装运工具不符合安全运输规定 在运输液氨的过 程中不按规定路线行走 未按规定储备急救药品 个人防护器材及堵漏设备等 违规操作 由于疏忽大意和技术经验的不足 工作人员在液氨的生产 储运等环节违反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人为地造成了液氨的泄漏事故 第二章 冷库液氨技术及消防安全知识 二 液氨制冷原理冷库制冷系统的安全事关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旦发生事故也会对周边群众安全和环境造成影响 为保证事故发生时 及时 有序 高效的进行控制 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 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我们应该掌握制冷系统技术及消防安全知识 第二章 冷库液氨技术及消防安全知识 液氨制冷整个工作过程就是将低于 18 的制冷对象中的热量 强制送到 30多 的冷却水中去 使制冷对象失去热量 温度降到我们所需要的 18 而冷却水吸收了热量后 又通过水蒸汽的蒸发 将热量传送给了大气 或者说是风将热量吹走了 这就是制冷全过程 冷库液氨制冷原理图 氨蒸汽 抽送到冷凝器 并压缩成高压 高温的氨蒸汽 这时候氨蒸汽中又加进了电动机的热功当量所附加的热量 冷凝器中的氨蒸汽 将热量传送给温度较低的冷却水 失去热量的氨蒸汽被冷凝成为液态氨 节流阀将冷凝下来的液氨再有节制的补充给蒸发器 使蒸发器能够连续地工作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一 氨的储存氨是乙类易燃气体 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 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 在储存 运输 使用等环节 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 与性质相抵触的氟 氯及酸类等危险物品分开储存 搬运时轻拿轻放 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运输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 不能超压超量运输 运输车辆应避开高温时段 防止曝晒 同时要保护好附件阀门及液位表 容器为压力容器 定期检验阴凉通风的库棚内远离火种 热源 防止日光直射 二 制冷过程中的防火在氨制冷工序中 应当注意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 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将氨压缩机房列为乙类火灾危险的厂房 应采用一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冷库设计规范 中对氨压缩机房也有专门的设计要求 应当有足够的泄压面积 电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气设备要按Q 2 1区 级防爆要求考虑 并设有紧急泄压装置及可供抢救时喷洒水雾的消火栓 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 有条件的可配备空气呼吸器 三 液氨一旦泄漏 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1 根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 处置车辆和人员一般停靠在较高地势和上风 或侧上风 方向 2 处置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在处置泄漏或有关设备时 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 佩戴空气呼吸器 直接接触液氨时 应穿着防寒服装 紧急时也可穿棉衣棉裤 扎紧裤袖管 并用浸湿口罩捂住口鼻 三 液氨一旦泄漏 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5 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 开花水流驱散 处置时应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 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3 应迅速清除泄漏区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 并加强通风 如是钢瓶泄漏 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 尽量使泄漏口朝上 以防液化气体大量流淌 4 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 可考虑将钢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 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 四 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1 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 先切断压缩机电源 马上关闭排气阀 吸气阀 双级氨压缩机应同时关闭二级排气阀及二级吸气阀 如正在加油 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 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 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 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 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 如漏氨事故较大 无法靠近事故机 应到室外停机 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桶出气阀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4 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5 在处理事故时 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 使氨与水溶解 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 五 压力容器漏氨事故处理此类事故 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 使事故不再扩大 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 关闭设备所有阀门 漏氨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联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 用水淋浇漏氨部位 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 第三章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属于此类设备有 油氨分离器 冷凝器 高压贮液桶 中冷 排液桶 集油器 放空气器 低压贮液桶等 第四章 中毒处置 一 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 0 15ml kg液氨人类吸入LCLo 5000ppm 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 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 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1 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 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 咽炎 气管炎 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 咳嗽 咳痰或咯血 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 第四章 中毒处置 破裂 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 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二 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第四章 中毒处置 3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 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 可造成气管阻塞 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 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第四章 中毒处置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 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 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 可引起疼痛和烧伤 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 上皮组织破坏 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 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 续 并发生持续性水肿 疤痕 永久性混浊 眼睛膨出 白内障 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三 急救措施1 清除污染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 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 则不需要清除污染 假如接触的是液氨 并且衣服已被污染 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第四章 中毒处置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 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 应慢慢滴入1 2滴0 4 奥布卡因 继续充分冲洗 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 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 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第四章 中毒处置 2 病人复苏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 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 气道 呼吸 循环 气道 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 检查病人是否呼吸 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 检查脉搏 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第四章 中毒处置 3 初步治疗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 500ppm 并出现眼刺激 肺水肿的症状 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 先喷5次地塞米松 用定量吸入器 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 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 1500ppm 应建立静脉通路 并静脉注射1 0g甲 第四章 中毒处置 基泼尼松龙 methylprednisolone 或等量类固醇 对氨吸入者 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 如有缺氧症状 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 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 如条件许可 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 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叔丁喘宁 第四章 中毒处置 如皮肤接触氨 会引起化学烧伤 可按热烧伤处理 适当补液 给止痛剂 维持体温 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 要注意冻伤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