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国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解析.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545968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我国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6我国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6我国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56年 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 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 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 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 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 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 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63年 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 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 之后推出109丙机 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7年 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69年 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 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 441B 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 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 DJS 130 131 132 135 140 152 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76年 DJS 183 184 185 186 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 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 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HDS 9 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 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 银河 号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84年 联想集团的前身 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 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 华光 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5年 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1986年 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 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 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 第一台国产386微机 长城386推出 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90年 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 EST 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 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 新华社 科技日报 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 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 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2年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 II通用并行巨型机 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 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 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 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93年 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 型通过鉴定 1994年 银河计算机 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 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 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 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 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1996年 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 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 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 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 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 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 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计算机发展 1998年 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 国产占有率高达71 9 1999年 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 神威I 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2001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 龙芯 芯片 中国计算机发展 2002年 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龙腾 服务器 龙腾服务器采用了 龙芯 1 CPU 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 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 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 在国防 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 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 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 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 1987年9月 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KarlsruheUniversity 维纳 措恩 WernerZorn 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 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ICA 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 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 邮件内容为 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 越过长城 走向世界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 1987年11月9日 11日 中国代表团受邀参加了在美国普林斯顿 Princeton 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学术网络会议 InternationalAcademicNetworkshop 与会期间 美方向中方代表杨楚泉转交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对中国接入计算机科学网 CSNET 和美国大学网 BITNET 的认可性贺信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 1988年初 中国第一个X 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 当时覆盖北京 上海 广州 沈阳 西安 武汉 成都 南京 深圳等城市 4 1988年3月 中国计算机科技网 CANET 项目启动 旨在组织中国众多大学 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联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5 1988年7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奥地利无线电公司的卫星线路 采用X 25协议使一台VAX785机成为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的一个子节点 6 1988年12月 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 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 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 通过X 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 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7 1989年5月 中国研究网 CRN 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 25试验网 CNPAC 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 DFN 的互连 CRN的成员包括 位于北京的电子部第15研究所和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 位于成都的电子部第30研究所 位于石家庄的电子部第54研究所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等单位 CRN提供符合X 400 MHS 标准的电子邮件 符合FTAM标准的文件传送 符合X 500标准的目录服务等功能 并能够通过德国DFN的网关与Internet沟通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8 1989年10月 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 国内命名为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世界银行命名为 NationalComputingandNetworkingFacilityofChina 简称NCFC 正式立项 11月 该项目正式启动 NCFC是由世界银行贷款 重点学科发展项目 中的一个高技术信息基础设施项目 由国家计委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家教委配套投资和支持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联合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共同实施 当时立项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三个单位的合作 搞好NCFC主干网和三个院校网的建设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9 1990年11月28日 在王运丰教授和维纳 措恩 WernerZorn 教授的努力下 中国的顶级域名 CN完成注册 钱天白任行政联络员 从此在国际互联网上中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 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0 1991年3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 SLAC 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建立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997年 经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工作委员会研究 决定由CNNIC联合四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 1998年起 CNNIC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推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年1月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 98亿人 普及率达到22 6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 年增长率为41 9 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 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 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 博客自诞生以来 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截至2008年底 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二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1年1月 数据显示2010年 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约6311万人 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 8 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客的使用率达15 5 截止2010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 57亿 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 3 较2009年提高5 4个百分点 截至2010年12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 03亿 较2009年底的2 33亿增加6930万人 同比长29 6 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从2009年末的60 8 提升至66 2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二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年1月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 56亿 同比增长17 5 截至2011年底 中国网站规模达到229 6万 较2010年底增长20 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年7月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 38亿 是15年前的867倍 互联网普及率为39 9 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在全球的排名上升至第3位 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年1月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 64亿 新增网民5090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2 1 保持低速增长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 2亿 年增长率达18 1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 09亿 而手机微博用户规模就达到2 02亿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年6月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 91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4 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