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人教版必修.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535584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1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 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 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3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 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 政治的变化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 社会进步 妨害 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 要 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 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 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 改造或剔除 问题探究1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提示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但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 不断革除陈旧的 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2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社会制度的更替 科学技术的进步 思想运动的兴起 其中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的 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 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传道 授业 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选择 传递 教育能够以 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使人们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从事文化创造 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问题探究2 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承是一回事吗 提示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对应学生用书P120 要点一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及其特点1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1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具有历史性 继承性 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的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3 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 传统文化的双重性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的作用 3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 在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误区一 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 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因此 我们既不能搞 传统虚无主义 全盘否定 也不能持 文化保守主义 全部继承 正确的态度应是在对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兼收并蓄 推陈出新 误区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 也有糟粕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 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则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保守的因素 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2 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 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例1 2011 福建福州 弟子规 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 教导儿童为人处世的规范 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 对待 弟子规 的正确态度是 A 按照传统 承袭规范B 兼收并蓄 为我所用C 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D 立足经典 发展实践 解析 弟子规 属于传统文化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有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C切题 答案选C A D不符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排除A D B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故B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B 其原因是将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误认为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011 东北三省四市联考 写春联 对春联 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 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 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氛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 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 春晚迎春春不晚 游子吟 乡愁 静夜思 荷塘月色 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这些春联古意新思 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 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这表明 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 B C D 解析 题干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 故排除 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并非是优秀文化 并非更具有生命力 故 错 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A 其原因是理解能力欠缺 误认为 说法正确 要点二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 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含义所谓文化继承 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而是要有所淘汰 有所发扬 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所谓文化的发展 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否定 是既克服又保留 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 是前进的 上升的 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2 文化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 是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 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与时俱进 有所淘汰 有所发扬 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即要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2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 在创造中继承 在推陈中出新 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 教育具有保存 传递文化传统的功能 人类文化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 即只能被学而知之 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 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 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递 保存和延续过程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文化的保存 传递 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 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2 教育具有选择 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 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教师的选择 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这几种途径来实现的 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 也在整理着文化 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 使人类文化去伪存真 逐步系统化 使其精华得以突出 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3 教育具有吸收 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不同文化的交流 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言文字 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该民族的教育 通过教育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 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 取其精华 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吸收 融合和创新 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基础 4 学习型社会 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对待传统文化 既要继承 又要发展 文化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 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不是先后两个阶段 2 不能认为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发展 实现文化的超越 不断创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文化 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根基 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不是全盘抛弃 而是 扬弃 例2 2011 北京文综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三年来 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 重视培养羌绣 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 鼓励编排 羌魂 等原生态歌舞作品 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解析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表述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说法不正确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正确 故选D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这一知识点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继承与发展 创新之间的关系 本题易错选C 原因在于未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011 山东烟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 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光明网日前做了 汉字书写调查 85 2 的被调查者认为 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 文章的标题可为 A 普及书法 古为今用B 书写汉字 批判继承C 立足实践 创新汉字D 书写汉字 传承文化 解析 A B C均说明在书写汉字上应该怎么做 D说明书写汉字的重要性即传承文化 故D符合题意 A B C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答案 D 点拨 易错选A 其原因是分析 理解能力欠缺 未认识到A说明的问题是怎么做 不符合题意 对应学生用书P122 易错点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理论分析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求人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典例 2011 南京模拟 对于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加强文化教育 全盘继承A B C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D 其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不能 全盘继承 正确解答 错在 全盘继承 符合题意 选C 2011 山西太原 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 其集大成者朱熹 祖籍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 理学家重视对理欲 心物 义利 道德 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 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 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 对待新安理学 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 将其作为发扬传统文化的立足点B 发展壮大新安理学C 将其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D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解析 新安理学为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D切题 答案选D 新安理学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不能将其作为发扬传统文化的立足点 也不能发展壮大新安理学 故排除A B C错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不是新安理学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P122 对应学生用书P122 强国必先强教背景材料2010年7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 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 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角度分析 强国必先强教 是因为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1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 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传道 授业 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选择 传递 教育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使人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从事文化创造 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 强国必先强教 练习提升 2011 连云港模拟 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许多 通过 传道 授业 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 A 教育B 科学技术的进步C 社会制度的更替D 思想运动 解析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答案 A 对应学生用书P122 1 2011 南京模拟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 年画 福 字的传统习惯 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 A 产生于过去 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 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 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故本题应选B项 A C 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 2011 广州模拟 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 黄河大合唱 让人热血沸腾 黄河大合唱 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 这说明 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A B D D 解析 传统文化有优秀的和落后的 表述有误 题干所讲的是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思想 所以 与题干不符 答案 B 3 2011 东北师大附中 对于东北二人转 赵本山前经纪人高大宽表示 要倡导绿色二人转 粗俗内容我们会剔除掉 不能允许有低俗的内容存在 这表明继承传统文化要 A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B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C 坚持推陈出新D 坚持古为今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理解 高大宽倡导绿色二人转 强调的是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 把庸俗的东西去掉 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过程 题目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继承对发展的作用 也没有强调推陈出新 主旨也不是古为今用 故B C D选项排除 答案 A 4 2011 广东深圳 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9月6日 17日在台北市举行 中华文化的守望与弘扬责任重大 怎样把炎黄子孙的共有文化财富保护好 传承好不是一句口号 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 更需要两岸同行携手并肩 下列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全盘否定旧文化 努力创造新文化 要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A B C D 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错误 对待传统文化 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也就是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正确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