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学院国学复习答疑.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95525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琴岛学院国学复习答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琴岛学院国学复习答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琴岛学院国学复习答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 1 关于诸子起源的观点 2 诸子流派有哪些 3 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特征 4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国学基础 1 诸子的起源 一 诸子出于王官论 二 诸子之学起于救弊治世 三 诸子之学是针对 周文疲弊 而发 四 诸子之学是 哲学的突破 国学基础 2 国学基础 3 诸子流派 国学基础 4 儒家的基本特征 1 与中国文化主流一脉相承的关系 尧 舜 文 武 孔子 2 有自己的传统经典 六经 3 内在的本质仁 义 道德的优先性 4 内圣与外王的合一 内圣 内在的成就自己 做一个理想的人 外王 外往 把内在的品性通过外在方式展现出来 成就一番事业 国学基础 5 代表人物 道家 所谓 道家 是指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 主要流派有 老子 庄子 黄老学派 1 老子 中的宇宙观 以 道 作为理论基础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 本源 构成和变化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2 老子 中的辩证法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物极必反有无相生 国学基础 6 3 老子 中的政治哲学在政治上 老子 反对各家意见 认为天道无为 主张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 提倡清静无为 守雌守柔 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国学基础 7 1 阴阳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名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 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国学基础 8 国学基础 9 阴阳家 3 阴阳家者流 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 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 则牵于禁忌 泥于小数 舍人事而任鬼神 阴阳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 邹衍 阴阳家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官职 提倡阴阳五行学说 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邹衍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 邹衍创立了 大九州 说 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 提出 五德始终 的历史观 国学基础 11 法家P158 4 法家者流 盖出于理官 信赏必罚 以辅礼制 易 曰 先王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 则无教化 去仁爱 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 伤恩薄厚 法家思想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 代表人物 商鞅 慎到 韩非 李斯等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 重农抑商 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 设郡县 君主专制 仗势用术 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 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国学基础 12 国学基础 13 名家 5 名家者流 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 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为之 则苟钩鈲析乱而已 国学基础 14 名家 名家 代表人物 邓析 惠施 公孙龙 作品 公孙龙子 名家因从事论辩名 名称 概念 实 事实 实在 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偏好辩说理论 对逻辑学有贡献 观点主要有 合同异 白马非马 和 离坚白 等 国学基础 15 墨家 6 墨家者流 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 是以贵俭 养三老五更 是以兼爱 选士大射 是以上贤 宗祀严父 是以右鬼 顺四时而行 是以非命 以孝视天下 是以上同 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 见俭之利 因以非礼 推兼爱之意 而不知别亲疏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 作品 墨子 十论 尚贤 尚同 节葬 节用 非乐 非命 尊天 事鬼 兼爱和非攻 这一学派以 兼相爱 交相利 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 尚同和非攻 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 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 又提出 非命 的主张 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国学基础 复习答疑 17 思考题 1 什么是国学 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 国学的分类及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8 答案要点 1 国学 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 2 一 考据之学 二 义理之学 三 经世之学 四 辞章之学 19 思考题 1 国学热的原因2 国学的当代意义 20 答案要点1 首先 国学兴起与新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多危机存在直接的现实关联 其次 国学兴起与中国的崛起存在必然的文化关联 重拾文化自信 民族自觉意识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精神正在觉醒 再次 国学兴起与素质教育 身心涵养存在内在一致性 21 1 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 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 2 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 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3 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 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 4 对于促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 22 思考题 1 什么是文字学 2 谈谈你对汉字特点的认识 23 国学基础 24 研究文字的形 音 义及其相互关系 发展变迁的学问 叫做文字学 广义 形 音 义 1 文字学 字形2 音韵学 字音3 训诂学 字义狭义 形 文字学 字形 文字学 25 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的独特性 首先 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 其次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再次 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它是独立创造 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自源文字 最后 当今世界有两大体系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国学基础 26 课堂提问 1 文字起源的假说 2 汉字的发展演变 3 说文解字 4 六书 27 文字起源的假说 一 结绳说二 契刻说 书契说 三 图画说 书画同源说 四 八卦说五 仓颉造字说 28 汉字的发展演变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小篆今文字阶段的汉字隶书 楷书 国学基础 29 许慎 说文解字 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 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说文解字 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 造字法上提出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的 六书 学说 六书 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 一 象形 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 日 月 就是这种字 二 指事 视而可识 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 察而见意 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 三 会意 会意字是并列两个以上的字 会合它们的意义 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 武 信 就是这种字 30 四 形声 形声乃是以形符标明该字的意义类属 取声音相近的字 声符 注明该字读音 搭配而成的造字法 五 转注 是古人制造 同义字 的方法 换言之 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 六 假借 语言中的某一个词 本来没有替它造字 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31 32 课堂提问 1 经 经学 2 翻译 孔子曰 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 诗 教也 疏通知远 书 教也 广博易良 乐 教也 洁静精微 易 教也 恭俭庄敬 礼 教也 属辞比事 春秋 教也 礼记 经解 课本P57 33 答案要点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 编织物的纵线 与 纬 相对 泛指书籍 儒家经典 经学是研究经书之学 经学是研究和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学 经学是研究治世之道与人生修养方法之学 孔子曰 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 诗 教也 疏通知远 书 教也 广博易良 乐 教也 洁静精微 易 教也 恭俭庄敬 礼 教也 属辞比事 春秋 教也 礼记 经解 解释之 课本P57 国学基础 34 孔子说 到了一个国家 可以看出那里教化施行的情况 如果人们的为人温柔厚道 就是施行 诗 教的结果 如果人们通达事理并了解古代历史 就是施行 书 的结果 如果人们知识广博而平易善良 就是施行 乐 教的结果 如果人们清静而精深入微 就是施行 易 教的结果 如果人们谦恭俭朴而庄重肃穆 就是施行 礼 教的结果 如果人们善于辞令和分析问题就是施行 春秋 教化的结果 35 课堂提问 1 何为六经 何为十三经 2 今古文经学区别 3 历代经学发展状况 37 2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3 易经 书经 诗经 三礼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传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粱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答案要点 1 文字不同 传本不同 2 传经系统不同 3 治经方法不同 4 对经义的解释不同 经学发展 一 先秦 经学的孕育 二 两汉 经学大发展 三 魏晋 经学的玄理化 四 南北朝 经学的分立 五 隋唐 经学的统一 六 宋明 经学的理学化 七 清代 经学复盛时代 八 新儒家 经学反思期 39 国学基础 40 思考题 1 诗经简介 2 四家诗 3 诗经六义 诗经简介 一 诗经 的性质 第一部诗歌总集 抒情诗集 二 诗经 的名称和篇目 原名 诗 或称 诗三百 共有305篇 三 诗经 的时代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四 诗经 的地域 约相当于今陕西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大体上黄河中下游流域 国学基础 41 国学基础 42 2 国学基础 43 六义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其中 风 雅 颂 是指内容来说的 风 雅 颂 三部分的划分 依据是音乐之不同 风 十五国风 包括15部分 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共160篇 雅 是 王畿 之乐 颂 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赋 比 兴 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赋是铺陈叙述的写作方法 比 是比喻之意 兴 是起兴和寄托的写作方法 思考题 1 诗经 诗篇主要类别 2 诗经 的艺术特色 3 尚书 的内容 国学基础 44 1 诗经 诗篇主要类别 1 婚恋诗 2 农事诗 3 战争诗与徭役诗 4 讽怨诗 5 祭祖颂歌与周族史诗 国学基础 45 2 诗经 的艺术特色 1 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2 赋 比 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 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4 丰富 生动 形象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国学基础 46 国学基础 47 3 尚书 的内容 一 依时代分1 虞书2 夏书3 商书4 周书 国学基础 48 二 依内容体裁分 第一类是 典 例如 尧典 档案 第二类是 谟 比如 皋陶谟 谋 会议记录 第三类是 训 例如 伊训 训诫 第四类是 诰 例如 大诰 告谕第五类是 誓 例如 汤誓 泰誓 誓师词 第六类是 命 例如 文侯之命 命令 国学基础 50 课堂提问 1 简述礼的来源 2 周礼 六官的职能 3 仪礼 的主要内容 国学基础 51 礼的起源 礼的起源 有多种说法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礼起源于宗教祭祀 礼起源于饮食 礼源于俗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礼物交换 礼的起源是多元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国家产生以后 礼俗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另一部分被统治者引进政治领域 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礼在政治中起着主导作用 吏部 一 成年礼 士冠礼 二 婚礼 昏礼 三 交往之礼 士相见礼 聘礼 觐礼 四 宴饮之礼 乡饮酒 燕礼 公食大夫礼 五 射礼 乡射礼 大射礼 六 丧礼 丧服 士丧礼 既夕 士虞礼 七 祭祀之礼 特牲馈食礼 少牢馈食礼 有司彻 课堂提问 1 礼记 的主要思想内容 2 大同社会的理想 含翻译 3 三纲八目 国学基础 55 礼记 的主要思想内容 一 儒家政治理想及以礼治世的政治主张 二 恪守中道的人生哲学与修身治国思想 三 尊师重教的教育理论及乐教思想 四 礼的精神与礼仪的意义 国学基础 57 大同社会的理想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国学基础 58 何为大同 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1 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2 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3 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4 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 5 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 6 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 禹 汤 文 武 成王 周公 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 以考其信 著有过 刑仁讲让 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 在势者去 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59 三纲八目 三纲 明明德 新民 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国学基础 60 课堂提问 1 周易释名 周何义 易何义 2 八卦画法及其所符示的自然界物象 3 周易 一书的性质 国学基础 61 国学基础 62 对周的看法有两种1 周代 周朝 2 周普 周全 周遍一是蜥蜴说 二是日月说 三是日出说 乾代表天 坤代表地 坎代表水 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 艮 g n 代表山 巽 x n 代表风 兑代表泽 64 周易 一书的性质 1 周易 是卜筮书 2 周易 是哲学书 3 周易 是历史书 4 周易 是科学书 5 周易 是百科全书 65 思考题 1 春秋笔法与春秋大义2 春秋 三传之区别 国学基础 66 春秋笔法与春秋大义 春秋书法 春秋笔削 微言大义记叙之中表现思想倾向 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1 正名分2 寓褒贬3 大一统 国学基础 67 国学基础 68 春秋 三传之区别 1 今古文经归属 春秋左氏传 古文经 公羊传 谷梁传 今文经 国学基础 69 2 解经之异 从体例 内容而言 三传可分为两类 左氏传 详于记事 少有议论 称为 记载之传 史传 公羊传 和 穀梁传 则长于解义 少有记叙 称为 训诂之传 经传 国学基础 70 3 记载历史的时间段 公羊 与 谷梁 公元前722年 前481年 左传 前722年 前469年 记事多十三年 课堂提问 1 诸子学术源流 2 诸子流派有哪些 谈谈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国学基础 71 诸子的起源 一 诸子出于王官论 二 诸子之学起于救弊治世 三 诸子之学是针对 周文疲弊 而发 四 诸子之学是 哲学的突破 国学基础 72 国学基础 73 诸子流派 国学基础 74 代表人物 国学基础 75 儒家的基本特征 1 与中国文化主流一脉相承的关系 尧 舜 文 武 孔子 2 有自己的传统经典 六经 3 内在的本质仁 义 道德的优先性 4 内圣与外王的合一 内圣 内在的成就自己 做一个理想的人 外王 外往 把内在的品性通过外在方式展现出来 成就一番事业 道家 所谓 道家 是指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 主要流派有 老子 庄子 黄老学派 1 老子 中的宇宙观关于 道 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以 道 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 本源 构成和变化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2 老子 中的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物极必反有无相生 国学基础 76 3 老子 中的政治哲学在政治上 老子 反对各家意见 认为天道无为 主张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 提倡清静无为 守雌守柔 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国学基础 77 阴阳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 邹衍 阴阳家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官职 提倡阴阳五行学说 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邹衍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 邹衍创立了 大九州 说 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 提出 五德始终 的历史观 法家思想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 代表人物 商鞅 慎到 韩非 李斯等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 重农抑商 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 设郡县 君主专制 仗势用术 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 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国学基础 79 国学基础 80 名家 名家 代表人物 邓析 惠施 公孙龙 作品 公孙龙子 名家因从事论辩名 名称 概念 实 事实 实在 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偏好辩说理论 对逻辑学有贡献 观点主要有 合同异 白马非马 和 离坚白 等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 作品 墨子 十论 尚贤 尚同 节葬 节用 非乐 非命 尊天 事鬼 兼爱和非攻 这一学派以 兼相爱 交相利 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 尚同和非攻 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 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 又提出 非命 的主张 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国学基础 课程结束 感谢大家一学期的支持 谢谢大家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