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785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调研报告 2019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而“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提高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xx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就“十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以创新为先导,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手段,先进实用技术为依托,农业科技增收为目的,农业科技成绩显著。1、种植业科技以“种子创新工程”,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和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手段,促进了粮油增产增收。“十五”期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40万亩,良种良法使产量稳定增长,平均为310万吨;油菜、烤烟、辣椒、茶叶等传统优势农产品得到巩固提高;新的种植技术使商品蔬菜产业异军突起;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并逐步优化,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由以粮、油、烟为主调整为粮、油、烟、椒、菜、饲料(草)、绿肥、药材等为主的多元结构,药、竹、畜和传统优势农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渐成规模。种植业耕作制度改革多元化,复种指数达到2.86。主要农作物的良种普及率得到稳定提高。与良种组装配套的高产、保优、无害化、节本增效等多项农业适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普及,种植业科技成果硕果累累,20*年以来我市获得部、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达20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6%,农业科技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市场对接的桥梁,改变了分散农户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科技进步使畜牧业实现了五大突破。一是新的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畜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突破,主要生产指标达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二是防疫技术的创新使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突破,全市辖区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动物防疫的整体能力明显加强。三是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实现了突破,基本形成了全市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四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突破,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各地通过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建设养殖小区,结合沼气能源工程、人工种草工程、稻田生态渔业工程等方式发展 “畜、沼、粮、草、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畜牧渔业,逐步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模式,采取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等节料、节水设施,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逐步转变,即由附带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由分散粗放养殖向区域化集约化养殖转变,由自发养殖向组织化养殖转变,由家庭(大户)养殖向工厂化养殖转变。五是全市生猪出栏率实现了突破,越过100%的大关。由20*年的96.59%的出栏率提高到20*年的106%,提高了9个百分点。3、林业科技促进了林业“六大工程”实施和“五大转变”。“十五”期间,全市新增有林地215.7万亩,新增森林覆盖率4.9%,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xx”期末的37.8%上升到42.7%,实现年递增一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了从“九.五”期间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竹产业、森林旅游业、特色林产品生产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黔北1XX吨方竹笋保鲜加工项目”已启动,为竹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水利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建国以来至20*年底止,全市共建成水利工程26869处(其中蓄水工程9431处,引水工程13941处,提水工程2444处,水轮泵工程1053处)。蓄水量为28.811亿m3(其中乌江渡23亿m3)。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9.19亿m3。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7.58万亩,农业人均占有0.42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213.84万亩,农业人均占有0.36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2.23万亩。5、农机科技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截止到20*年底,农机总动力165.35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1.46万台,种植业机械0.55万台,排灌机械3.71万台,植保机械0.23万台,收获机械120台,脱粒机械1.68万台,加工机械7.54万台,畜牧机械3.07万台,农业机械原值9.32亿元,全市已建立基层农机化服务组织445个,有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62万户。农村粮食和农副产品加工、农业道路运输、植保等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农业机械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主要问题1、农业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有效供给不足。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少,成果整体水平较低。部分成果的实用性不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才起步。全市农业科技研发人员不仅总量少,而且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均不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投入尚难于适应进一步深化和超前研究的需要,提高效益、降低投入、保护和重建农业环境的科技积累严重不足。农业科研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致使科技成果产出较低,科研与生产脱节。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低。全市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服务活力与服务实力不够。遵义立体农业条件复杂多样,需求多样化和成果单一化及推广服务力量的薄弱,导致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不高,再加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户经济能力弱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市场驱动力。以上各方面原因的叠加,导致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3、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20*年、20*年、20*年、20*年全市农业科技经费分别为0.2827亿元.0.3067亿元、0.3410亿元、0.3819亿元,分别占当年农牧渔业总产值127.7528亿元的%,133.9183亿元的%、135.0736亿元的%、154.8350亿元的%,而全国20*年达0.23%,全省为0.09%,差距十分明显。全市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系统不健全,科技信息缺乏,手段落后,扩散能力弱,反馈渠道不畅。二、xx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现状(一)南阳科技示范园xx市南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xx县,总投资100万元,核心区150亩,划分为五个功能区:绥阳“朝天椒”种繁区、苗木繁殖区、特种蔬菜种植区、精品瓜果种植区和农产品贮藏加工区。自20*年建设以来,探索了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经验和模式,壮大了南阳村村级经济积累,成功组建了洋川镇南阳村蔬菜专业协会培育了南阳村无公害蔬菜,使园区内农户种菜年人均收入达XX元以上。同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蒲场镇也组建了蔬菜协会,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定单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支持下,通过4年的建设,园区已建成:科技含量高的一个农业科技“孵化器”和农业技术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中心和人才培训的基地;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园区,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科技创新突出、产业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遵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遵义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从1988年开始创建, 1996年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授牌成立,20*年被国家科技部复核验收再次授牌,成为全国134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现已基本 形成了南白镇以冶炼、化工、药业、建材、铝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体,龙坑镇以冶炼、建材、农产品加工、药业、养殖、种植、休闲旅游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到20*年底,遵义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共实现:社会总产值126510万元(南白96848万元,比20*年增长7.5 %,龙坑29662万元,比20*年增长6.1%),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18%,比20*年复查验收时增35%,年均递增11.22 %(南白29.75%,龙坑28.6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为 9725万元(南白1775万元,龙坑7950万元);第二产业118433万元(南白90720万元,龙坑27713万元);第三产业62791万元(南白57408万元,龙坑5383 万元)。实现利润19999万元(南白15620万元,龙坑4379万元,比20*年的1246万元增长251.4%)。实现税收6206万元(南白镇3794万元,龙坑镇实现税收2412万元)。密集区人均收入3199元(南白3218元,比20*年的2465元增长31%,龙坑3148元,比20*年的2300元增长36.9%)。在密集区内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以遵义两城区对农产品的市场消费为导向,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建立特色产业带和基地村,密集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年加大,20*年,密集区实现: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100%,创办科技示范基地19个,村级示范达100%,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花卉基地5个,经果林基地7个,蔬菜基地9个,特别是龙坑建立的谢家、八里两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7000亩,县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两个,面积280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32个,预计产值 6575万元,菜农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优质糯玉米遵糯1号广面积达7万亩,创产值8500余万元。畜牧水产业迅猛发展,到20*年末,良种瘦肉型猪出栏76069余头(南白镇43100头,比20*年增长42.3 %,龙坑镇出栏 32969头,比20*年的24278头增长35.8%),创产值9221 万元(南白镇5200万元,龙坑镇4021万元);大牲畜存栏10106 头(南白5320头,龙坑镇存栏4786头),出栏2047头(南白镇出栏1072头,龙坑镇出栏975头,比20*年的335头增长191%);家禽出栏76.1万羽(南白镇出栏 60万羽,龙坑镇出栏16.1万羽);渔业发展稳步推进,鱼苗育种面积达15亩,年培育鱼苗XX万尾,成品养殖面积达600亩,鱼产量达450吨,实现产值350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密集区特色产业的发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相继建立,如南白镇的豆豉厂,龙坑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食品公司遵义分公司、龙泰食品厂、龙坑酿造厂、老焦头辣椒食品厂、遵义兴达友源食用油有限公司、xx县得惠饲料公司、贵州康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xx县双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既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丰富了城镇居民对物质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一部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xx区农业科技“孵化”器xx区20*年开始在新蒲镇建设了农业科技“孵化” 器,规划面积1.5万亩,园区定位在科技含量高、管理机制新、投入产出高、示范带动性强;具有示范推动功能、科普教育功能、科普观光功能、龙头带动功能;“孵化” 器于20*年9月正式开园。迄今为止,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利用温室大棚、喷滴灌等现代化农业设施进行生产,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效果明显,作为农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孵化” 器已成为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较好方式;二是结合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绿色证书计划的开展,以“孵化” 器为培训基地,对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高新技术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知识培训,对农民进行了适用技术培训,人数已达5000余人次;三是利用现代化实施优势,为城区节假日提供大量盆花,为发展花卉产业起到基地示范作用;四是现代农业设施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业精品,高品位的规划设计,优雅的生态环境,深厚的科技内涵,使孵化园区成为市民科普观光热点地区,是乡村旅游的有益补充;五是与信天公司联合生产石斛苗,目前已达200万余株,成为石斛育苗的良好基地,为大量提供石斛种苗创造了条件。(四)湄潭永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园湄潭永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园核心示范区位于xx市xx县永兴镇,包括永兴桥、永兴农场、石溪沟、桐子园、双塘、天堂坝、上坝、天棚等8个村(场),耕地面积1.19万亩,农业人口8700人,劳动力4258人。核心示范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坝地貌为主,其中坝地占31%、丘陵占60%,峡谷占9%。园区建设共完成总投资1824.7万元,其中农发财政资金1199.53万元(有偿资金173万元),农民及单位自筹625.17万元。其中技术引进54项,完成投资95.48万元(财政资金),占计划的117.88%;技术示范完成3万亩,投资81.0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9.77万元、自筹11.3万元;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完成投资495.4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7.03万元(有偿70万元)、自筹148.44万元;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61.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65.94万元(有偿10万元)、自筹195.12万元;配套农产品加工完成投资363.31万元,其中:财政有偿资金93万元、自筹270.31万元;完成其它投资28.31万元。县委、县政府以粮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为工作主线,以强化粮油深加工体系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工作重点,使核心示范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根本改善,园区功能充分发挥,粮油种植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发挥了较强的粮油新技术示范效应,同时也对地方支柱产业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编辑推荐:乡党委书记关于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办事处关于农业保险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