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诗词、成语、名言选择题.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5887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诗词、成语、名言选择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政治诗词、成语、名言选择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政治诗词、成语、名言选择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诗词 成语 名言选择题精选 1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说明A 山的形状因人们的看法不同而不同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立场不同而不同C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D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体现了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客观的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矛盾的转化是相对的 无条件的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 C 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引用三句诗来说明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攀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的哲学寓意是A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C 矛盾具有特殊性D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 朱憙 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 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规律是客观的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抓住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A B C D A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的 西施 告诉我们 看待一个事物应该A 用发展的眼光B 透过现象看本质C 坚持矛盾观点D 注重事实 B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A 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B 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C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D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而今有人说 床前 不好 应改为 窗前 其实 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 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 回答49 51题 49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A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50 有人将诗中的 床 理解为寝具A 是对认识的发展B 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 犯了教条主义错误D 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B C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首诗中写道 白鹭立雪 愚人看鹭 聪者观雪 智者见白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A B C D D 精神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 这告诉我们 A 一定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B 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总会受到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的制约C 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决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A 乱极则治 暗极则光 天之道也 这句古语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 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屈原放逐 乃赋 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 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 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 吕览 司马迁的这段话的哲学寓意主要是指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变一切 也能改变人的命运B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C 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D 事物的发展只有在曲折中才能实现 B 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 抱薪救火 2 沧海桑田 3 唇亡齿寒 4 覆巢无完 5 画饼充饥 6 挥汗如雨A 4 5 B 3 4 5 C 1 6 D 2 3 4 D 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B 1 滴水穿石 2 物极必反 3 刻舟求剑 4 断章取义 5 墨守成规 6 浅尝辄止 7 统筹兼顾 8 固步自封A 1 2 6 7 B 3 4 5 6 8 C 1 3 4 5 6 D 3 4 5 6 7 B 万事如意 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A世界的物质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特殊性D运动的绝对性 扬汤止沸 不如 釜底抽薪 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 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B B 依葫芦画瓢 照猫画虎 错在 1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则 2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 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4 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A 1 2 3 4 B 1 2 3 C 1 3 4 D 2 3 4 B 盲人摸象 的哲学寓意是 1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2 要坚持全面观点 克服片面性 3 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 4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 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A 1 2 3 4 B 1 2 3 C 1 3 4 D 2 3 4 D 荀子在 劝学 中说 南方有鸟焉 名有 曰 蒙鸠 以羽为巢 而编之以发 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 所系者然也 这件事 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 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 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 实践必然经历 失败 成功 再失败 再成功 的过程D 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D 荀子说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 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 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 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1 3 4 B 1 3 C 3 4 D 1 2 3 4 C 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也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也 这主要说明 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 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老子说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 A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C 信言是否美 美言是否信 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A 孙子兵法 曰 投入亡地然后存 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 大败赵军 马谡据此屯兵山下 痛失街亭 同是根据 兵法 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 这说明 A 矛盾具有普遍性 两者没有共性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 兵法 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孙子兵法 曰 兵者 诡道也 故能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近 此兵法之胜 不可先传也 这说明 A 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B 事物有真象和假象 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C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D 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B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要命令自然 就必须服从自然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B 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C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D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变成自然的奴隶 B 9 会看的看门道 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 其中的 门道 和 热闹 分别是 A 本质和现象B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C 真象和假象D 真理与谬误 A 21 万变不离其宗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 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 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B 要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动制万动C 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 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 运动离不开静止 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 22 对于神灵 有人认为 信则有 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 A 是正确的 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B 是错误的 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C 是正确的 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D 是错误的 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B 23 中国的民间谚语说 瑞雪兆丰年 这一说法 A 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B 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 环境联系密切C 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 天 主宰的D 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