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45277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 1956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 1952 材料一 1949年 我国有5亿多人口 人均年收入才66元 人均有粮食209公斤 钢0 29公斤 那时 工业技术水平低下 农业生产落后 物资紧缺 物价飞涨 市场混乱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 即庞大的人口 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中共也无能为力 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 背景 2 原因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5 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 措施 建立国营经济 土地改革运动 恢复发展资本主义 等等 4 结果 1952年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 工业化 的实施 1953 1957 一五计划 之一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用外国人的话说 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1 背景 国内 新中国成立 民族独立 国民经济恢复 工业基础薄弱 迫切性 国际 美国的封锁 迫切性 苏联的支持援助 可能性 2 成就 辽宁鞍山钢铁厂平炉炼钢 1958年2月 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沈阳飞机制造厂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出厂 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 材料题 材料1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5年内国家投入766亿元 工业是重点 尤其是重工业 材料2东北地区幅员辽阔 物产丰富 东北西三面与朝鲜 苏联和蒙古相邻 交通便利 重工业较为发达 材料3 一五 计划期间 苏联援助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思考 结合课文指出 一五 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五 计划为什么把东北地区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3 特点 A 国家力量推动 或国家主导 原因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C 优先发展东北地区 原因 D 苏联的援助 原因 材料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时从轻工业开始的 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 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 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 但这是一个需要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所以必须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 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下卷 问题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 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有何不同 中国应该借鉴哪一种 为什么 4 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形成较合理的工业布局 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 三大改造 的完成 1953 1956 一五计划 之一 1 原因 一五计划 的要求 个体生产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 建成社会主义 2 过程 农业 1953年普遍建立以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出现兴办高级合作社高潮 手工业 以合作社的形式 从分期 分批 分片改造到一次性高级合作化高潮 资本主义工商业 初级是加工定货 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 高级是实行赎买政策 进行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3 性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4 意义与评价 积极 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 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 阶级结构 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 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消极 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 过激行动 所有制形式单一 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思想碰撞3 十六大 提出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应该如何审视三大改造这段历史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现实间的矛盾 内部矛盾 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二 探索与失误 1956 1966 1 中共八大 2 内容 3 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主要任务 发展生产力 富有创造性 成功的探索 但未坚持 1 背景 国际环境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国内环境 苏联 斯大林模式 问题突出 经济建设方针 平稳发展 2 左 倾泛滥 表现 1958年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急于求成 没有经济建设经验 领导人 左 倾冒进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 受苏联模式影响 结果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 造成1959 1961三年经济困难 1 总路线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 大跃进 大跃进特点 高速度 高指标 浮夸风 以大办钢铁为核心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理想对照现实 总结危害教训 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人民公社特点 农业合作化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高度统一管理 严重平均主义 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中国20世纪50 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0年 1978年 1980年 单位 亿斤 2200 3278 3900 4000 3400 2870 3400 4800 6000 6411 3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实质 局部纠正 左 倾错误 农村地区 经济领域 左 倾错误仍在继续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 启示一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三年经济困难1959 1961 启示二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 1976 1 文革 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 动乱十年 在经济上 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 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思考 1967年 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 文革 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较好 为什么 材料一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材料二 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 材料一的原因是 周恩来的调整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材料二的原因是 邓小平的整顿 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顿 经济形势较好的有1973年和197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