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文科.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43394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文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文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文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明晚期 异端 思想家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神宗一次就赐给他的儿子福王田二百万亩 在太湖流域 十分之九的农民失去土地 封建政府的赋役剥削也越来越重 借口与后金作战 镇压农民起义 先后加派 辽饷 剿饷 和 练饷 三饷加派的总额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 农民常常是倾家荡产 也交不完这些 皇粮国税 徐光启 利玛窦 西学东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的产生决定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从明清时期政治 经济 思想学术的特点分析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 背景 1 政治上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 经济上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但受重农抑商等的阻碍 3 思想上 方面理学日益僵化 八股取士 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 摧残思想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中 近代科技开始传入 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 请你辩认 他少年求学 中年做官 老年入狱人们在评价他时 通常用到这样的语言 离经叛道 狂狷不羁 叛逆者 统治者和道学家称他 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 七十多岁时 他在监狱中割喉自杀 临终最后一句话 七十老翁何所求 明代思想家李贽 二 异端 思想家李贽 一 背景 1 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习气2 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3 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的束缚 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二 内容 1 反对对孔子的迷信 反对绝对权威 2 揭露了道学的虚伪 肯定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 倡导个性解放 3 提倡人类平等 反对歧视妇女提倡婚姻自由 4 从根本上否定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今版 焚书 书影 古刻本 焚书 书影 材料一 李贽以脱俗之韵 卓异之见 非凡之才 无畏之胆 称量古今 独抒胸臆 翻千年之巨案 倒千年之是非 不仅与整个社会对立 而且敢于与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抗争 道别人所未能道 行别人所不敢行 独领时代的风骚 这就是狂人李贽 材料二 在他的思想中 充满了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的反叛意识 他曾自言 余自幼倔强难化 不信学 不信道 不信仙释 故见道人则恶 见僧则恶 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他思想的最大特点 就是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 材料三 应该充分认识到李贽思想对君主社会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的重大挑战和内在冲击 但也不宜有 过分夸大李贽反传统的说法 毕竟以现在看来 李贽的思想 并没有超出传统知识 思想与信仰世界的边界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第二卷 1 积极意义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 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三 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 2 局限 受时代的局限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 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三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清学开山祖前朝遗民心年轻时参加 复社 反宦官斗争 清军南下 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 抗清失败后20多年间 炎武孑然一身 遍游华北 晚年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 等数十种著作 伟大的思想家 开一代之风的著名学者 被梁启超称为 清学开山之祖 同时又是伟大的民族志士 他 耿耿孤忠 至死不向清统治者低头 多次拒绝清政府的征辟 顾炎武名片 学术泰斗思想巨人早年为党人 壮年为游侠 老年为学者 青年时代 参加复社积极投身于清除魏忠贤残余力量的斗争 在明清之际 参加堪称悲壮的抗清斗争 失败后的30多年中 致力于讲学和著述 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 写作了大量涉及哲学 史学 文学 艺术 天文 地理 数学等领域的学术专著 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30多年中 黄宗羲还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 始终保持了遗民的气节 著有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等 黄宗羲名片 开六经之生面启来学之军思青年时代参加了反清复明斗争 失败后 王夫之开始了为时40余年的隐居生活潜心从事学术研究 据统计 船山著述流传至今的 还有70余种 401卷 470多万字他对中国两千年来各种唯心主义的思潮进行总结 从而建立起他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代表作 读通鉴论 王夫之名片 共同之处 生活在明末清初参加过反清斗争中晚年以后致力于学术研究或讲学守志不移 拒不仕清 著述丰富 对中国文化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1 明末内外交困 危机四伏 2 士大夫面对危机 寻求改革方案 3 提倡以史为鉴 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一 背景 2 明清进步思想家 王 黄 顾 1 王夫之 构建唯物主义思想体系1 本体论 强调 即天地万物的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 认识论 宣扬 形 神 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即通过考察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 伦理学 提出 私欲之中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和私利的合理性 2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 鼓吹早期民主思想1 反对政治 宣称皇帝是 天下大害 2 认为臣对君的关系应是的 师友 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 3 倡导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 顾炎武 经世致用 明道救世1 呼唤的民族意识 2 主张为学应求 应关乎 致力于社会变革 经世致用 2 明清进步思想家 王 黄 顾 三人进步思想的共同点 政治上 经济上 学术上 哲学上 人性上 批判君主专制 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批判宋明理学 主张 经世致用 提出 工商皆本 学术要有利于国家与社会 学术与做人一致要做到身体力行 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 王夫之材料三 学问必以六经为根抵 游腹空谈 终无捞摸 而 经术所以经世 方不为迂儒之学 黄宗羲 材料一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 当世之务者 一切不为 止为一人一家之事 而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顾炎武 1 经世致用 1 含义 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学术应致力社会变革注重实践 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 2 针对时弊 严重的社会危机 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八股取士程朱理学造成学风脱离实际 结合材料归纳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 药方之一 宽刑薄赋 重视商业主张发展工商业 药方之二 2 疏法宽刑 减免赋役 工商皆本 1 针对时弊 土地集中 赋税沉重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材料 有亡国 有亡天下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其君其臣由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黄宗羲 批判揭露君主专制 君客民主 君主为天下大害 亡国不同于亡天下 亡国 改朝换代 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 文化的沦亡 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材料 人君这天下 不能以独治 独治之而刑繁 众治之 而刑措矣 以天下之权 寄天下之人 材料 后人之主 既得天下 唯恐其祚命之不长出 子孙之不能保也 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谓法者 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 黄宗羲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药方之三 3 批判揭露君主专制 提出限制君主权力的设想 1 表现 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亡国与亡天下有区别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监督机构 2 针对时弊 君主专制的弊端及其造成的社会危机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 生活的历史背景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二 思想主张1 经世致用2 疏法宽刑 减免赋役 工商皆本 3 批判揭露君主专制 4 提出限制君主权力的设想 5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1 重视手工业 商业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3 批判程朱理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4 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 对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评价 1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2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不利学术自由和发展 3 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未能彻底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 思考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并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起到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 为什么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倡 人民为主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提倡 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儒学 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读通鉴论 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私有 而应当是耕者有其田 工 商 皆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继承 民本 思想 批判 君为臣纲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 提倡实践 求真 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 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1 创立 2 继承 3 重创 4 主导 5 冲击 6 融合 7 理学 8 批判继承 春秋时期 孔子提出 仁 礼 的学说 战国时期 孟子 荀子 发展 仁政 学说 秦朝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并立 儒学冲击 宋明时期 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 形成了以 理 和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给传统思想注入时代气息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 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请你谈一谈对于儒学发展的认识 形成 春秋战国 概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的历程及特点 魏晋南北朝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宋明 儒学危机 唐宋 三教合一 明清之际 新发展 理学 批判与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儒学不断继承发展创新 且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使其地位有所变化 特点 2010年江苏卷历史5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 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B 李贽C 陆九渊D 黄宗羲 B 2010 海南单科7 君子之为学也 以明道也 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 格物致知B 尊崇道统C 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 D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求救国之路 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 又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不属于可资利用思想的是A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B 天下为主 君为客 C 以 众治 取代 独治 D 存天理 灭人欲 D 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 不正确的是A 有利于解放思想B 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 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D 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D 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 abcdB adcC acdD abd A 5 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 正确的是 A 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 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 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 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 6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是谁的观点 A 顾炎武B 黄宗羲C 王夫之D 李贽8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其核心思想是 A 维护封建礼教B 主张学以致用C 反对迷信崇拜D 抨击腐朽统治 A C 9 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 世界的本原是 A 阴阳二气B 道C 理D 天10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提出了 亡国 和 亡天下 的两个概念 其中 亡天下 的确切含义是 A 封建王朝的更替B 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C 统治者不施行仁政 导致民不聊生D 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