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3690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B T47013 1 JB T4730 1 征求意见稿探讨 2020 3 21 2 主要内容 1 编制历程2 主要修订内容3 总体结构4 条款具体解析 2020 3 21 3 一 NT T47013编制历程 2012年1月 锅容标委组建标准工作组 开始标准修订工作 成员 林树青 寿比南 郑晖 杨国义 关卫和 沈钢 强天鹏 金宇飞 王纪兵 胡军 起草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上海材料研究所 大连锅检院和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 2020 3 21 4 一 NT T47013编制历程 2013年5月征求意见稿在全国锅容标委网站 委员会服务区 上公开征求意见 2013年7月送审稿向锅容标委委员征求意见 2013年11月 报批稿组内外讨论2014年7月提交国家能源局 2020 3 21 5 二 主要修订内容 与JB T4730 1 2005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了适用范围 b 修改了无损检测人员要求 c 修改了名词术语 d 增加了对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要求 e 增加了对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的技术要求 2020 3 21 6 二 主要修订内容 f 修改了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g 增加了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的要求 h 增加了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的要求 i 取消了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要求 j 取消了原附录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 2020 3 21 三 总体结构与修订思路 2013年6月14日标准制修订送审初稿讨论会主要要求如下 1 各部分标准 一般要求 中按照 人 机 料 法 环 的顺序进行编排 2 NB T47013 1提出安全防护总体要求 其余各部分增加额外的安全防护内容 3 明确技术报告内容要求 即检测对象 条件 结果 签字 简图放在报告中 数据放在记录中 4 统一工艺规程的说法 即工艺规程包含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5 NB T47013 JB T4730 1中增加一些术语 如公称厚度等 同时对于设备器材容易混淆的 校准 核查 等给出明确统一说法 6 各部分标准统一增加关于相关因素的描述 7 2020 3 21 三 总体结构与修订思路 2013年10月15日标准制修订报批初稿讨论会主要要求如下 1 将安全警示的提法改为安全要求 2 将工艺规程的提法改为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包含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后改为操作指导书 3 首次应用的作业 操作 指导书要进行验证 4 相关因素变化时 要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 5 标准各部分逻辑关系要理清 要形成一本标准 因此在体例和用词上要做到统一 8 2020 3 21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体要求 一般要求 5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6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 9 三 总体结构与修订思路 2020 3 21 三 总体结构与修订思路 4总体要求人 机 料 法 环5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通用原则 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工艺文件 记录 报告 10 2020 3 21 三 条款具体解析 11 2020 3 21 12 1 范围 1 1NB T47013 JB T4730 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 超声检测 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 涡流检测 泄漏检测 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未列入的无损检测方法按4 3 1 4关于方法的划分1 2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020 3 21 3 术语和定义 总体原则 本部分只规定各方法标准共同的 基础的术语与具体方法有关的术语都放到相应的方法标准中3 1无损检测NDTNondestructiveTesting在不损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 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 借助相应的设备器材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 对检测对象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 性质或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2 3 13不同的缺陷术语 13 2020 3 21 14 3 术语和定义 3 14公称厚度NominalThickness检测对象名义厚度 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或加工减薄 3 15检测灵敏度DetectionSensitivity检测最小缺陷的能力 一般以有效检出工件中某一规定尺寸大小的缺陷作为度量 3 16缺陷检出率ProbabilityofDetection在给定环境条件下 由熟练的无损检测人员按给定的设备器材和工艺规程对工件进行检测 所能检测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 2020 3 21 4 总体要求 4 1无损检测人员人4 1 1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 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 1 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 初级 II级 中级 和III级 高级 4 1 3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 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未设人员资格和级别的 15 2020 3 21 16 4 总体要求 4 2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机 料4 2 1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射线 X光机 底片 超声 仪器 探头 试块 4 2 2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 且其性能应满足本标准NB T47013 2 NB T47013 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 超声 TOFD 仪器 探头按47013 3和10有明确的要求 性能测试证书 特种设备行业A B级4 2 3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 为确保其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 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 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 以下简称检测单位 应每年 或更长周期 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 进行检定 校准或核查 并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2020 3 21 17 4 总体要求 a 检定 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检定属于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具有法定性 检定的目的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征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价 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 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凡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原国家计量局 1987 量局法字第188号 后国家质检总局先后三次颁布国家强制检定目录 1991 374号 1999 15号 2001 162号共计相数61相 种数118种 的 并直接用于贸易结算 安全防护 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法定点 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 检定合格的发 检定合格证书 35 场强计 38 射线监测仪 照射量率仪 放射性表面污染仪 个人剂量计 2020 3 21 4 总体要求 b 校准 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 可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定期进行校准 校准可选择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 也可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检测单位自行开展的应具备按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校准要求开展的能力 不具有法定性 是检验机构自愿溯源行为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 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 确保量值准确 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 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 给出的 校准证书 只是标明量值误差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需要校准 或内部校准 的有 标准密度片 观片灯的亮度和均匀度 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半径及其他尺寸 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 黑光辐照计 白光照度计 超声波测厚仪等 有明确的测量值 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 18 2020 3 21 19 4 总体要求 c 核查 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 以验证设备和器材性能是否满足本标准各部分的相关要求 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对一些非强制检定的 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为了证明设备和器材的状态是良好的 验证设备和器材是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 需要定期对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进行核查 以证实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能够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中应该核查的有 射线底片的灰雾度 X射线设备的实际焦点尺寸 X射线设备的曝光曲线 超声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与机械损伤 磁悬液中固体物含量浓度等 功能性或范围性的检查 标准中无明确具体要求值 2020 3 21 4 总体要求 4 2 4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 在检定 校准或核查周期内 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运行核查 运行核查的项目 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运行核查 in servicechecks 系指在定期的检定 校准周期内所进行的核查 用以确保设备和器材的检定 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的 运行核查不是再校准 校准解决仪器设备 准不准 而运行核查解决仪器设备 稳 定 不稳 定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管理中 需要考虑运行核查的有 黑度计每6个月应采用标准密度片进行核查 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每隔3个月或6个月应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水平线性 垂直线性核查 电磁轭的提升力每6个月应采用经校准的提升力重力试块进行核查 提升力重力试块每2年应采用经校准的秤重器具进行核查 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每6个月进行核查 黑光辐照计 白光照度计每3个月进行核查等运行核查一般为1个月 3个月或半年 20 2020 3 21 21 4 总体要求 4 2 5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 每次无损检测前 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 检查的项目应在检测单位的操作指导书中予以规定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每次使用前 应该检查的有 超声检测斜探头的参数 前沿距离 入射点 K值 折射角 与主声束偏离 超声检测直探头的参数 始脉冲宽度 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 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 系统灵敏度 荧光磁粉或渗透检测前 应采用黑光幅照计对被检测表面的黑光幅照度进行检查 使用白光照度计对周围环境白光亮度进行检查 对于非荧光磁粉或渗透检测前 应采用白光照度计对周围环境白光亮度进行检查 等 2020 3 21 22 4 总体要求 4 3无损检测方法和工艺法4 3 1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4 3 1 1本标准涉及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 超声检测 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 涡流检测 泄漏检测 目视检测 声发射检测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4 3 1 2采用射线检测 超声检测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对接焊接接头时 根据设备器材条件和技术工艺要求的不同以及检测灵敏度 缺陷检出率和测量准确度的区别 将其检测技术等级分为若干级别 射线 A AB B 超声 A B C DR AB B 2020 3 21 23 4 总体要求 4 3 1 3应在遵循承压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基础上 根据承压设备的材质 结构 制造方法 工作介质 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 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 形状 部位和方向 按照本部分和NB T47013 2 NB T47013 13的规定 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 确定其检测技术等级 检测比例 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等 以形成明确的检测要求 对象 设计文件 检验方案4 3 1 4当采用未列入本标准规定或超出本标准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 需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 设备器材和检测工艺规程 经现场试验和技术验证 并形成企业标准 容规 新方法使用 企业标准 总局委托技术评审 总局批复 使用锅规 新方法使用 企业标准 安委会技术评审 总局批复 使用一事一议 2020 3 21 4 总体要求 4 3 2无损检测工艺文件4 3 2 1检测单位应制定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4 3 2 2应根据相关法规 产品标准 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 并针对本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编制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应按本部分和NB T47013 2 47013 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 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 应重新编制或修订 4 3 2 3应根据工艺规程并结合检测对象的具体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 操作指导书中的内容应完整 明确和具体 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时应进行工艺验证 验证可采用对比试块 模拟试块或直接在检测对象上进行 4 3 2 4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内容应满足本部分和NB T47013 2 47013 13的相关要求 24 2020 3 21 4 总体要求 4 4检测场所和环境4 4 1检测场所和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能源 照明和环境条件 包括风速 温度 湿度等因素 应有助于无损检测的有效实施 4 4 2检测场所和环境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卫生和劳动保护的法规外 还应尽量避免在对人体有较大影响可能干扰正常操作 观察和判断的场所和环境中进行无损检测 4 4 3若检测场所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 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同时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 应停止检测 4 4 4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25 2020 3 21 4 5无损检测的一般程序a 编制工艺文件 b 确定检测人员 c 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准备 d 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的检查 e 安全防护的准备 f 检测对象的准备 g 检测操作 h 检测设备复核 有要求时 i 检测结果的评定 j 填写检测记录 k 出具检测报告 26 4 总体要求 2020 3 21 5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 5 1通用原则5 1 1每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均有其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且应保证足够的实施操作空间 本部分所涉及到的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见5 2 通常能检测的一般缺陷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5 1 2仅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渗透检测和目视检测 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材料 目视检测主要用于宏观可见缺陷的检测 5 1 3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和近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 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 涡流检测主要用于导电金属材料 5 1 4可检测材料中任何位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 超声检测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和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一般而言 超声检测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对于表面开口缺陷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低于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或涡流检测 27 2020 3 21 5各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 5 1 5为确定承压设备内部或表面存在的活性缺陷的强度和大致位置 可采用声发射检测 声发射检测需要对承压设备进行加压试验 发现活性缺陷时应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验 5 1 6仅能检测承压设备贯穿性缺陷或整体致密性的无损检测方法为泄漏检测 5 1 7对于铁磁性材料 为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 应优先采用磁粉检测方法 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采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5 1 8当采用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时 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 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5 1 9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 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 28 2020 3 21 29 5 2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5 2 1射线检测5 2 1 1能力范围a 能检测出焊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 气孔 夹渣 裂纹和坡口未熔合等缺陷 b 能检测出铸件中存在的缩孔 夹杂 气孔和疏松等缺陷 c 能确定缺陷平面投影的位置 大小以及缺陷的性质 d 射线检测的穿透厚度 主要由射线能量确定 5 2 1 2局限性a 较难检测出厚锻件 管材和棒材中存在的缺陷 b 较难检测出T型焊接接头和堆焊层中存在的缺陷 c 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的细小裂纹和层间未熔合 d 当被检设备直径较大采用r射线源进行中心曝光法时较难检测出焊缝中存在的面状缺陷 e 较难检测出缺陷的自身高度和确定其深度位置 5 2 1 3射线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 T47013 2的规定执行 2020 3 21 30 5 2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5 2 2超声检测5 2 2 1能力范围a 能检测出原材料 板材 复合板材 管材 锻件等 和零部件中存在的缺陷 b 能检测出焊接接头内存在的缺陷 面状缺陷检出率较高 c 超声波穿透能力强 可用于大厚度 100mm以上 原材料和焊接接头的检测 d 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相对尺寸 5 2 2 2局限性a 较难检测粗晶材料和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 b 缺陷位置 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c A型显示检测不直观 检测记录信息少 d 较难确定体积状缺陷或面状缺陷的具体性质 5 2 2 3超声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 T47013 3的规定执行 2020 3 21 5 2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5 2 3磁粉检测5 2 3 1能力范围能检测出铁磁性材料中的表面开口缺陷和近表面缺陷 5 2 3 2局限性a 难以检测几何结构复杂的工件 b 不能检测非铁磁性材料工件 5 2 3 3磁粉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 T47013 4的规定执行 5 2 4渗透检测5 2 4 1能力范围能检测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中的表面开口缺陷 如气孔 夹渣 裂纹 疏松等缺陷 5 2 4 2局限性较难检测多孔材料 5 2 4 3渗透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 T47013 5的规定执行 31 2020 3 21 32 5 2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5 2 5涡流检测5 2 6目视检测5 2 7泄漏检测5 2 8声发射检测 2020 3 21 5 2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5 2 9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5 2 9 1能力范围a 能检测出对接接头中存在的未焊透 气孔 夹渣 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且检出率较高 b 能确定缺陷的深度 长度和自身高度 c 厚壁工件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 d 检测结果较直观 检测数据可记录和存储 5 2 9 2局限性a 较难检测出扫查面表面和近表面存在的缺陷 b 较难检测粗晶粒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 c 较难检测复杂结构工件的焊缝 d 较难确定缺陷的性质 5 2 9 3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的具体要求应按照NB T47013 10的规定执行 33 2020 3 21 5 2各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 5 2 10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5 2 11漏磁检测5 2 12脉冲涡流检测 34 2020 3 21 35 6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 6 1无损检测机构和承压设备产品生产单位应建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6 2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a 无损检测人员 b 无损检测设备器材 c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的制订和实施等 d 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包括检测记录和报告等 e 无损检测场所和环境 2020 3 21 6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 6 3安全防护6 3 1部分无损检测方法会产生或附带产生放射性辐射 电磁辐射 紫外辐射 有毒材料 易燃或易挥发材料 粉尘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实施无损检测时 应根据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种类 按有关法规或标准的要求进行必要的防护和监测 对相关的无损检测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6 3 2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操作时 应考虑氧气含量等相应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6 3 3在高空进行操作时 应考虑人员 检测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6 3 4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操作时 如深冷 高温等条件下 应考虑冻伤 中暑等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6 3 5其他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其他可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环境因素 在实施无损检测时 应仔细加以辨识 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6 2020 3 21 37 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7 1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无损检测档案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无损检测委托单或检验检测合同 b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c 无损检测记录 d 无损检测报告 2020 3 21 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7 2无损检测工艺文件7 2 1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7 2 2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工艺规程版本号 b 适用范围 c 依据的标准 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 d 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e 检测设备和器材 以及检定 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 周期和性能指标 f 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 g 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 以及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h 检测实施要求 检测时机 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 检测标记 检测后处理要求等 i 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j 检测记录的要求 k 检测报告的要求 k 编制 级别 审核 级别 和批准人 l 编制日期 38 2020 3 21 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7 2 3操作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操作指导书编号 b 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 c 检测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 检测时机 检测比例 包括局部检测时的检测部位要求 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表面准备 d 检测对象 承压设备类别 检测对象的名称 编号 规格尺寸 材质和热处理状态 检测部位 包括检测范围 e 检测设备和器材 名称和规格型号 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 时机和性能指标 f 检测工艺参数 g 检测程序 h 检测示意图 i 数据记录的规定 j 编制 级别 和审核 级别 k 编制日期 7 2 4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编制 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39 2020 3 21 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7 3无损检测记录7 3 1无损检测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记录编号 b 检测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 c 检测对象 承压设备类别 检测对象的名称 编号 规格尺寸 材质和热处理状态 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 检测时的表面状态 检测时机 d 检测设备和器材 名称 规格型号和编号 e 检测工艺参数 f 检测示意图 g 原始检测数据 h 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 i 检测人员 j 检测日期和地点 7 3 2无损检测记录应真实 准确 完整 有效 并经相应责任人员签字认可 7 3 3无损检测记录的保存期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且不得少于7年 7年后 若用户需要可将原始检测数据转交用户保管 40 2020 3 21 41 7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7 4无损检测报告7 4 1无损检测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报告编号 b 检测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 c 检测对象 承压设备类别 检测对象的名称 编号 规格尺寸 材质和热处理状态 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 检测时的表面状态 检测时机等 d 检测设备和器材 名称和规格型号 e 检测工艺参数 f 检测部位示意图 g 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 h 编制 人员级别 和审核 人员级别 i 编制日期 7 4 2无损检测报告还应符合NB T47130 2 NB T47130 13的有关要求7 4 3无损检测报告的编制 审核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7 4 4无损检测报告的保存期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且不得少于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