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概论知识点.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35686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装工程概论知识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安装工程概论知识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安装工程概论知识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 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 5m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建筑物的用途 有无地下室 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地基土壤冻胀深度 基础的类型 材料及受力 无筋扩展基础 扩展基础 构造形式 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 筏形基础 箱形基础 桩基础等 埋置深度 浅基础 埋深小于5m 和深基础 埋深大于5m 砖墙的细部构造勒脚 勒脚 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 一般指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 现在大多将其提高到底层窗台 作用 保护墙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 要求 选用耐久性高 防水性能好的材料 并在构造上采取防护措施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定义 在施工现场经过支模 绑扎钢筋 浇灌混凝土 养护 拆模等施工程序而形成的楼板 优点 整体性好 可以适应各种不规则的建筑平面 预留管道孔洞较方便 缺点 湿作业量大 工序繁多 需要养护 施工工期较长 而且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类型 板式楼板 梁板式楼板 无梁楼板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板式楼板 荷载直接由楼板传递给墙体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梁板式楼板 荷载先由板传递给梁 再由梁传递给墙或柱 梁有主梁 次梁之分主梁的跨度一般为5 9m 最大可达12m 高为跨度的1 14 1 8 次梁的跨度即主梁的间距 一般为4 6m 高为跨度的1 18 1 12 板的跨度即为次梁的间距 一般为1 8 3 6m 板厚一般为60 180mm 井 式楼板 不分主梁 次梁 梁双向布置 断面等高且相交 形成井字格 既可正交正放也可正交斜放 跨度一般为10 30m 梁间距3m左右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无梁楼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的楼板结构 常在柱顶增设柱帽和托板 其经济跨度为6m左右 板厚一般为120mm以上 柔性防水屋面构造 组成 结构层 找坡层 找平层 结合层 防水层 保护层细部构造 泛水 檐口 天沟 雨水口 变形缝等 柔性防水屋面构造 泛水 屋面防水层向垂直面延伸 形成立铺的防水层泛水做法 泛水处应加铺一道附加卷材 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屋面与垂直面交接处的水泥砂浆应抹成圆弧或45 斜面 以免卷材架空或折断 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 将卷材的收头压入垂直墙面的凹槽内 用防水压条和水泥钉固定 再用密封材料填塞封严 外抹水泥砂浆保护 无筋扩展基础 用烧结砖 灰土 混凝土 三合土等受压强度大 而受拉强度小的刚性材料做成 且不需配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也称为刚性基础 优点 施工技术简单 材料可就地取材 造价低廉 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组成 结构层 找平层 隔离层 防水层细部构造 分格缝 泛水 檐口 雨水口等 扩展基础 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 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 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 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也称柔性基础 砖墙的细部构造门窗过梁 定义 承受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 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墙体的横梁 过梁应与圈梁 悬挑雨篷 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 1 砖拱过梁 平拱 弧拱和半圆拱 2 钢筋砖过梁 在砖缝里配置4根 6钢筋 放在洞口上部的砂浆层内 或放在第一皮砖和第二皮砖之间 3 钢筋混凝土过梁 坚固耐用 施工简便 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梁高应与砖皮数相适应 常见梁高为60 120 180 240mm 砖墙的细部构造墙身加固 3 增设构造柱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在墙身中的钢筋混凝土柱 位置 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 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和电梯间四角以及较长的墙体中部 较大洞口两侧 作用 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结 形成空间骨架 增强建筑物的刚度 提高墙体的应变能力 使墙体由脆性变为延性较好的结构 做到裂而不倒 构造 柱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圈梁内 上端与屋檐圈梁相锚固 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 240mm 主筋一般采用4 12 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 且在上下适当加密 沿墙高每500mm设2 6钢筋连结 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施工时必须先绑扎钢筋 再砌墙 逐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身 砖墙的细部构造墙身加固 2 增设圈梁圈梁 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 作用 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 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 类型 钢筋砖圈梁 钢筋混凝土圈梁 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 常见的高度为180mm 240mm 构造上宽度宜与墙同厚 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 其宽度可为墙厚的2 3 位置 外墙圈梁一般与楼板相平 内墙圈梁一般在板下 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 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确定民用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如门洞 窗台及栏杆的高宽 踏步的高度 家具设备的大小 高低 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尺度等都与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有关 我国中等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为1670mm 女子为1560mm 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 家具 设备尺寸及其所需的必要空间房间内家具设备的尺寸 以及人们使用它们所需的空间尺寸 加上必要的交通面积 基本上确定了房间内部空间的大小 建筑设计的依据 三 气象条件温度 湿度 日照 雨雪 风向 风速 建筑设计的依据 四 地形 水文地质及地震烈度基地地形 地质构造 土壤性质基地耐力大小影响房屋的平面组合 结构布置 建筑构造处理及建筑体型设计等 3 1模板工程 3 1 1模板系统的组成和要求模板系统是由模板和支撑两部分组成的 模板系统的要求 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 尺寸和位置等正确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的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 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和装饰混凝土工程 应能达到设计效果 3 1 2模板的分类按材料分 木模板 木胶合板模板 竹胶合板模板 钢木模板 钢模板 塑料模板 玻璃钢模板 铝合金模板等 按结构类型分 基础模板 柱模板 楼梯模板 楼板模板 墙模板 壳模板和烟囱模板等 按施工方法分 现场装拆式模板 固定式模板和移动式模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特点 整体性能好 刚度大 有利于抗震 但模板耗费大 施工周期长 适用于抗震要求高 楼梯形式和尺寸变化多的建筑物 按楼段的结构形式不同 板式楼梯 梁板式楼梯一 板式楼梯组成 梯段板 平台梁 平台板荷载传递 荷载梯段板平台梁墙体或柱子悬臂板式楼梯 梯段和平台均无支承 完全靠上下楼梯段与平台组成的空间板式结构与上下层楼板结构共同来受力 其造型新颖 空间感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二 梁板式楼梯组成 踏步板 梯段斜梁 梯梁 荷载传递 梯段荷载踏步板梯梁平台梁墙体或柱子 形式 明步式 梯梁在踏步板之下 踏步外露暗步式 梯梁在踏步板之上 形成反梁 踏步包在里面 楼梯尺度 一 楼梯坡度和踏步尺寸坡度 梯段中各级踏步前缘的假定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 坡度范围 在25 45 之间 最适宜的坡度为1 2左右 坡度较小时 小于10 为坡道 坡度大于45 为爬梯 经验公式 b 2h 600 620mm 踏面常用250 320mm 踏步高度一般宜在140 175mm之间 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 弧形楼梯 踏步两端宽度不一 当梯段的宽度 1100mm时 以梯段的中线处踏面宽度为衡量标准 否则 以距其内侧300 350mm处踏面宽度作为踏步的有效宽度 楼梯尺度 二 梯段和平台尺度梯段的宽度 通过的人流股数及家具 设备搬运所需空间尺寸 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净宽度应不小于900mm 双人通行为1100 1400mm 三人通行1650 1800mm 梯段的净宽 楼梯扶手中心线至墙面或靠墙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梯段的长度 取决于梯段的踏步数及其踏面宽度 如果梯段踏步数为n步 则该梯段的长度为b n 1 为施工方便 楼梯的两梯段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这个宽度称为梯井 其宽度一般为0 200mm 楼梯尺度 二 平台的尺度长度 一般等同于楼梯间的开间尺寸宽度 不小于梯段的净宽度加大平台深度 1 楼层平台通向多个出入口或有门向平台方向开启时 2 有突出的结构构件影响到平台的实际深度时 楼梯尺度 三 楼梯栏杆扶手高度 从踏步前缘至扶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室内楼梯不宜小于900mm 通常取900mm 室外楼梯应不小于1100mm 幼儿建筑中 在500 600mm高度增设一道扶手 水平护身栏杆 长度大于500mm 应不低于1050mm 楼梯段的宽度大于1650mm时 应增设靠墙扶手 楼梯段宽度超过2200mm时 还应增设中间扶手 楼梯尺度 四 净空高度梯段部位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平台下净高应不小于2000mm为使底层休息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净高满足要求 可以采用的方法 1 采用长短跑梯段 2 局部降低平台下地坪标高 室内最低点的标高高出室外地面标高不小于0 1m 3 采用长短跑和降低平台下地坪标高相结合的方法 4 底层采用直跑楼梯 屋顶 作用 房屋最上层起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 又是房屋上层的承重结构 同时对房屋上部还起着水平支撑作用 设计要求 强度 刚度和整体空间的稳定性 防水 保温 隔热以及隔声 防火等 类型 平屋顶 坡屋顶 球面 曲面 折面等 坡度 坡屋顶坡度 10 平屋顶坡度 10 平屋顶排水 排水坡度 上人屋面 1 2 不上人屋面 2 3 平屋顶排水 排水方式 1 无组织排水 又称自由落水 使屋面的雨水由檐口自由滴落到室外地面 2 有组织排水 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 按一定的排水坡度把屋面雨水有组织地排到檐沟或雨水口 通过雨水管排泄到散水或明沟中 有组织排水 外排 内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