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426347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2、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5、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6、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7、通过白鼠迷宫实验,发现“潜伏学习”,并提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的观点的人物是( )。A托尔曼B罗杰斯C皮亚杰D马斯洛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9、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A.人格型和行为型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C.行为型和情绪型D.情绪型和人格型10、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C、康德 D、洛克11、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继承性D、生产性12、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13、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里德B.贾德C.苛勒D.罗斯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5、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阿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张的目标导向处于(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职向C、寻求认可取向D、社会契约取向16、小华认为 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1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18、在一次心理学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 比特B 组块C 字节D 词组1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20、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21、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附带功能D.超越性功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2、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4、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情境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但是,张欣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到,“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情境2: 初二学生王芳非常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她眼里,丽丽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学说丽丽的坏话。可是有一天,当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便匆匆找到了丽丽,对着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一个骗子,再也不信任她了。情境3: 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来最好的成绩,他非常高兴,兴奋不已,真想大声欢呼。但当他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考得不好时,他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2)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A2、C(答案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3、【参考答案】D4、A5、【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首创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6、答案:B情感陶冶法7、A8、C9、B10、B11、答案:B12、C13、A14、答案:B15、C16、答案:C后习俗水平17、【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18、答案:B19、B20、【答案】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此时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等一系列的问题。21、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 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此说法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3、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4、答案:错误。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正确答案:(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2、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先进性原则。二、总体要求:1.注重有效备课;2.强化适时备课;3.提倡集体备课;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三、备课构成:1.学期备课;2.单元(章节)备课;3.课时备课。四、教案备写要求:1.教学内容要精细;2.学情分析要全面;3.设计理念要先进;4.课时安排要合理;5.教学目标要明确;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8.教学过程要有效。3、【答案】(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提高,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4、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有:(1)调查法;(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6)心理投射法。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2、(1)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具体表现在:爆发性和冲动性。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外化的表现,体现出了爆发性、冲动性的特点;外露性和内隐性。一方面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而表现出一定的内隐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是情绪外露性的表现,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内隐性。除此之后,中学的情绪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2)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敏锐觉察情绪;平和接纳情绪状态;正确调整情绪;有效表达情绪;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