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2576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8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要 冯芸 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是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 国情 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 隳人之枋 必先去其史 绝人之材 湮塞人之教 必先去其史 夷人之祖宗 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清 二是要深入了解中国是如何以及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第一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 领先的古代中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二 近代中国的衰落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讲资本 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 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开始 鸦片战争 1840年 1842年 南京条约 的签定 讨论 如何看待弱国反抗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 加速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1860年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的签定 大大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 1895年 马关条约 的签定 正式形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1901年 辛丑条约 的签定 2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方面 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的封建社会解体 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但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政治 经济仍顽强存在 所以这个社会已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 而是半封建社会 另一方面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 但它又同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有所区别 它们采取的是勾结 支持中国封建势力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在中国进行间接的统治 所以中国不是殖民地 而半殖民地 2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政治方面 资本 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 中国封建势力是资本 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统治支柱 经济方面 旧经济即封建经济的状况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绝对优势 新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 但在社会经济中没有占主导地位 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 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民群众的状况 一是极端贫困 二是毫无权利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鸦片战争后 中国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前提 党的十五大报告 二 资本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讨论 资本 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 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勾结是中国近代以来贫穷 落后的总根源 一方面 资本 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 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 资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 广大农民处于破产边缘 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第三讲路在何方 一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言 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一 时代变化1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 大变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 处于世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代 3 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代 二 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新问题 新任务 找寻和探索国家出路1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 如何救亡图存 2 如何向西方学习 如何求强求富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 爆发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2 基本线索 金田起义 1851年 永安建制 1852年 攻占武昌 1853年 建都南京 1853年 北伐西征 1853 1856年 天京事变 1856年 建立江浙根据地天京保卫战 1864年 二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加速了清王朝衰败的过程 2 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 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 资政新篇 4 具有世界意义 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三 失败原因 1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 2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弱点 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 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 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 天京事变 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宗教的消极作用 启示 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 农民具有伟大的潜力 但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担负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重任 问答题 赵尔巽在 清史稿 中说 秀全以匹夫倡革命 中国危亡 实兆于此 结合你对 中国危亡 的原因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分析评论赵尔巽的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赵尔巽把 中国危亡 的原因 归结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是错误的 18世纪上半期 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衰落 而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闭关自守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这是近代中国危亡的历史根源 清政府的腐败和对外妥协 是中国危亡的内因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危亡的外因 也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早期探索之二 洋务运动 一 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活动太平天国 1851年 1864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1860年 洋务运动 同治中兴 同光兴政 自强运动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二 洋务运动的内容 1 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金陵机器局 1865年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866年 崇厚 湖北枪炮厂 1890年 张之洞 2 设立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9年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1877年 李鸿章 天津电报总局 1880年 李鸿章 汉阳铁厂 1890年 张之洞 3 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4 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兴办京师同文馆1863年兴办上海广方言馆1866年兴办福州船政学堂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 5 派遣留美 留欧学生 1872年 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 1881年撤回1875年 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 学习造船 驾驶 6 翻译西方科技 法律书籍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京师同文馆 三 历史作用与评价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 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 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1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 但又有妥协 勾结 没有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2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 但也有阻碍 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 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 但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 四 失败原因 1 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 不愿中国真正富强 2 封建顽固派的极力反对 阻挠 3 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 依附性和腐朽性 4 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 早期探索之三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一 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 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开始 至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共103天 史称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 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2 军事方面 训练新军等3 经济方面 鼓励发展工商业等4 文化教育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设立京师大学堂 各省设立中小学堂 三 历史意义 是集救亡 改革 启蒙为一体的进步运动 四 失败原因 讨论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结局迥然不同的探析 四 失败原因 1 客观原因 新旧力量对比悬殊2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妥协性 维新派急于求成和策略失误 小结 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历史证明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仅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而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 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结论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 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统治 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 民主 富强 第四讲路在何方 二 对国家出路的再探索 辛亥革命 一 辛亥革命的准备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 1 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 2 组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政党 中国同盟会3 组织 发动多次武装起义4 提出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统治 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杜绝少数富人把持垄断土地的弊端 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 武昌首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2 袁世凯篡夺临时大总统职务 辛亥革命失败 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2 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 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3 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 为中国近 现代化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 辛亥革命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也变革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5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四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 在反帝问题上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甚至幻想与帝国主义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2 在反封建问题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深刻 科学的认识 对封建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 3 在依靠对象问题上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民众 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没有发动 人民的革命力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4 在组织领导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 其领导集团始终处于思想混乱 四分五裂的状态 小结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在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这样的道路 2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还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由此造成了这一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软弱 主要表现在 近代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发展原动力不足 处于没有平等竞争条件下的国际环境下 不能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 第五讲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一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2 促使美 日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美 日在华矛盾由此展开 3 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基础上 建立了英法主宰世界 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4 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 5 十月革命发生 十月革命的影响 a 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世界被打破 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b 世界进入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c 为各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新途径 二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 新文化运动发生 二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从时代特点来看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 从领导阶级来看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并在运动中显示强大的力量 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3 从指导思想上看 领导运动发展的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奉行的指导思想 已经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而是马克思主义 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需要一种新的先进的理论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 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重新探索挽救危亡的新途径 为他们尔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 2 在十月革命的刺激下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比较 探求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首先 十月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落后国家发展的新思路 新途径 其次 对新生的苏联的亲近感 第六讲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 中共一大的召开 二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 革命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 组织者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 中国共产党 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属于新的革命范畴 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二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1 中共 三大 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 建立标志 国民党 一大 的召开 第一次国共和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重新解释的包括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两者紧密相联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 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手段 二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1 国民大革命的成就 a 农民运动猛烈发展b 工人运动的高涨 收回汉口 九江英租界 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上海 c 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2 国民革命的失败 客观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 中共处于幼年时期 期中作业 一 辨析题 判断对错 并说明理由 1 1840年后的中国社会性质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2 辛亥革命 是一株不结果实的花朵 3 中国工人阶级的资格比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要老 二 论述题 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七讲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 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艰苦探索 一 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的建立 1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 全国形式上的 统一 第二次北伐战争张学良东北易帜3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为帝国主义对华扩张敞开大门 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和土地关系中仍占统治地位 逐步形成了以蒋 宋 孔 陈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 控制了全国经济命脉 二 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成功开辟 1 萌芽阶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段时期 提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 奠基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各根据地创建时期 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 局面 3 基本形成阶段 各根据地得到较大发展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基本形成 二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 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占据了领导地位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利 红军被迫长征 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的胜利 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的胜利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长征的胜利 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第八讲救亡之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从九 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七 七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 残暴的殖民统治1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 财富3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党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发表 八一 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毛泽东发表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1937年9月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 国民党抗日的正面战场 1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 1938年10月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平津会战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2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 1945年1月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长沙 桂南 枣宜 豫湘桂等会战 问答题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试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1 a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是抗日的主战场 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尽管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等原因丧师失地 但是国民党在抗战开始后 积极抵抗 组织了淞沪 太原 徐州等多次大规模的会战 歼灭了大量的日军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牵制了日军主力 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 b 相持阶段 尽管国民党消极抗日 造成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但是仍坚持抗日 分散了日军兵力 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 2 关系 在抗战中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 互相支持 缺一不可 没有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必将受到成倍以上的压力 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 巩固和扩大提供了基本保证 如没有敌后战场 日本以倾国兵力单独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正面战场也无法坚持 正是由于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才使抗战得以顺利进行 二者是同等重要 相互依存的 三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 中国共产党在倡导 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主导作用 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 2 中共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是指导全国抗战 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指南 3 中共领导敌后战场 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战略夹击 在相持阶段后 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1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2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打破了德 意 日法西斯瓜分全球 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首先 中国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的 北进 计划 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 其次 中国持久抗战迟滞了日本 南进 的侵略步伐 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 3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 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代价最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第九讲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一 战后中国三条道路 两种命运的斗争和选择 一 战后的国际 国内形势 1 资本主义营垒削弱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发展 2 形成了美苏两大强国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国际斗争新格局 3 中国国内舆论强烈呼吁和平 反对战争 二 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各派的建国主张 三条道路 两种命运的选择和斗争 1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势力 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 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 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 继续实行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3 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势力 建立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条道路 三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召开 二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讨论 为什么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 中国革命能迅速取得胜利 主观原因 一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阶级属性及社会基础决定了其走向崩溃是必然的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使它很快丧失了民心 迅速土崩瓦解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自身的极端腐败 使其很快丧失民心 2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政治民主化骗局的败露和内战的挑起 是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灭亡的又一重要因素 3 经济上的崩溃 4 军事上的失败 客观原因 一 中国共产党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1 在解放区广大农村开展土地改革 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3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 形成了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中国革命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2 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通过 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四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和基本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