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418219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 )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时间D.教学重点2、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科技功能D.文化功能3、“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4、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A.教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辅导学生 D.研究学生5、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6、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B.蒸馏水C.食用醋D.稀盐酸7、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适宜形成的时期是(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8、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个性发展功能 D.教育功能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班级排名B.老师表扬C.家长鼓励D.学习兴趣10、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11、班级管理目标中,贯穿班级管理始终的中心和主题是()。A.目标项目B.目标值C.目标方针D.目标设想12、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13、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复合教育学、心里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 )。A.社会学的要求B.政治学的要求C.生态学的要求D.卫生学的要求14、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作( )。A.绝对评价法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C.相对评价法D.平均评价法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16、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D.直接导入 17、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18、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9、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20、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 )阶段。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学生 D.关注生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问题:(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2、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老师感慨地说:“如今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可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小学老师。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能勉强回答,但是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老师,古代女子都是裹脚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晚上不洗脚吗?女人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学生会兴奋地问我老师您想穿越到哪儿呢?我更茫然了”(1)试分析这位老师困惑的原因。(2)如果你面临这样的情况,你将如何对待?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C2、【答案】B。专家解析:由“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可知,题干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说明教育有经济功能。3、A4、D5、B6、A7、A8、B9、答案:D解析: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D选项正确。10、B11、C12、A13、D14、B15、【答案】A。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16、C17、【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18、A19、B2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2、答案如下: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3、答案如下: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学校教育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2.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2、答案如下:1.这位教师的困惑,一方面在于他不够了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会提出各种问题,材料中的老师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才会产生困惑。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领域日益丰富,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总之,材料中的老师在专业化发展上有待进步。2.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专业理念。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同时坚持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第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的实践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材料中教师在遇到学生奇怪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充实,另一方面,要注重回答学生问题时,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世界。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并注重与时代生活相联系,跟上时代步伐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和追求。第三,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遇到学生各种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回答学生问题时候的创新,且用符合小学生经验发展的语言来表述,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呈现“枯”字诀: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