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41278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 文化传承功能 B 文化创造功能 C 文化更新功能 D 文化传播功能3、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4、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5、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6、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行为称为(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虚拟课堂 D.翻转课堂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B.徐特立C.蔡元培D.陶行知8、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9、小明数学考试经常得不到高分,但数学老师从小明较好的计算能力、图形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分析,认为小明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力。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10、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法D.延迟满足法11、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资源C、课程目标D、课程结构12、以美国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3、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14、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15、1949年美国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编写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16、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17、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士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18、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9、王老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出示周总理遗像,然后用幻灯放映一组组感动人心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再配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诵读。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放开歌喉,唱唱有关周总理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后,才导入新课。请问,王老师采用了( )。A.直接导入B.直观导入C.情境导入D.复习导入20、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3、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于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问题:(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2、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中彩那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梢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D3、A4、A5、B6、D7、C8、C9、D10、B11、A12、D13、B14、B15、D16、D17、A18、D19、【答案】C。专家解析: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如幻灯片、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进人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20、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学校教育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2、答案如下: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3、答案如下:(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解析吴老师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效且富有教育机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具体分析如下:(1)吴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吴老师在面对小海和小冰打架的事情上,并没有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小海和小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选择充分相信学生,将这件事的处理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一做法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冷处理原则。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了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不急于表态和下结论,而是选择冷静地观察,让他们自觉停止打架的行为。(3)吴老师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教育机智。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小海和小冰打架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解决了问题。总之,吴老师能够积极、有效地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既做到了尊重学生,而且达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2)解析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的基本要求如下:沉着冷静面对。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沉着冷静面对事实,尤其在发生师生冲突时,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能力,要豁达大度,不怕低头承认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漏洞,所以教师往往要有极大的忍耐力。机智果断应对。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使当事人冷静下来,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争取时间。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公平民主处理。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善于总结弓|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不要把突发事件看作自己班级工作中不光彩的一笔。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2、答案如下:(1)该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和反思阶段,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观发生转变。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重结论轻过程”,而探究式教学强调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内容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加强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现了新的教学三维目标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读写拮(jie)、据(ju)、寐(mei)、驰(chi)、馈(kui)、惑(huo)、捎(shao),理解这些词语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理解故事发展过程及主旨大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用的好习惯。(2)课堂提问第一组:通过阅读文章回答,为什么“我”父亲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在中奖后反而闷闷不乐?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第二组:父亲面对汽车和信用,最终选择了什么?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选择?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精细阅读,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第三组: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的看法,强化他们诚实守信的道德信念。(3)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