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完善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0581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发展的规律》完善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完善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完善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十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11 12 唯物论 4 5 辩证法 7 8 9 10 认识论 6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第 课历史观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 课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合探究人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的 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的 就是唯心主义 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依据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何者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将社会历史观划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温故知新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其第一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思考 朱熹认为 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 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 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 请问朱熹的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观 唯心史观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 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 或者是上帝 神等决定的 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探究活动一 1 为什么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没能坚持唯物主义而是陷入唯心主义 2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 没有找到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根源 社会存在 具体地说 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同社会历史这个特殊的认识对象有关 历史是由有动机 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二是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生产规模的狭小 社会发展的缓慢 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三是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 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 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 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 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1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社会存在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 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 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探究活动二 P87材料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原型吗 可以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宗教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 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见88页相关连接 A 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 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艺术 道德 宗教 哲学 科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1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 邓小平理论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E 三个代表 的思想F 自然地理环境G 文学艺术 BCDF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最主要 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A 邓小平理论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文艺B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自然地理环境 艺术C 人才战略 宗教信仰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诚实守信D 依法治国 科教兴国 新发展观 新安全观 民主政治 D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我国 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 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关注现实思考1 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 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关注现实思考2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鲁迅先生说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 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 饥区的灾民 大约总不去种兰花 像阔老太爷一样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与现在的幸福观 金钱观 消费观 道德观等比较 肮脏的字眼 忌讳 成为经济效益的标志 知足者常乐 倾向于内在追求 要求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勤俭 朴素 能挣会花 重协调性道德 忍 平静 重进取性道德 平均主义 机会平等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 为什么 探究活动三 P88材料 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因此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总之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且这种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最突出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继承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 变化决定变化 决定 反作用 质 促进或阻碍 量 或大或小 方法论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存在的最本质的内容 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 探究活动 四 P89 1 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 解开社会之谜的关键在于找到物质生产实践 2 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决定作用 马克思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 首先必须活着 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 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由此得知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2 生产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3 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合称 主体 首要因素 物的因素 统称生产资料 相互转化 最重要 生产工具 最基本的方面 决定其他两方面 探究活动五 P89材料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合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物质决定意识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 发展的观点 C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约几百万年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约1163年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石器 金属工具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含义 经济基础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4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BCDGH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即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 2011年高考江苏卷 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 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 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 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 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D 6 2011年山东高考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2011年2月25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 醉驾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 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 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 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C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 探究活动六P91 1 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 社会发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实现方式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 教材注意 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 要用阶级分析法 含义 地位 2 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就是阶级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运用 7 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说法 正确的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 B C D D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 性质 非对抗性的矛盾 实现方式 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 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即改革 正确认识改革 A B C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A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性质 B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目的 C 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改革 特点 非对抗性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解决 小结 小结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基本含义 辩证关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