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发展脉络》中考复习.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03449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中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中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中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古代诗词 先秦 诗经 楚辞 两汉魏晋南北朝 乐府民歌 汉乐府 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 三曹 东晋陶渊明 唐 宋 元 马致远 张养浩 初唐 四杰 王 杨 卢 骆 盛唐 李白 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王孟 边塞诗派 高岑 中唐 白居易 新乐府刘禹锡 晚唐 小李杜 北宋 欧阳修 柳永 苏轼 秦观 周邦彦 南宋 李清照 辛弃疾 陆游 姜夔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陈亮 刘过 刘克庄 刘辰翁等婉约派 柳永 秦观 贺铸 李清照 等格律派 周邦彦 姜夔 吴文英 王沂孙 张炎等 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般分为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 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 这是唐诗的准备阶段 在风格 意境 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 梁的颓靡遗风 四杰 和陈子昂出现后 诗风才逐渐改变 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 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 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 上承阮籍 曹植 下开李白 杜甫 初唐四杰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代表诗人 初唐四杰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杨炯 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唐诗达到了巅峰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 以王维 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 描写幽静 宁谧的自然世界 以岑参 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歌颂从军报国 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 成就最大 影响最远的 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盛唐 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 山居秋暝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 最杰出的代表 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 成就最大 影响最远的 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安史之乱后 唐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 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 新乐府 运动 卖炭翁 新丰折臂翁 等抨击黑暗 同情百姓疾苦 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此外 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 柳宗元 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中唐 白居易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诗风深入浅出 语言平易通俗 流传甚广 其讽喻诗以 新乐府 秦中吟 著称 他的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 和 琵琶行 长恨歌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语言优美隽永 内涵丰富 如描写杨贵妃的美貌 用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写杨李两人的爱情 用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巧用对比与比喻 将两人终贞的爱情描写得入木三分 感人至深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杜牧出于杜甫 韩愈 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 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 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 有了可喜的发展 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 情思才力 都比不上李 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晚唐 李商隐 字义山 号玉溪生 在晚唐与杜牧齐名 其咏史之作 多讽刺帝王将相的奢侈荒淫 针对现实而发 那些缠绵的爱情诗 也富独到性 其诗用意深隐 构境美妙 炼词精丽 韵律谐畅 但有过分消沉之处 李商隐的诗有一部分标为 无题 有的写对理想的追求 有的写政治上的失意 有的写爱情生活 但都因其寓意深沉 词藻华丽 使中心思想难以捉摸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意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宫区 在马兰台类转蓬 了解诗人所处时代 知人以论诗 盛唐边塞诗构成 盛唐精神 的壮丽音节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 一往无前 例1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例3 王昌龄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例4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晚唐国势式微 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例1 卢纶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 不堪秋气入金疮 例2 李益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吹遍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例3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例4 姚合 穷边词 将军坐镇古汧州 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 行人不信是边关 例5 陈陶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列岳峥嵘 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 1 词的产生词是唐时兴起 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 最初称 曲子词 或 曲子 词体虽句式参差 但 调有定格 字有定数 韵有定声 李白的 菩萨蛮 忆秦娥 二词被誉为 百代词曲之祖 词初名曲 曲子 曲子词 简称 词 又名乐府 近体乐府 乐章 琴趣 还被称作诗余 歌曲 长短句 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 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 张先 晏殊 宋祁 欧阳修以至晏几道等 宋词的第一个里程碑 柳词柳永长期落魄江湖 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 善用铺叙手法 创作大量慢词 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形成宋词的新潮 北宋前期的词坛 承续晚唐 五代 以欧阳修 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 伤感时序的愁情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廉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谷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 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 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 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骧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 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 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 且拓展词了的境界 宋词的第二个里程碑 苏轼的词一 开拓了词境 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词体的作用 他的词广泛反映社会生活 从传统的爱情离情到亲情友情 从理想抱负到古代英雄 从城乡风光到人民生活等 无不出现在词中 二 提高了词的品格 三 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词作 他开创了豪放中带有清旷的词风 四 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 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 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后孤独 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 境界凄清 含意深远 定风波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相馆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作以在自然界的风雨中吟啸徐行的自我形象 表达作者傲视人生坎坷的坦荡情怀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北宋后期 秦观 贺铸和晁补之 秦观词 创造了凄迷伤感的意境 抒发了忧郁落寞的情怀 着力表现了一种忧郁美 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徙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贺铸的婉约词以 青玉案 为最有代表性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北宋末年另一大词家是周邦彦 他开创了格律派 世称 柳俗 苏豪 周律 其特点 南宋以后 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 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 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 悲壮慷慨之调 应运发展 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张元幹 向子諲 岳飞 张孝祥 陆游 辛弃疾 陈亮 刘过 刘克庄 吴潜 刘辰翁 文天祥等 如连峰叠嶂 峥嵘绵亘 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 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 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 壮志被抑的悲愤 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 也有对自然风景 田园风光的赞美 深挚情意的低诉 风格以雄深雅健 激昂慷慨为主 也有潇洒超逸 清丽妩媚的 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 与北宋苏轼并称 苏辛 也各有特色 前人或在苏 辛之间比较高低 正如唐人之作李 白 杜 甫 优劣论 是很困难的 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 宛如丛丛奇葩争胜 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 妻夔的 清空 骚雅 史达祖的 奇秀清逸 吴文英的 如七宝楼台 王沂孙的 运意高远 吐韵妍和 张炎的 清远蕴藉 悽怆缠绵 等等 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 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 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 足与两宋词家媲美 在艺术上他学习苏 轼 辛 弃疾 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 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 故可作为宋 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 词 诗 文都堪称大家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突出地位 其词风格豪放 扩大了诗的题材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时多少豪杰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传说中 三国周郎赤壁 时写下的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图画 成功塑造了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个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 上阙描写赤壁壮景 渲染环境气氛 下阙怀古伤今 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自托 艺术上 笔势开合有致 文势跌宕多姿 风格豪放 辛弃疾 慷慨悲壮 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与苏轼齐名 他一生坚决抗金 反对投降 终以报国无路 忧愤而死 其词笔力雄厚 慷慨纵横 语言多有创新 达到宋词发展的新高峰 有 稼轩词 存词六百多首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抒写早年和晚年两备战不同人生体验 上阙是涉世未深的少年无病呻吟 下阙写饱经风霜的人却说不出愁 两阙用叠句的转折 跌宕有致 颇耐人寻味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 博通经史 能诗善文 很受苏轼赏识 母亲也工词翰 善文章 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 她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 善长于词 亦工于诗文 通晓音律 能书善画 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 艺术家 早期生活优裕 金兵入侵中原 流寓南方 丈夫明诚病死 在颠沛流离中 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 晚年过着孤寂愁苦的生活 境遇孤苦 前期 多反映其悠闲生活 表现少女 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的哀愁多属于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 后期 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写了一些么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她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理 她用典故常常写得形象生动 富于感情色彩 具有清新流利 明净自然的风格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沉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寒食时节少女爱惜春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春日景物和人物情态的描写 流露了妙龄少女的淡淡闺愁 这首词全用白描的手法 语言清新自然 色彩鲜明 特别是尾句 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魄力传诵至今 醉花阴九日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 作者长于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将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和交织 从现时创造了以她为主体的女主人公多愁善感 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 莫道 三句 是全篇的精华所在 结尾一个 瘦 字是全篇的 词眼 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 画龙点睛 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以精炼的语言 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那哀伤凄楚的心境 开篇三句 作者抱着一和若有所失要把它找回来的心情 去寻觅精神上可以寄托的安慰 然而对觅的结果 依然是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 徒然更另无限的忧愁 乍暖还寒的时节 晚来的冷风 南来的雁儿 憔悴的黄花 样样都触动着词人的满怀愁绪 黄昏时的梧桐细雨 点点滴滴 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 又勾引起主人公无限的感叹 词人的 哀愁 是在她颠沛流离 饱经忧患 历尽挫折拍产生的 全词虽然迫促愁 但仍流露出词人对生活和执著 以及不甘心走向绝境的心情 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 巧妙地发挥了双声叠字的作用 如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 真如珠走玉盘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八个叠字 抒写出作者如有所思 若有所待 而终又恍有所失的心情 凄凄惨惨 是六个双声字 写尽词不达意人在黄昏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 这些双声叠字的运用 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内容 而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 而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 产生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词是独树一帜的 易安体 特点如下 1 感情纤细 敏锐 她大胆真率地在词中塑造鲜明生动的自我形象 善于运用新颖的比喻 贴切拟人手法 形成 委婉深挚 的风格特色 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 有时她的司抒情并不委曲 而是劲直酣畅 洋洋洒洒 富有气势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3 语言既浅显通俗 又优美文雅 4 声律和谐优美 小结 清照词具有柔中带刚 雅俗共赏 声情并茂的特色 而以委婉深挚为最鲜明的色彩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陈亮 刘过 刘克庄 刘辰翁等 横线诗人形成了南宋中叶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史称 辛派词人 婉约派 柳永 李清照 秦观贺铸 等 格律派 周邦彦 姜夔 吴文英 王沂孙 张炎等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宋代朝廷先天不足 外交上处于弱势 儒家理学逐渐发展 诗歌讲技巧 重说理 例1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3 王安石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例2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例4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例5 朱熹 观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 外临强敌内政颓糜 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例1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例3 辛弃疾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旺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地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例2 林升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例4 张孝祥 六州歌头 片段 长淮望断 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 霜风劲 悄边声 念腰间剑 匣中箭 空埃蠹 竟何成 时易失 心徒壮 岁将零 先秦两汉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 一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周代的诗歌305首 1 诗六义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书五经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诗 书 礼 易 春秋 2 代表作品 卫风 氓 秦风 蒹葭 邶风 静女 豳风 七月 卫风 氓 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秦风 蒹葭 男主人公因失恋而惆怅 营造出一幅秋水蒹葭 伊人道殊 可望不可即的萧索画面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人面桃花意象的来源 唐崔护 题城南 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先秦两汉 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楚辞 二 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楚辞 屈原 离骚 我国最早的一首抒情长诗 1 这是屈原前半生心理痛苦的郁结 一种深广的忧愤 一出雄壮的悲剧 全诗通过述怀 上下求索而不改其志的描写 生动地再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精神 再现了他前半生不懈地追求理想而历尽坎坷的心理历程 2 取兴作比构成象征 以香草美人和恶禽臭物构成两大肯定和否定的意象系统 三 东汉文人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四 汉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 一 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 三国鼎立 司马炎建立西晋 八王之乱 十六国分裂 东晋 宋齐梁陈 佛道盛行 门阀制度等二 代表作家作品 三曹 曹操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 其一东临碣石 其四神龟虽寿 曹植 陈思王 白马篇 七步诗 建安七子 三 东晋陶渊明 1 作家生平 田园诗人之鼻祖 字元亮 一说名潜 字渊明 世人称之五柳先生 2 生活的时代背景 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混战 大分裂时代 北方鲜卑的拓拔氏统一北中国 南方东晋偏安江左 过着腐化的生活 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陶出身低微 不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为生活所迫而出仕 因受儒家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善其身 思想及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影响而选择了归隐 躬耕田园 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 保全自己清高的品格 3 作家个性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向乡里小儿4 作品风格 平淡自然具体体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 表现他归田的乐趣 表现他离开污浊的官场回归大自然怀抱以后无限欣慰的心情 最有代表性的是 归园田居 5首和 饮酒 20首 1 平淡 表现在 用平淡无奇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 表现平常的田园风光 如 春秋多佳日 今日天气佳 之类明白如话 从生活中信手拈来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等等 这些只是白描 朴素的叙述 给人平淡无奇而清新自然的感觉 2 平淡中有深味 平淡中有奇趣 这是陶诗的内蕴特征 味与趣表现 有真淳的感情美 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有清新的自然美 从作者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出来 5 代表作品及解析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第册 归去来兮辞 第册 6 相关练习 归田园居 之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带月荷锄归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 答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 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 答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注 南山 即庐山 当时是佛教 道教云集的胜地 1 这首诗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2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 有认为 悠然见南山 好的 也有认为 悠然望南山 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仔细阅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 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 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一 二句记叙 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 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 所以用一 而 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 四两句议论 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 人境 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 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 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中自有 悠然 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 忘言 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见 字好 见 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 未留心 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 悠然 情态 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 淡泊 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自然真切 望 字好 望 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 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 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1 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 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 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 热爱自然的情趣 2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 倦鸟也知道还家 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 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