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儒家》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358922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什么是儒 什么是儒家 1 关于 儒 一种说法 古代时常常由儒者来主持一个仪式 比如主持一个祭祀 后来儒者也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 另一种说法 认为儒是以六艺教民者 所谓六艺就是礼 乐 射 御 书 数这六种具体的技能 礼 乐 这两个问题 我下面很多地方会讲到 射 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射箭 御 就是驾驭车驾 书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书写或书法 数 就是计数 算数了 儒者就是教授六艺的人 一 什么是儒 什么是儒家 到了孔子的时代 实际上 儒 这个称呼已经泛化了 它已经成为当时凡是具有知识的人的通称 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知识分子 那个时候称之为 士 2 关于儒家儒家是孔子开创的一个学派 孔子的目的是研究怎么继承尧 舜 禹 汤 文武 周公这些古时的圣人的经验 用学术来治理国家 教育民众 在这些古代圣人中离孔子最近的是周公 他提出 一 什么是儒 什么是儒家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就是要求君主要 以德配天 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 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 他告诫成王要 疾敬德 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这就开创了中国文化 以人为根本 的人文精神 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 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尧 舜 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 中庸 评价孔子时 说 仲尼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点 是它的思想的根源 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中国儒家的发展 分为先秦原始儒学 两汉儒学 宋明理学 近现代儒学四个阶段 1 克己复礼 先秦原始儒学原始儒学首先是由孔子开创的 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和荀子 原始儒家的思想特点就是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和对应于这个理想社会的理想人格 并规定了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时代 所有的社会规范都被破坏了 伦常都混乱了 人们生活动荡 道德沦丧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论语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孔子提出要 克己复礼 以恢复礼制 启发人们道德的自觉性 也就是要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等级 并且遵守自己所属等级的礼仪规范 不得僭越 这就叫做 克己 只有这样克己了以后 人们才能够自觉地恢复这个礼 维护这个礼 能做到这点就是 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动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但是他基本上教导的都是规范性的东西 并没有什么理论的说明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他的学说是很具体的 而且是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问题 给出相应的答案 比如 对 仁 的理解 一次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他 仁 是什么 子曰 爱人 还有一次樊迟又问他什么是 仁 孔子就告诉他 先难而后获可为仁也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司马牛也曾问过相同的问题 孔子说 仁者 其言也讷 孔子另外一个弟子子张问他时 他就回答说能够行五者于天下的话就是仁了 哪五者呢 恭 宽 信 敏 惠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进一步研究怎样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 孟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王道的社会 一个仁政的社会 对于所谓王道 他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 就是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孟子 梁惠王上 让老百姓生死无憾就是王道了 民之为道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 孟子 滕文公上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荀子强调礼仪应该顺应人心 随时而变 他非常明确地讲道 礼以顺人心为本 故亡于 礼经 而顺人心者 皆礼也 荀子 大略 荀子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也是很明确的 他说对于历史 应当 循其旧法 择其善者而明用之 不仅要循其旧法 还要择其善者 光择其善者还不行 还要明用之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代儒学汉代是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汉代儒学在理论上吸收了先秦时期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 特别是阴阳五行学家的思想 因此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汉代儒学相对于原始儒学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 就是两汉的儒者努力想把儒学宗教化 政治化和制度化 围绕着五经撰写了很多著作 这些著作因为是辅助经书的 所以就被称之为 纬书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纬书把孔子神化 说孔子脑袋特别大 像一个丘陵似的高高低低 所以叫孔丘 而且他不仅脑袋大 嘴巴也特别大 反正长得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 于是纬书就说孔子不是普通人 把他称之为素王 所谓素王就是没有实际王位的王 实际上是把孔子捧到了一个天子的地位 汉代儒者最重要的贡献是为儒家争取到了政治上的主导地位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大儒董仲舒 他就极力地把 春秋 说成是孔子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纲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 就出现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局面 董仲舒特别强调阴阳学 而阴阳学是把德和刑都容纳了的 阳就是德 阴就是刑 阴阳要平衡 要并用 那么刑 德也要并用 所以在他的学说里实际上已经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了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两汉儒学在儒家思想制度化方面应该是很成功的 儒家的治国理念 以及儒家的最根本的道德原则都得到了确立 从这以后 可以说中国历代的治国理念 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念都是根据儒家的这一套来制定的 到了魏 晋 南北朝 甚至一直到唐代 几百年的时间里 由于玄学和佛教的冲击 儒家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和一般人的精神生活里 应该说已经不占据一个主导地位了 但是它在政治和制度方面还是占有主导地位的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唐代中后期 又提出了怎样来复兴儒学的问题 韩愈弟子兼好友李翱 复性书 分成上 中 下三个部分 论述儒家形而上学的思想 兴起了研究儒学热潮 到了宋代 儒学又重新夺回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3 理一分殊 宋明理学理学派代表 周敦颐 张载 程颐 程灏 朱熹心学派代表 陆九渊 王阳明北宋有五位理学的奠基者 人称北宋五子 即周濂溪 邵康节 张载 程颢和程颐 他们可以说都是从 周易 入手 来发掘儒家形而上学的东西 但是光靠这个还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又借鉴了很多佛道的理论 把它们运用到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去 这样 他们就把儒家的许多具体的解释 提高到了理论的层次 或者说形而上的层次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比如说关于 仁 朱熹 仁者 爱之理 心之德也 朱熹 四书集注 学而篇 完全将 仁 抽象化了 没有具体教人该怎么做 而是提升到一个形而上学的高度来讲 所以 仁 在这里已经具有了一个普遍的意义 理学家最强调天理 而天理又是什么呢 张之为三纲 纪之为五常 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 朱文公全集 读大记 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 仁 义 礼 智 信 这些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理学家又提出了 人人一太极 事事一太极 物物一太极 的思想 也就是说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中都包含了整体的全部内容 所以是一个整体的体现 宋明以后 儒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它开始强调天理 良心 陆王学派 就强调良心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4 以西学解释中学 近现代儒学到了近代 西方思想的精神对于儒学的冲击很大 开始的时候知识分子应该说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 而是通过吸收西方的理论 来解释儒家的思想 近代的儒学 从康有为开始的 他著了很多书 包括 论语注 孟子微言 礼运注 等 他用很多当时西方流行的思想 其中也包括很多佛教的思想来解释儒家的思想 二 儒家的发展历史 这一点在谭嗣同身上表现得就更明显了 在 仁学 里 他就认为 儒家的仁 墨家的兼爱 佛教的慈悲跟基督教的爱人 都是一个意思 都是用一个思想完全地贯通起来的 今天 儒家应该回到创立它的初衷 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学说 或是教育的学说而存在 只有这样 它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在今天得到一个正确的发展 如果还是非要把它跟所谓的政治 科学捆绑在一起的话 其结果只能是扼杀儒家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1 以王道仁政来化导天下的治国理念儒家治国理念的核心就是 王道仁政 实行王道 推行仁政 重视礼乐教化 因为文明也好 人文也好 在儒家看来都是一个礼乐教化的问题 有了礼乐教化才可能有文明 如果没有礼乐教化 让一切随着人的本性走的话 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是安定的 乐记 里讲 乐以治心 礼以治躬 也就是说乐是治心的 礼是治身的 乐是动于内的 礼是动于外的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2 要在中央 事在四方 的政治制度在政治制度上面 儒家整体来讲还是推崇封建 也就是重视血缘的关系 其实从汉代以后基本上都是封建制跟郡县制并行 儒家在政治制度上强调大一统 大 在这个地方的意思是重视 以一统为大 以一统为最根本 或者可以说是 第一 的意思 以一统为第一 另外 儒家思想也强调中央集权 我们讲古代社会是封建专制 封建就是指宗法血缘 专制就是指中央集权 法家的代表韩非就说 要在中央 事在四方 就是说具体做事的是地方 中央则要把握总的纲领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3 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理想儒家的理想社会跟它的治国理念是相关的 儒家理想的社会当然就是大同世界了 大同世界就是天下为公 礼记 之 礼运 篇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光有大同世界这个理想还不行 还要具体落实 荀子就主张面对现实建立小康社会 他认为 社会没有等级是不可能的 没有等级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所以他强调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 群居和一的社会 儒家就是有这两种理想的社会 一种是有点儿空想的大同社会 一种是比较实际的小康社会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4 长幼有序 惟道是从 的人际伦理在人际关系上面 应该说儒家是非常强调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的 这样才有伦理建构的需要 儒家有所谓五伦 即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礼记 里面曾经讲到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 必须考虑四个方面 人情 人义 利 患 它还特别讲到什么叫做人义 说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到了荀子就更明确地提出来 从道不从君 的原则 就是说要按照道来做事情 不应该盲目地从君 所以才有汤把夏桀推翻了 武王把殷纣王推翻了的事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 汤武革命 孟子 认为成为大丈夫 基本的条件有三条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根本准则 诸葛亮讲的 鞠躬尽瘁 范仲淹讲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讲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都是我们经常背诵的一些名言 可以说都是在儒家的熏陶下人格的升华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5 从心所欲 不逾矩 的修养观念在个人的身心修养方面 儒家强调以修养为本 从整体来讲 修养就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养成问题 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养成要通过教育 儒家强调教育 而且十分注重家庭教育 儒家强调修养是一个自觉 自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克己复礼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把这个 礼 局限在所谓的封建礼仪上 而是把它扩展到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层面 那么我想在任何时候 礼 都是需要的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如果我们不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原则的话 那么我想我们可能会处处碰壁 也就永远得不到自由了 儒家修养身心的目的 就是为了能够让人安身立命 所谓的安身立命就是使人能够在社会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达到孔子讲的 从心所欲 不逾矩 的境界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6 乐观而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儒家的修养观决定了儒家生活的态度是非常乐观的 孟子讲性善 而荀子却讲性恶 但不管是性善也好 性恶也罢 一个是通过扩展善心来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一个是通过改变你的恶性来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最后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手段也大致相同 都是通过教育和修养 儒家的生活态度既然是非常乐观的 那当然就非常珍惜生命 孟子曾说 君子不立乎危墙之下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儒家非常重视人的努力 所以儒家有一句话叫做 尽人事 听天命 这个 听天命 也不是一个消极的意思 而是指一件事情有时机成熟与不成熟的问题 时机成熟了就行了 就可以实现了 时机不成熟呢 它就可能一时还实现不了 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自己的努力 因为努力实际上也是在创造时机 你没有机遇不能成功 但是这个机遇也不是坐等来的 所以必须要 尽人事 只有 尽人事 才能够创造一些机遇 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体现 7 见义勇为 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在 论语 里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孔子 怎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成人 孔子就回答他说 见利思义 见危受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成人矣 儒家的思想从治国 到处理人际关系 一直到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个人的修养等方面 可以说都有一套非常周全的理论 四 儒家思想的在当下社会环境的应用 1 奉天法古2 内圣外王3 知行合一4 重在体悟5 执两用中6 和而不同7 守常明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