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第八章-社会救助.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7340613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论第八章-社会救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社会保障概论第八章-社会救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社会保障概论第八章-社会救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社会救助 1 第一节社会救助概述第二节中国城市贫困救助第三节中国农村贫困救助第四节自然灾害救助 2 第一节社会救助概述 一 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点 3 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 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 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4 内涵 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 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社会救助目标是克服贫困 它在公民由于社会的或个人的 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致使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因而陷入生活困境时发生作用 社会救助提供的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资金或实物 目的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适度 5 社会救助的特点 权利义务非直接对等性 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社会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5 救助程序的法定性 6 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等性 拥有起码的生存条件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和社会对维护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集资 7 社会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一是 三无人员 无依无靠 无生活来源 无法定赡养 抚养人的社会成员 孤儿 孤老及无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险津贴的劳动者 长期患病者以及为参加社会保险又无子女的丧偶老人 二是灾民 遭受灾祸严重侵袭而使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 三是贫困人口 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 这一群体尽管会有生活来源和相应的收入 但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达不到法定最低标准 8 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待遇标准低 目标是应付灾害 克服困难 向救助对象提供最低生活需求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或物资 9 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实物救助 现金救助临时应急救助 长期固定救助政府救助 民间救助形式多样 有利于满足救助对象最迫切的需要 10 救助程序的法定性 救助对象必须履行一系列法定的程序方能获得社会救助的待遇 11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贫困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失业救助扶贫工作 城市贫困救助农村贫困救助 12 社会救助体系 依据救助的实际内容分类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扶贫开发 13 二 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发展 了解 一 欧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慈善事业以及民间的互济行为均带有传统济贫的特征和宗教的色彩 1601年 英国颁发的 伊利莎白济贫法 是西方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措施 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救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差别 各国社会救助的目标 标准和措施等也各有不同 14 二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政策与实践 了解 养恤蠲 juan 缓赈济贷赈工赈安辑 15 第二节中国城市贫困救助 16 本节学习目标 了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现状理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原则掌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 保障对象与标准 资金来源 17 一 贫困和城市贫困问题 一 贫困的含义及其量度标准贫困一般是指社会成员缺乏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无力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社会现象 18 1 绝对贫困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 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 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 它是从绝对客观的物质指标去测量贫困的 2 相对贫困是指相比较而言的贫困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 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相对贫困测量的是财富或收入在不同社会阶层 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 19 2 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量度现代社会贫困状态的方法 1 恩格尔系数 又称 最低饮食费用测算法 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越大 表明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越低 反之 则表明该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公式是恩格尔系数 生活饮食支出 总支出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 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 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 为贫穷 50 60 为温饱 40 50 为小康 30 40 属于相对富裕 20 30 为富足 20 以下为极其富裕 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 2 农村居民家庭为39 3 20 2 国际贫困标准法 由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一种收入比例法 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最低标准 社会救助以满足最低生活消费为目的 这种最低消费水平的确定可以一定时期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为依据 向下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 最低社会标准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的50 60 21 3 标准预算法 市场菜篮法 首先按照营养学标准确定一张能够使人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 然后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 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 4 最低百分比法 从城市贫困居民的收入低于其他大多数居民收入这个相对概念出发 把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居民定义为需要救济的贫困居民 并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标准 22 二 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指由生活在城市中的贫困人口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23 城市贫困的产生 计划经济时期 实施 统包统配 的高就业政策 推行以企业为基础 以财政为保障 个人无须承担责任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 针对 无依无靠 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 的 三无 人员施行稳定的救助制度以及保障收入分配相对均等的工资制度 确保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 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背景下的公平 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贫困的产生和发展 24 城市贫困的产生 改革开放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收入分配差距开始显现并逐步拉大 企业职工下岗 失业现象大面积出现 低收入人群生活负担不断加重 传统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解体以及市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大幅降低了社会保护的能力 导致城市贫困的最终成型 并且不断加剧 25 城市贫困的演变 规模不断扩大 1979年 全国城镇地区救助总人数仅为33 6万人 到1996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20 1万人 1999年 全国开始全面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当年有84 9万人接受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而到2008年 这一数字增长到了2334 8万人 涉及到1110 5万户城市居民家庭 26 城市贫困的演变 构成人员日趋复杂 三无 人员 生活困难在职人员 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 遇到特殊风险冲击而使家庭生活负担大幅加重的居民 27 二 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社会救助 城市贫困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城市贫困户基本生活 为其提供物质和服务等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 目的 保障城市贫困户的基本生活 使他们通过综合生活救助 逐步摆脱贫困状态 28 一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城市社会救助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城市社会救助方针 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 动员和组织人民实行劳动互助 实行自救 自助 助人 29 1 城市中的社会困难户无固定收入 无生活来源 基本生活发生困难 需要依靠国家和集体给予救济的城镇居民家庭 2 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简退职老职工精简退职职工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 因为经济调整 为了减轻国家负担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为年老体弱 丧失劳动能力或无依靠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 成为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简退职老职工 3 特殊救助对象是指建国以后 党和政府所规定的生活困难的特殊对象 二 城市贫困救助对象 30 生活困难的在职人员 三无 人员 救助对象 遭受特殊风险的居民 下岗失业人员 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 特殊救助对象 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 没有固定职业 没有固定收入的居民 救助对象 31 三 救助标准 一般城市贫困户的救助标准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标准特殊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简退职职工的救助标准特定人员的救助标准 32 一般城市贫困户的救助标准 全家收入总和 家庭每人最低生活保障线之和 家庭救助标准 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根据申请人的实际给予一次性适当补助 3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第一条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 乞讨人员 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 实行救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 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3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 监督 公安 卫生 交通 铁道 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 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 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 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 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 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 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 提供乘车凭证 35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第十条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 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 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年 月 日国务院发布的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同时废止 36 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简退职职工的救助标准 一 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的40 发放救助费 补助2 3的医疗费 当死亡后 按去世前4个月40 救助费总额发给丧葬补助费 如果原标准工资过低 救助费不够维持本人生活的 除原工资的40 外 可以再增发稍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救助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 可以随着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提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37 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简退职职工的救助标准 二 对于不符合享受本人原标准工资40 救助条件而生活困难的 优先安排他们生产自救 自救后生活还有困难的 给予定期救助或临时救助 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的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并且定期救助的标准应随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和40 救助标准的调整进行相应调整 38 四 城市贫困救助的方式定期救助 指社会救助机构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城市贫困救助对象依据政策规定标准定期发放现金或实物等生活补助 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机构对遭受突然事件等原因陷入生存困境的城市居民给予临时性的 一次性的救助 39 五 城市贫困救助的管理与实施程序 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基层组织审核 群众评议 调查 申请 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张榜公布 民政部门 社会慈善机构 社会救助管理所 40 六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贫困救助的问题 1 救助对象覆盖面过窄 1994年 在3000多万困难人口中 得到定期定量救济的不到1 很多应该得到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 2 救助标准过低 社会困难户的平均救济水平仅占城镇居民的年人均生活费收入的13 3 救助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无法满足社会救助的需要 41 意义 三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 是指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员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均有权利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 以使其生活水平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社会救助制度 4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1 是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需要 2 是为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3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持社会公平的需要 4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企业转换机制的需要 4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原则 1 保障基本生活 坚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 2 中央统一规划 地方分散决策的原则 3 政府 集体 社会共同承担责任的原则 45 一 城市低保的对象 机构和资金来源 法律依据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一 低保对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46 条件 1 必须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2 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3 必须是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小 对象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 47 2 具体的讲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1 三无人员 即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 2 失业人员失业保险期满未能重新就业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 3 在职人员 下岗人员 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工资或领取基本生活费或领取退休金后 家庭人均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 其他人员因天灾人祸造成暂时生活困难的居民 48 3 家庭人员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包括 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还包括 赡养费 抚养费或者扶养费不包括 抚恤金 补助金 人身损害赔偿金等 49 二 城市低保办事机构1 全国的业务指导 监督 管理工作机关 民政部2 本行政区的具体管理监督机关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3 管理审批机关 县级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4 日常管理 服务机关 居委会 50 三 城市低保的资金来源1 列入财政预算 纳入专项资金 即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 专项管理 专款专用 2 专项补助 即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专项补助 3 捐赠 资助 即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 资助 51 二 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低保标准 一般标准由低保条例规定 具体标准由各地县级以上政府会同财政 统计 物价等部门制定 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 食 住费用 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 燃气 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52 低保标准的常用确定方法 1 基本需求法 又称为菜篮子法 2 恩格尔系数法 食物支出 总支出 3 比例法 本地区平均收入的一半 53 三 城市低保金的申请 审批和发放程序 概括起来有三个程序 申请 审批 发放 54 1 申请 包括三个步骤 提出申请 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出具材料 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填表 填写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55 2 审批 包括以下内容 初审 审批 时限 未批准的处理 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政府初审 并签署初审意见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县级民政部门对初审进行审批 对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6 3 低保金的发放 方式 差别待遇 1 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 一般原则 2 实物发放 必要时可以采取 3 社会化发放 提倡通过金融系统发放 1 全额享受 对 三无人员 批准全额享受 2 差额享受 对其他保障对象均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57 四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 一 监督复核机制1 调查核实机制 管理审批机关过入户调查 邻里访问 信函索证的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 2 内部监督机制 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的形式以户为单位公布批准享受低保待遇的居民名单 接受群众的监督 3 变更机制 享受低保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 应及时告知审批机关 办理停发 减发或增发低保金的手续 4 核查机制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5 相关部门监督机制 财政部门 审计部门依法监督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58 二 行政处罚措施 对审批工作人员的处罚 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移送司法机关 对低保对象的处罚 批评教育警告追回冒领款物罚款 行政处罚措施 措施 措施 59 1 对审批工作人员的处罚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给予批评教育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 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 2 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 或者贪污 挪用 扣压 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60 2 对低保对象的处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 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 情节恶劣的 处冒领金额 倍以上 倍以下的罚款 1 采取虚报 隐瞒 伪造等手段 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2 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 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 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61 第三节中国农村贫困救助 一 农村贫困问题二 农村贫困户的社会救助三 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62 本节学习目标 理解农村贫困救助的救助对象 管理与实施程序掌握农村贫困救助的概念 救助标准 63 一 农村贫困问题 农村贫困的现状农村贫困的原因 64 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 5亿已经减少到了2010年的2688万 贫困的发生率也从30 7 下降到了2 8 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5677万人已经减少到2009年的2175万人 农民人均的纯收入从2001年的1277元增加到2010年的3273元 年均实际递增率实际上是高于国家的平均增长水平 尽管中国在减缓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很大 一方面 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大 返贫的压力增大 2008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66 2 在2009年中脱贫 而2009年3597万贫困人口中 则有62 是返贫人口 返贫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 重大疾病和环境因素等 这也反映了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和致贫因素的复杂性 也加大了减缓农村贫困的难度 农村贫困的现状 65 农村贫困的原因 环境原因自然条件恶劣 基础设施薄弱 社会发育落后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地区 缺土 西北黄土高原区 严重缺水 秦巴贫困山区 土地落差大 耕地少 交通状况恶劣 水土流失严重 以及青藏高寒区 积温严重不足 等几类区域 66 人的原因家里穷 孩子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 找不到有发展潜力的工作 家里穷 政策原因重大疾病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户中 因病致贫率高达37 8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二 农村贫困户的社会救助 农村贫困户救助制度的改革 3 75 一 农村贫困户救助的概念及对象 农村贫困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户基本生活 为其提供物质和服务等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 农村贫困救助的主要对象是农村的贫困户 76 2 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 五保户 低保户 特困户 77 农村五保户 根据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五保供养对象是指老年 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 且无劳动能力 无生活来源 无法定赡养 抚养 扶养义务人 或者其法定赡养 抚养 扶养义务人无赡养 抚养 扶养能力的 五保户持有民政部门填发的 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五保户 是指由集体和村民群众提供保吃 保穿 保住 保医 保葬五保供养的贫困户 78 79 农村低保户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所有农村居民 低保户持有民政部门填发的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80 农村特困户 常年居住在农村 家庭人均实际收入极低且常年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居民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纳入当地农村特困户救助范围 1 未享受五保待遇 无劳动能力且生活特别困难的鳏寡孤独家庭 2 家庭主要成员痴呆傻残 无劳动能力且子女未成年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 3 因灾 因病及其它原因致家庭主要成员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 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 农村特困户持有民政部门填发的 农村特困户救助证 81 82 83 定期救助一定期限内对特定救助对象依据规定标准 政府定期发放现金和实物等生活补助的救助 定期救助对象主要是五保户 临时救助政府对遭受突发事件等原因使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户成员给予临时性救助 一 农村贫困户救助的形式 84 救助标准 补充内容 农村五保户救助标准农村低保户救助标准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高于农村低保户救助标准 85 农村五保户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中规定 五保对象的供给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并随着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应调整 部分地方规定 五保对象的供给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上报的上一年度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 86 农村低保户的救助标准 全家收入总和 农村家庭每人最低生活保障线之和 农村低保标准 87 农村贫困救助的管理与实施程序 补充内容 基层组织审核 群众评议 调查 申请 主管部门审批 张榜公布 88 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和实施程序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中规定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 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经村民委员会调查 民主评议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 在本村范围内公告 无重大异议的 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 民族乡 镇人民政府审核 89 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和实施程序 乡 民族乡 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 发给 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 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90 问 村民杨某一家四口人 杨某的长子小时候由于高烧不退 造成智商有严重缺陷 杨某基本没有经济来源 现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困难 杨某想得到生活上的救助 应该申请什么救助 杨某如何才能获得该救助 91 答 根据农村贫困救助三种对象的相关资格条件 杨某符合特困救助条件 应该申请农村特困救助 92 答 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按以下程序确定 首先 由本人提出申请或村干部提名报村委会 村委会核实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 初步确定救助对象 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5天以上 广泛听取意见后 报乡镇政府审核 其次 乡镇政府审核后将确定的救助对象和类别 上报县 区民政局审批 最后 县 区级民政局审批后 再次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5天以上 如无异议 则确定为救助对象 杨某通过以上法律程序就可以得到 农村特困户救助证 并获得相应救助 93 三 农村贫困户救助制度的改革 五保 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4 五保 制度的完善 2 3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 95 一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法律依据 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颁布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一 对象 96 对象 三种 三无 人员 老年人 残疾人 未成年人的农村居民中 无劳动能力 无生活来源 无法定赡养 抚养 扶养义务人的 三种人的法定义务人无能力赡养 抚养 扶养 的 老年人 残疾人 未成年人的农村居民中 其法定赡养 抚养 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97 二 内容1 供给粮油 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吃2 供给服装 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穿3 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住4 提供疾病治疗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医5 办理丧葬事宜 葬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 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教 98 二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 一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1 一般原则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2 增长机制 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3 标准的制定 1 可以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 2 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 报所在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99 二 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一是集中供养 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供养 即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敬老院 提供服务 二是分散供养 即居家供养分散供养有三种方式 1 由村委会提供照料 2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 3 由村委会委托村民提供照料 100 三 五保供养的资金1 列入政府预算 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预算中安排 2 中央财政补助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给予补助 3 农村集体经营收入补助和改善五保对象生活 在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 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 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4 代耕收益归个人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委托他人代耕的 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 101 三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 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体制1 负责全国的管理 监督 民政部2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管理 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3 负责具体管理实施 乡 民族乡 镇人民政府4 协助实施 村民委员会5 捐助和服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 102 二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程序 本人自愿申请 乡镇政府审核 村委会民主评议 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103 三 农村五保供养的核销 核销 将 农村五保供养证 注销 五保对象已不符合供养条件 五保供养对象死亡 104 四 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 一 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具体讲 包括以下内容 1 提供设备 资金和工作人员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 民族乡 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 管理资金 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2 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 3 培训工作人员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 105 4 开展农副业生产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5 签订供养服务协议 乡 民族乡 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6 委托照料 村民委员会委托村民 106 二 农村五保供养的监督1 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 民族乡 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 并负责督促实施 2 供养资金拨付及监督 财政部门应当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 确保资金到位 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3 五保供养资金的审计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4 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 程序 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 应当向社会公告 接受社会监督 5 对五保供养机构的监督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 消防 卫生 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 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 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107 问 孤儿小林是某村村民 在2004年5月申请享受五保供养待遇 小林今年满16岁 初中毕业 下半年进入高中学习 小林不清楚高中学费是否可以占用五保供养的费用 108 答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规定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供给粮油 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供给服装 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提供疾病治疗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办理丧葬事宜 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并根据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另外 对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供养对象 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目前 高中阶段的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 从以上规定来看 小林不能占用五保供养的费用作学费 10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的筹集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 110 111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 初步探索 1994年山西阳泉市 1995年广西武鸣县深入探索 1996年民政部首次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 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稳定 持久 有效的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12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主要是因病残 年老体弱 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113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的筹集 村集体收入 辅 地方财政资金 主 114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分担情况 中央财政不再设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预算 地市财政 区县财政 乡镇财政三级负担或区县财政 乡镇财政两级负担 少数地方再由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 115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低保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1 农村低保工作的开展缺乏中央的政策法规依据 2 税费改革后 农村低保资金的落实有一定的困难 3 保障面小 救助标准偏低 4 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不利于农村低保工作的开展 5 116 三 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2011年国家制定了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 2020年 新纲要规定中央要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 加大对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扶持力度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 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完善机制 拓展领域 注重实效 提高水平 强化政策措施 鼓励先富帮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 总体目标 到2020年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 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 基本医疗和住房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117 第四节自然灾害救助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灾害救助的方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内容理解救助对象 管理和实施程序掌握自然灾害救助的概念 救助内容 资金来源 118 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2 119 一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 自然界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灾害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水文灾害 地貌灾害 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二 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简称救灾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于因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 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并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 恢复生活和生产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126 2 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内容 灾前救助准备灾后救助救助方针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标准管理和实施程序资金来源 127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国务院2010年6月通过 2010年9月施行 第八条中规定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 三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 物资 设备 四 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 处理 五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六 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128 依靠群众 依靠集体 生产自救 互助互济 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129 我国救灾工作的方式 1 灾中紧急救助 2 灾后生产自救 3 长期防灾减灾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灾后生产自救 138 长期防灾减灾 139 三 我国救灾工作的措施 实物救助 粮食 衣被 食品 餐具 建房材料 医药以及中小农具 化肥等 现金救助 专款专用 严格按政策规定的标准发放 服务救助 灾区医疗服务 防疫服务等 140 四 救灾工作的程序步骤 1 报灾 2 计灾 3 查灾 4 核灾 5 救灾 141 五 救灾工作的组织架构和物质储备 我国救灾事务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民政部为国家社会救灾救济事务的主管部门 对下级民政机关的救灾救济事务管理给予业务指导 142 物资储备系统 1 防汛与抗震物资 钢材 水泥 木材 草袋等 2 抗旱物资 油料 农药 灌溉设备等 3 抢险物资 救生器材 运输工具等 4 生活物资 粮食 燃料 衣被 药品等 5 生产物资 种子 农机具等 物资储备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 救灾物资的动用权归国务院 各有关部门按照 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 厉行节约 的原则进行计划供应 143 144 管理和实施程序 145 管理和实施程序 146 六 救灾工作的改革发展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规范紧急救助行为 提高紧急救助能力 迅速 有序 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 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47 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 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政府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3 部门密切配合 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4 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148 本章思考题 什么是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特征是什么 什么是贫困 如何确定贫困线 我国城市贫困救助对象包括哪些 什么是五保户 什么是扶贫开发 什么是自然灾害救助 1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