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处世哲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7318137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的处世哲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老子的处世哲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老子的处世哲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道简单比较 儒家注重社会 世俗儒家重秩序 规则儒家重进取儒家胜在刚 道家更注意自我 精神道家讲自然 自由道家讲谦退道家胜在柔等等 对老子的评价 美国 纽约时报 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纪晓岚有八字评语 综罗百代 广博精微 魏源 老子 救世之书也 严复 老子者 民主之制之所用也 胡适先生说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鲁迅说 不读 老子 不懂中国的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托尔斯泰 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 老子对我的影响巨大 老子在近代被世界各国学者称之为 东方的巨人 赞誉为是中国和世界的 第一哲人 甚至等同于耶酥 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 道家 其理论之湛深 思想之缜密 实超过了儒墨两家 这些盛誉 他当之无愧 对老子的评价 林语堂说得更有意思 他说 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翻阅 道德经 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 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 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 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 我自己就是如此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 名耳 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 将问礼于老聃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言或曰 老莱子亦楚人也 著书十五篇 言道家之用 与孔子同时云 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 周太史儋 d n 见秦献公 或曰儋即老子 或曰非也 世莫知其然否 关于 老子 之称有二说 一说 老 是尊称 称 老子 犹后人所谓老先生之意 一说 老 是姓氏 当时称 子 的如孔子 墨子 曾子 孟子 惠子等 都是在姓氏下加一 子 字 如此 老聃当是姓老 古有 老 姓而无 李 姓 老子姓李名耳之说始自汉代 或许是由 老聃 两字转出亦未可知 老 和 李 古音同 耳 和 聃 字义相应 说文解字 曰 耳长大之意 老聃之为李耳 正犹荀况之为孙卿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其地在今河南鹿邑县东 毗邻安徽毫县 苦县原属陈国 公元前479年 陈国为楚国所灭 其地遂属楚国 所以司马迁才说老子是楚人 老子曾任 周守藏室之史 掌管图书文献档案 所以现在人们多说这个官职相当于国家图书档案馆的馆长 守藏史 又称 征藏史 柱下史 属于周王朝的史官 老子其书 汉书 艺文志 曰 道家者流 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 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老子之道 老子 中出现七十余处共有三个意思 一是 说 的意思二是道路三是老子的专门用语 它是老子思想和哲学的核心 道有形而上的特性 首先 道不可言说 老子 第一章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其次 道是混一和自足的 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恍 惚 都是不清楚的意思 指没有固定的形体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形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暗昧不清之意 其中有精 指精气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都是真实之意 再次 道不属于形器世界 没有确切的形体 没有确切的称谓 人们也无法用感官来感知它 是一种超现实的存在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 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十四章 是万物本源和归宿 它生于天地之先 是一种绝对的 恒常的状态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浑然一体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分指无声 无形 独立而不改 不依外力存在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二十五章 它产生万物 四十二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是万物循行的规律 第二十五章 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指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 在政治方面 老子 主张 虚静无为 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 包括种种文化礼仪 干涉社会生活 尊重生活的 自然 状态 关于人生态度 是贵柔尚弱 谦下不争 如三十六章说 柔弱胜刚强 四十三章说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二十二章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处世哲学之一 无为 老子 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37章 六十三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王安石论成功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认为成功的因素 志 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 要求改变当时 积弱 积贫 的状况 力 宋史 说他 属文动笔如飞 议论高奇 物 宋神宗 欧阳修 司马光等人支持 失败原因就在于 急进 他有一句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拗相公 英国的李约瑟对于 无为 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说 无为 的意思就是 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 亦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 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 在人事方面 当有识之士已经能够看到必归于失败时 以及用更巧妙的说服方法或简单地听其自然倒会得到所期望的结果时 就不去勉强从事 无为 则是遵循事物的内在法则 根据客观的实际条件而采取适宜的行动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成功的路线 找准道路脚踏实地抓住机遇功成身退专心一意心态平和 六十四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 堆积 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四十一 大器晚成 第九章 功成身退 天之道也 老子的处世哲学二 贵柔思想 老子财富观 荣辱观 老子财富观 一 减少个人私欲十九章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外表单纯 内心朴素 减少私心 降低欲望 欲望的害处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枚乘 七发 且夫出舆入辇 命曰蹷痿之机 洞房清宫 命曰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 命曰伐性之斧 甘脆肥脓 命曰腐肠之药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二 知足 四十六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第九章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三 要懂得在得失之间取舍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更重要 得与亡孰病 害处 是故甚爱 吝啬 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老子的荣辱观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贵柔思想 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三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 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类 柔弱者生之徒 第八章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语译 最高的善象水一样 水关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战争 它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 居住要象水一样安于卑下 存心要象水那样深沉 交友要象水一样相亲 言语要象水一样真诚 为政要象水那样有条有理 办事要象水那样无所不能 行动要象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它与物不相争 因此才不犯过失 居善地 第一 水有选择的智慧 它不违反自己柔的天性 苏辙解释说 避高趋下 未尝有所逆 善地也 吕惠卿曰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所谓居善地也 心善渊 第二 它有深沉之性 包容之心 苏解曰 空虚寂寞 深不可测 善渊也 它没有浅薄者的喧闹和躁动不安 而是冲虚淡然 深不可测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就是这样一种高深莫测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第三 它有施恩不图报的仁厚 利泽万物 施而不求报 善仁也 第四 它诚实不欺 圆必旋 方必折 塞必止 决必流 善信也 第五 它正直 公平 洗涤群秽 平准高下 善治也 事善能 动善时 第六 它随机应变 适应各种条件 遇物赋形 而不留于一 善能也 它可以说是一种为政能力 也是一种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的圆滑 第七 它善于等待 应时而动 冬凝春冰 涸溢不失节 善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