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28讲 二氧化碳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729132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28讲 二氧化碳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版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28讲 二氧化碳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版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28讲 二氧化碳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物质科学 化学 第28讲二氧化碳 一 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用途二 知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三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装置及操作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2 二氧化碳用途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 但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时 能使人窒息 2 二氧化碳是植物 光合作用 的原料 是温室中作物的气体肥料 3 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4 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 5 干冰 升华吸热 可做 制冷剂 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 1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 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B A 生产化肥B 用来灭火C 生产纯碱D 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 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 化学性质有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及遇碱反应 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既包括物理性质也包含化学性质 2 2014 苏州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 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 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 则会引发酸雨 解析 A 二氧化碳不供给生物呼吸 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而不是纯碱 C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 易升华吸热 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产生雾 D 酸雨是由空气中二氧化硫等引起的 而不是二氧化碳 1 2013 枣庄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但不能供给呼吸 氧气能支持燃烧 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 B C D 2 2014 南昌 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A 活性炭用于净水 吸附性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能与水反应C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硬度大D 硫酸用于金属除锈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 原料 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制取二氧化碳 2 原理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3 装置 4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如果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是二氧化碳 3 2013 揭阳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分别是氧气 空气 二氧化碳 区别他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B A 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B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C 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D 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振荡 解析 鉴别这三种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燃着的木条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 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无变化的是空气 测量气体的密度比较麻烦 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 紫色石蕊试液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 4 2014 武威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2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BE 从A E中选择 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 可随时使反应进行 也可随时使反应停止 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则气体应从 b 端进入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 欲使用G 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 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混合气体 e f c d 用端口字母表示 3 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 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 填 或 7 解析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不需加热 属于固液常温型 故选发生装置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故用向上排空气收集E 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随时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 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应该从短管进入集气瓶的下方 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 应该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 再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而得到干燥的纯净的二氧化碳 且洗气装置导管长进短出 故连接顺序为 e f c d 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 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pH小于7 3 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 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 C 填序号 A 稀硫酸B 澄清石灰水C 氢氧化钠溶液 4 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 将尾气点燃 点燃法或用气囊收集 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 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 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 你推测是 稀盐酸 填物质的名称 的干扰 4 2014 内江 已知 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NaHCO3 HCl NaCl H2O CO2 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 请回答相关问题 1 仪器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仪器的名称是 锥形瓶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装置A B都可作发生装置 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 A 填装置序号 4 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或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 5 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 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 d 接 a 填接口序号 6 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则气体应从 e 填接口序号 进入 2 2014 山西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制取与性质 如图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操作为 导管末端放入水中 手握试管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然后加入药品 固定装置 制取CO2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如图B 现象为 下层蜡烛先灭 上层蜡烛后灭 说明CO2的性质是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由此推知 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O2 或空气 接触 反思与交流 1 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 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 你的实验操作为 取一瓶空气 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 加入等体积等浓度 等溶质质量分数或饱和 澄清石灰水 振荡 3 2014 烟台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 捕捉CO2 释放CO2 实现碳循环 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 能证明装置A 释放CO2 的现象是 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装置A中热的试管内 炸裂瓶底 3 上述反应结束后 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以证明是否 捕捉 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 只有氧化钙 氧化钙与碳酸钙 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 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振荡 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 即猜想 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 成立 其理由是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 也可能出现不溶物 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一定量的水 触摸试管外壁 感觉发热 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 即猜想 成立 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 成立 理由是 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 因此即使有碳酸钙 也还没有产生气泡 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 他用水 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 成立 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4 通过以上探究 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 该设想的优点有 ABC 填字母序号 A 原料易得B 充分利用太阳能C 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4 2014 成都 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 主要成分为CaCO3 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 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 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 上述两个实验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2 实验I中 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 并不断搅拌 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 仍没有气泡产生 3 实验 中 先连接好装置 再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填操作名称 然后装好药品 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 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 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烧瓶内气压增大 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记录与处理 4 已知实验 反应前的总质量 m 大烧杯 石灰石粉末 m 小烧杯 稀盐酸 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 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 AC A m 小烧杯 B m 大烧杯 C m 大烧杯 反应后剩余物 5 实验 的实验记录如下 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 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 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30 mL 理由是 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根据你的认识 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 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像略 反思与评价 6 经过分析 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 操作简单 实验 的优点是 现象更加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