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培训版.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728977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七大手法-培训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QC七大手法-培训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QC七大手法-培训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七大手法 1 讲师 陈亚楠 前言 当前企业应具备品质意识 问题意识 危机意识 改善意识 寻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 在管理上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和观念 在全员努力之下来满足客户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质量活动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即我们常讲的 品管七大手法 和 品管新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管理人员五大使命 品质 交期 成本 服务 安全 PAGE 3 管理1 品质异常2 交期异常3 产量异常4 设备异常5 人员异常6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v品管七大手法 鱼骨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散布图 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柏拉图 确定主导因素 直方图 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推移图 识别波动的来源 层别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查核表 收集 整理资料 QC七大手法 管理的基本原则1 尊重人性 把工作人员的想法与意见有效发挥2 依PDCA的管理循环彻底执行 不停的转动PDCA循环3 彻底实施标准化 做好管理的第一步 4 活用统计手法 统计方法收集数据 加以统计分析 PAGE 5 QC七大手法 工作及生活中难免碰到问题 一旦发生问题如不立即解决 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 然而 解决问题是要用方法的 而质量管理 QC 手法就是能协助我们迅速且正确解决问题的利器之一 一般问题解决的程序约可分为搜集 整理 归纳分析 判断决策等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QC手法可供搭配使用 如果能够充分了解QC手法且运用得宜 就能搜集到正确有效的信息 并作出精准的判断 PAGE 6 QC七大手法 QC统计手法1 QC七大手法 特性要因图 散布图 柏拉图 直方图 推移图 查检表 层别法 2 新QC七大手法 关联图法 KJ法 系统图法 PDPC法 箭线图法 矩阵图法 矩阵数据解析法3 统计方法 推定与检定 抽样计划 管制图 实验计划法 相关与回归 4 其他 抽样技术 官感检查 可靠度 PAGE 7 QC七大手法 1 搜集 须根据事实或数据说明 工具包括 查检表 CheckList 散布图 ScatterDiagram 层别法 Stratification 2 整理 理清问题所在以作为判断重大问题的依据 工具包括 柏拉图 ParetoDiagram 直方图 Histogram 3 归纳分析 主要针对原因与问题的关系 探讨其相互关系与潜在的真因 工具包括 特性要因图 CharacteristicDiagram 4 判断决策 针对问题所发生的原因 采取有效对策 加以处置 工具包括 特性要因图 统计图中的管制图 ControlChart PAGE 8 一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制造的物品具有各项质量特性 依材料 设备 方法 人而形成不同的质量特性 若制程的质量特性出现问题的话 制造的质量也会产生了问题 特性与要因为了解决问题 将质量特性 结果 与原因之关系明确化 而在质量管理上造成的因素称为要因 所以利用图将质量特性的要因表现出来即称为特性要因图 因很像一只吃完鱼肉 只剩骨头的鱼所以又称鱼骨图 PAGE 9 一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绘制方法 1 决定特性 尺寸 不良率 不良现象 2 列举要因 a 应用5W1H 4M方法发掘要因 what where when who why how 人 机 物 法 b 有影响特性的要因全部列举出来c 要分析至可实行对策 或搜集数据的要因d 应用脑力激荡 禁止批评 欢迎自由联想 构想越多越好 欢迎撘便车 PAGE 10 一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3 整理特性要因的形状 将列举的要因加以分类整理后 画出大骨 中骨 小骨 4 调查要因的影响度 解析过去累积数据及取管制图 直方图 散布图加以分析 确认列举要因是否对特性真的有影响5 决定特性要因图 列举要因中 该追加的追加 该减少的减少 一切以数据为根据 6 其他 绘制日期 绘制者 其他参考事项 PAGE 11 一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PAGE 12 Connector短路 作业者 治具 锡炉 材料 方法 新人 经验不足 疏忽 温度 速度 太快 太慢 太高 太低 开口 形状 检验方向 无规定 pitch 太密 加工不良 距离太近 过炉方向 Connector短路特性要因图 三 柏拉图 柏拉图柏拉图分析是以80 20原理进行重点分析的图表 不良 缺点项目依数量之大小排列 横坐标为不良 缺点项目 纵坐标为不良 缺点数量或累积百分比 分析出重点不良 缺点项目做为改善之目标 PAGE 17 三 柏拉图 绘制方法1 决定分类项目 以产品或制程订定检查项目或不良原因 2 收集数据 以某一期间收集特定问题的检查记录 3 依数量之大小排序整理数据 如下表 PAGE 18 三 柏拉图 4 绘制不良分析图 柏拉图 a 横轴依不良个数大小顺序取不良项目 b 纵轴取不良数及不良率 c 依不良数之大小顺序由左而右绘出条型图表示之 d 累积不良率则使用曲线图表示之 5 计入必要项目 即数据的期间 数据的数目等 PAGE 19 三 柏拉图 PAGE 20 四 直方图 收集数据之目的整批制品的分布与变异质量规格的平均值与变异确认项目 1 分配的形状2 分配的中心值3 分配的散布情形4 与规格的关系 PAGE 21 四 直方图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 收集数据作直方图 数据至少50个以上 一般对于数据个数多少 称为样品大小 用n表示 2 整理数据将数据整理 并找出最大值与最大值 3 决定组数分组的组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但太多或太少组皆会使直方图失真 A 分组组数依数据之样本大小n决定B 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 R 用2 5 10等相关数值除之 PAGE 22 全距 R 最大数 Max 最小数 Min组数 R 2 5 10 四 直方图 4 决定组距组距h可由组数k除以全距R来决定 如下式 组距 h 全距 R 组数 k 一般取h值为量测单位之整数倍5 决定组界组界即是每一分组之上下界限值 其决定之方法如下 第一组下界 1 MIN Xij 量测单位 2第一组上界 1 1 h第二组下界 2 1第二组上界 2 2 h第 组下界 i i 1第 组上界 i i h第 组下界 k k 1第 组下界 k k h MAX Xij 则停止6 计算组中点各组皆以组中点为代表值 其计算方法如下 组中点 L1 U1 2 PAGE 23 四 直方图 6 计算次数并作次数分配表 将组界 组中点填入次数分配表 将原数据依其值归类入某一组并以计票的方式以 字划记各组之次数7 绘制直方图以组界或组中点为X轴 次数为Y轴 再以各组之组距为底边 次数为高 对每一组绘一长方形 相邻的组其长方形需紧靠在一起 不要有空隙 8 记入必要事项收集数据期间 样本大小 质量特性的单位 测定日期 测定者 必要的批号 PAGE 24 四 直方图 PAGE 25 测量100个外壳尺寸单位 mm Max 1 55Min 1 27 四 直方图 决定组数A n 100 k 6 10 B Max 1 55Min 1 27R 1 55 1 27 0 280 28 0 02 140 28 0 05 5 60 28 0 01 28为方便计算 此例我们使用A方式 以10组记算决定组距组距 全距 组数 0 28 10 0 028 0 3 PAGE 26 决定组界 L1 1 27 0 01 2 U1 1 265 0 03 1 265 1 295L2 1 295U2 1 325L3 1 325U3 1 355L4 1 355U4 1 385L5 1 385U5 1 415L6 1 415U6 1 445L7 1 445U7 1 475L8 1 475U8 1 505L9 1 505U9 1 535L10 1 535U10 1 565 四 直方图 计算组中点组中点 L1 U1 2 1 265 1 295 2 1 280计算次数并作次数分配表 PAGE 27 四 直方图 PAGE 28 四 直方图 直方图的看法 PAGE 29 离岛型不同东西混入 不同制程混入 四 直方图 PAGE 30 挑选超出规格 测定方法或分组不良 四 直方图 与规格之比较 PAGE 31 变异小 平均值在正中间 中心值偏移 必须有所对策 将平均值移至中心 变异过大 若中心移动 则会出现不良品 需减少变异 四 直方图 PAGE 32 已选别 需缩小变异调整中心位置 确认规格 缩小变异或放宽规格 不然全数选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