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7243620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熊华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Email nwnuxhj Tel 15293124408QQ 284290006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一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选择 是两大教育功能在教育价值观上的反映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需求 忽视个人需要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需要 忽视社会需求 从思想和文化发展史看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的教育是这两种价值观的融合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 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 有自我激励 自然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 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概括起来 通才教育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 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过分通博 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经典性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专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 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 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偏重应用 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 片面强调职业教育 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第二节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 或称博雅教育 实施宽口径 适应性强的教育 专才教育 则相反 在现实中 没有纯粹的通才与专才教育 二者联系很紧密 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 基础不扎实 专业训练难以深入 反之 博而不约 博而不专 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 第三节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 特罗 MartinTrow 1926 博士 以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 接连撰写了 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 1970 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 1972 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1973 等长篇论文 逐步深入地阐述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 精英 大众和普及 三个阶段的基本观点 首先 他论述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系统性质变化的关系 他认为 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 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 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 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 时 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 转向大众型 如果这个过渡成功 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 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 时 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 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接着 他进一步剖析了精英 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 功能 管理和课程等方面所存在的质的变化 二 主要观点 6 我国大学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1999年开始 高等教育 包括大学本科 研究生 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 扩招的背景 1998年11月 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 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 扩大招生量一倍 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 在这份建议书之中 他指出5点扩招的理由 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 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 的目标 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 扩招可以拉动内需 激励经济增长 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 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 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建议被中央采纳之后 中央很快制定了以 拉动内需 刺激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 缓解就业压力 为目标的扩招计划 扩招的特点 1 更为主动 积极 2 更为急促和短暂 3 非公益性 4 发展的不平衡性 5 贫困生 质量 就业等问题严重 第四节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一 平等与效率是高教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平等的追求历史悠久 机会平等 过程平等 结果平等 现实平等是相对平等 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 外部效率是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 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 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后能否运用 高等教育的效率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1 是否浪费 包括退学 留级 2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3 学生所学是否有用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 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 包括入学机会 教育资源及其新带来的理想效果 但教育效率则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 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 最有用的教育 产品 两者显然是有所抵触的 二 高教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1 二者是一对矛盾的范畴原因 教育资源不均 教育机会不均 教育层次与质量不均等 2 二者是一对统一的范畴理由 效率是以质量为核心 质量又是平等的内涵之一 平等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 现实选择 效率优先 兼顾平等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