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24119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中学生小孙近期心理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 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 泛智教育 ”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探究学习B情境教学C情境感染D合作学习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5、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卢姆D.施太伦6、合作开发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各方之间的交流,特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以下选项不属于合作开发的形式的是( )。A、校际合作B、校内合作C、教师与专家的合作D、课题研究7、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B.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C.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10、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11、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A.测量B.测验C.考试D.评价12、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 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 。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知识B.描绘性知识C.情境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3、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4、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提出限制孩子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教科书16、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的例题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促进学生哪种思维的发展?( )A、动作思维B、直觉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7、在数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过程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18、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20、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21、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3、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3、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4、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2)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3)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2、王某是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受到班主任张老师的批评。后来王某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单科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张老师在成绩公布的那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王某的成绩,怀疑其抄袭。 请用相关知识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他应如何对王某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D2、答案:C 3、B4、答案:B功能固着5、A6、答案:D7、B8、B9、答案:D演示法10、C11、B12、答案:D13、B14、C15、A16、D17、C18、B19、答案:C20、B21、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2、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3、【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而教育目的制 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4、答案:错误。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1)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答案: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经验课程是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经验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4、(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2)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2、正确答案:(1)材料中的班主任的行为是错误的。学生王某原来属于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该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王某的成绩,是不尊重学生的体现。 (2)对于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张老师应注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