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01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7233232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01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01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01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史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 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 中原 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 8月 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企图垂死挣扎 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 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故当机立断 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 中国共产党大典 穿越时空 让我们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 结合 三大战役示意图 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 从起止时间 领导者 主要参战部队 歼敌人数 战争经过 作战方针 历史意义方面解说 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 黑山阻击战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 辽沈战役中 解放军进攻锦州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有利条件有哪些 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理解 兵力对比 动脑筋 敌军态势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 孤立分散 补给困难 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 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 华东作战 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中间突破支解敌人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 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想一想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 民心所向 2 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 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 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北平谈判 划江而治东山再起 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 江阴 湖口 南京 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渡江战役 动脑筋 渡江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 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活动与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 打败国民党呢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阶级属性 国家职能 历史趋势 军队士气 指挥等方面考虑 拓展延伸 结合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 邓小平不坐黄包车 有关内容 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 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反馈练习 1 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A B C D 2 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 正确的是 A 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B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C 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D 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 3 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 天津B 北平C 沈阳D 徐州 4 从 年 月到 年 月 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和 1948 9 1949 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5 比较分析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 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 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 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 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 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 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