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不同教学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QQ-1****6396 文档编号:718755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不同教学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不同教学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不同教学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不同教学策略的研究 论文摘要: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需要适宜的环境,需要科学的投入材料方法,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独立操作,教师的赏识与激励,以及将操作游戏化都直接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关键词: 操作 环境 投入 赏识 游戏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的数学操作性学习中,教师同样采取操作法,但因教师在引导幼儿操作时使用不同的引导策略,从而取得不同的操作学习效果。甚至有的教师把操作作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操作的策略,达不到操作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改进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了使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法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比论证,使教师对有益于发展幼儿观察、推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指导思想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操作因素的高效定位包括让兴趣成为操作的动力,及让生活中的创造因素融入操作;操作材料的有效设置包括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材料的层次性;操作氛围的精心营造包括建立赏识的氛围及创设富有童趣的环境;操作后的有效评价。一、创设不同的操作环境在传统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只停留于桌面操作,每人一套小学具,数一数有几个圆点,或比一比哪只小动物高,哪只小动物矮等。幼儿虽然是在动手操作中去感知,但只局限于圆点和动物学具,许多幼儿只会看到什么学具,就回答相应的问题。不会举一反三。只限于桌面环境,局限性很大,限制了孩子们的视野。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英国科学教育学家斯宾塞也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幼儿的发展是由于他们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认识冲突是幼儿自我建构数学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把幼儿放置在生活情景中,幼儿的认知可能会有更大的冲突,幼儿头脑中的数概念不应该是来来自于书本与老师的讲解,而应该是幼儿对生活现实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这种方式是数学学习生活化、情景化的一种最好的表现。因此,把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容入到生活情景中,在墙壁上画出便于幼儿点数的大树、小鸟、蘑菇等,画出长颈鹿和小猴子等许多小动物,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在娃娃家里,在小商店里,在小吃店里让幼儿亲自动手数一数,算一算,在与其自身相接近的生活情景中学习,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学习,帮助幼儿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用数学推理来分析问题,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自信。例如:大班学习认识货币,在认识面值的基础上,幼儿和教师都在布置好的超市里,面对各种标价的玩具和文具图书,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纸币和硬币,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要计算一下,自己带的钱够买哪种商品。如果钱不够,还需要调整。做收银员的小朋友,受到顾客付的钱币不仅要准确的认识,还要计算几样商品一共多少钱,再想一想给顾客找多少钱。十分钟后,顾客和收银员交换角色,使每名幼儿都亲自动手,在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感受计算的乐趣 。实践证明,情景创设是强调在幼儿的数经验和数学教育目标基础上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主动活动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与小朋友及成人的合作、交流、分享与自我建构来发展幼儿脑中的数概念。而我们的角色应该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聆听者与记录者,不干涉幼儿自己的创造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分析与解决问题,发现与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经历建构尝试再建构的动态过程,逐步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二、探索不同的材料投入方式 同样是操作活动,材料的投入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的材料投入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将学具的分发时间安排在演示教具的后面。用到的时候,再发给幼儿。主要考虑担心幼儿不注意听讲而去摆弄学具。却没有考虑,在课上临时发学具,会影响到活动和思考问题的连续性。发完学具幼儿注意力会分散,有的幼儿没有听清楚教师的问题,会自由的玩学具,教师想把幼儿的注意引导到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上来,需要重新弹律动曲,组织幼儿集中注意。由于问题的提出和操作间隔了一定的时间,使幼儿接到指令后迟迟不能满足操作欲望,错过了激情产生而需要动手体验的最佳瞬间。其次,是老师提前数好每人同样多的学具。一个一个发给幼儿,减少了幼儿选择和点数的过程。以至于造成许多幼儿在操作时等待教师的帮助,而自己失去操作的欲望。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适合幼儿思维特点的,有利于满足幼儿激情操作欲望的投放方法。在活动前将超过本次活动需要的学具按小组集中摆放在学具筐中,需要时幼儿通过自己点数,取出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学具,以竞赛的形式摆放学具,快速开始操作活动。同时,在活动区内投入充足的操作需要的材料,当需要通过操作解决问题时,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区,开始操作活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说明: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数形序等结构关系,实践证明,材料是操作的物质支柱,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材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尤为重要。材料的投入方式的改变,使参加实验的对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三、纠正操作引导中的包办代替传统的分发学具方法,以教师分发为主,幼儿等待。教师提前数好了每人5块积木.。幼儿不用点数,根据教师的指令开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为了操作的整齐,动手为动作慢的幼儿帮忙。经常得到帮助的幼儿一旦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就会说:“老师我不会”。变得依赖性强而不自信。操作结束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自己动手收拾学具,幼儿则没有责任意识,不整理桌面,就去做其他事情,形成了做事有始无终,影响到自己的东西不会摆放,找不到自己的物品就不找,许多幼儿喊着:老师我找不到,老师我不会。老师的包办代替,老师的好心帮助,成为了孩子们依赖的拐杖。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阻碍了幼儿自信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操作活动中的包办代替是与操作活动本来的目标背道而驰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在教育改革的工作中,教师改变了操作指导策略。在分发时让幼儿自己取放,自己点数。对于点数错误的幼儿,提示他们重新点数,自己纠正。在操作活动进行中,教师给幼儿思考和调整的空间,发挥孩子自身的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摆放。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启发性的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例如:在学习等分的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找不到对称轴,不易做到等分,教师帮助幼儿找到需要重叠的角,然后通过对折,问题就迎刃而解。整理学具是培养幼儿分类能力、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最佳契机。操作结束时,请幼儿点数一下自己的学具是否够数。请幼儿将数字和圆点分开,数字用皮筋套住,圆点放进学具盒中。请各组按顺序将学具放回数学区域。在模拟书店内,在超市,在各个模拟岗位都要将玩具学具放到原来的位置。经训练,根据年龄特点不同,小班可以将学具分类,放在学具盒中。中班可以在小班的基础上,将数卡用皮筋套住,放回指定位置。大班以一幼和中心园为例,150名幼儿在十秒钟内,可以收拾好自己的学具,并且将椅子整齐的放入桌子下边。 调查证明:纠正操作中的包办代替,对于减少幼儿依赖性,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幼小衔接调查中,150名幼儿,145名入学前,都能做到自己穿衣,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抄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生活与学习能力达到同龄儿童的优秀水平。四、 变小结性赏识为全程赏识传统的操作活动总是在操作结束时,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在进行中总是急于完成进度,忽视每一个环节的而且是对于每一名幼儿的关注。只注意了小结性赏识,而忽视了操作中贯穿于全程的激励。 操作过程和效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注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效果形成于合理的过程之中。操作前:通过操作规则、注意事项的交待,简洁、明了的指导语使幼儿能独立有效地去操作、去“做”,使幼儿的“做”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操作中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反复尝试,重视他们发现的问题,并允许其有各自活动的水平。无论幼儿操作的动作快与慢,操作水平优秀还是一般,都应投以鼓励的目光与微笑,加之赏识的语言:很好,真不错,你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办法,真聪明。你摆的很好,再向上一点就更好了。不可能对每人都用语言赏识,还可以竖起大拇指,以示鼓励,增强幼儿信心,调动大家操作的积极性。 操作结束后对幼儿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该步骤对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教师的期望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1)教师对操作结果进行知识性的评价,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零星的、粗浅的感性的知识条理化、理性化,形成一定认知结构,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概念。(2)教师对操作技能进行评价,组织幼儿交流、示范、讨论各自操作方法,评一评谁的方法最好,在互帮互学中培养幼儿科学规范的操作技能,提高比较、辨别的能力,促进数学描述能力的发展。(3)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评一评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哪位小朋友最能克服困难,培养幼儿良好地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更需要教师给予孩子赏识的鼓励,就是讨论环节,在操作中幼儿经过讨论,会发现许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学习序数时,发现从不同方向开始数的位置不同;在学习等分时,同样大的正方形作四等分,可以分成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可以分成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可以分成四个同样大的长方形,还可以分成四个同样大的梯形。幼儿有新的发现急需教师给以赏识的语言和目光。如果我们在创设数学环境时重视为幼儿之间提供交往的机会。比如说,在进行完一项活动之后,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及学到的知识,它有助于幼儿之间的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与他人的进行比较、协调与分享,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和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之间的相互协商、互为补充的能力,还能减少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幼儿成为主动与自信的学习者。由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这时我们也不要急于告诉幼儿对错,而是应该让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再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分享彼此之间的经验,获得更多的经验。五 以游戏形式增加操作的趣味性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原本操作是为了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摸一摸,数一数,拼一拼,拆一拆等,通过各种感官去理解数量形的概念。但是,单纯的数一数,摆一摆,也会使幼儿感到反复进行同样的操作有些枯燥。例如:小班幼儿在进行一和许多的操作活动中,如果给他们每人一只小纸棒,让他们放在一起,给幼儿讲这就是许多分成一个一个,许多个1.他们再将一支一支小棒放在一起,继续讲给他们听,一个一个许多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单一的操作和说教,如果再重复进行下去,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时最好的助手就是游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愉快,乐趣无穷。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使操作游戏化。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班案例:1、将图片放在桌子上,自由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2、老师引导幼儿将动物挂在一根绳子上,提问:我们刚才每人有几张图片呢?(一张)。绳子上现在有多少呢?(许多)3、老师说:小动物们都饿了,你们看,(指向提前设计好的)那里的绳子上挂着许多好吃的,我们每人帮一只小动物找一种食物好吗?鼓励幼儿将找到的食物送给小动物。4、延伸活动:到户外玩“一和许多”的游戏:老师拍一下手,小朋友跳一下。拍许多下手,小朋友跳许多下。老师拍一下手,小朋友学小猫叫一声,老师拍许多下手,小朋友学小猫叫许多声。还可以类推,学习其他小动物的叫声。 由于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进来,自由选择图片,亲自给小动物送食物,反复感知一和许多的变化,感到乐趣无穷。18人全部参加活动,15名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中班学习序数的操作活动在开火车的游戏中进行,幼儿扮演小动物,找到相应的车厢贴上序号。大班的认识货币、等分等内容,在游戏区内进行,边玩角色游戏边操作,轻松自然。学习相邻数,在活动中操作时,玩找朋友的游戏;在认识单双数的操作活动中,玩小鱼水里游的游戏,边唱歌曲边操作,一组表演,另一组找数卡。互相交换角色,幼儿操作起来乐此不疲。学习分解组成时,二人一组,抛洒双色花,洒出1和9,说一句儿歌:一和九手拉手,洒出2和8,就双手搭起小房子,说儿歌:二和八是一家;三和七亲兄弟,四和六好朋友,五和五并肩走。通过对150名大班幼儿,95名中班幼儿和18名小班幼儿的观察, 实践证明:单纯的操作活动,在教师安排的操作时间内会有百分之二十的幼儿失去兴趣,在操作后期,出现东张西望,或者要求去洗手间。以游戏形式参与的操作活动只有百分之二的幼儿在操作中转移注意力,百分之九十八的幼儿顺利完成操作。 总之,在掌握了操作规则后,游戏的加入会使操作活动更加赢得幼儿的喜爱,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目标。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的自发表现,也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活动本能日后将会逐渐发展成创造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园丁顺应植物的本性,给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适的日照、温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境的机会。 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世界著名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念,对于当今幼教改革仍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教育的真话就是爱,教育要走进儿童丰富的、多样的、神秘的精神世界,让儿童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感受到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一教育真话的认识与把握还远远不够,尽管在理论上我们接受了这一点,可在实践中常常被遗忘、丢失。要真正建立起对儿童的爱,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儿童从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拉出来,安置在成人世界里。成人世界总认为,游戏和工作、科学和想象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儿童则认为,游戏就是学习,游戏就是生活,科学需要想象等等。而游戏是在操作中进行的,操作活动引导策略应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给孩子做和说的时间,给孩子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真正做到更为重要的是“用观念”,把这些观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教学活动引导策略的设计之中,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论文参考资料: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世界著名教育家简介幼儿园教育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新课程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提出。他们在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1968年他们先找到了一所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数学操作性活动对比案例集锦案例与分析操作活动:一和许多(四幼小班实习教师)1, 每位幼儿一张图片,有动物图片,有实物图片。2, 请幼儿看看自己的图片,说说都有什么?小朋友随意说。3, 老师出示绳子,将相同的动物穿起来,将食物穿起来。经过反思活动,组织了第二次活动,引导策略有所不同:1、将图片放在桌子上,自由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2、老师引导幼儿将动物挂在一根绳子上,提问:我们刚才每人有几张图片呢?(一张)。绳子上现在有多少呢?(许多)3、老师说:小动物们都饿了,你们看,(指向提前设计好的)那里的绳子上挂着许多好吃的,我们每人帮一只小动物找一种食物好吗?鼓励幼儿将找到的食物送给小动物。4、延伸活动:到户外玩“一和许多”的游戏:老师拍一下手,小朋友跳一下。拍许多下手,小朋友跳许多下。老师拍一下手,小朋友学小猫叫一声,老师拍许多下手,小朋友学小猫叫许多声。还可以类推,学习其他小动物的叫声。 比较研究:第一次孩子没有动起来,老师动手将图片穿起来。幼儿没有反复感知,兴趣不浓厚,回答老师问题的在18人中只有5人。第二次,幼儿动起来,自由选择图片,亲自给小动物送食物,反复感知一和许多的变化,加之最后的游戏,感到乐趣无穷。18人全部参加活动,15名幼儿积极回答问题。中班操作活动 开火车 一幼潜能班活动目标 1、学习8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所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用顺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动准备 1、8种动物图片, 纸板火车教具,有5层的楼房图片一幅。2、火车头头饰。活动过程一、律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用第几来表示。1、动物排队出示动物图片,小动物排成一横队,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1)数一数,教师说这里有8只小动物.(2)带领幼儿说出,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它动物排在第几?(3)引导幼儿说出从左数从右数。 2、小动物乘火车(1)数车厢(告诉幼儿知道数车厢时要从车头开始数 )出示火车图片,告诉幼儿一共有8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2)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乘车,并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3)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的位置。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 第五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2、动物住楼房教师发给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看新房的游戏。老师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幼儿就把小动物放在指定的房间。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结束:游戏“开火车”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采取了直观教学,使用了教具学具和游戏教学,但是,在遇到新问题时,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没有激发幼儿自己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出现了“老师怎样说我就怎样做”的现象,孩子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再者,学具应在课前分发,在课堂上发学具会影响幼儿思考问题的连贯性,同时也会占用活动时间。课前发学具,不必担心孩子去玩学具,提前讲明操作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常规。改进策略:出示教具后,以提问的方法让幼儿观察、点数,通过游戏感知,通过讨论、操作解决问题。增加游戏采取多样化的玩法。可以拓展到10的序数。策略二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所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用顺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了解序数可以从不同的制定方位开始,如:从左数向右数,从右向左数,从下向上数,从上向下数。从前向后数,从后往前数。活动准备 1、10种动物图片, 纸板火车教具,有5层的楼房图片一幅大图,每人一张小图,小型动物卡片40张(多于本班人数)。2、火车头头饰。活动过程一、 律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用第几来表示。1、动物排队出示动物图片,小动物排成一横队,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1)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通过点数请幼儿回答。(2)提问幼儿,说出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可以讨论)(3)引导幼儿说出从左数从右数。(4 )鼓励幼儿变换队伍,练习从不同角度,找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2、小动物乘火车(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引导幼儿数车厢(告诉幼儿知道数车厢时要从车头开始数 )鼓励幼儿说出一共有几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2)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乘车,并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3)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的位置。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1、看新房。出示楼房图片,教师引导:小动物想买一套新楼房,今天来看房。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 第五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同一层可以从左右方向数) 教师请幼儿使用提前发好的楼房图片和小动物卡片。 幼儿操作学具,幼儿可以自选位置,和同桌幼儿讨论,说说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间看房子。幼儿自由选择让小动物住进房间里。大楼房住满小动物后,说一说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喊名字10名幼儿站在前面,幼儿从各个方位说出每人的位置。10名幼儿背对大家一人说从左数第一,下边的幼儿叫出这位幼儿的名字。回答正确被叫到的幼儿跳转身拍手。 变换玩儿法 ,一名幼儿说出10名中其中一名幼儿的名字,大家说排在第几位。以此类推。四、结束:游戏开火车 幼儿分为三组,为三列小火车,互相说说自己是从前向后数第几,听音乐,开着火车走出教室。活动反思 学习序数的操作活动,改变策略后,幼儿积极性增强了,教师提问后,幼儿主动思考,经过操作讨论,解决了生活中经常需要判断的问题。教师在引导操作时,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拘泥,自然轻松,变幻的游戏方式使幼儿始终保持良好地学习状态,效果明显好于策略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幼儿能够正确判断本体和客体所在位置。大班操作活动:找邻居三幼大五班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6间蘑菇房子道具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兔,小狗,小羊,小猫,熊猫头饰4、幼儿数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请幼儿做成一排,说一说和你挨着坐的是谁?和挨着坐的幼儿拉拉手。二、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出示动物房子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1和3. (2)小兔说它的家是4号的邻居,是3和5以此类推。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教学反思: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运用了故事,使用了讲解、操作、游戏多种方法,但是为什么两个相邻数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幼儿还是不够理解,还是老师讲得多,幼儿体验不够,需要增加操作内容,亲身感知少1和多1的朋友所在的位置。改进策略:增加材料和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少一的是小朋友排在前边,多1数的是大朋友排在后面,让全体参与到活动中。提倡小组讨论,增强同伴之间的相互提示和感染力。策略二: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6间蘑菇房子道具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兔,小狗,小羊,小猫,熊猫头饰4、幼儿数卡每人一套,站卡片面积一半 5、水果卡 6、小印章每人一个活动过程: 一、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请幼儿做成一排,说一说和你挨着坐的是谁?和挨着坐的幼儿拉拉手。二、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出示动物房子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几和几?请小朋友找找,让幼儿自己贴上号码。 (2)小兔说它的家是4号的邻居,是几和几号?给几只小动物都找到邻居的号码,完全由幼儿来帖,允许讨论得出结果。2、以故事的口吻给小动物送果子,住几号就送几个果子。提问:xx小动物比谁少吃一个,xx小动物比谁多吃一个,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3、幼儿用小印章给数字下方印出相应数量的图案,卡片是数字几就印几个,然后排排队。可以互相讨论。提问: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为什么? 得出结论:5的邻居是4和6,小朋友是4,大朋友是6 4比5少1,6比5多1. (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4、每名幼儿选一张数卡,玩互动游戏,一名幼儿起立到前边:我是2,我是2,我的小朋友在哪里?全体找到1举起:我是1,我是1,你的小朋友在这里,1比2少1.我是2,我是2,我的大朋友在哪里?全体举起3:我是3,我是3,你的大朋友在这里。3比2多1.以此类推。5、延伸活动:给数填图,给图填数活动反思:策略二增加了材料水果卡,印章,添加了送水果游戏,印图案操作,找朋友互动游戏,最后延伸活动可巩固接触的内容,在活动各种不仅幼儿感到乐趣无限,而且理解了相邻数的意义,明白自然数列中某数的相邻数就是多1和少1的数。全班23名幼儿有21名争取完成操作,积极回答问题。小动物找朋友二幼中四班策略一操作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力,给小动物找到相同的朋友。完成配对游戏。准备:大型动物图一套。小型动物卡片每人一套。过程: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有) 能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谁吗?(幼儿举手发言,。) 2、老师出示大动物图片:你们看一看小动物也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啦。我们来帮他们找一找吧。老师出示一只小猴子,问幼儿他的朋友在哪里?全体用手指着,老师把一样的小动物贴到一起。 3、老师出示大图片,幼儿出示小图片,样子相同大小不同的做朋友。 4、老师把小图贴在一起,小朋友把自己的图片中样子相同的用手指出来。老师说一个幼儿找一个。 5、同桌幼儿找动物朋友。活动反思:活动策略虽然有直观,有演示,也有游戏,但总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尤其将卡片贴住限制了孩子的多种玩儿法。改进策略:1、更多的给幼儿主动操作的空间。 2、增加提问的次数,让幼儿有表达的机会。 3、增加游戏内容。 4、小图卡不要固定,便于增加游戏,丰富游戏内容。策略二1、 幼儿听音乐做律动。2、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有) 能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谁吗?(幼儿举手发言,。)3、老师出示大动物图片:你们看一看这里都有那些小动物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呢?(请幼儿举手回答,说出到场的小动物的名字)我们来帮他们找一找朋友吧。老师课前已经把动物大图发给幼儿。出示一只小猴子,“我是小猴,我是小猴”幼儿问他:你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把一样的小动物贴到一起。其他小动物找朋友的方法以此类推。 3、老师出示大图片,和小朋友玩动物妈妈找宝宝的游戏,老师说:我的宝宝在哪里?幼儿出示小图片回答:在这里。样子相同大小不同的做朋友。 4、幼儿把小图摆在一起,面朝下,任意取一张举起,与同桌相同就击一下掌。 5、听到找朋友的音乐,四散走找到朋友握握手。 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儿的开心吗?让我们和好朋友拉起手到外面做游戏吧。活动反思:策略二是游戏贯穿始终,一开始的律动和结尾的音乐游戏使幼儿感到轻松愉悦,中间部分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个别和集体总是有互动,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尤其将画面朝下的游戏,幼儿感到有一种神秘感,更是感到乐趣无穷。教师参与到游戏中便于指导,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学习数的等分(四幼 大班实习生)策略一。提问:小朋友,你们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啊?(五花八门,回答不一)老师给你们带来好东西,请看:小瓶里装着豆子。取出8粒,放在手心里。问小朋友看见了吗?只有一名坐在第一排的女小朋友说,看见了,是8粒。(因为豆子小有放在手心里,孩子当然无法看清楚)让孩子数饼干,老师一个一个指。大班孩子一个一个数,老师若是两个两个划指,孩子自然两个两个数。老师让孩子打开画册,用圈划的方法怎样分12块饼干孩子分的有两个两个分,有三个三个分,有四个四个分,老师在前面三个三个分,告诉孩子分给4个小朋友。对其他人的分法没有分析就过去了。多数孩子不再听了。老师多次说,漂亮坐姿。纪律还是不好。草草结束。反思与改进策略:导入题问,第一个问题可以集体提问。第二个问题不容易达到异口同声,因为有人在家吃饭,有人在幼儿园吃饭,大家吃的不一样。应该举手后,一个一个回答。演示操作用豆子太小,只放在老师手心里,班上30多人看不清楚,换成移动式贴图或多媒体屏幕演示,加之桌面操作学具,让幼儿动手分一分,幼儿会专心操作。再有应说明如果有四个人分,每人几块饼干,有3个人分每人几块?有六个人分?有两个人分呢?。引导的语言要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幼儿就有明确的操作目标,保持操作的兴趣。最后再圈划,效果会好一些。老师应在操作活动中走进孩子中间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只让孩子做观众,更不可只喊漂亮坐姿没有针对性的提问。策略二提问:小朋友,请你们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啊? (幼儿说出不同的答案,但秩序很好,大家都能安静的倾听别人的发言)老师给你们带来好东西,在你们的学具盒里,现在每两个人打开一盒,请看:每个盒子里装着不同的物品,说一说你的盒子里有什么,有几个吧。请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说:我的盒子里有4块橡皮。有的说:我的盒子里有8块积木。还有的说:我的盒子里又是个扣子。)请小朋友每两人一组把盒子里的东西分一分吧。幼儿操作后,再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走到每个小朋友身边,边巡视边交谈。(幼儿大部分分的两份同样多,也有的不是同样多。这时,请幼儿回忆图形等分。然后大家来判断,哪一组是等分,那一组不是等分。玩三人一组和四人一组的等分游戏。老师让幼儿打开画册,用圈划的方法帮助小熊分12块饼干。孩子分的有两个两个分,有三个三个分,有四个四个分,老师请三名幼儿到前面圈出不同的方法,让幼儿相互评判一下,相互鼓励。尝试用数字记录等分的结果。延伸:给小动物分分组活动反思:引导策略调整后,幼儿注意力集中了。操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圈画分组游戏。在延伸活动中,巩固了数的等分知识。策略二 顺应了幼儿心理需求,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35名幼儿有32名顺利准确完成。大班操作活动:学习等分 四幼大班 策略一 1、 教师请幼儿拿出两张圆形的纸,比一比,两个圆形是否一样大?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重叠)然后请幼儿动脑思考,把其中张圆形的纸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该怎样分?2、 告诉幼儿把一样东西分成大小完全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请幼儿说说等分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半圆形)老师将一个圆形二等分给幼儿看。3、 请幼儿把等分的圆形重新合在一起,与另一个圆形比一比,看看他们还是一样大的吗。(一样大,两部分之和等于整体。)教师再提问:原来的圆形和分出的一个半圆形比较,哪个大,哪个小?(部分小于整体。)4、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分组讨论和尝试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一组(平面图形):引导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教学反思:1、幼儿虽然置身于操作活动中,但始终在教师的带领下活动,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 2、只局限于二等分,思维没有得到拓展。 3、幼儿活动气氛不活跃。 改进策略:1、给孩子自由操作的空间,让幼儿操作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拓展思考空间,大胆接触三等分和四等分。 3、增加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体验等分知识。策略二1、 给幼儿不同形状的彩纸,让幼儿试试,随意分一分,分成两份。然后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讨论,互相欣赏。发现不同之处:分的形状不同。有的两份同样大,有的两份不是同样大。2、 教师引导:同样大的两份是怎样分的呢?边对齐,角对角或说弧线对齐,还有的说正中间有一条线,不仅两份同样大而且形状一样(相同)。3、 同样大,就是相等,今天我们给分的一样大的而且形状也相同的方法起个名字叫等分。那么,分成两份是同样大,起个什么名字呢?有的小朋友说,两等分,有的小朋友说二等分。4、 教师鼓励幼儿。再请分的不一样大的小朋友说一说,两份不一样大是怎么分的,能改成等分吗?在纠正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方法。5、 尝试三等分、四等分,交流分的方法。 6、 做判断游戏:每人一张图卡,出现等分图形和非等分图形。幼儿两人一组,可延伸到简单数的等分。等分的图案涂上颜色。7、 等分游戏:(玩儿二等分,人数要是双数,三等分人数可被三整除,玩四等分人数可被四整除),画一个大圆圈,幼儿踩线拍手按节奏走步,边走边说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分组游戏拍拍手。这时,听老师拍两下手,就分成两组,拉成两个圆圈。老师拍三下手,就分成三组。以此类推。活动反思:修改后的策略比前一策略效果明显,尤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自由等分,可以随意做,还可以说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毫不受拘束,加之游戏活动,全体幼儿兴趣高涨。三等分,四等分的判断顺利完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单双数 (二幼大班)目标: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准备: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过程: 一、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三、分卡片:把246810从1至10的数列中取出来,读一读。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双数,剩下的有:13579他们都是单数。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 五、让幼儿拍手再说一遍: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活动反思:1:基本部分开始时部分幼儿圈图,大家数数,互动还能够集中幼儿注意力。2、幼儿的操作知识对数字卡片的接触,幼儿接触实际数量频率太低,表象知识少。3、最后很快就让幼儿背诵,让幼儿接受的有些勉强,过度太快。改进策略:1、让幼儿接触实物操作,亲子感知,摸一摸,数一数,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 2、增加游戏,进一步体验、巩固。策略二目标:1、通过圈画、数数、游戏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准备: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幼儿每人一套小数卡。 2、彩色口袋大的一个,小的与班内幼儿人数相同,内装彩色塑料插花。3、红箱子,绿箱子各一个。过程: 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请幼儿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哪几个是全圈完的,哪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5、游戏:小鱼游啊游幼儿将桌面1至10的卡片排成一排一名幼儿随意叫几名幼儿到前面,大家唱: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拉拉小手点点头,每两人拉手,如果都有朋友。就是双数。请小朋友找出相应的数字。调整人数后,如果有一条鱼没朋友,他很孤单,数一数这次几条鱼,找出相应的数字。最后出现两组数字,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队,读一读都是那些数字呢?6、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没朋友,是单数。数到最后总剩一个的数: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7、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8、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9、游戏:双数拍手,单数叉腰。 延伸:幼儿一起做游戏:摸宝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从彩袋中摸出宝贝后,打开数数里面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提问为什么是单数、双数。把双数的放在红箱子里,把单数的放到绿箱子里。活动反思:策略二使幼儿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两个两个数多出一个就是单数,如果正好分完了,这个数就是双数。经过亲身体验,反复游戏,幼儿能够理解单数双数的意义,在游戏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 认识时钟二幼飞翔一班 策略一 出示时钟 讲解告诉幼儿,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教师拨钟表幼儿观察)提问:(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二、认识整点: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9:00睡觉。三、放歌曲小时钟: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有直观教学,有游戏,每人都准备了小钟表,老师也精心准备了课件,活动中有音乐参与,在组织和准备方面比较充分。但需要调整的是,没有给孩子选择讨论的空间,有束缚感,应为幼儿拓展活动和思考的空间。改进策略:增加游戏内容,在操作中增加自选活动。调整结束部分,拓展延伸内容。策略二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2、出示石英钟,请幼儿观察指针转动,提问: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钟面上都有什么(允许幼儿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观察与操作活动通过幼儿转动自己桌面上的小闹钟,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请幼儿到前边找出钟面上都有长针、短针和112的数字)(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二、认识整点: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边提问,幼儿边拨指针。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9:00睡觉。三、放歌曲小时钟:起立,跟音乐自由做动作。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 请幼儿操作,随意拨到一个整点使分针转动半圈,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使幼儿通过操作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2、玩拨指针游戏,幼儿轮流拨轮流说时间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每人拨出一天里自己最开心的时间,面对大家说一说是几点钟。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时间是很宝贵的,一分钟能做许多事情:游泳运动员能游50米,跑步200米,飞机飞行18000米,会计数300张纸币,铅笔厂生产1600支铅笔。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回去做一些实验,记录一下你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结束:听音乐表演时间像小马车课后反思:策略二改变了提问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开始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请幼儿通过观察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幼儿积极思考。后面的游戏有分工有合作,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尤其让幼儿拨出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发挥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兴趣无限。最后教育幼儿珍惜时间,留下延伸的实践和思考空间。数学操作活动:8的分解组成 (一幼大一班)准备:操作板 彩棒 幼儿每人一套 教师一套小动物图卡 演示用数字卡一套过程:一、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操。二、 出示动物图:小兔 青蛙 公鸡。将幼儿分成相应的三队。教师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队表现的最棒。三、 请小朋友把学具拿出来,数一数有几根小棒?(8根)四、 老师分,幼儿模仿。分成上面7根,下面1根。幼儿数一数一共几根?(8根)数卡摆成分解式 ,(分解式是左右分的,操作是否左右分更直观,老师自己贴数卡,不如让幼儿贴)。幼儿集体说一说:8可以分成7和1,7和1组成8.。教师请幼儿将操作板转动,使上面的转到下面,下面转到上面。出示数卡摆出分解式 。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幼儿分解6和2,2和6,3和5,5和3,4和4,教师用数卡摆出分解式。五、 教师出示填空(写在黑板上的)请幼儿填空:8可以分成1和几。然后,幼儿集体读出8的分解式。六、 手指游戏结束。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虽然是直观教学,教师有教具演示,幼儿也有操作活动,但是,始终是在教师的束缚下,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在教室的指令下,分解式,在教师的领导下,边说边做手指游戏。幼儿表现的有些无趣。本班39人只有3人能够回答问题(8个人出去3个屋里还剩几个),有十几名数数手指才回答出来,多数幼儿不出声。改进策略:1、丰富教具和学具 2、给孩子探索的空间 3、增加延伸游戏活动 准备:演示教具大树、小鸟 ,数卡,操作板每人一套,两面双色花每位幼儿8朵。过程:1、出示大树和小鸟,请幼儿观察。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树上有多少只小鸟?(8只)如果飞走一只(教师移动一只)树上还剩几只?(7只)教师出示分解式:请幼儿说一说8只鸟是怎样分得?2、请小朋友想一想,小鸟还可能怎样分呢?(探索多种分法)请幼儿操作,教师记录。3、小朋友每人都有操作板和小棒,大家来分一分。可以讨论。随意分。请幼儿所以说自己分小棒的方法,和黑板上的哪一种方法一样?4、小朋友数一数,我们找到了几种分解8的方法?(7种)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来给分解式排排队吧。(幼儿已有学习7以内分解组成的经验)可以有递增排列,递减排列,互换排列。5、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