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上传人:8** 文档编号:718738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知识:中国金融史(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知识:中国金融史(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知识:中国金融史(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史第一章 原始到春秋战国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问题:每朋多少贝? 一朋=10贝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 易于分割; 便于携带; 易于保存; 供给充足。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平首布:首端变平,不可纳柄,币身完全成片状,轻、薄、小,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也有标明重量的,如“一两”、“十二铢”,两、铢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布是与布匹无关。第二种是刀币(齐、燕、赵等国使用)刀币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作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刀币起源于渔猎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削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像今天的大刀,主要流行于齐、燕、赵等国,依其形制可分为大刀和小刀两类。齐国用大刀,叫齐大刀,燕赵等国用小刀,叫燕明刀。 齐大刀与燕明刀的区别:燕明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这与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 。是楚国的一种铜铸币,因形似鬼脸,或蚂蚁爬鼻, 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它由贝币演变而来,面突背平,大小如贝。 第三种是蚁鼻钱 楚国 蚁鼻钱之所以流通于楚国地区(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是因为楚国地处南方,天然贝的来源较易,贝的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在春秋中期前后,出现了这种由贝发展而来的仿铜贝。这种贝币制作简单,体小量轻,以枚计值,交易携带方便,在楚国广泛流通,成为主要通货。第四种是环钱(圜钱) 秦 圜钱是战国时我国北方产生的一种新的铜铸币,大概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有圆、方两种,圆形孔在先。所以又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之分,环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形。春秋战国时期其它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众多形制不一的铜铸币之外,还有银贝、银布等银铸币,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间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郢爰(“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是楚国的一种黄金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黄金的国家,我国古代的黄金主要产于楚国。) 它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爰金币在古代货币中,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新发展:第一.从货币材料上看,金属铸币逐渐取代实物货币,铜铸币广泛流通。第二.货币形态趋向多样化,除了铜贝以外,还出现了铲状的布币(晋、郑、卫、韩、赵、魏等国)、刀形的刀币(齐、燕、赵国)、圆形的环钱(秦国)、贝壳状的蚁鼻钱(商周铜贝的变形,流通于楚国)四个体系。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金融学所说的信用是指经济意义上的。西周时期中国的实物信用已经盛行,不仅有私人信用,而且开始出现政府信用,有了专司政府借贷的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泉府。战国时,在官私借贷中出现了“傅别” 、 “契券”等早期的债券 “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成两半,债主执右券,债务人执左券。“傅”即附,指附有约束文字;“别”指一别为两,即左右券。契券:中国古代属于契约性质的文书,包括田契、过继书、收养书、以及分家析产的分关书等。这些文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并且有法律上的效力,为官方所采信。如有诉讼争议,都以这些书契举证。(二)先秦时期信用发展的特点: 1.信用先于货币产生。 2.从私人信用发展到政府信用。 3.从实物信用发展到货币信用。4.出现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三)先秦时期信用的种类和形式 1.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2.私人信用和国家信用。 3.不计息的“赊”和计息的“贷”。4.普通借贷和高利贷。5.用于消费性开支的借贷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借贷。填空题归纳:先秦货币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没有货币,实行物物交换。2.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3.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4.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5.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主要包括布币、刀币、蚁鼻钱和圆形的环钱四个体系。归纳:先秦信用1.原始社会末期,信用产生2.西周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泉府3.战国时出现了“傅别”、“契券”等早期债券。4.信用产生的条件:(1)私有财产的产生。(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单选1、( )把天然的贝币同后来的铸币结合了起来。A、石贝 B、骨贝 C、陶贝 D、铜贝2、据周礼记载,周朝时的政府借贷是由( )负责办理。A、泉府 B、上林苑 C、典质 D、钱府3、信用的产生时间比货币的产生的时间( )。A、早 B、晚 C、相同 D、无法确定4、货币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交换 B、奴隶社会 C、社会大分工 D、信用的产生5、我国最早的货币起源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6、()是铜钱的原型。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7、()又被称为“鬼脸钱”。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8、最早的信用是实物借贷,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因为那时()。A、有了私有财产,社会向两极分化 B、有了货币,社会向两极分化C、有了私有财产,同时又有了货币 D、有了信用,社会向两极分化判断1、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0贝。 2、我国最早的货币是交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就是铜铸币和黄金 4、春秋战国时代的借贷基本上是信用贷放,没有什么抵押品。 5、信用的历史早于货币。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金融一、秦始皇统一币制1.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币制复杂,为了消除七雄割据、关卡林立给各地商贸往来活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便;把货币铸造权收归国有,加强中央集权,必须统一货币。2.内容:(1)、规定黄金和铜为货币本位(币材),禁止其它财物作为币材,确立金铜(钱)本位制,这是货币复本位制的一种。(2)、六国原有币制一律废除,规定全国货币为二等,即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铜钱又叫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统一币材)(3)、货币形态的统一:铜钱均作圆形方孔。过去的布币、刀币及圆孔圜钱一律不用。(统一币形)(4)、货币面文的统一:铜钱币文均铸“半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克),并规定“重如其文”。(统一面文)(5)、规定金钱具有同样的法偿能力: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大数用金,小数用钱。(6)、铸钱权和发行权的统一:由官府统一铸造和发行,不许民间铸钱。(统一铸币权和发行权)3.秦统一币制有四个历史意义:(1)、货币的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货币的统一对于促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3).就货币制度而言,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始。4 、统一币制对后来中国的钱币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秦王朝的“货币王室专铸”的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2)统一货币单位,确立铢两货币,为西汉至隋朝的五铢钱体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直接影响到其后两千多年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 3 )改革并定型了中国货币的形制,圆形方孔的铜钱形制由此固定下来并流行了两千多年。环钱的使用,减少了钱币在流通中的磨损,贯穿使用也比其他形制的货币便利得多。( 4 )黄金开始执行完整意义的货币职能,金属货币基本上取代了实物货币,不仅货币的价值更加稳定,而且也更有利于交换的发展5. 秦朝币制改革存在不足: (1)、金钱复本位制下,两种金属同时充当币材,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使得同一市场上同种商品有两个价格,价格依然紊乱。 (2)、秦半两钱太重,不适于使用。 (3)、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流通规律也会发生作用,进而导致物价和经济的波动二、西汉的币制 (一)西汉早期货币:通行半两钱。 汉初因袭“半两”,币制混乱 榆荚半两: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1、汉武帝币制改革内容:1.取缔各郡国的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新钱重5铢,钱面铸有“五铢”字样。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遏制盗铸。 2.销毁地方铸币,设立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的铸造、成色鉴别、运输的机关,集中各地的铜材,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3.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禁止非三官钱流通。意义:1.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中国货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开辟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新阶段。 2.这次币制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西汉初期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 铁钱是我国金属货币大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员。自汉至民国初的两千余年中,我国铁钱的铸行断断续续大约持续五、六百年左右。就铸造的品种和数量来说,仅次于铜钱。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造钱币,有人为了牟利,在青铜铸币里夹杂铁的成分,铁钱由此悄然登上货币舞台。 由于铁钱在品质、信誉方面比不上铜钱,官府从稳定经济的目的出发,常常不得不禁抑铁钱的铸行。王莽币制改革的评价:王莽闭门造车、不顾实际情况不断盲目进行币制改革,比价不合理,换算十分困难,引起市场更加混乱,货币严重贬值,人民无法接受,必然引起民变(绿林、赤眉起义),加剧了新朝的快速灭亡。但王莽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却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它的文字、冶炼技术和设计都堪称中国古钱一绝,匠心独具。有着较大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三、东汉的货币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西汉的五铢钱体制:1、东汉成立初期经济薄弱、社会动荡、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杂混流通、币制混乱。2、公元40年,光武帝重铸五铢钱,以后东汉恢复了五铢钱体制,3、汉灵帝时候铸造四出五铢钱4.东汉末年董卓改铸劣质的无文小钱(董卓五铢),导致恶性通货膨胀,钱币难以流通,交换退化为物物交换,实物经济盛行,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大倒退。四、秦汉时期的信用1、两汉时期以私人信用为主的放款(货币借贷)活动盛行,以官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政府信用也时有发生。2、汉代的信用以私人信用为主,出现职业化发展趋势,产生了“子钱家”这类专门从事放款取息的高利贷者3、汉代的信用仍局限于放款,存款业务还没有发展的迹象。(没有专门存钱的机构),人们存钱(藏钱)的主要方式为:窖藏、壁藏、梁藏、檐藏。课堂练习1、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是( )。A、黄金 B、白银 C、黄金和铜钱 D、白银和铜钱2、两汉的信用业务主要是( )。A、放款 B、存款 C、汇兑 D、货币兑换 3、 半两钱属于( )。A、年号钱 B、量名钱 C、实物货币 D、通宝钱4、( )是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A、五铢钱 B、半两钱 C、贝币 D、开元通宝5、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 ),是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A、五铢钱 B、半两钱 C、贝币 D、开元通宝6、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非( )不许使用。A、黄金 B、白银 C、三官钱 D、半两钱判断1、两汉时期的信用主要是政府提供的国家信用。2、秦汉的货币制度都是金属本位制。3、秦始皇时期,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4、汉初的铜钱由民间自铸。5、两汉的信用以货币借贷为主要形式,主要是由政府办理6、子钱家是汉朝时专门从事放款收息的人,是高利贷者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一、三国时期的铸币1、曹魏货币: 三国,三种货币制度, 曹丕建立的魏国最好。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曹魏地区一直流通五铢钱,其间经历过三次兴废。2、蜀国货币: 蜀地与中原有群山相隔,受中原战争的影响很小,刘备入蜀之前,当地的百姓用的是五铢钱。刘备攻取巴蜀后,深虑军用不足和财政困难,遂采用谋臣的献策,在益州铸造面文“直百五铢”,背铭文“为”的铜钱。 “直百五铢”,是虚值大钱。刘备死后,辅政大臣诸葛亮铸造了“太平百钱”,一枚太平百钱等于一百枚五铢钱。这种钱很轻,和西汉的莢钱,董卓的无名小钱一样,及其低劣,老百姓的财富被掠夺厉害.后来还有“定平一百”,同样是虚值大钱。 3.吴国货币: 孙权铸的钱,叫“大泉五百”,一钱顶五百钱!后来越搞越厉害,又出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老百姓满手都是大钱,找零都没法找。 两晋未铸金属货币的原因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货币经济极度衰退、与货币大混乱的一个时期”。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两晋政权一百多年来未铸金属货币的状况。原因:1.两晋政治形势多半时间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当权者较少关心社会经济,2.两晋的君臣太懒散,只顾着用前朝的旧钱。3.两晋之世,社会经济不发达,从皇帝赏赐物品可以看出,布帛作为当时社会主要货币,这反映社会对金属货币需求减少。4.两晋国土面积大部分局限于南方,境内铜矿稀少,这加大了政府铸造金属货币的难度。反应的问题: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对金属货币需求少。社会经济在倒退。二、两晋时期的货币两晋时期,国家虽然没铸钱,地方上却铸过一种五铢钱,是由一个叫沈充的人主持铸造的,民间都叫“沈郎钱”。这个钱质量很差,铜色发白(掺的锡太多),极薄极小,每枚只重1克,简直就是榆荚钱的翻版。“沈郎钱”,到了唐代,诗人们还经常挖苦它十六国时李寿铸“汉兴”钱,北方的“成汉”在汉兴年间(338343年)就铸过“汉兴钱”这是中国古代首次铸造的年号钱。过去在西汉的时候,黄金曾经是重要货币,一般作为赏赐或者大宗支付使用,用量很大。但在两晋时期,黄金在流通领域就不常见了。这是因为社会上奢靡之风渐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来打造器物首饰黄金在流通中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在一些地区干脆就退出了货币序列。三、南朝时期的货币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其后,在南方又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而在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和北朝时期(公元386公元589年)。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1.南朝宋的货币:刘宋末年允许民间私铸,导致小钱盛行,主要是鹅眼钱和綖环钱。各种虚价大钱和小钱泛滥,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2.南朝齐的货币:接替刘宋的南齐政权深恐通货膨胀再次上演,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整朝仅铸一次钱。3.南朝粱的货币:南朝粱的建立者萧衍,一改前代对货币的谨慎态度,自立朝之初就开始铸造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而且没有禁止民间私铸。萧梁官铸的铜钱叫“天监五铢”,这种钱至今已无流传,它有内外两个轮廓,是一种精美的足值货币。民间私铸了一种铜钱叫做“公式女钱”,是一种又轻又薄的小钱。一年后,梁武帝又铸造了一批双面带花纹的货币,这些货币又大又圆: “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大富五铢”名字都特别好听,其实只不过是一堆铁钱。后来,粱武帝索性铸造铁钱,禁用铜钱,以期统一币制,这是我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大规模铸造铁钱。由于铁钱本低,铸得太多,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交易者用车载钱。经济很混乱。4.南朝陈的货币: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先后铸过两种货币。“陈五铢“为南朝陈文帝时铸行。“五”字交笔平直,形同两个对顶等腰三角形;一枚陈五铢当十枚鹅眼钱流通,后虽贬值,但在南朝仍属相对稳定、流通较广的货币。 “太货六铢”铜质优良,铸造精美,但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人民不满,纷纷抵制。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四、北朝的货币1、北魏北朝的第一王朝。北魏铸钱很迟,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时才开始铸钱,称“太和五铢”。这次铸钱不成功,钱的品质极其低劣,只在京师地方流通,出了京师,人家不认。2、北齐开国后铸过一种“常平五铢”,分量很足,是北朝难得的好五铢钱。可是到了北齐第二代皇帝,私铸就又猖獗了,仅在邺城使用的“常平五铢”,就有四种颜色。河南一带就更甚,过量掺铅掺锡的假钱公然流行 总之:北朝主要以谷帛为流通手段,赋税征收也以实物为准,虽然各朝均铸造了货币,但都未能流通全境,成为统一货币。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经济的特点:1.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而不统一,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谷帛等实物货币、铜铁等贱金属铸币、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实物货币盛行,形成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六、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信用:信用关系在三国魏晋时期发展缓慢,没有新进展。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寺庙成为从事存放款活动的高利贷场所。人们终于有个地方可以贷款和存钱了,这是南北朝在信用史上的一大创举。南朝的寺庙(例如南齐的招提寺,南梁的长沙寺)通过其经营的寺库(后为质库)这种信用机构来办理高利贷的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而北朝的寺庙通过僧祗粟来办理高利贷。质押与抵押:抵押主要是针对不动产,比如有人要向寺庙借钱款,就把自己的房子作为债权的担保,一旦还不上款,房子要归债权人(寺庙)所有。在借款和还款的过程中,借款人的房子产权是不用变的。这跟现代银行的抵押贷款一模一样。 质押是针对动产的,比如借款人把自己的一床被子交给债权人(寺庙),作为债权的担保。要是还不上钱,这床被子就甭想拿回去了,寺庙愿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在南北朝那个时候,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质押,比如黄金、衣服、首饰、牲畜等等;要想借小钱的,拿一束麻来也行。 整个南北朝期间,信用机构仅有佛教寺庙一家,别无分店,政府也没来插一手。 总之: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发展,最有意义的就是典质、存款业务、抵押和质押放款的出现了。典质是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典质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典质的产生具有以下意义: 典质是中国古老的高利贷机构典当铺的前身,典质的出现意味着民间的信用机构产生了,而信用机构的出现本身就是借贷市场扩大,信用专业化发展的产物。论寺庙经济的形成在信用史上的重要意义:(1)简要叙述寺院经济形成过程:魏晋以前,我国寺院收入主要依靠布施,财产也归寺院集体所有。两晋之后,寺院经济活动走上了以营利为目的,聚敛寺院财产的道路,寺院经济开始形成。到了南北朝时,寺院经济更是急剧发展。他们通过统治者的恩赐与施舍,大肆兼并,掠夺土地,强迫农民依附等方式,集聚了大量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寺院财产不断私有化。寺院经济最终形成。寺院经济的形成在信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重要意义:放债,寺庙作为一种中介性质的组织机构,面向社会,进行规模化的放贷。寺庙还就具有了储蓄银行的功能,有了寺庙这个融资中介机构,古代中国的金融业,到此就已基本完备。一、填空题:1、汉武帝对钱币进行整顿,规定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 )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2、( )没有铸造钱币的记录,中国货币史上出现了一百多年的真空状态。3、借贷行为发生在(),有了私有财产就有借贷行为,信用早在()产生以前就已存在4、在西周政府借贷由( )负责办理。5、两汉的信用以( )为主要形式,而且主要是由( )办理。6、南北朝时典质是由( )经营。7、当铺最早产生于中国的时期,是( ) ( )教寺院的一大贡献,时称“( )”或“ 质库”。8.南朝梁武帝时铸造的铁钱有( )、( )、( )。9.南朝的寺庙通过其经营的( )这种信用机构来办理高利贷的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而北朝的寺庙通过-来办理高利贷。二、选择题1、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是()。 A、黄金 B、白银C、黄金和铜钱D、白银和铜钱2.关于刀币( )A.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B.起源于渔猎和手工业地区,由原始削刀演变而来C.起源于渔猎和手工业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D.起源于中原农耕地带,由铲形农具演变而来。3.郢爰是( )A.楚国货币 B.赵国货币 C.齐国货币 D.秦国货币4.我国古代的银铸币最早在哪个国家使用( ) A.楚国 B.赵国 C.齐国 D.秦国5.南朝陈的货币有( ) A. 陈六铢 B. 太货六铢 C.常平五铢 D. 大吉五铢三、判断题1、典质是南北朝时期专营汇兑的金融机构2、南北朝时期信用有较大的发展,其标志就是信用机构的产生。3、两晋时期,社会奢靡之风渐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来打造器物首饰黄金基本上退出了货币序列。4.南北朝时期,寺庙成为从事存放款活动的高利贷场所。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隋文帝的币制改革: 开皇元年,发行了新的五铢钱,后人称之为“隋五铢”或“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这种隋五铢“重如其文”,并且制作精美,周郭厚重,笔画精细,体现了南北书法艺术的交融。在实行新钱的同时,宣布废除各种旧钱的使用。为了在境内推行新钱,开皇三年四月,政府在各个关卡对过关入境的铜钱进行检查,凡不符合标准的铜钱予以没收,回炉重铸;并严厉禁止前代铜钱的流通使用。开皇四年宣布,如果县令执行这项法令不力,则扣除半年的俸禄。经过努力,至开皇五年,隋五铢钱终于成为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 除了中央政府铸造的开皇五铢钱外,对关陇氏族,隋文帝也特许他们铸造货币,这种货币叫做“阔边直笔五铢钱”,但用途只有一个,这些人用来向皇帝缴纳供奉。隋文帝拿到这些钱后,便将他们回炉重铸,所以这种钱已无实物存世,后人无法一睹真容。隋炀帝时的币制 为了敛财,隋炀帝打起了铸钱的主意,他老爹铸钱的时候,规定一千钱重四斤二两,到了他这里给减重成了两斤,后来甚至变成了一斤。 不仅如此,他还在五铢钱里掺了锡,钱色泛白,重量减轻。因为当时五铢钱穿孔有一竖划在篆书“五”字处,如果竖立起来看,竟成了一个“凶”字,人们借此传说杨广是万古凶人之首,此钱因而贬值。唐朝货币的统一与流通开元通宝和贞观之治,李渊刚刚当上皇帝第四年,就在货币领域进行了一项“重大创新”,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 为什么说开元通宝的铸造发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呢?1.从唐代发行开元通宝钱开始直到清末,我国的铜钱一直称“宝”,不再与重量挂钩,也就不再有名不副实的情况了,即使贬值也很隐蔽,人民群众有意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没啥意见了。(钱名称) 2.唐以前的钱币,大小、轻重、文字千变万化,到了唐代大体上统一了,几百年间不再有变化,这在经济上是一个优点。3.开元通宝的铸造发行对中国的计量制度也产生影响。汉代到隋代的重量进位是斤、两、铢。唐时,废除了铢,而把钱作为一个新的重量单位。1两等于10钱,1钱就是1枚开元通宝钱的重量。唐钱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钱为名称。从唐代以后,中国的衡法一直没有变过,我们还在沿用“钱”这个重量单位。4.秦汉至唐的钱币,文字多用篆书,偶尔也采用隶书。自开元通宝钱发行后,铜钱上的书法逐渐向隶书、楷书过渡,极少用篆书体了。唐钱的体制,成为后来制钱的楷模。从这以后,铜钱的成分开始有一定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至此,中国古代铸币制度基本完善。唐高宗和币制改革 唐高宗刚刚当上皇帝后没多久,铸造了一种新钱币,叫做“乾封泉宝”,向“通宝”钱币制度发起挑战。 这种钱比“开元通宝”略重一点,但唐高宗却规定新钱1枚相当于10枚开元通宝。老百姓马上明白了,这是要搞货币贬值,全社会立马抢购成风,搞得社会物资极大紧缺,物价狂涨。 仅八个月后,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 第二年唐高宗就下诏书把这种钱给废了。武则天时的货币政策武则天当政之时,大唐帝国境内商业进一步发展,对钱币的需求量猛增,但开元通宝不够用。于是,人们开始造假钱,假钱太多,筛选实在麻烦,商业贸易又急需用钱,总不能交易停滞吧?武则天几番下令,都没效果,后来只有放低标准,造假造得能说得过去的钱也算数,只有那些造假实在太不象话的,才不让用。唐玄宗时的货币 到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的经济发展到了顶峰。 对铜钱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可唐朝能找到的铜矿山都给开采的差不多了,而且开采成本也逐渐上升。钱币紧缺之下,私造假钱行为十分盛行,时任总理的宋璟向皇帝奏请禁止恶钱,后来委派监察御史萧隐之,挨家挨户查禁假钱。 检查力度太大,引起物价飞涨,民心也动荡不安。钱实在太少,玄宗劝人民用布帛做货币。恶钱盛行、交易混乱,民心不稳,这就给了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地方军阀们以造反的机会。逼得唐玄宗仓皇出逃。 安史之乱中的大钱安禄山的洗儿钱和史思明的顺天钱 肃宗当了领导,为了平叛,铸造了一当十的“乾元重宝”和一当五十的“重轮乾元重宝”。 两个“重宝”流通后,市面上物价立马暴涨,并且刺激了民间的疯狂盗铸,本来安史之乱之后民众就穷,再这么一折腾,穷人都只有饿死的份了。 唐代中叶以来,在货币流通领域产生钱荒问题原因?有何影响?原因:1.从货币需求方面看,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商品交换规模、铜钱使用区域扩大,以及 人口的增长引起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2.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铜钱的大量外流,也减少了铜钱的数量。3.两税法的实行,规定以钱纳税,对铜钱的需求量骤然加大。也进一步加大了钱荒的问题。4.铜钱销毁、民间蓄积铜钱的情况很严重。也是钱荒加重的重要因素。5.某些自然损耗,如民间送终之含,江湖覆压之耗,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唐朝来说,这种损耗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数量也十分可观。6.在货币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唐中期以来的铸钱规模却在不断萎缩。导致货币供给不足,铸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铜料不足,而铜料不足是因为中晚唐战乱不断,严重破坏了铜的生产。佛教盛行,寺院用铜数量不菲。 总之,导致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唐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对钱的需求量大。两税法的实行则是直接原因。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金融危机。影响:唐代钱荒对中晚唐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利于唐朝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钱荒是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反过来又推动了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了飞钱、便换的产生,飞钱是一种异地汇兑的信用凭证,虽然他本质上是一种钱币汇兑的工具,还不具备货币的职能,但却标志着货币流通价值和货币实体价值的分离,货币开始由实物制向本位制下的价值符号转变。二是它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白银开始进入流通,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盛行,钱币减重。唐朝除了在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或是当千的大钱。二是币材纷乱且低劣。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也不是很高。 三是币制混乱,流通货币多达30几种。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和封闭性隋唐五代时期的信用(一)隋朝的公廨(xi)钱:是隋朝政府拨付各地府县、用于放贷取利或经营别的盈利事业以增加财政收入或维持政府官僚机关所需费用的官款。隋朝民间信用兴盛,还出现了以发放公廨钱来牟利的政府信用。(二)唐代的信用:1.唐代公私放款均有发展:(1)唐代私人抵押放款的规模超过了南北朝时期。 (2)唐代办理抵押放款的民间信用机构是质库,它源于南北朝的典质,但已经独立于寺庙而由世俗商人和官吏经营。(3)唐代的政府放款沿袭了隋代公廨钱放款生息的办法,并设置了“捉钱令使”专门负责该项事物,将公廨钱变成经常性的制度以满足财政的需要。唐中叶以后,公廨钱的经营日益败坏,收益减少。主要原因,一是官吏腐败,一部分收益入于私囊;二是市场萧条,放款难以收回。2.唐代的存款业务 富人不再单纯将钱寄存于寺庙,而是将钱存入中外商人经营的商铺,产生了最早的存款和保管业务,出现了寄附铺这种专门代人出售物品并放高利贷的商行,类似后世之当铺与寄卖商店。此外还出现了柜坊这种以保管和吸收存款为主业的信用机构3.唐代的飞钱和便换唐代信用业务出现创新,在唐宪宗元和初年(806年)产生了叫做“飞钱”或“便换”的汇兑业务,“飞钱”或“便换”也被用来指汇票这种信用工具,这是我国最早的汇票。唐宪宗以后,汇兑业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唐代远途贸易的发展以及金钱币携带的不便,是汇兑业务产生的根本原因,而钱荒及各地州县禁止铜钱出境、影响贸易发展则是“飞钱”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1、隋朝时,政府放款是在各府县拨付一些钱,叫()A、铜钱 B、开元通宝 C、公廨钱 D、五铢钱。2、621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A、三官钱 B、公廨钱 C、通宝钱 D、铜钱3、唐朝最早的存款机构是( )。A、商店 B、药店 C、寄附铺 D、柜坊4、唐朝代人出售物品并放高利贷的地方是A、寄附铺 B、政府 C、商店 D、寺庙二、判断题: 1.开元通宝钱是年号钱。( ) 2.“阔边直笔五铢钱”是隋炀帝时铸造的钱币。( ) 3. “乾封泉宝”是唐高宗时的钱币。( ) 4.安禄山的洗儿钱和史思明的顺天钱。( ) 5.隋唐时期的公廨钱是一种私人信用。( ) 6. “飞钱”或“便换”是我国最早的汇票。( )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一、两宋时期货币制度的特点(7点):1.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铸币业极为发达的时期,不论在数量或版别上都达到了登峰造及的程度。且币財种类繁多。2. 两宋是年号钱最多的朝代,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年号钱:以皇帝年号命名的钱币。) 3. 宋钱铸工精良,书法优美,艺术价值很高,且多出自帝王、名家之手。 宋朝出现了御书钱。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钱币,称之为御书钱。宋代钱币有个独特现象,皇帝喜欢写钱文。开创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以后宋朝多位皇帝都亲手书写过钱文,而宋徽宗赵佶以其特有的瘦金体钱文更是代表了宋代货币文化的最高水平。 4.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 特点:(1)北宋货币是中国货币的巅峰之作,但北宋货币极为特殊,西汉、隋朝、唐朝,每一代鼎盛王朝都出现了统一的货币,可是北宋王朝却从来没有统一的货币。 (2) 北宋年间,全国的货币分为典型的几个区域,开封府、两浙路、广南东西两路等经济富庶的地方用铜钱,成都府等地用铁钱,陕府西路铜铁兼用,后来还出现了纸币交子。 原因:一是防止铁钱出境,被辽夏金套去熔铸成兵器二是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分散在各地,各地区铸造的钱币在名称、成色、重量、大小、形状等方面不尽相同,各地发行的纸币也不相同,以至于各地既不准本地的货币出境,也不准外地的货币流入,各地的货币仅限于本地区使用5.货币流通混乱。 6.白银的货币化加快,其货币性提高。 7.最大特点是纸币的产生和推行。(1)公元10世纪的北宋初期,益州(四川)地区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太宗淳化年间开始于四川流通。交子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政府发行交子是公元1024年,比欧洲使用钞票早600多年。 (2)宋代纸币的产生有多种原因(7点):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时 候,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这是贱金属货币和纸质货币产生并流通的前提条件。 .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品流通和大额交易增加的货币需求使得贱金属货币流通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一是金属币材短缺;二是以贱金属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很不方便。商品交换需要轻便的货币。.北宋前中期出现较为严重的“钱荒”,也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北宋初期的四川是铁钱专用区,商民以车辆装载铁钱进行大额交易殊感不便;四川当时的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雕版印刷多用梨木,纹细质优,便于长期保存)具有印制纸质货币的独特条件。所以纸币首先产生于四川。 .宋代商品流通的扩展需要较多的货币,而政府又限制铜铁钱外流以免被敌国熔铸成兵器,这也是纸币产生的原因。.唐代的飞钱以及唐末至宋初的便换,是在异地间划拨款项的汇票,具有异地兑现的功能,对北宋交子的产生有影响。宋史.食货志说:“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朝与辽、夏、金政权的战争不断,军政开支庞大,财政困难,亟需开辟财源。在民间交子产生并出现信用问题后,宋王朝垄断了纸币的发行权,通过发行官交子即国家纸币来弥补财政开支。交子为什么首先在四川地区出现?1:商品经济的繁荣,四川地区使用铁钱、贸易极为不便。2:四川的信用事业得到发展,为交子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宋代四川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为交子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四川雕版印刷业很发达,为交子的产生准备了有利的技术条件。(3) 宋代纸币的发行经历了从民间自由发行到政府垄断发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间分散发行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商人联合发行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官府垄断发行的时期。(4)交子的产生有何重要历史意义?(教材138)1.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财用于发展社会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2.纸币还有量轻、额大、便于携带和使用等优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宗交易越来越频繁,使用纸币就克服了贱金属铸币值小笨重、难以携带的不足,适应了贸易的需要,方便了人民的圣生活。这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3.交子印刷各种复杂的图案、朱墨间错,促进了印刷技术的进步。二、宋代在1024年以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管理制度“称提之术” 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制度1.两宋时期规定官交子分届发行,3年为1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实际上规定了纸币发行和回笼的时间。2.北宋时期规定国家纸币每届发行的最高限额和部分发行准备率;两宋都规定交子、会子的面额种类;规定交子、会子的流通范围和用途。3.南宋时期政府还采取一些稳定会子币值的措施,包括用金银、铜钱收回会子,出售盐引、茶引等来回笼会子以稳定其价格和物价。(设置发行准备)三、两宋时期的信用宋代的国家信用和货币兑换业较唐代有进展。 1.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政府信用进一步趋向法制化和制度化。(1)北宋政府制定了关于政府向民间提供抵押放款的法律市易法。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向民间放款的抵押物、担保方式、利率、还款方式、逾期罚息等内容。(2)北宋政府制定了有关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法律青苗法。 该法律规定了农民向政府借款的次数、借款形式、偿还时间、利率、借款最高限额、还贷方式等内容。 单项选择题: 1.年号钱最多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隋朝 D. 秦朝 2.纸币产生于北宋的( )。 A、四川 B、山西 C、陕西 D、云南 3.开御书钱先河的是( ) A.宋太宗 B.宋太祖 C.宋高宗 D. 宋徽宗 4.代表货币文化最高水平的是: A.宋太宗 B.宋太祖 C.宋高宗 D. 宋徽宗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图片贝币青铜铸币交子材料二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的成都。据清续通典食货的钱币上写着,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材料三: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材质)并结合材料二概括交子流行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回答:(1)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原因:便于携带、贸易,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动(2)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展开殖民掠夺,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初步形成世界市场中心和支付中心;第七章 元代的金融一、元朝钱币的铸行 1.以纸币为唯一法定货币 元朝以行钞为主。元朝币制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元朝版图辽阔、横贯欧亚,由于纸币本身轻便、挟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这使当时的欧洲人觉得不可思议。2. 元朝前期成功的钞法政策“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刻版印制时间为元代中统元年的忽必烈时代。“中统元宝交钞”为树皮纸印造,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位,以贯、文为单位,中统钞每两贯可兑换白银一两。这种货币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国家收税、俸饷、商品交易、借贷等使用宝钞,并允许用旧钞换新钞,这样中统钞就成为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由于宝钞发行之初政府具有良好的信用,个人可以用宝钞兑换白银,再加上钞本充足,中统宝钞广为使用,并且受到汉人的信赖。中统元年到中统五年,中国北部经济恢复,商贸繁荣。同时,政府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时刻以库存白银为准,社会上未产生通货膨胀,整个市场呈良性状态下运转,政府收入也大大增加。就是在这个时期,元朝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早的较完整的纸币流通制度。这就是王文统制定的“中统钞法”,明文规定了发行准备金,发行限额,金银买卖,钞币渠道以及伪钞惩罚等,以保证纸币的正常流通和稳定。在上述政策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准备金的数量和政府信用。准备金的多少决定了纸币的发行数量。在银本位制下,元政府库存白银数额对钞币价值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当时元政府实行的是可兑换政策,故而人们可以随时用宝钞兑换白银。可以方便的兑换白银,树立了政府的信用,而政府用信用作保证,对于稳定宝钞币值,促进宝钞流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元朝中期钞法政策的失败元朝前期稳定的钞法系统运转良好,是因为政府严格控制纸币的总数。随着1276年元朝对南宋及周边国家展开战争,宝钞噩梦就此开始。从1271年开始,蒙元帝国逐步进行针对南宋,日本等地的战争,财政开销增大。(1.为应付高昂的战费,元世祖大量发行宝钞。2. 国库亏空严重,乱印钞,导致严重通货膨胀。3. 滥赏。4. 封爵冗官。5. 内斗。6. 酗酒严重,皇帝短命。7. 皇位继承混乱。 8.无谓征伐。9. 大兴土木,迷信藏传佛教过头。10. 吏治腐败。11. 贵族生活奢侈。)4.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至正钞 元顺帝正用宝钞代替长期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新钞一贯铜钱1000枚,是以前至元钞的两倍,成本无限接近于零,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社会经济崩溃。5、贵族的挥霍、官场的腐败皇帝奢淫逸,挥金如土,卖官职,明码标价,公开买卖。伸手要钱,名目繁多由于无休止的通胀和混乱的财政政策,元政府侵吞了大量人民财富;贵族骄奢淫逸,官场腐败;再加上元朝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敌视和欺压汉人和南人,激起民变。最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总结:元朝货币政策的失败,可以归为三点:1.挪用钞本,丧失信用。人民的信任,是维护信用货币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切不可忽视的,存储一定的钞本就是为了维持政府信用。但元政府把印钞和通胀作为敛财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政府信用丧失,钞值贬值。 2. 钞法混乱,交易困难。据史料记载,元代宝钞种类不下几十种,名目不一,价值不同,增加了交易难度。3.通胀严重。元政府把通胀作为转移财政危机的手段,无休止侵吞人民财产。任何通胀都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严重扰乱货币制度;而一旦政府把通胀作为侵吞财富的手段。那么这个政府货币政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联系到现代金融就目前而言,中国货币方面有两大问题:一、当前中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把中国经济推向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从改革开放至今,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积累了两万亿左右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元的发行权在美国而不在中国,如果美国需要,它可以通过过量发行美元,造成人为通货膨胀。那两万亿美元很快就成了一堆废纸。事实上,它正在这样做,以此榨取中国乃至世界的财富。 这样,通过利用通货膨胀,美国可以无限制地侵吞中国的财富,而拥有庞大美元储备的中国,却无能为力。无数滥发宝钞的事例就摆在眼前。二、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人民币贬值速度过快,人民财富缩水现象严重。 不论政府还是个人,都不希望出现通货膨胀,但目前的现实是,不管政府如何调控,通货膨胀率仍居高不下,似脱缰野马。启示:(1)迅速变现。由于宝钞通胀实在太快,积聚时间越长,风险越大,那么在得到宝钞时,不如迅速用于购买实物保值。(2)将宝钞变为实际的黄金白银作为储备财产保存。在实际生活中,元代先民发现,无论宝钞如何变,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金银的购买力是一定的,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在储备财产时,与其冒贬值的风险储备宝钞,不如将宝钞兑换成金银保存。针对当前国情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提出意见一、对国际: 由于美元发行权不在中国手中,而美元又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美元的稳定与否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但是,遗憾的是事实证明,美元并不稳定。仅从最近来看,自2002年起,美国货币年增发速度超过15%,换句话说,美元在贬值,且是加速贬值!在目前的经济状态下,美元比元代宝钞好不到哪里去,美国可以用它大量榨取世界人民的血汗,而存储在中国的两万亿美元,随时都在贬值,中国人民的财富正在流失,中国当前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应得的真正价值。” 关于如何保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大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体经济。“转变为实体经济,”转变成什么样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包括:黄金,白银,石油,等各种矿藏,其次就是土地,总之,就是使用美元在国际上购买黄金,白银和各种中国长期需要的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好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同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作用,他们只会升值而不会贬值,但是,为什么要大量购买黄金白银呢?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史,就会发现,除特殊情况外,不论任何时代,黄金的购买力基本不变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其产量较低,利于保值。不过黄金的储备有限,而且各国都需要,金银的价格战势必会很激烈,所以我们不能将目光单放在金银上。就目前世界而言,能源,矿藏,土地等都是重要战略储备资源,对国家日后发展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尤其在非洲,南美等欠发达的地区大量收购油田,煤田,天然气,乃至土地,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对国内 对中国政府而言,拥有一定的储备和绝对的信用至关重要。 元朝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储备不足和信用丧失有极大关系。中元以后,由于大量动用钞本,造成了宝钞实际价值降低,致使物价一飞冲天!元代中后期,宝钞政策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