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7186539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 高分低能 会读书不会研究 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题解 礼记 大学 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 意谓推究事物 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格 推究 探察 致 获得 题目含义 我们应该具有从探究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 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丁肇中 SamuelChaoChungTing 1936年1月27日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汉族 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 华裔美国籍 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科大 名誉教授 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多次回国探亲 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作者简介 丁肇中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 得到知识 端正心思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不能以具体经验到的 笼统的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 毫无挫折 词语解释 2 从全文出发 概括 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义 1 本文的标题是论点吗 3 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因为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 勇气和毅力 从探察物体 实验 而得到知识 朗读 感知课文 是 传统儒家 格物 致知 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做法继续支配着中国一些读书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 传统儒家 格物 以 致知 的途径是 2 这样做的依据是 3 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 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 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 自我检讨 或 哲理的清谈 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用课文原话回答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 有计划 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作者的结论是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 2段 第3 1 段 第1 段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要格物致知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理清课文结构 深入探讨 1 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 讨论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 讨论 大学 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 归纳 目的是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不一样 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4 讨论第4段举王阳明 格物 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 王阳明的 格物 实是 格己 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 这是无用的 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5 讨论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6 讨论 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 研究生长过程 科学的观察 7 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归纳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 8 讨论 第12段举 我 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 这是什么论证 归纳 举 我 个人的经验证明光 用功 埋头读书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属于举例论证 提问 第九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归纳 实践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量 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 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0 讨论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丁教授认为 四书 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归纳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归纳 第一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为论证观点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的事例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彼此联系 互相对比 讨论 1 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 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2 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3 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2 读了这篇文章 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示例 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 克服想当然的毛病 培养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的探究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3 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 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 示例 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 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里大多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造成意志薄弱 在学校及社会教育中对于公民意识 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较为薄弱 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 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 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小结 感 谢 聆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