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7186057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 之 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复习要求 牢记术语 理解含义 审清题目 规范答题 牢记 表达技巧 的术语及其含义 表达技巧 表现方法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明确 1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 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4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熟知关于 表达技巧 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特别提醒 虽然提问形式不同 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 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因此 答题的内容 步骤也都一样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 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 写作特色 写作技法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 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 不要被迷惑 熟练掌握 表达技巧 类问题答的 三步骤 三步骤 1 说名字 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 2 说例子 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 说效果 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 阅读下面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问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 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4分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四句诗一句一景 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 随意流淌的泉水 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 营造出寂静 空旷 荒凉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达方式鉴赏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抒情 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表达方式 二 议论 四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三 描写 抒情 主 描写 次 记叙 议论 说明 一 记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一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 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 以 琵琶行 和 孔雀东南飞 为代表 例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 例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 是非 价值 特点 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例如 秦观的 鹊桥仙 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三 描写1 描写角度 上下 远近 俯视仰视所见 视觉 所闻 听觉 所感 触觉 味觉 嗅觉 动态与静态2 描写方法 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B虚实结合C动静结合D点面结合E白描工笔 A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 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B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 现实的 具体的景 事与过去的 想象中的 虚构的景 事互相映衬 交织 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 的三类内容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李煜 虞美人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C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 景物作动态 静态的描写 两者相互映衬 构成一种情趣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绝句 D 点面结合所谓 点 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所谓 面 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 点 的详细描写和 面 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 可以突出重点 体现深度 面 可以顾及全局 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 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 最充分地表现思想 抒发感情 如 柳宗元 江雪 E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纯用线条勾勒 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 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 写出了 断肠人 眼中的凄凉景象 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 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 深刻的印象 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B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C用典抒情D借古讽今 咏史言志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例句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句2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例句3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例句4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例句6 文天祥 过零丁洋 中最后两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文天祥为国献身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A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的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B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C 用典抒情 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 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 能够起到含蓄 洗练 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 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 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 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 或是自比 或是对比衬托 在此基础上 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D 借古讽今 咏史言志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江南春杜牧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借写南朝佛教盛行 来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 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晓至湖上 清 厉鹗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3 湖 杭州西湖 折 弯曲 景 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 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进行赏析 3分 对偶 以 折苇 对 遥山 动有声 对 淡无影 节奏优美 近景与远景结合 听觉与视觉结合 营造了深阔 幽静的意境 表达对杭州西湖美景的喜爱 琅琊溪 宋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槎 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 四两句进行赏析 虚实结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景象 虚写山中春意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问 词的上片划线句 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 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写景的角度 从视觉 听觉 嗅觉的角度来写景 远近结合 由远而近 仰看俯察 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既开阔深邃 又清幽淡雅 充满野趣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 销魂 1 两首咏柳诗中 李诗以柳自喻 曾诗以柳喻人 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 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 1 李诗重在抒情 以春日之柳的繁盛 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 曾诗重在议论 表达了对倚势猖狂 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 比喻2 比拟3 借代4 夸张5 反复6 对比7 设问8 反问9 对偶10 通感11 双关12 互文 双关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用1 意在言外 言此而意他 含蓄蕴藉 2 使语言含蓄 风趣 令人回味 互文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 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 前后互为补充 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作用 笔墨经济 以少胜多 表意委婉 耐人寻味 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如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 通感 又叫 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将人的听觉 视觉 嗅觉 味觉 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 交错 彼此挪移转换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 使意象更为活泼 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 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2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3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4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7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 夸张 反问 拟人 对偶 拟人 设问夸张比喻 8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9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10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11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12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13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14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5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比喻夸张 借代对比 对比 借代 互文 顶真双关 反问 借代反复 1 比喻 生动形象 化虚为实2 比拟 生动形象 启人联想3 借代 突出特点4 夸张 突出本质 引发想象5 反复 强调突出6 对比 突出强调7 设问 启发思考 加强语气8 反问 启发思考 加强语气9 对偶 整齐和谐 朗朗上口10 双关 含蓄委婉 趣味性强11 互文 言简意赅 修辞手法的效果 常见设问形式 1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试结合诗的内容 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总结解题步骤 1 说名字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说例子 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3 说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何种感情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 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 使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 例1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具体分析 2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 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 和 刀环 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前者指战马 后者指武器 合起来指代战争 一 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例2 寄黄几复 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 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黄几复 是黄庭坚少年的好友 此时知四会县 蕲 祈求 肱 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生 1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 是怎样运用的 请简要分析 对比 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 桃李春风 中与 江湖夜雨 中形成对比 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 突出内心的落寞及对友人的思念 二 修辞手法比喻 反复 比拟 借代 对比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问 设问 通感 反语 用典等 1 比喻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 化虚为实 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例如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 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 以眉喻月 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 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 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 和 刀环 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前者指战马 后者指武器 合起来指代战争 一 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 用颜色 绿 代替绿叶 用颜色 红 代替红花 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 词人为花而喜 为花而悲 为花而醉 为花而嗔 实则是伤春惜春 以花自喻 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2 借代 山园小梅 北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 颈联也常为人称道 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 先偷眼 极写白鹤爱梅之甚 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 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 比拟 拟人 拟物 4 夸张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 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 五千仞 泪尽 都是夸张 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 对遗民的深切同情 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6 对偶用结构相同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 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 对得圆浑自然 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 对 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 的落叶声对 滚滚 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 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 壮志难酬的苦痛 7 设问 先提出问题 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 令人回味 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 点明题旨 领起下面 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 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 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 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 注 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 龙钟 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一句 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 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 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 荒烟外 许多城郭 想当年 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 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注 万岁山 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 膏锋锷 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步指出手法 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 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 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 词句写汴京皇宫内 宫女成群 歌舞不断 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2010 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林 宋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 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 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 仍 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 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 寺院名 位于金陵 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 又 22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1 运用拟人手法 2 诗人把 云 和 月 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 又逢明月追寻 3 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反语 正意反说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与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 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 但它如果间隔使用 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 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 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联想想象 象征 托物言志 用典 抑扬 借景抒情 讽喻动静相衬 虚实结合 正侧面相结合等等 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的区别 1 渲染是指对环境 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 侧面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 营造意境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 家家雨 处处蛙 渲染一种气氛 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俯仰间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 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2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 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 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 再通过景物 意境 来烘托人物情感 一般我们说 渲染气氛 烘托情感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的 雨霖铃 极力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 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3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 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 用相同或相关的事物来衬托 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 以乐衬乐 以哀衬哀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如以动衬静 以乐衬哀 以丑衬美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 反衬 全诗最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 极写春景之美 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2 正衬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 碧与白相映生辉 以山青衬花的红艳 青与红相互斗丽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 用花落 月出 鸟鸣的动 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四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 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 陶者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比和衬托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 一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和衬托 烘托 与 衬托 不同 烘托 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 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 赋 平铺直叙 铺陈 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赋比兴 比 比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兴 是寄托 多用在诗篇的开头 用来起兴的物象本来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联 只是起触媒作用 也含有一定的渲染铺垫之意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 锦瑟 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由此而思及 华年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这两句诗是个引子 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历史剧故事 这两句诗本身暗含着比喻夫妇离别的意思 但这只是一种暗比 跟直接打比方有区别 它起的是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星斗阑干分外明 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 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 怆悢 使心伤 注 商风 秋风 怆悢 li ng 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运用了托物言志 象征 手法 写凤凰喝甘甜的泉水 栖息在高岗 声音洪亮 视野开阔但却所处非位 以凤凰自喻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伤 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 行 流过 问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诗围绕 交情 展开描写 诗人采用对比 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 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 不管风波去又来 进行对比 以 山溪渡 比喻 交情 赋予 山溪渡 风波 象征意义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凉州词 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碛 q 沙漠 练 白绢 丝织品的一种 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运用远与近 明与暗 虚与实的对比手法 将 边城暮雨 的远景与 芦笋初生 的近景相结合 层次分明 暮雨雁飞低 渲染了低沉压抑的氛围 芦苇出生 又充满生机 一明一暗对比鲜明 前两句实写 后两句以虚为主 虚中有实 饮酒 其八 陶渊明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 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 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 绁 捆绑 束缚问 从整体看 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 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 表达出坚贞不屈 在严苛的环境中显现卓越才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 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 抒发了人生苦短 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