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历试题年.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718170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历试题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教育心理学历试题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教育心理学历试题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 简单易行 能够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问卷调查法D 教育经验总结法2 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 认知发现理论B 认知同化理论C 认知建构理论D 顿悟学习理论3 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A 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B 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C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D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也可能是机械的 4 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 下述属于内部的 不可控的 稳定的因素是 A 努力B 能力C 任务难度D 运气5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和负强化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C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6 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 正比关系B U型曲线关系C 倒U型曲线关系D 反比关系 7 下面属于专门的认知技能的是 A 写作的技能B 射击的技能C 观察技能D 开车的技能8 概念形成的 假设考验说 的提出者是 A 奥苏伯尔B 布鲁纳C 斯金纳D 加涅9 提出迁移的经验泛化说的心理学家是 A 贾德B 桑代克C 武德沃斯D 布鲁纳10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 学生的智力水平B 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 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 学习的方法 11 PQ4R阅读法的4R除了复述 复习外 另外还包括 A 背诵 反思B 背诵 提问C 练习 提问D 阅读 反思12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A 均衡的B 先慢后快C 先快后慢D 没有规律13 问题解决都必须包含四种成分 分别是目的 障碍 方法和 A 已知B 条件C 未知D 个体已有知识 14 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 A 可逆性阶段B 权威阶段C 自我中心阶段D 公正阶段15 道德是一种 A 社会现象 属于政治范畴B 意识现象 属于政治范畴C 社会现象 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D 意识现象 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16 根据活动的目标 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 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A 松散群众 合作体 联合体 集体B 松散群体 联合体 集体 合作体C 松散群体 联合体 合作体 集体D 松散群体 合作体 集体 联合体 17 下面哪种心理现象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 A 气质B 性格C 能力D 个性倾向性18 某生行动迅速 言语动作强而有力 情绪易爆发 不能控制 其气质类型属于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9 应激反应分为 A 认识阶段 反应阶段和衰竭阶段B 认识阶段 体验阶段和反应阶段C 警戒阶段 体验阶段和衰竭阶段D 警戒阶段 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20 以下哪种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 A 组织管理能力B 教育机智C 表达能力D 注意分配能力 2007年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407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实践性原则2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理论学科B 应用学科C 实验学科D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3 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 背乘法口诀表 属于 A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B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C 机械的接受学习D 机械的发现学习 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属于典型的 A 联结派学习理论B 认知派学习理论C 联结 认知派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5 为掌握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典型的 A 近景性动机B 远景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6 耶基斯 多德森定律表明 A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B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 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C 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 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D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7 短时记忆的容量通常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A 比特B 组块C 变式D 概念8 学生在学过 苹果 李子 桃 香蕉 等概念后再学习 水果 这一概念 这一学习形式被称为 A 关系类属学习B 总括学习C 派生类属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9 以下可以用迁移的道理加以解释的现象是 A 举一反三B 杯弓蛇影C 叶公好龙D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10 强调 一般原理的获得在学习迁移中有重要作用 的迁移理论是 A 相同要素说B 经验泛化说C 认知结构说D 形式训练说 11 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 重复B 形象联想C 谐音法D 概括12 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 试遍所有可能 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为 A 启发式B 推理式C 算法式D 演绎式13 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 这种学说是 A 顿悟说B 试误说C 认知加工说D 联结说 14 在皮亚杰看来 一个人的道德的成熟 主要表现在 A 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 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 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D 道德信念的形成 15 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 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 移情教育B 意志教育C 行为训练D 说理教育16 当个人受到遵从规范的他人或群体的吸引 感到喜欢和以此自居 并以他人为榜样产生模仿而表现同样的遵从行为时 其所处遵从规范的水平是 A 服从B 从众C 内化D 认同17 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被称为 A 心理气氛B 士气C 舆论D 规范 18 在智力商数的公式中 C A 表示 A 智力年龄B 实际年龄C 心理年龄D 以上都不对19 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 A 比奈智力测验B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C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D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20 下面哪一个选项指的是一种被动消极 无能为力 无所适从 听之任之 被动挨打的情绪体验 A 失助感B 应激C 挫折D 压抑 二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21 成就动机22 认知技能23 正迁移24 脑力激励法25 动机冲突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 概念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27 什么是学习策略 如何理解这一定义 28 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哪几种 29 个性的特征有哪些 30 教师的角色冲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请任选2小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31 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何启示 32 举例说明知识应用的过程 33 论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407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B 裴斯泰洛齐C 杜威D 赫尔巴特2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主律是 A 准备律 应用律 消退律B 准备律 练习律 泛化律C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D 应用律 失用律 效果律3 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构成 第一个子过程是 A 保持过程B 动机过程C 注意过程D 动作复现过程 4 学生之所以学习 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 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 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 归因理论B 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C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 强化理论5 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 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 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实例与第一个肯定实例相比较 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 A 同时性扫描策略B 继时性扫描策略C 保守性聚焦策略D 博弈性聚焦策略6 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 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 概念B 原理C 规则D 技能7 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 沃尔夫B 桑代克C 布鲁纳D 奥苏伯尔 8 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 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 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9 研究表明 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一定指导下可以使用复述策略 这个年龄阶段为 A 4 5岁B 5 6岁C 6 10岁D 10 12岁10 下列学习策略中 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 重复B 抄写C 群集D 形象联想 11 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 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 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A 高智能型B 高创造型C 场依存型D 场独立型12 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A 记忆容量大B 动机强烈C 智力水平高D 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13 一个人想起了岳飞 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 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 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 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A 直觉的道德感B 想象性的道德感C 伦理性的道德感D 感性的道德感 14 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 A 提前B 落后C 同步D 不确定15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A 服从B 从众C 去个性化D 认同16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是 A 集体约束B 法制约束C 强化D 强制17 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A 有好有坏B 无好坏之分C 都是好的D 都是坏的 18 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 勇敢 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的 A 理智特征B 情绪特征C 意志特征D 性格特征19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础是 A 心理诊断B 心理咨询C 心理测量D 心理评估20 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 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 转移B 补偿C 升华D 合理化 二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21 发现学习22 概念23 发散思维24 道德信念25 社会助长作用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 观察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27 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28 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29 男女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0 学习困难儿童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四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请任选2小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31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其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有哪些 32 论述奥苏伯尔提出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及其作用 33 论述师生关系的特点 1 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现象发生在 A 学校教育中B 家庭教育中C 社会教育中D 宗教教育中2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 小学生在学习时最好采用 A 讨论法B 发现法C 指导法D 接受法3 一教师常用歌谣 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信息 他使用的是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阅读理解策略 4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标准 小学生掌握 乘法交换律 属于 A 辨别学习B 概念学习C 规则学习D 解决问题的学习5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 强化理论B 成就动机理论C 需要层次理论D 归因理论6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桑代克B 罗森塔尔C 罗杰斯D 弗洛伊德 7 学习 角 这一概念后 对 钝角 锐角 直角 等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A 负迁移B 纵向迁移C 横向迁移D 逆向迁移8 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 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称为 A 问题解决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组织策略9 强调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 奥苏伯尔B 布鲁纳C 托尔曼D 罗杰斯10 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 互相启发 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叫 A 隐喻训练法B 启发式C 强迫冲突法D 脑力激荡法 11 个体在面对问题情境时 思维新颖 不同寻常 能产生新奇 罕见 首创的观念 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独创性B 灵活性C 指向性D 流畅性12 皮亚杰认为 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 自律出现的年龄是 A 8岁以后B 10岁以后C 12岁以后D 14岁以后13 教师往往被誉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哪种角色 A 严格管理者 的角色B 家长代理人 的角色C 学生楷模 的角色D 知识传授者 的角色14 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是通过下面哪种群体现象发挥出来的 A 群体目标B 内聚力C 舆论D 士气 15 按照概念的关键属性结合方式可以将概念分为 A 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B 合言概念 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C 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D 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16 下面哪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消极 无能为力 无所适从 听之任之 被动挨打的情绪体验 A 挫折感B 失助感C 焦虑感D 恐惧感17 伊索寓言巾 酸葡萄 的故事讲狐狸吃不到葡萄 反说葡萄是酸的 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 转移B 投射C 否认D 合理化 18 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B 柯尔伯格C 华莱士D 班杜拉19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 屈从于权威 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 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 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 场依存性占优势B 场独立性占优势C 情绪型D 内倾型20 教师的角色意识 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 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A 角色认知 角色体验 角色期待B 角色认知 角色体验 角色行为C 角色认知 角色期待 角色行为D 角色体验 角色期待 角色行为 二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21 学习22 概念23 功能固着24 道德评价25 学校恐怖症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27 概念学习的同化模式有哪些 28 小学生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29 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30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任选2小题 3题都答 只计前2题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31 举例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关系 32 结合实际分析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33 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何启发意义 2009 1 下列被誉为 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的是 A 桑代克B 布鲁纳C 奥苏伯尔D 斯金纳2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A 1879年B 1905年C 1907年D 1913年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B 有意义接受学习C 形成认知地图D 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 个体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支持 能对抽象的 表征性的材料进行运演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 这处于认知发展的 A 感知运算阶段B 前运演阶段C 具体运演阶段D 形式运演阶段5 由兴趣 信念 理想 好胜心 荣誉感等因素转化来的学习动机是 A 近景性动机B 远景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6 认为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心理学家是 A 班杜拉B 麦克里兰德C 阿特金森D 韦纳 7 儿童在知道 菠菜 萝卜 和 洋葱 等概念之后 再学习 蔬菜 概念 这种概念同化模式是 A 关系类属性同化B 派生类属性同化C 并列结合性同化D 总括性同化8 下列活动中 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 阅读B 驾驶C 运算D 写作9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 原则和态度对学习另一种具体内容的影响 是 A 纵向迁移B 横向迁移C 特殊成分迁移D 非特殊成分迁移 10 羽毛球打得好的人 其网球也打得好 是因为这两种活动之间有共同的成分 该观点属于 A 相同要素说B 经验泛化说C 认知结构说D 关系转换说11 目的在于将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 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 这种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阅读理解策略1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简称 A 目标教学B 研究教学C 问题教学D 情境教学13 吉尔福特认为 创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B 敏感性 变通性 独创性C 流畅性 洞察性 独创性D 敏感性 变通性 洞察性 14 个人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可以称之为 A 道德性B 道德感C 道德动机D 道德信念l5 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使用的方法是 A 直接询问法B 情境故事法C 对偶故事法D 道德判断晤谈法16 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A 从众B 社会助长作用C 社会阻抑作用D 去个性化 17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 需要B 动机C 性格D 兴趣 18 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 行动活泼 敏捷 善于适应环境变化 情绪反应迅速 表现明显但易变 的特点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9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描述的动机冲突类型是 A 双趋式冲突B 双避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D 双重趋避式冲突20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能够因势利导 灵活应变 对症下药 这体现了教师的哪种特殊能力 A 表达能力B 组织管理能力C 教育机智D 独创能力 二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21 学习22 认知技能23 反应定势24 群体25 心理健康教育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7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28 根据遗忘理论 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使用哪些记忆策略 29 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0 班集体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四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请任选2小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31 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32 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33 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师生冲突 1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简便易行 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A 实验室实验法B 现场实验法C 观察法D 调查法2 被誉为 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的心理学家是 A 乌申斯基B 巴班斯基C 维果斯基D 马卡连柯3 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B 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C 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D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4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B 有意义接受学习C 形成认知地图D 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5 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 学习动机强度较高 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B 学习任务比较困难和复杂时 学习动机强度较低 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C 一般来讲 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D 学习动机强度越高 学习效率越高6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 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 内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制的B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制的C 内部的 不稳定的 可控制的D 外部的 不稳定的 可控制的 7 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 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 这是概念形成的 A 抽象化阶段B 符号化阶段C 类化阶段D 辨别阶段8 下面哪一个概念属性指的是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A 可学性B 可用性C 明晰性D 动力性9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心理中被称为 A 学习动机B 学习迁移C 学习定势D 学习心向10 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 形式训练说B 经验泛化说C 相同要素说D 关系转换说 11 设置学习目标 确定与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等 这种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元认知策略12 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加以解释的心理学理论是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信息加工论D 信号学习论13 个人能产生独特 创新产品的 物质的和精神的 个性特征或倾向称为 A 功能固着B 反应定势C 智力D 创造性 14 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称为 A 道德性B 道德感C 道德认识D 道德信念l5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自律道德出现在 A 8岁以后B 9岁以后C 10岁以后D 12岁以后16 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 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 这种现象被称为 A 从众B 社会助长作用C 去个性化D 服从17 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称为 A 内聚力B 士气C 归属感D 心理气氛 18 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这句话体现了个性的 A 先天性B 差异性C 可变性D 独立性19 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状态称为 A 失助感B 焦虑C 抑郁D 恐惧20 下面哪一术语指的是教师通过学习 职业训练 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A 角色认知B 角色认同C 角色体验D 角色期待 二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21 发现学习22 学习动机23 问题解决24 品德25 气质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 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 27 简述概念的结构 28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29 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0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到哪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四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请任选2小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31 怎样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教师应如何协助新入学儿童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33 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 1 研究学生心理时 要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应遵循的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实践性原则2 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有以下哪些因素构成 A 教与学B 教与环境C 学与环境D 教 学与环境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 构成一种完形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4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A 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B 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C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D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5 某生在英语测验中得了高分 他将成功归因于试题简单 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 内部 稳定 可控的B 内部 不稳定 不可控的C 外部 不稳定 可控的D 外部 稳定 不可控的6 在概念的一般属性中 概念范畴概括的范围被称为 A 明晰性B 动力性C 一般性D 可用性7 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 联结阶段B 认知阶段C 自动化阶段D 熟练阶段8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 形式训练说B 相同要素说C 经验类化说D 认知结构说 9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 原则和态度对学习另一种具体内容的影响 是 A 正迁移B 横向迁移C 特殊成分迁移D 非特殊成分迁移10 如果某学生识记六遍刚好能记住某一材料 那么想达到最佳识记效果 同时在时间上又最经济 最好再识记 A 2遍B 3遍C 6遍D 9遍11 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 暂时跳过去 先做简单的 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A 组织策略B 问题解决的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精细加工策略12 下列学习策略中 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 谐音法B 抄写法C 过度学习D 概括 13 顿悟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A 通过一次一次的反复 逐渐淘汰盲目的错误尝试B 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C 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D 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14 在班杜拉看来 决定道德行为的是 A 年龄和教育B 情境和教育C 教育D 环境 榜样和强化 15 当在班主任的培养和扶持下 一些个性品质好 有才能 受到同学欢迎的积极分子成为班里的骨干 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时 班集体的形成处于 A 形成期B 同化期C 松散期D 凝聚期16 群体情境中个体活动是否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受到以下哪种条件的影响 A 人际关系B 领导者是否在场C 活动性质与技能熟练程度D 奖励方式 31 有人认为 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 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3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据此谈谈在实践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33 气质一般可分为哪些类型 教师如何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010年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A 1879年B 1905年C 1907年D 1913年2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发展性原则3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个体道德成熟的标志是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A 皮亚杰B 科尔伯格C 班杜拉D 斯陶布 4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 学生将 猫 狗 鼠 等概括为 动物 的学习属于 A 信号学习B 言语联结学习C 辨别学习D 概念学习5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和负强化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C 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6 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 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的心理学家是 A 班杜拉B 麦克里兰德C 阿特金森D 韦纳7 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 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 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实例与第一个肯定实例相比较 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 A 同时性扫描策略B 继时性扫描策略C 保守性聚焦策略D 博弈性聚焦策略 8 学习迁移理论中经验泛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桑代克B 贾德C 苛勒D 哈罗9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 形式训练说B 相同要素说C 经验泛化说D 认知结构说10 利用歌谣 口诀等方法区分和记忆信息的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阅读理解策略11 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 该观点属于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信息加工论D 信号学习论 12 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创造性和智力是一回事B 智商高创造性就高C 创造性高智商就高D 智商高创造性未必就高13 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称为 A 道德性B 道德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信念14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被称为 A 从众B 社会助长作用C 社会阻抑作用D 服从15 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 内聚力B 士气C 目标和规范D 心理气氛16 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 气质B 能力C 性格D 动机 17 以下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 行动迅速 强而有力 情绪易暴发 不能控制 的特点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8 前怕狼 后怕虎 描述的动机冲突类型是 A 双趋式冲突B 双避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D 双重趋避式冲突19 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常见 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因素是 A 应激B 挫折C 动机冲突D 心理的发展20 下列哪个选项反映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A 观察力B 注意力C 表达能力D 思维能力 二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21 正迁移22 成就动机23 动作技能24 价值观25 群体规范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 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27 概念的形成要经历哪些阶段 28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9 解决班级群体纪律不良的办法有哪些 30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有哪些形式 四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请任选2小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31 论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2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3 竞争与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A 实验法B 测验法C 观察法D 调查法2 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A 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B 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C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D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也可能是机械的3 按照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A 注意 记忆 动作复现 动机B 注意 识记 保持 提取C 注意 保持 动作复现 动机D 动机 保持 再认 注意 4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 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 内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制的B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制的C 内部的 不稳定的 可控制的D 外部的 不稳定的 可控制的5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A 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B 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C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D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6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 A 知识 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B 知识 技能与行为规范C 反射与认知D 认知 情感与动作7 从迁移的观点看 举一反三 属于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顺向迁移D 逆向迁移 8 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A 桑代克B 贾德C 苛勒D 哈罗9 下列学习策略中 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 重复B 抄写C 群集D 形象联想10 目的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 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 这种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阅读理解策略11 以下哪种理论强调问题解决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信息加工论D 信号学习论 12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A 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 两种水平六个阶段C 三种水平五个阶段D 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3 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减质减量的倾向被称为 A 从众B 社会助长作用C 社会阻抑作用D 去个性化14 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受惩罚 这种遵从规范的行为方式称为 A 服从B 从众C 认同D 内化15 同一班级的学生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掌握一门学科知识 技能的快慢 难易 深浅和巩固程度的不同 表现出个人 A 气质的差异B 性格的差异C 能力的差异D 动机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