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检测试题D卷.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7135630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检测试题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检测试题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检测试题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检测试题D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 )影响。A.记忆B.知觉C.注意D.表象2、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A表演游戏B结构游戏C角色游戏D规则游戏3、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4、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方面的适应能力。A.主动性B.独立性C.人际交往D.规则意识5、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人是(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6、如果确定幼儿的关节脱臼了,不可以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A不要延误医疗时机,应当立即寻求医疗救助B不要移动关节C在患处放置冰块D自己帮孩子把关节复位7、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8、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 )。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9、(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10、人体各大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A淋巴系统B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消化系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2、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涵义分别是什么?试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材料分析: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2、材料分析: 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并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问题: (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 (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活动设计: 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2、B3、B4、C5、D6、D(考查要点)本题考查幼儿脱臼的处理方法。(答案解析)幼儿脱臼千万不可自己帮孩子把关节复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7、D8、A9、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其各器官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统一调节和支配下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故本题选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并且要随着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对环境进行调整。(3)幼儿参与的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幼儿园需要与家庭、社区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5)经济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2、答案如下:1、由文化知识结构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和合作者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答案如下:两者的含义:(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性和统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2)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学习目标是隐含的,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的特点。区别与联系:(1)区别活动中的主体不同。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活动的真正主体,幼儿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协商自己的活动,教师更多起到的是观察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参与支配程度相对更高。活动的形式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所进行的活动,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征。而游戏中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以小组或个别的形式组织。(2)联系教育目的一致。游戏的内容与目的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师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因此,教师既要熟悉游戏的理论,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又要找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活动,并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两者互为补充。游戏是顺利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温床”,集体教育活动又能提升和巩固儿童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体现“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可以辅助集体教学活动,或者集体活动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也可以用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活动后的延伸,让游戏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衔接起来。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中班幼儿高级情感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道德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喜欢告状,具体原因如下: 道德感主要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幼儿道德感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物,慢慢的由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发展成为开始自己独立进行评价。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所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比较突出。(2)到了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的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有鲜明的不同情绪,道德感的发展趋于稳定。 大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体现在他们更加的关注到爱小朋友,也有了基本的集体荣誉感等,对各项事物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2、答案如下:(1)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理由如下:材料中“烧烤店”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材料中大一班的老师虽然用心准备了游戏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是不恰当的。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去寻找和收集材料的做法更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2)李老师的做法不恰当。首先,游戏是幼儿在假象的情景下反映现实生活,具体表现为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大一班的李老师在游戏时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太逼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游戏中的材料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来提供。大一班的李老师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直接为幼儿来提供材料符合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特点的要求。最后,李老师投放的材料过于逼真,缺少了可探索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王老师的做法恰当,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首先,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材料中,王老师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收集所需材料的做法能够使幼儿更主动积极的参与游戏中,同时通过自己寻找材料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在游戏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寻找,能够使幼儿大胆的结合生活经验并且展开想象,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最后,王老师的做法符合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的要求。材料中王老师让幼儿自行寻找的材料,如树叶、签子等均来自于生活中,有趣、可变、可操作,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幼儿自主地进行设计制作。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参考答案:活动名称:幼儿园的树木(中班)主题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2. 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3. 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4. 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能够简单地记录。5. 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6. 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培养爱护环境意识。主题活动一:树木的秘密(科学)目的: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2. 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树木的不同特征。3. 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木的知识和经验。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2. 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1)教师通过多种角度教会幼儿区分两种树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状)(2)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3.学习树的年轮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树的年轮,并教会树的年轮方法,幼儿学会后,讲幼儿分组,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在园中找找书的年龄,并记录下来。4.游戏结束(1)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落叶树。(2)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树与人的关系。主题活动二:树的想象(美术)目的:1. 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2. 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3. 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坐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通过幼儿描述教师总结,引出本次活动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我们身边的树木。2. 讲解示范,掌握绘画方法(1) 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画上都有什么,教师告诉幼儿画上的树是我们幼儿园里的树。(2)教师示范作画,在示范的过程中,依次说出描画、吹画、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并带领幼儿观察绘画器材,进一步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吹画、点画的注意事项。3. 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1)教师交代要求,要画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树,要画的尽量大,布局合理,幼儿开始作画,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2)教师巡回指导,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适时的予以帮助,对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其创造力,适时予以表扬。4.讲评作品,结束活动教师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主题活动三:和大树做朋友目的:1. 通过“树朋友”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2. 知道关心幼儿园里的树木,关注周围的环境。3. 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活动过程:1.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 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有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2)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2. 教师出示与环境相关的树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通过观察图片,教师问幼儿讲解树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3. 学植树教师告诉幼儿,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森林”,通过这一环节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爱护。教师始终参与幼儿活动,及时地引导、帮助。4. 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树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