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 Cancer Marker.ppt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134824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标志物 Cancer Marker.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肿瘤标志物 Cancer Marker.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肿瘤标志物 Cancer Marker.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标志物 雷旦生湖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HubeiCancerHospitalLaboratory肿瘤标志物专业检测实验室WWW LABCANCER COM 内容 定义及分类临床应用应用原则检测方法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定义及分类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肿瘤标志物 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 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 释放或者是宿主对癌类反应性的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可能是循环物质 可在细胞 组织或体液中出现 人们能利用化学 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血液或分泌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地检测 通过对这类物质的分析 能帮助人们从正常组织中区别肿瘤或测定肿瘤细胞核 细胞质以及对细胞膜上的特性进行分析 以此作为辨认肿瘤细胞的标志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细胞基因的遗传和表达物质的检测 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以及肿瘤的筛选及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标志性的依据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显示肿瘤存在的生物化学指示物与肿瘤相伴产生的抗原或激素或酶蛋白存在在血液 体液及组织中可定量或定性检测到可用专一的抗体来测定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特异抗原 肿瘤分泌的激素及肿瘤的特异代谢产物 以观察肿瘤的发生 发展及转移 可以作为辨认和追踪肿瘤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概况 本 周氏蛋白 第一个肿瘤标志物1846年 BenceJones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 患者的尿在一定pH条件下 加热至40 60 时出现蛋白沉淀 当温度升至100 时沉淀消失 再冷却至40 60 时又可重现沉淀 这就是临床医生所熟知的本 周氏蛋白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体患有多发性骨髓瘤 B J蛋白的发现 开创了肿瘤标志物的新时期 故常将这一年代称为肿瘤标志物的开创期 或称肿瘤标志物的第一阶段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概况 第二阶段 1928年到1963年 在这段期间发现了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 包括激素 同工酶 蛋白质 但是这些标志物的应用 特别是肿瘤所表达的这些物质的理化特性 经过相当的一段时间后 才被人们逐渐认识 第三阶段 1963年至1969年 发现并证实 在肿瘤的所产生的蛋白质物质中 某些胎儿期蛋白在肿瘤状态时重新出现 从而认为对这种胎儿蛋白的检测 十分有利于对肿瘤的诊断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AFP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概况 第四阶段 1975年起 发现了单克隆抗体 在肿瘤细胞系中获得了肿瘤抗原 并成功地在临床诊治使用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 如CA125 CA15 3 CA549等 第五阶段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分子探针的使用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成功 基因的定位 包括肿瘤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测定 使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的内容更广 技术更先进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来源以及它的特异性分类 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只是一种肿瘤所产生的特异性物质 如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是前列腺肿瘤所产生的特异性标志物质 只有患前列腺癌时 PSA才会显著性升高 肿瘤辅助性标志物 更多的肿瘤标志物 是在一类组织类型的相似而性质不同的肿瘤发生时 其含量会有较大的变化 这类标志物往往易同良性肿瘤或正常组织发生混淆 但在肿瘤发生时 这类标志物的含量要明显高出良性肿瘤或正常组织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根据肿瘤标志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分类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CEA AFP POA等 糖类标志物 CA19 9 CA15 3 CA125 CA242 CA72 4 CA50 SCC等 酶类标志物 PSA AFU NSE 5 NU GPDA等 激素类标志物 HCG E2 PRL CT T3 T4 TSH等 蛋白质类标志物 B2 MG BJP TF等 基因类标志物 P53 RB C erb 2 K ras等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 并可在血液 组织液 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测出 不应该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中 某一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在该肿瘤的大多数患者中检测出来 临床上尚无明确肿瘤证据之前最好能测出 肿瘤标志物的量最好能反映肿瘤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 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特异性仅由某种肿瘤细胞产生或对某种肿瘤起反应 能比较明显地区别于正常人群和良性肿瘤 但一般的情况下 酶的活性在普通疾病及良性肿瘤状态也会变化 易对肿瘤诊断造成混淆敏感性能在肿瘤生长早期检查发现 可作筛选准确性含量变化应与肿瘤的生长 消退 转移有直接的定性或定量的比例关系 反应肿瘤的大小 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效果能高精确度的检测经济性检测这类标志物的方法简便 易推广 而且成本较低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特征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上述各项特征 然而 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 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 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 胚胎组织 甚至正常组织中 因此 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 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 故也有人将肿瘤标志物称为肿瘤相关抗原 TAA 不同的肿瘤标志物有相对的器官特异性 但没有绝对的特异性 一个标志物可在几种脏器的肿瘤中出现阳性 同样一种肿瘤又可能出现几种标志物的阳性 同一脏器的良性病变 炎症也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升高 同一种肿瘤的不同病员阳性标志物也不完全相同 所以免疫标志物的正确使用应该提倡 肿瘤与肿瘤标志物 相同的肿瘤可能检测出多种不同的肿瘤标记物 相同的肿瘤标记物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粘蛋白上 不同的肿瘤标记物可能出现在相同的粘蛋白上 在肿瘤细胞株中CA199 CA50和CA242共同表达于MUC 1和诞腺蛋白中 Baeckstrometal 1992 1995应动态观察和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 并紧密结合临床表现 特别是影像特点综合判断 是提高肿瘤诊断阳性率最富有成效的方法与措施 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指征 一般人群筛选 有限多数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和肿瘤特异性较差 而且阳性预示值较低 因此不适宜用于对无症状个体的筛查项目 C 12 高危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 可以在有症状的人群中作初步诊断 可以肿瘤分期 有限预测预后 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可以肿瘤复发的早期检测 可以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在肿瘤普查和健康查体中意义对于无症状人群 由于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 将其作为普查指标意义并不大 倘若我们用有脏器定位特性或肿瘤专一性的标志物来做普查 就像大海捞针 无从着手 而且费用极大 AFP普查在我国是筛选和诊断无临床症状小肝癌的最主要方法 除AFP之外的各种标志物都因组织解剖的关系 在未突破基底膜侵犯粘膜下层之前 其抗原不能入血 所以在血液中 期的早期肿瘤很难发现 能检测的都是 期以上 并随着病期的发展而升高 不能用于早期诊断然而对于有症状的人或肿瘤风险人群 肿瘤标志物作为普查和健康查体的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甲胎蛋白升高对于曾患有肝炎 肝损伤的人群 将提示肝癌发生增加危险性 在老年人群 50岁 查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对于男性前列腺癌发生也是主要参考指标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高危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对有肿瘤家族史和有症状的患者 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建议作以下几种筛查 肝硬化患者检测AFP疑有胚胎细胞肿瘤检测AFP hCG男性大于50岁的前列腺腺瘤患者检测PSA FPSA如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亲族中患该癌症的机会比一般人群高 对疑有甲状腺髓质癌或家族中出现过这类癌症患者的高危人群检测降钙素水平 CT 有助于筛选出可能患早期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的初步诊断及术前评估恶性肿瘤的初步诊断大多由临床检查 影像检查 内镜检查以及手术探察作出的 但对于特异性 灵敏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体液中浓度水平的异常增高 标志着极可能有肿瘤的存在 也可单独用于肿瘤原发性诊断 有几种肿瘤的瘤体大小与术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显著相关 如 AFP和肝癌PSA和前列腺癌CEA和结肠直肠癌CA125和卵巢癌CYFRA21 1和肺癌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各种肿瘤的肿瘤标志物表达和分泌特性明显不同 而且受多种变量影响 在术前或首次疗程开始前 必须确定各肿瘤标志物与各肿瘤类型的关系 这是因为 初次诊断时表达的肿瘤标志物同时极有可能作为治疗监测的相关标志物 并可作为肿瘤治疗后监测的基础水平 治疗完成后的肿瘤标志物浓度下降可用于初步评估残留肿瘤组织和肿瘤完全消除的程度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所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某些肿瘤的术前 预后评估 如 肝癌检测 AFP AFU胃肠道肿瘤检测 CA19 9 CA72 4 CA242胚胎细胞肿瘤检测 AFP hCG结肠直肠癌检测 CEA CA19 9肺癌检测 CYFRA21 1 NSE SCC乳腺癌检测 CA15 3 CEA卵巢癌检测 CA125多发性骨髓瘤检测 B J蛋白 2 微球蛋白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的鉴别诊断根据不同的肿瘤特性 选择有针对性的标志物进行检测 有助于区分不同部位的肿瘤 如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 不同于其他组织中酸性磷酸酶 ACP 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判断转移癌是否来自前列腺肿瘤分类如用CEA和NSE可区别胃肠道肿瘤是腺癌 CEA阳性 NSE阴性 还是类癌 CEA阴性 NSE阳性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定位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定位有很重要参考价值 如PSA对于前列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仍增加 则表明肿瘤又处于活动期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与肿瘤抗原结合 然后通过扫描来定位肿瘤 肿瘤分期有一些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分期有关 CEA的变化可能与大肠癌增大和转移有关 前列腺癌的晚期患者血清PAP明显高于早期患者 检测血清PAP水平可辅助诊断分期 肿瘤进展在肿瘤治疗后 有一些肿瘤标志物又升高 可能表明肿瘤处于进展期 如CEA 2 微球蛋白 CA125等与其相关肿瘤进展有关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治疗应用抗体结合细胞毒药物治疗肿瘤预后应用就预后而言 有效治疗后的治愈水平与某些肿瘤治疗前的基础水平存在着一种关系 肿瘤标志物的含量的高低与预后成反比关系 通常基础水平越高 越可能处于癌症晚期 且预后较差 基础水平正常或仅轻微升高 预示着极有可能肿瘤不再复发时间的延长以及存活期延长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疗效判断和监测肿瘤标志物对于判断肿瘤治疗 化疗 放疗和手术治疗 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浓度术前升高而于术后下降 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浓度不下降或下降很少预示着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存在多发性肿瘤 如果治疗完成后 尽管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家认为治疗是R0切除或是影像检查也未发现残余的肿瘤 只要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未下降到健康对照组的参考水平范围内 就预示治疗无效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在肿瘤治疗前 治疗中和治疗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帮助了解治疗效果 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肿瘤标志物含量降低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经过一段时期一直处于正常水平 表明肿瘤已痊愈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又再度升高 可能预示肿瘤复发和转移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仍处于高水平或继续升高 则表明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监测期间 对肿瘤标志物的首次检测与复查间隔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不同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半衰期 例如 参照首次治疗前水平可估计何时复查 以了解治疗是否见效 因此 复查间隔时间不宜太短 否则将可能误解为肿瘤未完全切除 但如果复查间隔太长 临床将无法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初次治疗疗效不佳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复发的早期监测定期对治疗后的肿瘤病人进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检测 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如CEA对大肠癌 HCG对绒毛膜癌的监测 肿瘤标志物测定是外科手术切除后重要的非侵入性的监测指标 若手术后肿瘤标志物正常 而肿瘤复发后有所增高 则增高的速度高度预示肿瘤的进展情况 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升高速度经常被用于评估肿瘤发展或转移情况 临床上应基于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 制定进一步详细检查的时间 如果肿瘤标志物的浓度维持在低水平或正常范围内 没必要进行其他非侵入性或昂贵的检查 但如果肿瘤标志物浓度升高 则有必要进行上述检查 对50 的病例来说 准确测定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将比其他检查至少早10个月预示肿瘤的进展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监测可通过建立一个监测日程表来观察各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从而为一段时间内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供诊断依据 这不仅有利于治疗 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 由于对治疗方案的从优选择 使胚胎细胞肿瘤 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匪浅 在治疗前肿瘤标志物为阴性的肿瘤患者中 有可能存在肿瘤标志物的抗原表达 因此推荐定时监测肿瘤标志物 从而观察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在肿瘤监测期间 标志物检测的频率取决于肿瘤的特性 所推荐的监测计划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或肿瘤活动的可能变化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病程的监测过程中 建议检测两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 以提高临床敏感度 肿瘤的发展与诊断 10 100g 榛子大小 针头大小 免疫学方法 生物物理学方法 早期 亚临床阶段 晚期 1mg 1 g 1kg 1g 高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正常水平 手术 化疗 肿瘤标志物水平 跟踪复发 6 8 10 12 14年 总生存期 无症状期 肿瘤标志物 治疗复发 肿瘤病理组织学确诊 手术 复发出现临床症状 预测 自检 间隔期 应用原则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原则 治疗前测定1 2次治疗后第1次测定应在治疗后的2 14天内 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 开始时每月1次 待肿瘤标志物显著降低后每3月1次 治疗后第3年到第5年 每年测定2次或每年1次 治疗后第6年起 每年测定1次 李天星主编 现代临床免疫学检验 2001年 国际关于肿瘤标志物随访的推荐方案 治疗后的癌症患者 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 可监控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检测的时间可参照国际关于肿瘤标志物随访的推荐方案 术后或放 化疗结束后第6周开始第1次复查3年间每3个月一次 3到5年间每半年1次5到7年间每年1次7年后可停止复查期间如发现升高 1月内再复检1次 两次升高即无实验误差 可确证癌症复发或转移 约比临床早3到13个月 及时追加治疗 将有效延长病人生命 良性和恶性疾病的鉴别原则 某些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的某些肿瘤标志物浓度也会出现升高 如部分急性炎症 肝炎 结核 前列腺炎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 类风湿等 肿瘤标志物浓度在动态观察中一些良性 一过性升高者则会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 相反 是肿瘤者不会下降或反而升高 这实际上是个逐步集中的过程 鉴于我国国情 对于肿瘤标志物初次检测结果阳性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对象 建议每隔三至六周复检一次 若连续三次即十二周 三个月 呈持续阳性 应引起高度重视 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并结合定位肿瘤标志物测定及各种影像学检查 以便进行肿瘤定位 若至少在三个月内肿瘤标志物浓度已下降的病员或结果呈阴性 自然排除肿瘤的可能 可能是良性疾病的一过性升高 持续阳性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者 应继续跟踪作定期复检 还可结合受检者肿瘤家族史和当地癌谱特点进行相关检查 并适当进行预防性阻断干预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原则 尽可能选择最先进的检测方法使用相同高质量品牌仪器和试剂 避免批间差 贻误诊断多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动态监测多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应用 检测方法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标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示踪物的标记技术 免疫学技术根据示踪剂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金标记免疫分析 免疫测定法的发展历史 放免分析 RIA 酶联吸附免疫分析 ELISA 磁酶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发光免疫分析 跨世纪全自动免疫发光系统 快速之检测能力 每小时80 120个测试 出结果时间8 30分钟灵活之分析模式 可随机 连续和急诊取样公认之技术原理 MEIA FPIA和ICIA技术广泛之检测项目 肝炎 爱滋 肿瘤 性激素 甲状腺 代谢类 先天性疾病 药物 毒品等正确之实验结果 通过美国FDA标准 中国SDA证书 免疫测定法的临床特性 敏感性阳性结果在肿瘤患者中的比例敏感性 特异性在非癌症患者个体中 如健康人或良性疾病患者 阴性实验结果的比例特异性 真正阳性结果数 患病人群总数 真正阴性结果数 对照组人群总数 实验结果的期望值阳性期望值 PV 在阳性结果的病人中 癌症存在的可能性PV 阴性期望值 PV 在阴性结果病人中 非癌症存在的可能性PV 免疫测定法的临床特性 真正的阳性结果数 阳性结果总数 真正的阴性结果数 阴性结果总数 免疫测定法的临床特性 经济评价目前已有100多种肿瘤生物学标志 种类繁多 不仅没有统一的指控标准 甚至同一种肿瘤标志物 由于生产厂家不同而使用名称也不同 如果不经选择就对患者进行多个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临床上为了提高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 希望通过多个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办法 但在选择和组合多个肿瘤标志进行联合检测时 需要从中选出对某一种肿瘤适用的 最佳肿瘤标志群 这样既可避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又能提高诊断效率 对肿瘤患者和临床医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应对肿瘤标志物测定要象肿瘤治疗用药一样进行经济评价 药物经济学 在肿瘤治疗中对治疗效果与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包括 1 费用 最小化分析 2 费用 有效性分析 3 费用 有益性分析 4 费用 有用性分析 这些分析和评价的指标也可用于肿瘤标志物的经济评价 从患者利益着想 用最低费用获得最有效的检查结果 检测方法的选择 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取决于检测方法 对同一样本使用不同检测方法或不同生产商提供的检测试剂盒可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即使这些方法或试剂盒使用了基本相同的抗体 这将严重影响对疾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 进而引导错误治疗步骤 因此必须尽量使用灵敏 特异 成熟 先进的检测方法 如需要改变检测方法 则建议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使用两种方法 或将旧方法检测的样本预先冻存 再用新方法检测 肿瘤标志物的临界值 Cut off 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在许多健康人中也能发现 因此确立一个正常值和异常值的区别界限非常重要 这个把健康人和癌症病人分开的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值称为临界值 是肿瘤标志物临床评价的生命线 肿瘤标志对人群进行普查的目的是 预测个体发生癌的危险性和预防重点 在临床上检查的目的 是希望判断患者肿瘤发生的情况 应建立各种肿瘤标志物的临界值 为临床正确应用各种肿瘤标志物提供准确依据 有人在1988年提出临界值分三个档次 A 一般正常高值线B 健康人无 非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可能有C 只有恶性肿瘤患者才有 肿瘤标志物的临界值 Cut off 主要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界值 此值为酶联法 肿瘤标志物的参考范围 必须明确的是 每个肿瘤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 在大多数病例中 尤其是患恶性疾病之前 各肿瘤标志物的个体正常水平是未知的 可能非常低 但也能接近参考范围上限值 甚至偶尔高于参考范围上限 有些患者经初次治疗达到疗效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应作为其特殊的 参考水平 这个参考水平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监测时的基础水平 因此 健康个体参考范围上限并无很大意义 相反每个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才是至关重要的 将标志物在治疗监测期与上述参考水平之间的百分比变化作为诊断标准 比采用已建立的参考范围上限值作为诊断标准更敏感 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产生肿瘤标志物的肿瘤细胞的总数量 肿瘤的质量 肿瘤的扩散以及肿瘤的分级肿瘤标志物的合成速度肿瘤细胞或细胞表面的肿瘤标志物释放速度肿瘤标志物的表达 如果个别肿瘤不携带或不表达肿瘤标志物 则该肿瘤标志物不会升高非分泌型肿瘤 肿瘤细胞能表达肿瘤标志物 但并不释放入体液中 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肿瘤的血供 如果肿瘤的血供较差 使到达血循环的肿瘤标志物减少肿瘤组织坏死的程度 大量肿瘤细胞溶解可引起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增加 使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肿瘤的大小明显不成比例 例如细胞毒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病例肿瘤标志物的分解速度 如果机体出现排泄障碍 如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不全或胆汁淤积 肿瘤标志物浓度将不成比例的升高抗体的影响 抗体的存在可能生成免疫复合物 其清除速度取决于复合物大小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 具有100 灵敏度和100 特异性的肿瘤标志 因为肿瘤标志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 在正常的和良性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 肿瘤标志的产生还受到机体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 血标本的采集 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肿瘤标志测定的结果 因此 在肿瘤标志检测中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若从采血到血清分离的间隔时间 60min NSE浓度会从血小板中释放而增高 若皮肤接触血样本试管内壁可使SCC浓度升高 若样本被唾液污染 将使SCC CA19 9浓度升高 CEA也会轻度升高 溶血可引起红细胞释放NSE 而使其浓度升高 黄疸血样本 会引起PSA的检测值升高 治疗药物 如高浓度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 嘌呤类 吲哚和胍类 硝酸异山梨酯 盐酸维拉帕米 维生素C 顺铂 抗肿瘤药 丝裂霉素 抗肿瘤抗生素 雌二醇 表柔比星 抗生素类药 这些药物可引起PSA水平的假性上升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接受鼠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闪烁显像诊断或免疫治疗的患者体内会产生人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 HAMA 这是使用单克隆鼠抗体的检测系统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 这些嗜异性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也可出现于接受所谓的新鲜细胞治疗的患者体内 从而使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假性升高 嗜异性抗体在健康人中很少出现 目前这些HAMA的来源还不清楚 年龄对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有显著影响 一项研究报道 通过检测66 99岁健康个体的CA19 9 CEA CA72 4 CA15 3 AFP和PSA等肿瘤标志物浓度 发现至少40 的个体有一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出现升高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些良性疾病 如炎症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表达增加 肝脏良性疾病时的AFP CA19 9 CEA和TPA 肿瘤多肽抗原 及肾功能衰竭的 2 微球蛋白 CA15 3 CA19 9 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有一些生理变化 如妊娠时的AFP CA125 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和月经时的CA125也会升高 在肿瘤手术治疗 化疗和放疗过程中 由于肿瘤组织受到破坏或肿瘤坏死时某种肿瘤标志物产生增加 从而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 造成假阳性 某些治疗药物影响 标本采集或处理不当 如 溶血 黄疸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引起假阴性的因素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细胞或数目表面被封闭 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志物 肿瘤抗原 形成免疫复合物 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 其所产生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 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癌基因在人的正常细胞中存在着原癌基因 celluaroncogence 它的正常表达对调控细胞的生长 胚胎发育 分化以及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必需的 一是由于各种物理化不良刺激导致其过度表达或表达程序的紊乱 即会使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 这类基因如Kas基因已发现了十余种 另一种称为抑癌基因 Tumorsuppressorgene 是抑制细胞生长和癌变的基因 当它表达下降或缺失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检测有关基因的缺失 突变 错位 重复可对肿瘤的预后 遗传作出诊断 但由于基因变化的多位点 多态性极为复杂 不可能用检测一 二个基因来诊断疾病 目前这一技术还主要用于研究上 但乳房和大肠癌的遗传行为已被确诊 癌基因作用破坏调控 使染色体易位 致突变物插入基因改变 点突变 缺失 易位性突变前癌基因正常细胞基因即前癌基因 受致突变物等作用 DNA损伤后可以变成癌基因 使易感细胞致癌机制启动 目前发现50多种癌基因 其中28种定位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每一个染色体有一种前癌基因 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单克隆抗体法利用单克隆抗体寻找肿瘤标志物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用肿瘤细胞培养株作为免疫原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以酶联或放免法检测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染色体检查检查缺失 易位 姐妹染色体互换 倍体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 流式细胞术运用激光 计算机 流体力学及图象分析等综合技术 对细胞中被荧光标记的部分进行检测 根据DNA含量及分布变化 在细胞形态改变前 就有可能及早发现癌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消化系统癌症相关抗原 CA242胰腺胃肠癌症相关抗原 CA19 9卵巢癌相关抗原 CA125乳腺癌相关抗原 CA15 3癌症相关抗原 CA72 4癌症相关抗原 CA50前列腺癌特异抗原 游离前列腺癌特异抗原 PSA FPSA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 NSE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 CYFRA21 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鼻咽癌相关抗原 EB肿瘤细胞因子 甲胎蛋白 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 最特异的指标 适用于大规模普查 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 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 70 95 患者的AFP升高 越是晚期 AFP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值应降至20ng ml以下 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 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值一般低于350 400ng 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 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 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 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 无脑症 食管atresia或多胎 AFP降低 结合孕妇年龄 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 s综合征的危险性 癌胚抗原 CEA 1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 70 90 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 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 60 90 胰腺癌 70 80 小肠腺癌 60 83 肺癌 56 80 肝癌 62 75 乳腺癌 40 68 泌尿系癌肿 31 46 胃液 胃癌 唾液 口腔癌 鼻咽癌 以及胸腹水 肺癌 肝癌 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 因为这些肿瘤 浸泡液 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含量与肿瘤大小 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 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 能对病情判断 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 可达80 以上 往往早于临床 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癌胚抗原 CEA 2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 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 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 术前CEA浓度越低 说明病期越早 肿瘤转移 复发的可能越小 其生存时间越长 反之 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 难于切除 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 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 手术完全切除者 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 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 可见下降 但不恢复正常 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 一般呈持续上升 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 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 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 说明有效 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 甚至上升 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 进行长期随访 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通常采用以下方案 术后第六周一次 术后三年内 每月一次 3 5年每三月一次 5 7年每半年一次 7年后一年一次 若发现升高 两周后再测一次 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卵巢癌相关抗原 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 如果以65U ml为阳性界限 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 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疗效观察 预后判断 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 对输卵管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 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 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 经治疗后 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 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 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 95 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U ml 当卵巢癌复发时 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 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 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 如卵巢囊肿 子宫内膜病 宫颈炎及子宫肌瘤 胃肠道癌 肝硬化 肝炎等 乳腺癌相关抗原 CA15 3 CA15 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 30 50 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 3明显升高 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 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 CA15 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 当CA15 3大于100U ml时 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肺癌 胃肠癌 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 3也可升高 应予以鉴别 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胰腺胃肠癌相关抗原 CA19 9 CA19 9是胰腺癌 胃癌 结 直肠癌 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 大量研究证明CA19 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 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胰腺癌患者85 95 为阳性 CA19 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当CA19 9小于1000U ml时 有一定的手术意义 肿瘤切除后CA19 9浓度会下降 如再上升 则可表示复发 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 当血清CA19 9水平高于10000U ml时 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 胃癌 结直肠癌 胆囊癌 胆管癌 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 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 对于胃癌 建议做CA72 4和CEA联合检测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 如胰腺炎 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 CA19 9浓度也可增高 但往往呈 一过性 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 ml 必须加以鉴别 胃癌相关抗原 CA72 4 CA72 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 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其敏感性可达28 80 若与CA19 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 以上的胃癌 CA72 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 一般在胃癌的 期增高 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 CA72 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 CA72 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 在70 的复发病例中 CA72 4浓度首先升高 与其它标志物相比 CA72 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 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 其检出率仅0 7 CA72 4对其他胃肠道癌 乳腺癌 肺癌 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 CA72 4与CA125联合检测 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 特异性可达100 消化系统癌症相关抗原 CA242 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 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 其含量升高 对胰腺癌 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分别有86 和62 的阳性检出率 对肺癌 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 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 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 对结肠癌可提高40 70 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 62 CEA与CA242无相关性 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 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癌抗原50 CA50 CA50是胰腺和结 直肠癌的标志物 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因其广泛存在胰腺 胆囊 肝 胃 结直肠 膀胱 子宫 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 9广 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 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 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 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 占94 4 其它依次为肝癌 88 卵巢与子宫癌 88 和恶性胸水 80 等 可用于胰腺癌 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 对肝癌 胃癌 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 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 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 另外 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 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 故CA50的检测对鉴别良 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 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 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 在胰腺炎 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 CA50也会升高 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 CYFRA21 1 CYFRA21 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疗效观察 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CYFRA21 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 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 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 CYFRA21 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CYFRA21 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CYFRA21 1与良性肺部疾病 肺炎 结核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 60 80 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 在缓解期 80 96 的患者NSE含量正常 如NSE升高 提示复发 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 72小时内 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 NSE呈一过性升高 因此 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 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 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 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1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 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 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 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 例如 子宫颈癌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部癌 食管癌 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 这些肿瘤患者血清中SCC升高 其浓度随病期的加重而增加 临床上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 复发 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 69 复发癌敏感性为67 100 特异性90 96 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 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 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 可及早提示复发 50 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 5个月 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2 辅助诊断肺鳞癌 肺鳞癌阳性率为46 5 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 它配合CA125 CYFRA21 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食管鳞癌 鼻咽癌的预测 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 对于晚期患者 其灵敏性可达73 联合检测CYFRA21 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 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 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 头颈癌 外阴癌 膀胱癌 肛管癌 皮肤癌等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 前列腺炎 良性增生或癌症 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 g L 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 97 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 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TPSA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 90 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 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 提示有残存肿瘤 放疗后疗效显著者 50 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 单项的血清总PSA TPSA 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 主要是因为在浓度2 20ng ml范围内 二组病人有交叉 而FPSA TPSA不受此因素及年龄的影响 通过FPSA 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 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 TPSA比值明显偏低 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 TPSA比值显著增高 FPSA TPSA界限指定为0 15 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 其诊断敏感性为90 9 特异性为87 5 准确性为88 6 明显优于TPSA单独测定 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 TPSA值为2 20ng ml病人 当TPSA值低于2ng ml或高于20ng ml时 FPSA TPSA比值并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 L 岩藻糖苷酶 AFU AFU是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 特异的新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 包括良 恶性肿瘤 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 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甚至优于AFP 但是 值得提出的是 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 肺癌 乳腺癌 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 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 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 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 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铁蛋白 SF 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 急性白血病 何杰金氏病 肺癌 结肠癌 肝癌和前列腺癌 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 76 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 g L 当肝癌时 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 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 以提高诊断率 在色素沉着 炎症 肝炎时铁蛋白也会升高 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坏死 红细胞生成被阻断或肿瘤组织中合成增多 2 微球蛋 2 MG 2 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 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 在恶性血液病或其它实质性癌瘤中 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 2 MG 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 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肉瘤 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 在肺癌 乳腺癌 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 由于在肿瘤早期 血清 2 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 故有助于鉴别良 恶性肿瘤 有报道发现恶性疾病时 2 MG在腹水中与血清中的比例明显相关 若两者比值大于1 3时 即考虑为癌肿的表现 血清 2 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 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 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 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 2 MG增高 脑脊液中 2 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胰胚胎抗原 POA 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 敏感 特异的新标志物 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 其血清含量大于20U ml 当肝癌 大肠癌 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 但阳性率较低 肿瘤标志物的相关肿瘤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结束语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是多因素 多基因 多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 肿瘤是一种多发病 常见病 也是一种多学科性疾病 几乎机体的每个部位都能患肿瘤 因此 肿瘤研究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分支学科 肿瘤这一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极为复杂 对其诊断也须格外谨慎 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各种物理 生化 病理 免疫 分子生物学等辅助指标 通晓各自的特性 综合分析做出科学的及时的诊断 欢迎访问检验科网站 WWW LABCANCER COM 检验科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和关注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