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ppt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122547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立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陆霜白 3 1 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 医保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 身份证号码 病历号等 管理 3 1 1 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 医保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 身份证号码 病历号等 管理 评审要点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 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符合 并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 如使用医保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符合 并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 如在重点部门 急诊 新生儿 产房 手术室 使用条码管理 资料的查阅 B 医院工作制度 规范中有关在全院范围内对门诊就诊与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施行唯一标识管理的规定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医保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 身份证号码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资料的查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新增 一 在进行标本采集 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发放特殊饮食 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 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核对程序 询问患者或家属 患者或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查看床头卡 查看手腕带 确认患者身份 对于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 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二 完善并落实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在各关键流程中 尤其急诊 病房 手术室 ICU 产房 新生儿之间的转接 要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 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三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如姓名 年龄 出生年月 ID号 住院号 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四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 姓名用无名氏表示 当同时有多名此类患者时 用无名氏1 2 3等序号表示 至少使用两种 性别 床号 ID号 住院号等 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并做好转交接记录 五 在护理活动中 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时 必须配戴医院特制的手腕识别带 危重 ICU CCU 新生儿科 手术室 产房 12岁以下儿童 年龄 70岁 意识障碍 疑似 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 抢救 输血 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 使用 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 六 根据不同的患者 在 腕带 的颜色上进行了区分 危重患者 红色 手术患者 蓝色 新生儿腕带标识 女婴 红色 男婴 蓝色 资料的查阅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修订 一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 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时 须佩戴手腕带 一 危重患者 无名氏 儿童 12岁 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 年龄 70岁 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佩戴腕带 二 ICU CCU 手术室 急诊抢救室 产房 新生儿这些科室 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 腕带 作为操作前 用药前 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二 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 准确填写病人科别 床号 姓名 性别 住院号 三 护士在给病人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标识时 必须双人核对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住院号 四 腕带 原则上佩带在病人 左手 特殊情况除外 佩带应松紧适宜 皮肤完整无破损 五 若腕带需更新时 要经两人重新核对病人信息 六 根据不同的患者 在 腕带 的颜色上进行了区分 危重患者 红色 手术患者 蓝色 新生儿腕带标识 女婴 红色 男婴 蓝色 七 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导并有记录 资料的查阅 A 在重点部门 急诊 新生儿 ICU 产房 手术室等 乃至全院范围内应用条码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患者身份自动识别 实地访视 1 门 急 诊诊室 辅助检查科室和服务窗口 包括挂号 收费 取药 报告单据及入 出院手续办理窗口等 部位各4个 以及3个住院病区 其中至少包含2个重点部门 访视内容 用以识别就诊者身份的标识 方法和技术手段 案例追踪 1 指定时段内10份出院病历 追踪内容 病历记载 体现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方法 手段与相关规定执行落实情况 抽查考核 1 门 急 诊和住院病区5名在岗职守医护人员 考核内容 使用医院规定的有效就医标识凭证和识别手段随机测试5例就诊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 3 1 2在诊疗活动中 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 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 1 2 1在诊疗活动中 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 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评审要点 1 有标本采集 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发放特殊饮食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 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2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如姓名 年龄 出生年月 年龄 病历号 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 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 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评审要点 B 符合 C 并1 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 检查 总结 反馈 有改进措施 A 符合 B 并查对方法正确 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 持续改进有成效 资料查阅 3 1 2 1 包括 查对制度 在内的医院工作制度 规范中有关正确核对患者身份的规定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实施标本采集 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发放特殊饮食等诊疗活动时对患者身份进行核对确认应用的项目 包括种类和数量 方法与程序 3 1 3 1 涉及重点对象 如产妇 新生儿 手术 ICU 急诊 无名 儿童 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无法自己陈述姓名患者 处于镇静期间患者 以及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等 重点部门 如急诊 抢救部门 手术室 ICU 产科和新生儿室等 和重点流程 如转诊 转科 患者交接 实施手术 抢救等紧急救治 采取特殊或重大诊疗措施等 的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方法 核对流程与转接登记 调查访谈 1 门 急 诊就诊与住院患者 患者近亲属各5名 门 急 诊与住院病区医务人员各5名 访谈提纲 医院关于在诊疗活动中正确核对 识别患者身份的规定 以及本人在规定执行过程中的职责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标本采集 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发放特殊饮食等诊疗操作时进行患者身份核对的内容 方法和过程 患者 近亲属在核对时是否正确陈述患者姓名 实地访视 门 急 诊诊室 治疗室 检查室 与住院病区各5个 在给药 供餐及标本采集相对集中的时段前往为宜 访视内容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标本采集 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发放特殊饮食等诊疗操作时进行患者身份核对的内容 方法和过程 本科室和主管职能部门对 查对制度 及正确核对 识别患者身份规定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检查的记录 凭证 改进意见及落实记录 抽查考核 1 门 急 诊科与住院病区医生 护士各3名 其中至少包含1名科主任和护士长 考核内容 依据预设问题回答相关规定要求 实施 模拟患者身份核对与确认操作 3 1 3完善关键流程 急诊 病房 手术室 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 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 1 3 1完善关键流程 急诊 病房 手术室 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 健全转科交接 3 1 3 1完善关键流程 急诊 病房 手术室 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 健全转科交接 C 1 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尤其急诊 病房 手术室 ICU 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2 对重点患者 如产妇 新生儿 手术 ICU 急诊 无名 儿童 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 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3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 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4 对新生儿 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 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3 1 3 1完善关键流程 急诊 病房 手术室 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 健全转科交接 B 符合 C 并1 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 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 检查 总结 反馈 有改进措施 A 符合 B 并重点部门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落实 持续改进有成效 调查访谈 10名在重点部门 涉及重点患者收治与重点流程科室工作的医务人员 访谈提纲 对重点患者 如产妇 新生儿 手术 ICU 急诊 无名氏 儿童 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 镇静期间患者 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和无法陈述自己姓名患者进行身份识别与准确交接的身份标识方法 核对和交接的流程 实地访视 1 急诊科 产科 新生儿科 室 ICU和手术室 以及收治有无法识别身份的无名患者或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患者的科室 访视内容 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的身份标识 核对方法 程序和交接记录 转接登记 B 本科室和主管职能部门对正确核对 识别患者身份规定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检查的记录 凭证 改进意见及落实记录 B 案例追踪 10份指定时段内涉及重点患者 重点部门与重点流程的出院病历 追踪内容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接登记等制度规定执行落实情况 3 1 4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重点是 新生儿科 室 手术室 急诊室等部门 以及意识不清 抢救 输血 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对传染病 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 腕带 3 1 4 1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科 室 手术室 急诊室等部门 以及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3 1 4 1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科 室 手术室 急诊室等部门 以及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C 1 对需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明确制度规定 2 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 ICU CCU SICU RICU等 新生儿科 室 手术室使用 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 B 符合 C 并1 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 住院 有创诊疗 输液以及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 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 3 1 4 1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科 室 手术室 急诊室等部门 以及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 检查 总结 反馈 有改进措施 A 符合 B 并1 正确使用 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标识 持续改进有成效2 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 腕带 识别患者 资料查阅 1 医院工作制度 规范中有关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规定 其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病房 ICU CCU SICU RICU等 新生儿科 室 手术室 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 住院 有创诊疗 输液以及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 B 1 职能部门对全院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督导检查 进行分析评价 总结反馈 以及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的工作记录 凭证 实地访视 1 门 急 诊挂号窗口 重症监护单元 手术室 急诊科 含抢救室 留观室 新生儿科室及5个住院病区 访视内容 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工作开展情况 重点查看急诊抢救室和留观患者 住院病区内接受有创诊疗 输液 输血治疗 以及存在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等情况患者使用 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的情况 B 主管职能部门对使用 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工作情况进行督导 检查和指导 督促改进记录 凭证 B 可扫描自动识别条形码 腕带 在全院范围内得到有效使用 A 案例追踪 指定时段内使用 腕带 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科室出院患者病历和在运行住院患者病历各10份 出院与运行病历中均须至少包含经由急诊抢救收入患者 经重症医学病房救治患者 接受有创诊疗措施患者 手术患者和新生儿科患者病历各1份 追踪内容 在诊疗全过程中使用 腕带 为唯一身份标识识别患者身份工作开展及相关规定执行与落实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