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使用指导意见PPT课件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045239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苗使用指导意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疫苗使用指导意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疫苗使用指导意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苗的使用指导意见及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1 免疫程序的目的 充分发挥疫苗免疫效果 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 有效的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流行 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 避免人力 物力 财力的浪费 2 疫苗的种类 减毒活疫苗 细菌类 病毒类灭活疫苗 细菌或病毒 类毒素组分疫苗 亚单位 多糖 结合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3 减毒活疫苗 野 病毒或细菌的减毒形式必须复制才有效相似于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通常1剂次即有效可能发生严重反应受循环抗体的干扰不稳定 4 非减毒活疫苗 不能复制通常不如活疫苗有效很少受循环中抗体的干扰通常要求接种3 5剂次免疫反应大多是体液的抗体效价随时间而下降主要抗原可能不能被确定 5 抗体的影响 非减毒活疫苗通常不被正循环的抗体影响 如乙型肝炎 狂犬病 破伤风等免疫制剂 减毒活疫苗可能被正循环的抗体影响 如MMR 水痘疫苗等与血液产品的抗体浓度密切相关 但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黄热病疫苗通常不被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影响 脊髓灰质炎疫苗复制在肠道 6 免疫程序的内容 1 初次免疫起始月龄 以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 年 龄接种疫苗为宜 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起始月龄 母传抗体干扰 免疫系统不完善 受疾病威胁的起始月龄 是否增加部分儿童暴露疾病的危险 7 2 接种剂量 适宜接种剂量过大 由于抗原剂量超过机体免疫反应能力 便会产生免疫麻痹 使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不但影响免疫效果 且会因剂量过大加重免疫反应的临床过程 接种剂量过少 抗体水平低或无抗体 大多数情况下能产生IgM 不能产生IgG抗体 8 3 接种次数 活疫苗通常单剂次即可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非减毒活疫苗1次免疫仅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 抗体水平低 也不持久 要求多剂次接种和可能需定期加强以维持免疫力 4 加强免疫 刺激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 9 5 接种间隔 2针之间长间隔较短间隔产生的免疫应答为好 特别是含有吸附剂的疫苗 中断的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剂次 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 尽量应在1周岁内完成 七苗 的基础免疫 短于规定的最小间隔接种疫苗可减弱抗体应答 10 活疫苗与活疫苗非同时接种的间隔时间 结合接种的疫苗最小间隔两种减毒活疫苗4周霍乱与黄热病疫苗3周所有其他疫苗无活的口服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伤寒疫苗 与减毒活疫苗无任何时间间隔要求 11 6 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的同时接种 绝大多数的活疫苗和非减毒活疫苗同时使用不会减少抗体反应和增加异常反应 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 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 应间隔28天后接种 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12 抗体与活疫苗 首先给予的制品操作活疫苗注射抗体前等2周抗体注射疫苗前等3个月OPV与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并不削弱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13 第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 14 15 16 程序说明 一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基础免疫时间要求 1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小于12月龄完成 2 A群流脑疫苗在18月龄及以内完成 3 甲肝减毒活疫苗在24月龄及以内完成 17 程序说明 二 本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针的接种时间均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OPV与DPT各剂 针 次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8天 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 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 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对已知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 在自愿的基础上 提倡新生儿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 CHO苗20ug 的同时 在不同部位接种 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 18 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程序 19 免疫程序 为什么乙肝疫苗第2针在出生后1个月接种接种乙肝疫苗第1剂与第2剂的间隔时间对免疫效果有明显影响 Alberti研究发现如果抗 HBs滴度低而感染HBV量大 则可以发生感染 因此1次接种常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 Greenberg报告的效果观察表明接种剂次保护率 1502 80 20 免疫程序 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如第二针滞后于接种程序 第三针应 于第二针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2个月 且于第一针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4个月 对于婴儿 于第一针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6个月 21 乙肝疫苗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的原因 一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感染乙肝的年龄与变成慢性乙肝携带者的机率有很大关系 出生时90 22 新生儿3 5岁儿童 5岁人群 感染时间 慢性化发生率 9025 506 10 McMachonBJ etal IInfctDis 1985 151 599 603 EdmundsWJ etal ProcBiolSci 1993 253 197 201 HyamsKC etal ClinInfectDis 1995 20 992 1000 BeasleyRP etal Lancet 1983 2 1099 2102 MMWR 2005 54 RR 16 HBV感染时间与乙肝慢性化的关系 23 乙肝疫苗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的原因 二 母亲已感染HBV 其所生婴儿HBsAg情况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 阳性率为14 67 出生后24小时后接种 阳性率为29 55 出生后1个月接种 阳性率为38 71 出生后6个月接种 阳性率为62 50 24 乙肝疫苗免疫无 低 应答情况 新生儿无应答占1 2 低应答 抗 HBs 10mIU ml 占15 成人 青壮年 低 无应答占4 6 7 4 老年人 60岁 血清阳转率仅为45 1 25 降低乙肝免疫无 低 应答的措施 增加接种次数1 3剂提高大龄儿童和成人接种剂量改变接种途径使用含前 S抗原的疫苗与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在接种疫苗部位4小时后注射1ml 2 5 105IU 白细胞介素2 IL 2 疫苗与合成五肽 TP 5 每周注射3次 每次50mg 共3次 于第1次后注射疫苗 26 乙脑疫苗 基础免疫问题 乙脑灭活疫苗初免起始月龄为6月龄 减毒活疫苗为8月龄 加免问题 灭活疫苗基础免疫2针后 血清抗体阳转率不够理想 次年加强免疫1针后抗体阳转率明显升高 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较好 接种1针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70 96 次年加强1针后 保护性抗体水平至少可维持3年以上 27 流脑疫苗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为T细胞不依赖抗原 有报导6月龄 2岁婴幼儿接种1针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 加强免疫1次 抗体大幅度上升 尽管1年后抗体又下降 但仍能维持在初免后1月的水平 流脑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接种剂量小 针次少 人体反应轻 抗体上升快 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免疫后1周有近半数观察对象血清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 2周后血清抗体接近高峰 因此 在流脑出现流行时可用于应急接种 对流行地区对6个月至15岁易感人群进行一次A群疫苗普种 接种率达90 以上 28 预防接种操作技术 29 皮肤消毒 确定接种部位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 炎症 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用灭菌镊子夹取75 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 乙醇 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涂擦直径大于等于5cm 待凉干后立即接种 禁用含碘消毒制剂进行皮肤消毒 30 皮下注射操作方法 麻疹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 C群流脑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钩体疫苗等 接种人员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后 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皮肤常规消毒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成30 40 角 快速刺入皮下 进针长度约1 2 2 3 松左手 固定针栓 回抽无血 缓慢推注疫苗 注射毕 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 快速拔出针头 若有回血 应更换注射部位 重新注射 31 32 皮内注射操作方法 卡介苗 监护人抱紧儿童 露出儿童接种部位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 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皮肤常规消毒 待乙醇干后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管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10 15 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 然后注入疫苗 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 皮肤变白 毛孔变大 注射完毕 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 角后 迅速拔出针头 33 34 35 肌内注射操作方法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乙肝疫苗 出血热疫苗等 与皮下注射操作不同的是右手以执毛笔式持注射器 与皮肤呈90 角 垂直刺入肌肉 进针长度约为针头的2 3 36 37 38 39 40 口服疫苗操作方法 脊灰疫苗等 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 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 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月龄小的儿童 喂服脊灰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放在消毒的小药袋中 用手碾碎后 放入药匙内 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 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 使其完全溶化 口服咽下 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 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 休息片刻后再服 41 接种部位 途径和剂量 一 卡介苗 BCG 用减毒的结核杆菌制成的活疫苗 为冻干剂型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 1ml 对预防粟粒性结核与结核脑有较好的效果 早期认为应新生儿出生时接种BCG 目前认为接种时间对BCG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乙肝疫苗 HepB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5ug 支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脊灰疫苗 口服 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 可服液体疫苗 42 接种部位 途径和剂量 二 含麻疹成分疫苗 冻干减毒活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 5ml 初免年龄为8月龄 1 5 2岁加强免疫 注意事项 用酒精消毒待干后注射 注射部位不能用酒精湿棉球按压 疫苗开启后于半小时内用完 对鸡蛋过敏者自2010年10月1日起将不是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 麻疹疫苗是由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的 而不是鸡胚培养制备的 麻疹疫苗中并不含有鸡蛋卵清蛋白成分 而鸡蛋过敏者主要是对卵清蛋白过敏 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 鸡蛋过敏者不是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 在我国新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 中已经剔除了鸡蛋过敏作为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 但根据卫生部2010年第5号公告和国家药监局2010年第43号公告 药典 2010年版 自2010年10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 43 接种部位 途径和剂量 三 吸附百日咳疫苗 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 DPT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 5ml 成人禁用 成人可接种白破二联疫苗 每10年加强1次 乙脑疫苗 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纯化灭活疫苗 初免年龄均为8月龄 减毒活疫苗初免仅需1剂 灭活疫苗初免需2针 间隔7 10天 减毒活疫苗2岁 灭活疫苗2岁和6岁进行加强免疫 接种方法均为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0 5ml 44 接种部位 途径和剂量 四 流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的初免年龄为6月龄 初免2针 间隔3个月 在3 6岁加强免疫1针 使用A C群流脑疫苗时 应按照以下原则实施 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 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 接种A 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 接种A 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按以上原则接种A C群流脑疫苗 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45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46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一 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 按照疫苗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 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47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二 卡介苗 只对4岁以下PPD试验阴性者补种 4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 脊灰疫苗 未完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 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 含强化免疫等 的应补种完成 剂次 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 剂次 含强化免疫等 的应补种完成 剂次 每剂次间隔不小于28天 48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三 百白破 白破疫苗 未完成百白破三联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 3月龄 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三联疫苗 6 11岁使用吸附白破二联疫苗 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型吸附白破二联疫苗 基础针每针次间隔不小于28天 第四针与第三针间隔不小于1年 含麻疹成分疫苗 未完成 剂次 含强化免疫等 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 应补满至 剂次 每针次间隔不小于28天 对于2006年10月以后出生有漏种麻疹 风疹 腮腺炎疫苗的儿童可直接补种麻腮风疫苗 49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四 乙肝疫苗 未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 应补满至3剂次 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 并且第1针用第3针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乙脑减毒活疫苗 未完成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 应补满至2剂次 2针次间隔不少于1个月 50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五 流脑疫苗 未完成流脑疫苗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的儿童 补种流脑A C疫苗1针 涉及到多剂次疫苗漏种的儿童 在首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 按免疫规划程序进行后续补种 补种顺序 含麻疹成分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优先补种 其次为有明显流行季节的传染病应于流行季节前优先补种 51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 六 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补种时 应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自愿 知情 同意为原则 多种疫苗如需同时接种 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 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 应间隔28天后接种 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52 WHO疫苗使用观点 53 卡介苗1 WHO观点 应该在出生后尽早接种单剂BCG 越早越好 以便减少感染TB机会 孕妇不得接种 新生儿接种可以预防粟粒性结核和结核脑 54 卡介苗2 特殊条款 TB感染母亲 接种BCG不能避免新生儿感染TB 应该先给新生儿雷米封治疗6个月 停药后再接种BCG HIV感染者 不应对HIV感染婴儿接种 55 白喉毒素疫苗 WHO观点 儿童型DT成人型Td在百日咳流行不严重的有些国家对学龄前儿童用DT加强 而成人型Td用于7岁以上人群 美国建议每10年接种一次Td 成人型Td 白喉毒素含量只有儿童型DT的1 10 56 百日咳疫苗 全细胞百日咳 wholecellpertussis WP 和无细胞百日咳 acellularpertussis aP 疫苗 aP是由百日咳细菌成分组成 没有证据表明WP与造成持久的神经系统伤害有关 WP比aP便宜的多 aP比WP发生轻度副反应少 两者效力比较缺乏研究 已经使用WP的儿童可以用aP完成 最好使用同一品牌的疫苗 中断后不需要重新按全程免疫程序接种 57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WHO观点 保护全人群 TT DTP DT Td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58 麻疹疫苗 麻疹控制策略 对每一位新生儿在8月龄必须及时提供一剂次麻疹疫苗 所有儿童应该第二次免疫机会 漏种 免疫失败 可以通过常规或强化 监测 病例的临床管理 59 乙肝疫苗1 公共卫生战略 乙肝疫苗是最安全 免疫原性最好和效果最好的疫苗之一 就对全人群而言 虽然乙肝疫苗可以用于任何年龄人群 但最有效的手段是对新生儿进行计划免疫 60 乙肝疫苗2 WHO观点 优先次序如下 1 新生儿计划免疫2 阻断母婴传播3 对大年龄组查漏补种 61 乙肝疫苗3 新生儿计划免疫 对所有国家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是第一优先选择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非常灵活 可以与其他计划免疫疫苗同时接种而不需要增加服务次数 单剂次和联合疫苗的使用 62 乙肝疫苗4 阻断母婴传播 24小时接种 越早越好 有条件可以筛查阳性母亲 但费用较高 63 乙肝疫苗5 特殊条款 加强免疫 不推荐 研究显示 无论对新生儿 儿童和成人 三剂次全程免疫完全可以保护15年 甚至检测不到抗体 长期的保护作用靠记忆反应 64 其它常用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原则 65 其它常用的非计划免疫疫苗 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 水痘疫苗 流感疫苗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七价肺炎疫苗 23价肺炎疫苗 狂犬疫苗 IPV 灭活甲肝疫苗 灭活乙脑疫苗 ACYW流脑疫苗等 66 使用原则 知情同意 自费自愿一类 二类疫苗不同时接种 对于小月龄组婴儿可考虑间隔2周再予接种 以便能较清楚地分清是哪类疫苗出现的异常反应一类疫苗优先安排 严禁因推广二类疫苗接种而推迟或遗漏一类疫苗的接种有一类疫苗替代苗的原则上使用一类疫苗 67 青少年和成人免疫 68 免疫的必要性 1 儿童EPI成功实施 用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在儿童中发病急剧减少在儿童期未感染 也未人工免疫的成人则处于这些疾病的威胁之中 成人发病增多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2004 2009年 泉州市15岁以上人群发生麻疹 乙脑 流脑等免规针对传染病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0 50 69 成人免疫的必要性 2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 针对传染病发病大幅度下降 成人缺乏免疫接种和隐性感染的机会 免疫水平低 据江苏省调查 在 15岁的人群中有白喉保护水平的仅为55 6 百日咳为10 0 破伤风为9 4 因此 一旦传染源进入 就会在成人中引起发病 并可能在局部地区出现暴发 70 美国2002 2003年推荐的成人免疫程序 71 特殊健康状况时的接种 72 早产儿的接种 1 早产儿不管其出生体重如何 其接种的年龄 程序和注意事项与足月婴儿相同 体重和大小一般不是决定是否推迟健康早产儿常规接种的因素 使用每种疫苗的剂量应足够 不提倡分开或减少接种剂量但是出生体重 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BCG 对其他疫苗的接种可以按常规进行 73 早产儿的接种 2 早产儿的麻疹疫苗接种抗体阳转率 足月分娩母乳哺养儿100 0足月人工哺养儿96 9早产母乳哺养儿100 0早产人工哺养儿96 2 74 早产儿的接种 3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应进行接种HepB 20 g mlCHO疫苗 和HBIG免疫预防 有些研究表明 低体重 2000g 的新生儿出生时接种HepB血清抗体阳转率较低 75 母乳喂养儿的接种 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均不会影响母婴哺乳的安全性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按常规程序进行接种 同时 母亲接种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后 并不对其哺乳的婴儿带来任何危险 因此哺乳期的母亲可以接种灭活疫苗或风疹 黄热病疫苗 OPV等 76 免疫损害者的接种 1 凡患有白血病 淋巴瘤 全身恶性肿瘤或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婴幼儿或成人 接种疫苗的效果可能有限 但因发病的危险性大而疫苗的不良反应轻微 故有必要进行接种 接种灭活疫苗并无危险性 一般可按健康人采用的程序进行DPT Hib 肺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 HepB 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接种 但免疫损害者对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不如无免疫损害者 常需较大剂量的疫苗或多次进行加强接种 77 免疫损害者的接种 2 免疫损害者在一般情况下不得注射活疫苗 停止化疗3个月以上的易感白血病缓解期病人可以接种活疫苗 短期 2周 或局部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或使用小至中等剂量 长期隔天使用短效制品 维持生理剂量的免疫损害者 在有感染疾病危险时可以接种活疫苗 严重免疫损害者不应使用MMR和BCG 需要对脊灰免疫时应使用灭活疫苗 78 患病儿童的接种 一 1 免疫异常 免疫缺陷 恶性疾病 如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等 以及应用皮质固醇 烷化剂 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 不能使用活疫苗 对上述儿童及其兄弟姐妹和接触者 可用IPV代替OPV 活疫苗也不要用于孕妇 即使对胎儿或孕妇不会引起异常反应的BCG和OPV也要慎用 79 患病儿童的接种 二 急性传染病 如果接种对象正患伴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传染病时 应推迟接种 因为发热时接种疫苗可加剧发热传染病 且有可能错把发热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当作疫苗反应而阻碍了以后的免疫 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 需要连续接种的疫苗 如DPT 如果前1次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 如过敏反应 虚脱或休克 脑炎 脑病或出现惊厥 则不应继续接种 80 患病儿童的接种 三 神经系统传染病患儿 对进行性神经系统患病儿童 如未控制的癫痫 婴儿痉挛和进行性脑病 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一般说来 对接受第2 3次DPT免疫的儿童 除在上次接种后3天内发生意识丧失或持续性惊厥外 均应给予第2 3次免疫 对有腹泻或有呕吐的儿童应进行OPV免疫 然而由于偶然干扰免疫成功的情况 应在4周后给予另一次免疫 81 妊娠妇女的接种 如果疫苗不大可能引起损害时 孕妇接种疫苗通常利大于弊 孕妇或准备怀孕妇女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 如有感染危险时可接种灭活疫苗 如HepB 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 破伤风疫苗是易感孕妇最常用的疫苗 应尽可能在妊娠中 后期 4 9个月 接种 以避免可能的致畸性 无免疫史者应接种2次 间隔4 8周 已全程接种但超过10年者应加强接种1次 82 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1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 口服脊灰疫苗 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予以补种 当儿童确认HIV抗体阳性 不予接种卡介苗 口服脊灰疫苗 2 已知母亲HIV抗体阳性的新生儿 如经医疗机构诊断 出现了艾滋病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 不予接种麻腮风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疫苗 如无艾滋病相关症状 可接种麻腮风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疫苗 3 乙肝 百白破 A群流脑 A C群流脑和白破等灭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4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应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预防乙脑和甲肝 5 其它疫苗的接种可参考疫苗说明书的规定 83 母婴免疫 84 母婴免疫的优点 在妊娠后期接种无反应原性灭活疫苗对母亲和胎儿均无危险 1剂疫苗就能在易感期保护母亲和婴儿 从妊娠第28周起母体IgG 尤其是IgG1 开始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其水平甚至超过母亲本身 85 流感疫苗 1 目前 CDC推荐对处于高危状态的孕妇及在流感流行季节时处于妊娠中 晚期的孕妇接种流感灭活疫苗 86 流感疫苗 2 美国进行的研究证实 母体接种疫苗后 IgG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在出生时 婴儿可以得到高水平的疫苗特异性抗体 并且持续至少2个月 但是母亲无法将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传给胎儿 婴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水平在理论上足以保护其抵抗出生后数月内的流感病毒感染 87 破伤风 WHO建议 发展中国家的孕妇每人至少接种2剂破伤风疫苗 并在以后怀孕时完成共5剂疫苗的全程免疫 破伤风免疫是用作大规模公共卫生计划的母体免疫接种的范例 88 Hib疫苗 美国已采用母体免疫接种预防Hib感染 母亲接种多糖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良好 根据脐带血中抗体水平推断 母亲接种疫苗后其婴儿可获得6个月以上保护 89 序贯免疫程序 90 定义 随着疫苗品种和剂型的增多 在同一疫苗不同剂型间的交替预防接种已成为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目前已有几种交替使用的疫苗 这种免疫程序称为序贯免疫程序 91 脊灰灭活疫苗与脊灰减毒活疫苗序贯免疫程序 英国学者对使用OPV和IPV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和肠道排毒情况进行了研究 第1组 96人 按eIPV OPV OPV联合程序接种 第2组 97人 则按OPV OPV OPV常规程序进行 于每次服苗后4周采集粪便标本 6周后采集血标本 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 GMT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服用第2次OPV 第2组为第3剂免疫 后 两组 型病毒排出率明显不同 第1组比第2组低15 92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 ACIP 于1997年建议在接种灭活的脊灰疫苗 IPV 后再服用OPV 这种序贯免疫程序的优点在于血清阳转率高 并在比全用IPV免疫程序成本更低的情况下能获得抗所有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高抗体滴度 同时利用了2种疫苗在体液和粘膜免疫方面的优点 93 百慕大群岛 先接种2剂IPV 后接种2剂OPV 和以色列 先接种3剂IPV 后接种3剂OPV 目前均采用序贯免疫程序 在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在2月龄时先接种1剂IPV 然后至少接种3剂OPV 94 2003年WHO建议 在已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 继续用OPV常规免疫发生VAPP的危险性大于野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传入或实验室处理的危险性 因此 这些国家中可以考虑采用IPV 1 用IPV取代OPV 2 采用 序贯IPV OPV 先接种1 3剂IPV 后接种2 3剂OPV 95 国家关于脊灰疫苗 IPV 的使用指导意见 我国免疫程序 出生后第2 3 4 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共4剂次已接种过OPV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 原则上不推荐使用IPV 如部分使用IPV 建议第1 2剂次优先使用IPV 其余剂次用OPV 并按OPV的免疫程序IPV为注射制剂 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对于婴幼儿 最好选择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具体接种部位应参照疫苗使用说明书 96 谢谢 珍爱生命从每一个疫苗做起保护生命从每一次接种开始 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