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039255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 三基 知识培训 推进 零宽容 理念 零宽容 就是我们不再认为医院感染有一个基准的发病率 而是以 零感染 作为目标 对每一起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均进行认真调查与分析其感染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同时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共同参与防控医院感染 有效降低外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 提高医疗质量 院感三基训练指南 共二个部分 1 三基训练指南 十四章 2 三基训练习题 1 医院感染管理概论7 医院隔离措施2 医院感染诊断8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3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防与控制措施4 医院感染监测9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5 医院感染暴发10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6 标准预防境的消毒与管理 11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12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13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4 医疗废物管理 注 红色需掌握 蓝色需熟悉 黑色需要了解的 一 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一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 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医院感染的分类 按病原体来源分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医院感染 外源性感染 传染性疾病如 SARS 输注性感染如乙 丙 型肝炎 病原体来自于 医院外环境其它病人污染的医用设施医务人员手 植入物相关感染如人工关节相关感染 内源性感染 是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形式 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细菌移位主动移位被动移位潜在活化 CMVTB 3 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及传播途径 感染源 病人 带菌者或自身感染 污染的医疗器械 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环境储源等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1 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如糖尿病 恶性肿瘤 慢性肾病等患者 2 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 3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如抗癌药物 放疗 免疫抑制剂等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 5 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4 医院感染的控制 1 保护易感人群 规范操作 减少侵入性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等2 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措施的落实 环境卫生 包括清洗 消毒灭菌等 3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等 4 医院感染的控制 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改善医院环境 加强消毒隔离 加强供应室和一次性医用器材管理 培训和督查增强无菌观念 加强手卫生 内源性感染的控制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加强患者的抵抗力 如合理营养 充足睡眠 二 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概念 1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履行的职责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者 其主要职责是 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及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并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的调查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消毒隔离等规章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4 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掌握职业安全防护方法 2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 部门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 部门是指医院感染高发科室 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 如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病房 母婴室 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 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消毒供应中心 内镜室 口腔科 血液净化中心 感染性疾病科等 16 二 医院感染诊断1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属于医院感染 17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 结核杆菌等感染 如激素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属于医院感染 18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 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 如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 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注 医院感染主要按临床诊断来报告 但要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不属于医院感染 19 1 入院前不存在 入院后获得 2 住院过程中获得 出院后发病 3 与诊疗操作相关 4 与医务人员 医疗设施 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同源 5 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诊断应把握的关键几点 20 2 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部位分类 1 下呼吸道感染2 胸膜腔感染3 表浅切口感染4 深部切口感染5 器官 或腔隙 感染 包括人工瓣膜引起的心脏瓣膜炎 6 泌尿道感染7 胃肠道感染 包括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8 病毒性肝炎9 腹 盆 腔内组织感染 包括腹水感染 10 血管相关性感染 11 输血相关性感染12 血液感染 败血症 菌血症 13 皮肤软组织感染 包括褥疮感染 乳腺脓肿 乳腺炎 新生儿脐炎 婴儿脓疱病等 14 烧伤部位感染15 上呼吸道感染16 细菌性脑膜炎 包括颅内脓肿 椎管内感染 17 其它 包括骨关节感染 骨髓炎 椎间盘感染 生殖道感染 口腔感染 医院内发生的心肌炎心包炎等 3 院感监控重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以上诊断标准请大家掌握 4 医院感染病例漏诊或误诊因素 病史记录不详细或遗漏 既往史现病史病原学和影像学资料少 回顾性调查 质量控制指标不科学 不客观 培训不够 5 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依据 详细的病史 既往史 现病史 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易感因素流行病学资料入院至发病时间该感染平均潜伏期 三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 一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1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 以机会致病菌为主 如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 克雷伯菌属 白色假丝酵母菌等 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2 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 AB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 PDR PA 26 采集原则是 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在感染的急性期 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并以适当的技术 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常规培养应在2h内 厌氧培养应不超过30min 送达实验室 二 标本采集 无菌标本质量最高 27 自然咳痰法 支气管镜法 经人工气道抽吸 自然咳嗽痰液标本如何采集 痰标本正确采集3个基本条件晨痰 清晨留痰漱口后留痰 先用清水反复漱口和牙齿3次 然后留痰深咳留痰 用力深咳嗽 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 标本采集 痰液标本如何采集 注意 要的是真正的痰液而非唾液 四 医院感染监测 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从过往的回顾性监测转向过程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 1 全院综合性监测 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2 目标性监测 指针对高危人群 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评价清洗 消毒效果 五 医院感染暴发 一 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 如发热 或同种疾病 如肺炎 或同种病原体 如MRSA 应高度重视 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 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确认 二 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 1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 报告时间 报告人 报告单位 联系人姓名 电话 医院感染暴发时间 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 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 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2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1 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2 切断感染途径 3 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 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 积极查找病原体 5 在调查处置结束后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六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 其基本特点为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 呼吸卫生 咳嗽礼仪 1 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 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 应遵循隔离措施 如戴口罩和手卫生 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 且需要接触患者时 应戴口罩 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 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 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 当患者能耐受时 可佩带外科口罩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进行手卫生宣教 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 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 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 与其他人员保持1m以上的空间距离 3 手卫生 手的清洁与消毒 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手卫生最重要的理由 去污防止细菌从家庭到医院防止细菌从医院到家庭防止医院内感染 全球洗手日 每年10月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 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 呼吁全世界通过 洗手 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 加强卫生意识 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 第三届 全球洗手日 主题 正确洗手 手筑健康 抗菌皂液 干手纸巾 洗手池的上方张贴有六步洗手法的宣传画 手卫生标准 卫生手消毒 10cuf cm2外科手消毒 5cuf cm2 D 医院感染科 培训考试 三基培训 2014 3 手卫生宣传活动视频 mpg 第一步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卫生技术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手卫生技术 第三步 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手卫生技术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 指背在对侧掌心 手卫生技术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 手卫生技术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 手卫生技术 第六步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手卫生技术 最后不要忘记洗手腕及手臂揉搓双手至少15秒 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或进行手消毒 方法如下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按照洗手揉搓的步骤 双手相互揉搓 揉搓时注意覆盖整个手部的皮肤 直至手部干燥 使整个双手达到消毒的目的 七 医院隔离措施 一 隔离的管理要求1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隔离要求 1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分为清洁区 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2 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 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 标识明显 3 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 应设置负压病室 4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水池 5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6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7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两床之间距离应大于1米 二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 手套 护目镜 防护面罩 防水围裙 隔离衣 防护服等 口罩的分类及使用 1 医用防护口罩 能防止吸入直径 5 m的感染因子 加结核杆菌 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2 医用外科口罩由外 中 内3层材料构成 分别作用为 外层抗水 中层吸附 内层吸湿 应注意正确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 5 m的感染因子 适用于 1 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 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 2 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3 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3 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 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正确使用口罩 使用口罩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 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 有鼻夹的一侧在上 将鼻夹压紧至鼻梁 3 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4 口罩应保持清洁 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 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隔离衣或防护服选择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如传染病患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B 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 如大面积烧伤 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 护理时 C 可能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 护理操作时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 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 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三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 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 医用建筑布局 流程合理 八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措施为重点要求大家掌握 九 消毒灭菌 掌握原则由E H Spaulding1968年根据医疗器械的造成感染的危险性大小 及在病人使用过程之间所要求的消毒或灭菌设立 他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分别是 高度危险物品 CRITICALITEMS 中度危险物品 SEMI CRITICALITEMS 低度危险物品 NON CRITICALITEMS 高度危险物品 定义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或血流系统或血液从中流过的物品 一旦被微生物污染 包括细菌芽胞 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例如 外科器械 血管 介入 导管 移植物 活检钳 针头 腹腔镜 透析器 口腔科 牙科 接触病人伤口的器械和用品 换药器械和用品 移植物 各种穿刺包等 要求一定要灭菌 灭菌方法 压力蒸汽 首选环氧乙烷 EO 等离子体灭菌 HP Plasma 化学灭菌 如 2 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 中度危险物品 定义 与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 并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微生物污染后可造成中等度危害 例如 体温表 氧气湿化瓶 呼吸机管道 胃肠内镜 气管镜 口罩 麻醉机管路 压舌板 喉镜 便器 口腔科检查器械 扩阴器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 2 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 75 酒精 低度危险物品 仅与人体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 一般情况下无害 若被大量微生物污染时可造成危害 例如 血压计 听诊器 痰盂 毛巾 面盆 餐具 地面 墙面 桌椅 被褥 床 便盆 病历夹 门把手 水龙头 拐杖 床垫等 要求低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 清洗 机械除菌 总之 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 灭菌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 因此 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 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 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紫外线 微波消毒 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气体化学消毒 灭菌剂 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 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 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还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 液体化学消毒 灭菌剂 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处理锐利器械 应避免对人损伤 十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与管理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十一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略 不得重复使用 十二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 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 口腔或者皮肤 急 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 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 更易发生针刺 锐器割伤事件 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易被刺伤的情况 1 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 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 抢救 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治疗 抢救 手术后器械清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国外研究表明 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 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 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 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 小心弃置 用过的针头 不应用手套回针帽 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 不应摆弄针头 就近将用过的针头 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 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 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然后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 皮肤可用75 乙醇或者0 5 碘伏消毒 黏膜可用0 05 碘伏消毒 发生锐器伤有伤口时 应当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冲洗后 用消毒液如75 乙醇或者0 5 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 处置程序 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 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 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核实暴露的感染源情况 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 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 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并定期追踪随访 十三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 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症及实验检查结果 合理选择抗生素2 根据权限使用3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十四 医疗废物管理谁将面临危害 医护人员病人后勤人员废物收集与处置人员公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全程安全管理 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医疗废物定义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 预防 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废物分类如下 医疗废物应坚持就地分类的原则 方法如下 主要设置二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锐器盒装放锐器 黄色 国内锐器盒现状 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 分类收集原则 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 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 回收利用原则 避免浪费 减量化原则 通过重复利用 破碎 压缩 焚烧等手段 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 无公害原则 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 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对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 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 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 并及时密封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组织管理基础措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 一 组织管理 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 兼 职人员 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 指导工作 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内容包括 清洁消毒与灭菌 隔离 手卫生 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源性感染监测 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等 医院感染管理专 兼 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 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 基础措施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 诊疗区 污物处理区 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 布局合理 标识清楚 通风良好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 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污染时 先去除污染物 再清洁与消毒 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 标志清楚 定位放置 医疗器械 器具 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 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 耐热 耐湿的手术器械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接触皮肤 粘膜的医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各种用于注射 穿刺 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 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被朊病毒 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 应按照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 T367 2012 有关规定执行 基层医疗机构设消毒供应室的 应当严格按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 2 2009 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 5 8 1 压力蒸汽灭菌 节选见附件1 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基层医疗机构 可以委托经地级市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消毒和灭菌 无菌物品 清洁物品 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 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 注明物品名称 灭菌日期 失效日期 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 灭菌器编号 灭菌批次号等标识 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 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 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镊 从无菌容器 包装 中取出的无菌物品 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 包装 内 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购入时索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及附件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等证明文件 并进行质量验收 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 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 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 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 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 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 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 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 所用的消毒剂必须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购入时索要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等证明文件 建立进货验收和出入库登记账册 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 方法 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 配制方法 消毒对象 更换时间 影响因素等 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具体选择原则和适用方法参照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WS T367 2012 附录C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的要求 节选见附件2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 剂量 给药时间和途径 严格遵循 能口服的不注射 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 的用药原则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特别是在诊断 治疗 护理等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 有关要求参照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 T313 2009 节选见附件3 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诊疗工作应当遵循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 T311 2009 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工作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 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 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参照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卫医发 2001 2号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 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 重点部门 一 手术室1 独立设置 分区明确 流程规范 标识清楚 清洁卫生 连台手术之间 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 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 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 帽 一次性外科口罩 鞋 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 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 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 再安排感染手术 3 手术器械与物品使用后尽快清洗 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清洗 包装 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 4 麻醉用具定期清洁 消毒 可复用喉镜 螺纹管 面罩 口咽通道 简易呼吸器等须 一人一用一消毒 清洁 干燥 密闭保存 二 产房 人流室1 区域相对独立 分区明确 标识清楚 邻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 建议产房 人流室 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2 凡进入产房 人流室 人员应更换产房专用衣 帽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 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 一人一换 3 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 应采取隔离待产 隔离分娩 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 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 分娩结束后 分娩室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人流室参照产房执行 三 口腔科1 布局合理 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应分开设置 如开展拔牙 口腔外伤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 器械 器具等诊疗用品配置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符合 使用防虹 回 吸手机 2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 根据诊疗需要和消毒灭菌原则 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在进行可能造成粘膜破损的操作时 所用器械必须灭菌 3 口腔综合治疗椅 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 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 有血液 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 四 中医临床科室1 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 定期更换床单 枕套等 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配有洗手设施和干手用品 2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针灸针具 毫针 耳针 头针 长圆针 梅花针 三棱针 小针刀等 做到 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火罐 一人一用一消毒 3 进行拔罐 刮痧 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 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 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 一人一用一灭菌 4 一次性针灸针具 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 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 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 刮痧 中药足浴器具 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五 治疗室 换药室 注射室1 保持室内物体表面 地面清洁 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池 洗手液 干手设施 用品 速干手消毒剂等 手消毒剂应标启用时间 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治疗车 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 上层为清洁区 下层为污染区 利器盒放置于治疗车的侧面 进入病室的治疗车 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3 各种治疗 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 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 炭疽 气性坏疽等应就地 诊室或病室 严格隔离 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不得进入换药室 感染性敷料应弃置于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并及时密封 六 普通病房1 床单元应定期清洁 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 直接接触皮肤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 遇污染及时更换 2 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对床单元及其相邻区域进行清洁和终末消毒 四 重点环节 一 安全注射1 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 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 配药 皮试 胰岛素注射 免疫接种等操作时 严格执行注射器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 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 应保证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 抽出的药液 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 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灭菌物品 棉球 纱布等 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提倡使用小包装 5 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 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2次 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 酒精 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6 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 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 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二 各种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 气管插管 如无禁忌 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 45度体位 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 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呼吸机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 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 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2 导尿管 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 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 不接触地面 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 血管内置管 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 维护及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 保持插管部位清洁 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 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 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每日评估 及时撤管 三 手术操作1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清洁手术部位皮肤 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 手术切口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 手术医务人员应当按照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 T313 2009 的要求做好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节选见附件3 2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 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 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 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 确保引流充分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 防止低体温 四 超声检查1 超声探头 经皮肤 黏膜或经食管 阴道 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 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 2 每班次检查结束后 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 干燥保存 五 医疗废物管理1 当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医疗机构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 收集后 置于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周转箱内 并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登记 记录单至少保存3年 2 自行处置的医疗废物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 不能焚烧的可采取消毒并毁形后填埋处理 3 基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应依据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 2005 的相关要求进行 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配备污水处理设施 并设专 兼 职人员负责 健全制度 明确职责 设备运行正常 药品按时投放 定期进行监测 登记项目齐全 资料保存完整 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没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 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Thankyou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