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第二、三部分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023103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第二、三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儿推拿第二、三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儿推拿第二、三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小儿保健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保健法源远流长 简便有效 又无痛苦 易于为小儿所接受 且易学易懂 是一种提高小儿身体素质 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保健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保健方法 1 小儿强壮身体保健法一 概述小儿强壮身体保健法具有健脾和胃 增进食欲 强壮身体 促进发育等作用 此法适用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体质瘦弱儿 以1 5岁年龄段为宜 通过推拿 使小儿脾胃功能强健 长肌肉 强筋骨 健康活泼 二 主要表现身体瘦弱 胆怯易疲劳 纳差或纳食正常 大便不调 三 推拿取穴部脾经200 300次 摩腹3 5分钟 按揉双侧足三里各300 500次 捏脊10 20遍 按揉脾俞 胃俞各3 5分钟 运内八卦200 300次 上法每天操作1遍 7天为1疗程 每一疗程完后可休息2天 一般宜在空腹时进行 2 小儿健脾和胃保健推拿法一 概述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是宝宝赖以摄取营养 使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脏腑 但由于宝宝脏腑形态发育未成熟 消化吸收功能也较弱 因而便有宝宝 脾常不足 之说 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 又易为饮食所伤 很容易使脾功能失调 进而影响肺 肾等其他脏腑功能 使小儿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宝宝生长发育较快 营养物质的需要较成人更为迫切 因此注意调理脾胃 使其正常运转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二 作用应用按摩保健法克健脾和胃 增强孩子食欲 调和气血 临床证实 健脾和胃按摩法不但能理气血 还能提高人体素质 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不易为病邪侵犯 三 推拿取穴补脾经400次 揉中脘1 2分钟 运内八卦3分钟 摩腹 先顺时针 后逆时针各50次 或1分钟左右 捏脊3 5遍 按揉脾俞 1 2分钟 按揉足三里 半分钟 四 注意事项本法能健脾和胃 增强食欲 强壮身体 促进发育 适用于宝宝无病 仅脾胃健运不足时 每天1次 7次为一个疗程 休息2 3天后再作下个疗程 3 小儿推拿补肾益智保健推拿法一 概述宝宝先天不足 发育迟缓 往往是由于肾虚而导致的 为此补肾和健脾一样 是很重要的一环 健脾可充肾之精气 肾气又能助脾运化 二 作用应用补肾益智保健推拿法能补益肾元 促进宝宝智力开发 使宝宝身心健康 精神愉快 并对宝宝 五迟 立迟 行迟 发迟 齿迟 语迟 五软 头项软 口软 手软 足软 肌肉软 等属于小儿发育障碍或发育迟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 推拿取穴捻十指及十趾各10次 揉丹田 约1分钟 捏脊3 5遍 按揉脾俞 约1分钟 按揉肾俞 约1分钟 擦八髎 擦至局部发热 按揉三阴交 左 右各约1分钟 按揉足三里左右各半分钟 4 易感儿童保健推拿法一 概述本法具有宣肺利窍 通阳固表 预防感冒 支气管炎等作用 长期按摩 可大大提高抗感冒能力 二 主要表现经常反复感冒 出现咽痛 发热 咳嗽 流涕等症 三 推拿取穴方法一以两手掌快速互擦 发烫为止 然后 用擦烫的手按在前额 先按顺时针方向环摩面部50次 再按逆时针方向摩面50次 使面部微红有温热感 以双手食指在鼻两侧做快速上下推擦 用力不宜过重 以局部产生的热感向鼻腔内传导为度 以双手拇指和食指搓揉双侧耳垂 反复操作1 3分钟 以耳垂发红 发热为度 以全手掌横擦肩背部及胸部 以透热为度 方法二开天门300次 推坎宫300次 揉耳后高骨300次 揉太阳300次 揉迎香200次 分手阴阳200次 揉风池100次 捏脊10遍 四 注意事项以上方法每天进行1次 流感严重流行时 可增加1次 5 夜寐不安儿童推拿保健法一 概述小儿心气有余 见闻易动 易受惊吓固可见夜寐不宁 同时也可见夜晚饱食不舒 即胃不和夜不安 按摩对安神定志 消食导滞具有好的效果 二 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为小儿白天如常 入夜则啼哭不安 多见于三个月以内的幼小婴儿 三 推拿取穴补脾经200次 清心经200次 清肝经200次 开天门100次 推囟门200次 捣小天心20次 第三部分小儿日常多发病推拿方法 1 小儿发热一 概述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标准 高于腋下温度37 4C 的症状 见于多种急 慢性疾病的病程中 急性病多见有恶寒发热 亦有但热不寒 或寒热交作者 多属外感 二 病因病理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偏弱 抗邪能力较差 加之冷热不知调节 家长护理不当 易为风寒外邪所侵 邪气侵袭体表 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 三 主要表现体温异常升高 腋下温度37 4C以上 常伴有其他原发病症状 四 推拿取穴外感风寒发热表现 发热 头痛 无汗 鼻塞 流涕 苔薄白 指纹鲜红 取穴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 揉外劳宫 推三关 拿风池 掐揉二扇门 揉迎香 外感风热发热表现 发热 微汗出 口干 鼻流黄涕 苔薄黄 指纹红紫 取穴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清天河水 清肺经 清肝经 擦大椎 退下六腑 五 护理1 卧床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 2 饮食以清淡为宜 多饮水 以防耗伤津液 服解表发汗药后 应进热饮 如米粥 并盖衣被 以助汗出 但取微汗为宜 不可过汗 2 小儿感冒一 概述感冒俗称 伤风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 主要由于感受风邪所致 临床以发热恶寒 头痛 鼻塞流涕 打喷嚏 咳嗽为主要症状 可伴呕吐 腹泻或高热惊厥 四时均有发生 多见于冬春 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二 病因病理中医认为 感冒的发生与外界气候变化和小儿正气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表卫不固 抗病能力较差 对外界气候变化不能很好适应 故易为外邪侵袭 导致感冒 三 主要表现1 以发热恶寒 鼻塞流涕 喷嚏等症为主 多兼咳嗽 可伴呕吐 腹泻或高热惊厥 2 四时均有 多见于冬春 常因气候突然骤变而发病 四 推拿取穴风寒感冒表现 发热轻恶寒重 无汗 头痛 肢体疼痛 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 喉痒 口不渴 咽不红 舌苔薄白 脉浮紧 取穴 开天门300次 推坎宫300次 揉太阳300次 揉耳后高骨300次 揉迎香200次 推三关300次 揉肺腧5分钟 推下天柱骨199次 风热感冒表现 发热重 恶寒轻 恶风 有汗或无汗 头痛 鼻塞流脓涕 喷嚏 咳嗽 痰稠色白 咽红 口渴而干 舌质红 苔白薄或薄黄 脉浮数 取穴 清肺经300次 清肝经300次 揉掌小横纹200次 开天门300次 推坎宫300次 揉太阳300次 清天河水100次 退六腑200次 擦肺腧2分钟 五 调护1 患儿在感冒期间要注意让其卧床休息 患儿的居室要保证空气新鲜湿润 以防空气干燥 因为尘土飞扬刺激患儿的鼻子和咽喉 可引起咳嗽 2 患儿发病期间 要给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 如稀小米粥 鸡蛋汤等 不给油腻的食品 并注意让患儿多喝水 多给患儿吃青菜 水果 3 感冒与流感在发病过程中 都可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合并其他疾病 如 肺炎 中耳炎等 发现这些并发症后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3 婴幼儿腹泻一 概述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 便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为小儿常见病之一 尤以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更为多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之季居多 小儿先天 脾常不足 无论内伤乳食或感受外邪均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发生泄泻 二 病因病理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 以感受外邪 伤于饮食 脾胃虚弱为多见 其主要病变在脾胃 因胃主受纳腐热水谷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之气 若脾胃受病 则腐熟 运化功能失职 清浊不分 水谷合污而下 致成泄泻 三 主要表现有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或冒风受寒 感受时邪的病史 大便次数每天3次或3次以上 或较该患儿平时明显增多 可伴恶心 呕吐 腹痛等症 四 推拿取穴风寒泻表现 便稀色淡 常有泡沫 臭味不大 或有腥臭味 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 恶寒身热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浮紧 指纹淡红 取穴 揉外劳宫 推三关 补脾经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 摩腹 补大肠 揉一窝风 拿肚角 揉脐 伤食泻表现 大便稀薄 夹有乳块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气味酸臭 或臭如败卵 腹胀 口臭纳呆 泻前腹痛 泻后痛减 多伴恶心 呕吐 不思饮食 苔厚腻 脉滑实 指纹紫 取穴 补脾经300次 推上七节骨100次 揉龟尾100次 清大肠200次 揉板门100次 摩腹100次 运内八卦300次 揉中脘穴100次 揉天枢穴100次 五 注意事项1 在推拿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加强对泄泻患儿的护理 喂养要定时定量 避免进食生冷或难以消化及不洁食物 注意保护腹部 勿使受凉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 勤换尿布 2 本病有感染因素 或以出现变症 特别是有明显脱水 电解质紊乱的患儿时应采用综合措施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4 小儿便秘一 概述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 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 二 病因病理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大肠积热 或气滞 或寒凝 或阴阳气血亏虚 或津液失润 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而导致便秘 三 主要表现排便时间延长 3天以上一次 粪便干燥坚硬 难解 重者大便艰难 干燥如栗 可半少腹胀急 神倦乏力 胃纳减退等 还可伴有脘腹不适 胸部憋闷 饮食不香 甚至脾气暴躁 哭闹不宁等 四 推拿取穴实秘表现 大便干结 腹满痛 口干口臭 或嗳气频作 面红身热 小便黄少 舌红 苔黄 脉数 取穴 清天河水500次 退六腑300次 揉博阳池500次 清肺经300次 补肾经300次 清肝经300次 揉板门300次 揉二马200次 虚秘表现 大便并不硬 但便秘不畅 伴有神疲乏力 面色苍白 唇淡 舌质淡 苔薄白 取穴 补脾经200次 揉内劳宫200次 推三关300次 补肾经300次 揉板门300次 运内八卦300次 揉二马300次 揉涌泉100次 捏脊5遍 五 调护1 了解患儿情况针对病因采取措施 如改变饮食习惯 多食粗粮 蔬菜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注意休息 消除紧张 2 如果大便数天未解 按摩后不能立即排便者 可先用开塞露 或用导泻液灌肠治疗 以缓解症状 再用按摩治疗 5 小儿厌食一 概述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欲不贪 食欲不振 甚则拒食 经久如此 而无外感 内伤疾病为特点的一种病症 若长期未能得到治疗 可能会导致继发性营养不良 贫血 佝偻病等 二 病因病理1 喂养不当 小儿脏腑娇嫩 脾常不足 乳食不知自节 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 婴儿期未按期添加辅食 或片面强调高营养饮食 如过食肥甘 煎炸炙博之品 超越了小儿脾胃的正常纳化能力 或过于溺爱 纵其所好 恣食零食 偏食 冷食 或饥饱无度 或滥服滋补之品 均可损伤脾胃 产生厌食 2 他病伤脾 若患他病 误用攻伐 或过用苦寒损脾伤阳 或过用温燥耗伤胃阴 或病后未能及时调理 或夏伤暑湿 脾为湿困 均可使受纳运化失常 而致厌食 三 推拿取穴脾失健运表现 食欲不振 厌恶进食 食而无味 或伴胸脘痞闷 嗳气泛恶 大便不调 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 形体偏瘦 精神尚可 舌淡红 苔薄白或薄腻 脉尚有力 取穴 补脾经300次 清胃经300次 摩腹300次 推小横纹100次 捏脊10遍 运内八卦300次 分腹阴阳100次 掐揉四横纹各10遍 四 调护1 运用正确合理的喂养方法 起居有时 饮食有节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饭前勿食其他食物 夏季勿贪凉饮冷 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富含营养 易于消化 品种多样的食品 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应逐步添加辅食 2 出现食欲不振症状时 要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对病后胃气刚刚恢复者 要逐渐增加饮食 切勿暴饮暴食而致脾胃复伤 3 遵照 胃以喜为补 的原则 先从小儿喜欢的食物着手 来诱导开胃 暂时不要考虑营养价值 待其食欲增进后 再按营养的需要供给食物 6 小儿咳嗽一 概述有声无痰谓之 咳 有痰无声谓之 嗽 声痰俱有是为 咳嗽 凡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均属本病的范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居多 常因气候变化诱发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炎等 二 病因病理感受外邪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 风邪致病 首先犯肺 肺为邪侵 气机不宜 清肃失司 肺气上逆 而致咳嗽 若风夹寒邪 风寒束肺 肺气失宣 则见咳嗽频作 咽痒声重 痰自清稀 若风夹热邪 风热犯肺 肺失清肃 则致咳嗽不爽 痰黄粘稠 三 推拿取穴风寒咳嗽表现 咳嗽频作 喉痒声重 痰多稀薄 伴鼻塞流涕 恶寒无汗 发热头痛 或全身酸痛 咽喉不红肿 舌红苔白薄 脉浮紧 取穴 开天门 推坎宫 擦壇中至局部发热 擦肺腧至局部发热 搓摩胁肋 清肺经 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 揉一窝风 揉掌小横纹 推三关 风热咳嗽表现 咳嗽不爽 痰黄而粘 不易咳出 鼻流浊涕 伴发热重 恶寒轻 头痛 恶风 微汗出口渴 咽喉疼痛 舌红 苔薄黄 脉浮数 取穴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 擦壇中至局部发热 擦肺腧至局部发热 搓摩胁肋 推四横纹 清肺经 清肝经 清天河水 四 调护1 经常到户外活动 加强锻炼 增加小儿抗病能力 2 避免感受风邪 积极预防感冒 3 注意休息 咳嗽重的患儿可影响睡眠 保持室内安静 保证充足的睡眠 4 经常变换体位及拍打背部 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5 饮食应给予易消化 富含营养之食品 婴幼儿尽量不改变原有的喂养方法 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 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年长儿饮食宜清淡 不给辛辣 油腻食物 少给生冷 过甜 过硬之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