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023067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 瀚源堂中医馆曹毅 小儿生理特点 一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小儿充满生机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 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 都是在不断地 迅速地向着成熟 完善方向发展 这种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 表现越是突出 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速度越快 小儿生理特点 二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六腑 娇 指娇弱 不耐攻伐 嫩 柔嫩 形是指形体结构 即四肢百骸 肌肤筋骨 精血津液等 气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如肺气 脾气等 充 指充实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 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小儿生理特点 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 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 但其中又以肺 脾 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 肺主一身之气 小儿肺脏未充 主气功能未健 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 因而称肺脏娇嫩 小儿初生 脾禀未充 胃气未动 运化力弱 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 还要不断生长发育 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 故显示脾常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内寓元阴元阳 甫生之时 先天禀受肾气未充 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 才能逐渐充盛 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 故称肾常虚 儿科病因特点 一 先天因素孕妇营养不足 饮食失节 情志失调 劳逸不当 感受外邪 接触污物 遭受外伤 房事不节 患有疾病 用药犯忌等等因素 都可能损伤胎儿 分娩时难产 窒息 感染 产伤等 也会成为许多疾病的病因 遗传病因是先天因素的主要病因 儿科病因特点 二 外感因素外感因素包括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淫和疫疠之气 风性善行数变 小儿肺常不足 最易为风邪所伤 发生肺系疾病 风为百病之长 它邪常与风邪相合为患 风寒 风热犯人 常见外感表证 正气不足则由表人里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易伤气阴 暑多夹湿 困遏脾气 缠绵难解 风寒湿或风湿热三气杂至 合为痹证 燥性干涩 化火最速 易伤肺胃阴津 火为热之极 六气皆从火化 小儿又易于感受外邪 故小儿所患之热病最多 儿科病因特点 三 食伤因素小儿脾常不足 饮食不知自节 或家长喂养不当 易被饮食所伤 产生脾胃病证 饮食不洁也是儿科常见病因 儿科病因特点 四 情志因素 儿科病因特点 五 外伤因素 儿科病因特点 六 医源因素院内感染 滥用抗生素 激素 儿科病理特点 一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稚阴稚阳 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 肺 脾 肾不足 儿科病理特点 二 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一是小儿生机蓬勃 活力充沛 修复再生能力强 二是小儿痼疾顽症相对少于成人 治疗反应敏捷 随拨随应 三是儿科疾病以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居多 治法较多 疗效较好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以发热恶寒 头痛鼻塞 流涕咳嗽 喷嚏为特征 感冒又称伤风 感冒可分为两种 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 一般病邪轻浅 以肺系症状为主 不造成流行 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 病邪较重 具有流行特征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病因 小儿感冒的病因有外感因素和正虚因素 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 以风邪为主 常兼杂寒 热 暑 湿 燥等 亦有感受时行疫毒所致 外邪侵犯人体 是否发病 还与正气之强弱有关 当小儿卫外功能减弱时遭遇外邪侵袭 则易于感邪发病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1 风寒感冒证候 恶寒发热 无汗 头痛 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 喉痒 舌偏淡 苔薄白 脉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加减 茶饮 葱姜汤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2 风热感冒证候 发热重 恶风 有汗或无汗 头痛 鼻塞流脓涕 喷嚏 咳嗽 痰黄粘 咽红或肿 曰干而渴 舌质红 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茶饮 银花薄荷茶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3 暑邪感冒证候 发热无汗 头痛鼻塞 身重困倦 咳嗽不剧 胸闷泛恶 食欲不振 或有呕吐泄泻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数 治法 清暑解表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茶饮 薏米竹叶茶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4 时行感冒证候 全身症状较重 壮热嗜睡 汗出热不解 目赤咽红 肌肉酸痛 或有恶心呕吐 或见疹点散布 舌红苔黄 脉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预防 薄荷 甘草 板蓝根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感冒的预防 1 注意体格锻炼 多做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 2 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尤其气温骤变时 勿长期衣着过暖 3 冬春感冒流行时 少去公共场所 避免感染 4 提高免疫力食品 蘑菇 香菇 银耳 茯苓 山药 5 夏季凉茶 竹叶 荷叶 薏米 太子参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一 感冒 反复感冒的预防 肺气虚 证候 面色欠华 常自汗出 恶风怕冷 鼻塞流涕 发热不甚 反复感邪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缓弱 常用 黄芪 五指毛桃 太子参 人参类 玉屏风散 肺阴虚 面色潮红 形体消瘦 潮热盗汗 口渴咽干 手足心热 舌红少津 苔少或花剥 脉细 常用 太子参 西洋参 麦冬 百合 生地 五味子素有积热 肠燥便秘 清热通便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二 咳嗽 内伤 1 痰热咳嗽证候 咳嗽痰黄 稠粘难咯 面赤唇红 口苦作渴 或有发热 烦躁不宁 尿少色黄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指纹色紫 浙贝 瓜蒌 鱼腥草 桑白皮 竹沥 胆南星 海浮石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二 咳嗽 内伤 2 痰湿咳嗽证候 咳嗽重浊 痰多壅盛 色白而稀 胸闷纳呆 苔白腻 脉濡 陈皮 半夏 茯苓 莱菔子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二 咳嗽 内伤 3 阴虚咳嗽证候 干咳无痰 或痰少而粘 不易咯出 口渴咽干 喉痒声嘶 手足心热 或咳嗽带血 午后潮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川贝 南沙参 麦门冬 玉竹 天花粉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二 咳嗽 内伤 4 气虚咳嗽 证候 咳而无力 痰白清稀 面色苍白 气短懒言 语声低微 喜温畏寒 体虚多汗 舌质淡嫩 脉细少力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气虚甚者加黄芪 黄精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二 咳嗽 内伤 预防 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 体质调养 饮食 少吃油腻 甘甜类食物 夏季三伏贴 慢支 哮喘等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三 腹泻 1 伤食泻证候 大便稀溏 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气味酸臭 或如败卵 脘腹胀满 便前腹痛 泻后痛减 腹痛拒按 嗳气酸馊 或有呕吐 不思乳食 夜卧不安 舌苔厚腻 或微黄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保和丸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三 腹泻 2 风寒泻证候 大便清稀 中多泡沫 臭气不甚 肠鸣腹痛 或伴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 咳嗽 舌淡 苔薄白 治法 疏风散寒 化湿和中 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三 腹泻 3 湿热泻证候 大便水样 或如蛋花汤样 泻下急迫 量多次频 气味秽臭 或见少许粘液 腹痛时作 食欲不振 或伴呕恶 神疲乏力 或发热烦闹 口渴 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三 腹泻 4 脾虚泻证候 大便稀溏 色淡不臭 多于食后作泻 时轻时重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脉缓弱 治法 健脾益气 助运止泻 方药 参苓白术散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三 腹泻 5 脾肾阳虚泻证候 久泻不止 大便清稀 完谷不化 或见脱肛 形寒肢冷 面色光白 精神萎靡 睡时露睛 舌淡苔白 脉细弱 治法 补脾温肾 固涩止泻 方药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三 腹泻 预防 1 注意饮食卫生 食品应新鲜 清洁 不吃变质食品 不要暴饮暴食 饭前 便后要洗手 餐具要卫生 2 提倡母乳喂养 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 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 注意科学喂养 3 加强户外活动 注意气候变化 及时增减衣服 防止腹部受凉 4 炒山药 薏苡仁 芡实 可单用一种 也可一起用 与大米同煮成粥 每日食用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四 厌食 饮食不节 不洁 喂养不当 滥用补品 先天脾胃虚弱 其他疾病影响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四 厌食 1 脾运失健证候 厌恶进食 饮食乏味 食量减少 或有胸脘痞闷 嗳气泛恶 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 大便不调 精神如常 舌苔薄白或白腻 治法 调和脾胃 运脾开胃 方药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苍术 藿香 陈皮 砂仁 鸡内金 焦山楂 神曲 麦芽等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四 厌食 2 脾胃气虚证候 不思进食 食不知味 食量减少 形体偏瘦 面色少华 精神欠振 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 舌质淡 苔薄白 治法 健脾益气 佐以助运 方药 异功散加味 常用药 党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佐以陈皮 焦建曲等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四 厌食 3 脾胃阴虚证候 不思进食 食少饮多 口舌干燥 大便偏干 小便色黄 面黄少华 皮肤失润 舌红少津 苔少或花剥 脉细数 治法 滋脾养胃 佐以助运 方药 养胃增液汤加减 常用药 沙参 石斛 玉竹 乌梅 白芍 甘草 佐以香橼皮 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四 厌食 一 预防对儿童 尤其是婴幼儿 要注意饮食调节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 饮食起居按时 有度 对先天不足 或后天病后脾弱失运的患儿 要加强饮食 药物调理 使之早日康复 二 护理厌食矫治 不可单纯依赖药物 必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贪吃零食 偏食 挑食 饮食不按时等 注意少进甘肥厚味 生冷干硬之类食品 更不能滥服补品 补药等 食物不要过于精细 鼓励患儿多吃蔬菜及粗粮 对患儿喜爱的某些简单食物 如豆腐乳 萝卜干等 应允其进食 以诱导开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