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6993089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沈建华 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简史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0年Florey Chain分离提纯青霉素1940 50年从土壤中分离到多种抗生素产生菌 研制成功链霉素 土霉素 红霉素 卡那霉素1953年Neuton Abraham发现头孢菌素C1959年分离提纯青霉素母核 6 氨基青霉烷酸 6 APA 6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70年代头孢菌素迅速发展 半合成青霉素中推出酰脲类青霉素80年代头孢菌素发展到第三代 新型 内酰胺类出现 喹诺酮类抗菌素崛起 90年代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不断深入 针对耐药机制开发新品种 主攻方向仍为 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 头孢四代已上市多年 许多新 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新品种不断上市 如 头孢烯类 碳青霉烯类等 抗菌药物的分类 1 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中均有内酰胺环 作用机制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类和氧孢烯类 2 大环内酯类常用品种有红霉素 罗红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等 3 氨基糖甙类 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 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 两大类 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 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 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 小诺霉素等 4 四环素类 四环素 土霉素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等 5 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即氯霉素 6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7 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常用的有去甲万古霉素 磷霉素 卷曲霉素 利福平等 8 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克念菌素等 9 抗肿瘤抗生素常用的有丝裂霉素 阿霉素等 10 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 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面广 临床上基本每个科室 每个医生都在使用抗菌素 它的使用率非常高 对于感染 包括病毒感染 细菌的感染 寄生虫的感染 支原体 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量多 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 50 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 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 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 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 科学的指导管理 滥用 因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 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 市场销售就存在恶性竞争 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熟悉细菌对抗菌素存在的固有耐药和获得耐药的动向 不能根据细菌对抗菌素敏感度变迁来选择抗菌素 2 不太了解抗菌素发展动态 不能很好掌握抗生素作用特点和品种之间的差别 因而选择抗菌素时 针对性不强 3 末能很好掌握感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末能根据病原 机体与抗生素三者相互关系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4 某些常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 人为地规定一线药和二线药 病情加重再逐渐升级治疗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5 给药途径和方法 末能按照抗生素药理特点和控制感染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如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繁殖期杀菌药应间歇给药 如一天一次静滴 滴注2 3小时 不易取得良效 细菌 bacterium 是属于原核生物界 prokaryotae 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细菌包括细菌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其特点是有细胞壁 原始的核质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敏感等 复习 革兰染色法 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肽聚糖 但各有其特殊组分 细菌的结构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 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 以微米 m 为单位 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细菌按其外形 主要有 球菌杆菌螺形菌 链球菌 streptococcus 球菌 coccus 脑膜炎奈瑟菌 双球菌 diplococcus 葡萄球菌 streptococcus 杆菌 bacillus 不同杆菌的大小 长短 粗细很不一致 杆菌的形态多样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螺形菌 spiralbacterium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1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 2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磷壁酸 肽聚糖 青 头 万作用靶点 脂磷壁酸 胞浆膜 细胞壁 3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外膜蛋白 脂多糖 外膜 周质间隙 胞浆膜 氨基糖 多烯类咪唑类 多粘菌素类 脂蛋白 肽聚糖 细菌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 由30S和50S两个亚基组成 化学组成70 是RNA 30 为蛋白质 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作用靶点在30S小亚基上 氯霉素 林可 大环内酯类的作用靶点在50S大亚基上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蛋白质合成 影响核酸代谢利福平 喹诺酮 解释几个名词和术语 抗菌药 对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 磺胺类 喹诺酮类 抗生素 由各种微生物 包括细菌 真菌 放线菌属 产生的 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并最终消灭他们的物质 抗生素又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半合成的 前者由微生物合成 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半合成产品 抗菌谱 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最小抑菌浓度 MIC 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 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 MIC 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最小杀菌浓度 MBC 杀死99 9 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抗菌药物后效应 PAE 撤药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通常以时间 小时 表示 药敏试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AST 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敏感 常规用药达到的稳态血浓度可超过细菌MIC的5倍以上 中度敏感 加大剂量可望达到治疗效果 耐药 药物在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浓度低于药物对细菌的MIC 细菌的耐药性固有耐药 是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 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 如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链球菌属对庆大天然耐药 获得性耐药 是指细菌在接触抗菌 生 素后 改变代谢途径 使自身对抗菌 生 素药具有不被杀灭的能力 获得性耐药有多种机制 并且随着新抗菌 生 素的开发变得愈来愈烈 耐药菌问题 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4 6 和83 0 甲氧西林耐药株 MRSA 和苯唑西林耐药株 MRCNS 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 MSSA和MSCNS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 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 株平均分别为55 8 29 9 和24 0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占93 0 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 4 和66 7 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 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 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细菌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改变抗生素结构 灭活抗生素 如 内酰胺类 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 乙酰化酶 腺苷化酶 核苷化酶 氯霉素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大环内酯类 酯酶等 2 改变靶位蛋白 改变细菌细胞内与抗生素作用靶位 使细菌对该抗生素不再敏感 但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3 降低抗生素在体内的积聚 1 改变外膜通透性 减少抗生素进入 2 增强外流 使菌体内抗生素迅速外流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 血浆凝固酶是指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的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致病性葡萄球菌大多能产生凝固酶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其次有腐生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等 这类病原菌是人体体表和腔道的正常菌群 一般很少引起感染 但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进入非正常部位时即成为感染性病原菌 耐苯唑西林CNS MRCNS 菌血症病死率13 6 耐药机制 细菌产生黏液阻挡主要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首选 万古或去甲万古霉素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以粪链球菌为主 尿路感染最常见对头孢类 喹诺酮类 青霉素类 氨基糖甙类也广泛耐药 抗菌难度极大可试用氯霉素 磷霉素 多西环素 新药奎奴普丁 quinupristin 达福普丁 dalfopristin linezolid daptomycin等预防措施 1 限制使用头孢噻肟 万古霉素2 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替代三代头孢治疗 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s Extended spectrumbeta lactamases 主要由肠杆菌科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产生 但近年来已见于其他肠杆菌属细菌如阴沟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等 对三代头孢和氨曲南耐药 酶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 但对亚胺培南敏感 由质粒介导 由普通TEM及SHV型 内酰胺酶基因再次突变而来 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的不合理使用 质粒易通过接合作用转移到其他不同种类的菌株 导致多重耐药 特别关注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实际上早已不是单纯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问题 由于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中多了一个78KDa的PBP2a 青霉素结合蛋白2a MRSA不仅对常用的如 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耐药 对新开发的一些新型 内酰胺类抗菌素也都有不同程度耐药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 基于以下两方面 1 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2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 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4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5 综合患者病情 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1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 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 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 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2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 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 3 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 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要点 1 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学资料 2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组织穿透性 耐药性 安全性 费用 选择能够覆盖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 3 根据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PK PD 选择给药方法 4 考虑病人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 高龄 儿童 孕妇 哺乳 肾功能 肝肾功能等选择种类和剂量 5 是否联合用药 6 其它因素 杀菌和抑菌 单药和联合 静脉和口服 疗程 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二 如何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一 制订抗菌治疗方案的依据 病原菌 感染部位 感染严重程度 患者的生理 病理情况 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 剂量 给药次数 给药途径 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二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 窄谱 安全 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三 给药剂量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 如血流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 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 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 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四 给药途径 1 口服 对于轻 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 应予口服治疗 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2 注射给药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 如吞咽困难者 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 如呕吐 严重腹泻 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 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 但无口服剂型 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等 感染严重 病情进展迅速 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 如血流感染 重症肺炎患者等 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 肌内注射 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 中度感染者 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 静脉注射给药 中 重度症感染者 3 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 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4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 很少被吸收 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 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 如鞘内给药 包裹性厚壁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 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 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较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5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 五 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 杀灭感染灶病原菌 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和其他 内酰胺类 红霉素 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六 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 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但血流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 布鲁菌病 骨髓炎 B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侵袭性真菌病 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 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七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种及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 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 需长程治疗 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 需要使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 4 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 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 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或其他 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 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二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 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 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3 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4 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 可以治愈或纠正者 预防用药价值较大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 药物预防效果有限 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三 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 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 见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此外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 ANC 0 1 109 L 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状态 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 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四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 病毒性疾病如普通感冒 麻疹 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2 昏迷 休克 中毒 心力衰竭 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3 留置导尿管 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 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 患者 二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 腔隙感染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 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 预防用药原则 1 手术切口类别 2 手术创伤程度 3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4 手术续时间 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 5 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 6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切口类别定义 类切口 清洁手术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 不涉及呼吸道 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类切口 清洁 污染手术 上 下呼吸道 上 下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 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包括 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 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 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 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 心脏按压者 类切口 污秽 感染手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注 1 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 而目前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 类 其 类与本指导原则中 类同 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 类 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 类 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 2 病案首页0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 手术切口类别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手术范围大 手术时间长 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头颅手术 心脏手术等 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瓣膜植入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 糖尿病 免疫功能低下 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 营养不良等患者 1 清洁手术 类切口 2 清洁 污染手术 类切口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 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 类切口 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 感染手术 类切口 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术中 术后继续 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种类 药物敏感性 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 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 安全 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4 头孢菌素过敏者 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 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 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5 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 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可选用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7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四 给药方案 1 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 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 黏膜切开前0 5 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 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 应在手术前1 2小时开始给药 四 给药方案 2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 手术时间较短 2小时 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 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术中应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 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 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 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 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五 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手术名称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抗菌药物选择脑外科手术 清洁 无植入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阴性葡萄球菌MRSA感染高发医万古霉素胸外科手术 食管 肺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 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 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肝 胆系统及胰腺手术 革兰阴性杆菌 厌氧菌 如脆弱拟杆菌 胃 十二指肠 小肠手术 革兰阴性杆菌 链球菌属 口咽部厌氧菌 如消化链球菌 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甲硝唑 或头霉素类 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 或头霉素 关节置换成形术 截骨 骨内固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定术 腔隙植骨术 脊柱术 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用或不用植入物 内固定物 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 3 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 去甲 万古霉素 链球菌属 三 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随着放射介入和内镜诊疗等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我国亟待规范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 国际有关指南推荐和国内专家的意见 对部分常见特殊诊疗操作的预防用药提出了建议 诊疗操作名称预防用药建议推荐药物血管 包括冠状动脉 造影术 不推荐常规预防用药 对于7天内再第一代头孢菌素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及导管内次行血管介入手术者 需要留置导管溶栓术或导管鞘超过24小时者 则应预防用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不推荐预防用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建议使用1次第一代头孢菌素心脏射频消融术建议使用1次第一代头孢菌素血管畸形 动脉瘤 血管栓塞术通常不推荐 除非存在皮肤坏死第一代头孢菌素脾动脉 肾动脉栓塞术建议使用 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第一代头孢菌素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及臭氧 建议使用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激光消融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建议使用1次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 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一 基本原则1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 确有应用指征时 严密监测肾功能情况 2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 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 3 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须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清除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肾功能减退时的应用抗菌药物按原治疗剂量应用阿奇霉素头孢哌酮卡泊芬净替硝唑头孢曲松米卡芬净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伊曲康唑口服液轻 中度肾功能减退红霉素美洛西林氨苄西林 舒巴坦利福平时按原治疗剂量 重克拉霉素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达托霉素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氨苄西林头孢哌酮 舒巴坦氟康唑阿莫西林应用轻 中 重度肾功能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头孢拉定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减退时均需减量应用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厄他培南阿洛西林头孢孟多拉氧头孢氧氟沙星头孢噻吩头孢西丁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氨曲南加替沙星避免应用 确有指征庆大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妥布霉素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其他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奈替米星浓度监测下或按内生替考拉宁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液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多黏菌素E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不宜应用四环素呋喃妥因萘啶酸 二 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 1 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 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 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 主要经肾排泄 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 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 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 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 调整给药方案 3 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 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 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达到个体化给药 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4 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根据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药物的清除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二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 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1 避免使用 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 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 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 如利福平 红霉素酯化物等 2 谨慎给药 药物主要由肝脏清除 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 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 肝病时仍可应用 并严密监测肝功能 3 减量应用 药物经肝 肾两途径清除 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 血药浓度升高 同时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 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 4 不需调整剂量 药物主要由肾排泄 氨基糖苷类 糖肽类抗菌药物等属此类 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 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2 减量给药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 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 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 血药浓度增高 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患者 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 可按轻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 3 避免应用或慎用 毒性大的的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 去甲万霉古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 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据此调整剂量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以达到用药安全 有效的目的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 是根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的要求 通过科学化 常态化的管理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 安全 有效 经济地治疗患者 一 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2 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3 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4 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6 信息化管理 1 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 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 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 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 非限制使用级 限制使用级 和 特殊使用级 的分级原则 明确各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 落实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一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 疗效 细菌耐药性 价格等因素 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 有效 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 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 限制使用级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 有效 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 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 特殊使用级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 不宜随意使用 抗菌作用较强 抗菌谱广 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 二 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1 按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使用抗生素 2 根据感染部位 严重程度 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 患者病理生理特点使用抗生素 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 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3 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 感染病情严重者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 其后需要补办审办手续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三 病原微生物检测 一 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二 细菌耐药监测1 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 提高微生物标本尤其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 3 进行目标治疗 减少经验治疗 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 四 培训 评估和督查 1 设定医院和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 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 2 重视抗菌药物处方 医嘱的专项点评 重点关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围手术期 尤其是 类切口手术 的预防用药应用情况 重症医学科 感染科 血液科 外科 呼吸科等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3 反馈与干预 研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等药事管理改进措施 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予以落实 对存在问题的相关科室 个人进行重点监测以跟踪其改进情况 通过监测 反馈 干预 追踪模式 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通报 对责任人进行告知 对问题频发的责任人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 青霉素类 Penicillins 2 头孢菌素类 Cephalosporins 3 其他 内酰胺类 Other lactams 内酰胺类抗菌素 lactamantibiotics 青霉素类 基本特点 主要作用于需氧G 和G 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及大多数厌氧菌 对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 1 革兰阳性菌 青霉素G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青霉素V 2 耐青霉素酶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氟氯西林等 3 广谱青霉素 包括 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 如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 如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 美洛西林 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注射剂头孢噻吩 Cephalothin 头孢噻啶 Cephaloridin 头孢唑啉 Cefazolin 头孢替唑 Ceftezole 头孢匹林 Cephapirin 头孢拉定 Cephradine 一代头孢口服剂头孢氨苄 Cephalexin 头孢羟氨苄 Cefadroxil 头孢拉定 Cephradine 头孢来星 Cephaloglycin 头孢曲秦 Cefatrizine 头孢沙啶 Cefroxadine 一代头孢基本特点 1 抗 Gram PositiveCoccusGPC 作用最强 2 抗GNB疗效差 3 对 内酰胺酶不稳定 4 肾毒性较大 二代头孢注射剂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替安 Cefotiam 头孢西丁 Cefoxitin 头孢美唑 Cefmetazole 头孢替坦 Cefotetan 二代头孢口服剂头孢呋辛酯 Cefuroxime 氯碳头孢 Loracarbef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普罗 Cefprozil 1 抗GPC较好 但不如一代 2 抗GNB较好 但不如三代 3 对 内酰胺酶较稳定 4 肾毒性较小 5 可部分通过血脑屏障 6 头孢克罗对流感嗜血杆菌作用极好 二代头孢 基本特点 三代头孢注射剂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他啶 Ceftazidim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头孢唑肟 Ceftizoxime 头孢匹胺 Cefpiramide 三代头孢口服剂头孢克肟 Cefixime 头孢泊肟酯 Cefpodoxime 头孢妥仑酯 Cefditoren 头孢布坦 Ceftibuten 头孢美他酯 Ceftamet 头孢拉姆酯 Cefteram 1 对大多数GNB效果良好 2 对GPC作用差 3 对 内酰胺酶稳定 4 肾毒性小 5 可通过血脑屏障 三代头孢基本特点 四代头孢基本特点 1 抗GPC效能 一代 抗GNB效能 三代 2 穿透菌膜作用快 可通过血脑屏障 3 对 内酰胺酶稳定 包括染色体诱导酶 4 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高 5 肺内浓度36 血浓度 气管粘膜浓度56 血浓度 主要用于多重耐药菌和免疫缺陷者感染 头孢吡肟 Cefepime 头孢匹罗 Cefpirome 其他 内酰胺类 1 碳青霉烯类 Carbapenem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Meropenem 帕尼培南 Penipenem 基本特点 1 作用强 抗菌谱广 覆盖98 细菌 2 具有抗生素后效应 2 单环 内酰胺类氨曲南 Aztreonam 卡芦莫南 Carumonam 基本特点 1 全合成抗生素 2 对GNB作用强大 对GPC无效 3 氧头孢烯类 Oxacephem 拉氧头孢 Latamoxef 氟氧头孢 Flomoxef 基本特点 1 抗GNB作用强 2 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但易致出血 故应注意剂量 4 内酰胺酶抑制剂 lacinhibitor 克拉维酸 Clavulanicacid 舒巴坦 Sulbactam 他佐巴坦 Tazobactam 基本特点 1 抑制 内酰胺酶 2 可提高药物单剂性能而不增加毒性 氨基糖甙类 Aminoglycoside 链霉素 Streptomycin 大观霉素 Spectinomycin 卡那霉素 kanamycin 庆大霉素 Gentamycin 新霉素 Neomycin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阿米卡星 Amikacin 奈替米星 Netimicin 小诺米星 Micronomicin 西索米星 Sisomicin 阿贝卡星 Arbekacin 异帕米星 Isepamicin 基本特点1 抗GNB活性强 2 碱性环境作用强 3 阿米卡星作用最强 对钝化酶稳定 耐药率最低 4 有耳 肾毒性 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大环内酯类 Macrolides 红霉素 Erythromycin 罗地霉素 Rokitamycin 螺旋霉素 Spiramicin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柱晶白霉素 Leucomycin 麦白霉素 Meleumycin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交沙霉素 Josamycin 地红霉素 Dirithromycin 麦迪霉素 Medicamycin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吉他霉素 Jitamycin 基本特点 1 主要作用于GPC 2 属快速抑菌剂 3 对军团菌 支原体 衣原体感染特效 4 红霉素具有抗生素后效应 PAE 林可酰胺类 Lincomycins 1 对GPC及厌氧菌疗效高 2 在骨组织中渗透率最高 3 克林霉素效力是林可霉素的4 8倍 林可霉素 Lincomycin 克林霉素 Clindamycin 糖肽类 1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 Demethylvancomycin 2 替考拉宁 Teicoplanin 基本特点1 窄谱抗生素 主要是GPC 2 用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和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MRSE 的治疗 几乎无耐药 也可用于肠球菌感染 3 耳 肾毒性强 四环素类 Tetracyclines 四环素 Tetracyclin 土霉素 Oxytetracycline 甲烯土霉素 Methacycline 米诺环素 Minocycline 金霉素 Chlortetracycline 去甲金霉素 Demeclocycline 强力霉素 Doxycycline 基本特点1 抗菌谱广 包括GPC GNB 厌氧菌 支原体 衣原体 军团菌 立克次体 霍乱弧菌 非典型分支杆菌 回归热等 2 药物间无交叉耐药 3 毒副作用大 常规四环素已停用 噁唑烷酮类 特点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括MRSA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包括MRCNS 肠球菌属 包括VRE 肺炎链球菌 包括青霉素耐药株 A组溶血性链球菌 B组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卡他莫拉菌 流感嗜血杆菌 淋病奈瑟菌 艰难梭菌均具有抗菌作用 对支原体属 衣原体属 结核分枝杆菌 鸟分枝杆菌 巴斯德菌属和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肠杆菌科细菌 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对该药耐药 利奈唑胺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一代 萘啶酸 Nalidixicacid 二代 吡哌酸 Pipemidicacid 三代 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nes 四代 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 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 杀菌迅速 抗菌谱广 但抗GNB优于GPC 对TB 支原体 衣原体 军团菌 MRSA等也有效 口服吸收快 半衰期长 体内分布广 易渗入细胞中 蛋白结合率低 耐药性产生快 彼此交叉耐药 易致失眠 光敏 胃肠 神经反应 影响骨骼发育 有潜在致畸作用 降低茶碱清除率 使血茶碱浓度升高 抗真菌药 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相结合 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渗漏 1 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 在真菌细胞内代谢为氟尿嘧啶 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对新型隐球菌 念珠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2 氟胞嘧啶 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 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病 3 吡咯类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抑制许多丝状真菌和念珠菌细胞壁成分 1 3 D 葡聚糖的合成 使真菌细胞溶解 4 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多由鼻病毒 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所致 有时也有肠道病毒所致 病程多为自限性 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仅限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 如咳脓痰或流脓涕 白细胞增高等时才应用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 多数病例为自限性 治疗原则 1 以对症治疗为主 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2 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 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 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3 以下情况可予抗菌药物治疗 75岁以上的发热患者 心力衰竭患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原则 1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以及是否需要入住ICU 并尽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 注意结合当地病原体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选用抗菌药物 3 住院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痰标本 做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 体温高 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同时送血培养 4 轻症且胃肠道功能正常患者可选用生物利用度良好的口服药物 重症患者选用静脉给药 待临床表现显著改善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不同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经验治疗 不同人群常见病原体初始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青壮年肺炎链球菌青霉素 阿莫西林 无基础疾病患者肺炎支原体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流感嗜血杆菌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肺炎衣原体等呼吸喹诺酮类老年人或肺炎链球菌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等 有基础疾病患者流感嗜血杆菌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氨苄西林 舒巴坦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卡他莫拉菌等呼吸喹诺酮类 尿路感染 膀胱炎 肾盂肾炎 1 急性单纯性上 下尿路感染病原菌80 以上为大肠埃希菌 2 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除仍以大肠埃希菌多见 30 50 也可为肠球菌属 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等 3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尚有葡萄球菌属 念珠菌属等 尿路感染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治疗原则 1 给予抗菌药物前做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经验治疗时按常见病原菌给药 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 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 2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 首选口服用药 宜用毒性小 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物 疗程通常为3 5天 3 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应注射给药 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 疗程一般2周 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 并应特别关注预防措施 4 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尿路系统检查 若发现存在尿路结石 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等复杂因素者 应予以矫正或相应处理 5 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宜尽早拔除或更换导尿管 6 绝经后妇女反复尿路感染 应注意是否与妇科疾患相关 酌情请妇科协助治疗 急性感染性腹泻 治疗原则 1 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2 留取粪便进行粪便常规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 病毒及细菌毒素 如食物中毒等 引起的腹泻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4 结合临床情况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不满意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轻症病例可口服用药 病情严重者应静脉给药 病情好转后并能口服时改为口服 5 对于血便和明确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者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和抗肠蠕动药物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BSI 是指由细菌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BSI按照发病场所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 按照有否原发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按照有否复杂因素分为非复杂性和复杂性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指血培养阳性 无心内膜炎 无人工装置 血培养于治疗后2 4日内转阴 经有效治疗后72h内退热 无迁移性感染灶的患者 不符合上述定义者即为复杂性 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 病原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 诱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伤口 蜂窝织炎 疖 烧伤创面感染等表葡菌等凝固酶阴静脉留置导管 体内人工装置等肠球菌属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 腹膜透析伴腹膜炎 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操作后肺炎链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腹腔 胆道感染 生殖系统感染克雷伯菌属下呼吸道感染 腹腔 胆道感染肠杆菌属 柠檬酸下呼吸道感染 人工呼吸装置 菌属 沙雷菌属等泌尿生殖系统 肠杆菌科细菌腹腔 胆道感染不动杆菌属 铜绿医院获得肺炎 人工呼吸装置 复杂性尿路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感染 留置导尿管 烧伤创面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腹腔 盆腔感染 侵袭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病病原菌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多呈地区流行 包括组织浆胞菌 粗球孢子菌 马尔菲尼青霉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皮炎芽生菌 暗色真菌 足分枝菌和孢子丝菌等 条件致病性真菌有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属 毛霉属 放线菌属 奴卡菌属等 当前我国以念珠菌 曲霉和隐球菌常见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原则 1 治疗策略 对尚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预防性治疗 对可能已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性试验治疗 对很可能已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经验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目标治疗 2 治疗药物选择 根据感染部位 致病真菌种类及患者病理生理状态选择用药 在病原真菌未明确前 可参考常见的病原真菌给予经验治疗 明确病原真菌后 可根据经验治疗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给药 3 初始治疗 重症患者常需要静脉给药 或采用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 通常不推荐常规联合治疗 严重感染者或初始治疗不能控制的感染 应采用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4 疗程通常较长 需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 感染病原菌和药物种类 一般在6 12周或以上 5 手术 有指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 1 分析致病菌并根据敏感度选药 在没有微生物诊断和药敏的情况下 A 估计 根据发病部位 临床表现估计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是球菌还是杆菌 是需氧菌还是厌氧菌 如社区感染阳性球菌多见 院内感染耐药阴性杆菌多见 B 了解 细菌对那些抗菌素敏感和耐药 如耐药金葡菌感染大环内酯类就不宜作为首选项 因为红霉素耐药菌已高达70 80 应从一代头孢 耐酶半合成青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选择二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如果无效改用对多重耐药金葡菌或MRSA仍有效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 2 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与基础病的关系 A 分析感染治疗是无效 继续恶化 还是有效 B 有无合并症 基础病 如老年肺部感染 要选择肺部分布浓度高 组织通透性好 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特点 要选取安全 对肝肾功无明显损害的 内酰氨类 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 3 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A 必须熟悉被选择的对象 了解其分类 抗菌谱 作用机理 细菌耐药性 临床药理特点 适应症 禁忌症 不良反应以及制剂 剂量 给药途径与方法等 B 了解各类抗菌素国内外研究进展 新老品种作用差别 可供选用的有哪些品种 C 基础知识要温故知新 抗生素 微生物 临床药理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