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游栖霞寺.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6908361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游栖霞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游栖霞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游栖霞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游栖霞寺篇一:2019山东一模诗歌鉴赏+默写 含答案1(济南)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8分)燕山九日作【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注释】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子夏谈到人生要多学习,多发问,多思考,从而达到“仁在其中矣”的句 是“, ”。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2)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3)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2(德州)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注】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者:通“这”(1)请联系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具体描写了茅草飞过江后四处散落的景象。(3)陋室铭中,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情趣高雅的句子是“,”。3(滨州)(滨州)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登太白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注】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高耸如云,终年积雪。太白:指大白星。泠(lng)风:和风,清风。(1)诗歌的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太白蜂之高的?请简要分析。(4分)(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用流水作比喻,形象地表述“时光一去不复返”意思的两句是“,”(2)苏轼念奴娇?怀古中描写周瑜谈笑自若指挥水军战败曹军,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两句是“,”(3)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4(东营)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注平分:春分节气。白下:南京的别称。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主张为政者必须立身端正,这样才能顺利推行政令。正如论语子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2)刘禹锡在陋室铭:“,” 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静和自已生活的安适。(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 两句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5(青岛)1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8分)对客归子慕默然对客坐,竟坐无一语。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注】 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与:赞赏。(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4分)(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 ,”两句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先是一般地通晓知识,然后是喜欢上学习,最后则把学习当作乐趣。(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侧面描写出作者听完音乐后,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深深打动的情景。(3)苏轼的前赤壁赋以主客问答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写出人的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6(日照)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朝中措(南宋)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4分)(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2)(2)苏轼在定风波中有“,”的诗句,借此表现不惧风雨,悠然前行的情态。(3)赤壁赋中“,”写出了一世之雄曹操对江斟酒,横矛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情景。7(烟台)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底用:何用。(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分)(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6分)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无论是岳阳楼记(范仲淹)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还是过零丁洋(文天祥)中“ ? ”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抑或是离骚(屈原)中“ , ”体现的为家国理想至死不悔的执着信念,更不用说登岳阳楼(杜甫)中“ , ”体现的心系国家安危而怆然泪下的忧国情怀,都可以说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胸襟,这种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就像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8(淄博)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 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篇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2019.5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注: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鱼比目:比目鱼。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诗中的“行人”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作者是如何表现的?2.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燕山九日作【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注释: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底用:何用。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对客归子慕默然对客坐,竟坐无一语。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注:】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与:赞赏。(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注】平分:春分节气。白下:南京的别称。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小题。晚泊长台驿张 咏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注】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颙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经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光,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注】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者:通“这”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篇三:冬游栖霞寺十几年前来南京栖霞出差,就住在栖霞寺对面,抽空游过栖霞寺。可是时间太久了,印象已不很深,只记得寺中的佛学院有很多小僧人在习学佛法,下了晚课,那些小僧人就坐在寺前的荷花塘前的石桌边纳凉,与之攀谈,便是满口的佛法,如不食人间烟火,确是干什么吆喝什么。前几日又去镇江出差,得闲,去栖霞看望同学。到栖霞时,同学正在开会,便让其同事周先生陪我们先游栖霞寺,看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于是就急忙走进栖霞古寺。周先生久居栖霞,对栖霞寺的历史和典故颇为熟识,听着他的讲解,我们开始游揽栖霞古寺。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为江南三论宗的发祥地。南朝刘宋年间,处士明僧绍不愿为官便隐居在此山,后舍宅为寺,取名栖霞精舍。唐高宗李治,改栖霞精舍为功德寺,增建琳宫梵宇,后世人习惯以山为名,便称为栖霞寺。寺院多次遭毁,又不断重建,现存寺院为清光绪三十四年重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在此寺小住,寺后现存有乾隆的行宫。栖霞寺规模虽小,但旧观依存,其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可谓寺小名气大。走过石雕牌坊的山门,便是一方荷花塘,塘边石桌石凳依旧,只是深冬时节,塘中荷花只剩下几茎枯干,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正在枯干上小憩,见有人走过,便扑愣愣的飞上山去。未进寺院,便听得寺内的咏佛之声。走进寺院,寺内香火缭绕,不见游人,也不见僧人,只有毗卢殿殿门微启,殿内钟磬齐鸣,咏佛正盛。走到近前见殿门前悬有一块写有普佛的牌子,周先生告诉我们,这是寺里僧人应香客的要求,在将所有的佛的名称吟咏一遍,为香客祈福。因有佛事,不敢贸然进殿,只得从门缝向里观瞧,只见僧人和香客在殿内两厢肃然站立,二目下垂,双手合十,虔诚地高咏着佛号。毗卢殿的南侧是佛学院,由于僧人都在咏佛,院内空无一人,四门落锁。再后便是藏经楼,藏经楼南侧的山崖边是自南齐至明代开凿的千佛岩,现存佛龛*个,有佛像553尊。见龛内佛像均为灰白色,与周围岩石的颜色相差甚远,且多处剥落,如生癣疥一般,与别处的摩崖石龛造像有些不同,甚是不解。我便问起周先生这是否是原龛内的佛像,周先生指着石龛边的解说牌,笑着说,这也是古今结合的结果。细看那解说牌后,也不禁大笑,原来是民国年间,寺中的和尚见造像已经漫漶,便用水泥涂抹造像表面,才弄出这等的不伦不类。看来古今结合也不是随处都可结合的啊!与别处的摩崖造像不同的是,在造像的最后一窟是一尊工匠造像,称为石匠殿。造像为一石匠立像,一手高举,一手当胸持一石凿,石像的头已被毁,不得见其面目。相传,皇帝命石匠在千佛岩造一千尊佛像,至完工之日尚差一尊未成,皇帝命人前来验收,情急之下,石匠只好自站窟中,遂立地成佛,得全千尊佛像。虽有此说,但该是为纪念开岩造像的工匠而造的纪念之作,可见栖霞寺的僧人对匠人的尊敬之情。能陪佛祖立此千年,若可见那石匠的表情,不知该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千佛岩前有一座唐代的舍利塔,史载是为藏佛祖舍利而建,塔用白石砌成,为八角五级的密檐式塔,塔身构筑别致,雕刻华丽。历经千年,虽塔身上的人物刻像已漫漶,塔檐部分破损,仍堪称石塔中的精品。走出栖霞古寺,红彤彤的太阳已挂在寺前的几棵法国梧桐树的树梢上。见时间已晚,周先生便说,来不及看乾隆行宫了,还是看看长江吧。于是便驱车上山,来到栖霞山顶的始皇临江处,相传秦始皇曾临此观江,不管秦始皇是否在此观过江,我们还是一赏夕阳下的长江美景吧。放眼北望,一条大江款款东流,冬日里柔和的夕阳把往来的船只镀成了金色,一队队的船只在江上穿梭往来,一派繁忙。看着这景象,也愿那每只船都载着金色的希望,驶向他们梦想的港湾。下山的路上,周先生说,来栖霞最好的季节是春天和秋天,春天山花烂漫,秋天红叶满山,很是好看。可我却喜欢在冬日里游寺院,为的是享受那份清静,也更可以体味佛学的那种清修的淡泊境界。回望那暮色中的殿宇,听着那还在咏颂的佛号,也让人心中少去了不少杂念。走到山门时,同学开完会已等在那里,那份热情让我们一下从佛家的清净,转瞬间回到了人世间的繁复,真是只有一门之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