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总结范文六篇.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690374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工作总结范文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才工作总结范文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才工作总结范文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才工作总结(范文六篇)(篇一)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按照全市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切实做好科技人才服务工作,为全市经济“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保障。现就我局2019年上半年人才工作总结如下。一、上半年主要工作(一)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舞台。支持企业联合组建各类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平台,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卫开展创新研发工作。上半年,推荐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申报2019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推荐宁夏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柔性引进团队。推荐宁夏乙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宁夏蓝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申报2019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宁夏含酸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动力与储能锂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宁夏蛋氨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2019年联合共建创新平台补助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拟对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830.55万元,目前正等待科技厅审核批复。组织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宁夏创新创业大赛,截至目前,已有37家企业报名参赛。(二)深入开展东西部合作,为科技人才“牵线搭桥”。积极支持企业与东部科技强省的优强企业、名牌高校、大型科研所开展合作,并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采取“项目+人才+团队”方式借智引才。宁夏紫光蛋氨酸有限公司与兰州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建成联合实验室,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年产1万吨氰醇法制蛋氨酸项目”颠覆了传统氯化钠工艺制备蛋氨酸的做法,将使每吨产品成本降低3000元,极大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实施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制造枸杞功能性食品关健技术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开发了液体及片剂2种特膳食品,获得科技成果鉴定。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承担实施的自治区东西部科技合作“养殖场沼液沼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启动。海原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华润集团成立了西部高端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为科技扶贫提供技术、产品、人才与服务支撑。认真落实中卫与福建漳州对口协作会议精神,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共建,提升园区建设档次。(三)优化服务管理方式,为科技人才“松绑加油”。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重点,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积极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大力简除烦苛,不断优化科研生态,努力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使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一是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申报上,利用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创新申报方式,规范服务秩序,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查询”信息化管理,确保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申报科技项目“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论证,直接在网上申报评审。同时,在科技项目管理上“做减法”,对科研项目实施“两头严、中间松”管理机制。二是加强人才项目争取。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开展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员选拔、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2019年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和2019年“人才小高地”申报和遴选等工作,加大科技人才项目推介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人才项目专项资金60万元,重点对非公领域通过双招双引、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给予补助。同时,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资金申请报告确定的实施进度安排,加快项目实施,为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在我市开展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为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30条”,中卫市“科技创新22条”,狠抓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激发科技人才业创新活力。上半年,在“服务企业,注重科技,积极稳妥,确保实效”的原则下,我局共为科技型企业解决“宁科贷”贷款*万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自“宁科贷”业务开展以来,我市累计发放企业贷款58家,贷款金额14457万元,贷款企业数、贷款金额位居全区第三。我局还主动对全市近几年融资需求已入库但一直未获补贴的科技型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推荐宁夏银豐米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了2019年科技金融专项,目前正在审核之中。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中卫市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统计业务培训班和科技项目申报实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费用财政后补助等专题培训班,提高科技人才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范的研发费用归集财务制度,使企业人才快速掌握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申报程序及材料撰写要求,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加强科技普及。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牵头举办了2019年“科技活动周”。利用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促进科技深入大众、服务大众、惠及大众,不断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五)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挥科技特派员引领作用。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今年全市下派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3个,科技扶贫指导员73名,“三区”人才110名。目前,科技扶贫指导员和“三区”人才已深入全市22个镇的73个深度贫困村,围绕马铃薯、硒砂瓜、小杂粮种植及肉牛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实现了科技扶贫指导员和“三区”人才对深度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上半年,全市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3期,培训贫困群众560人次。通过科技培训和政策宣传,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存在的问题(一)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不健全。企业科技人才少,研发能力较弱,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强;企业依托大院名校的意识不强,产学研合作层次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二)科技人才队伍短缺现象严重。由于受地域和产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缺乏具有研究能力的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的高端人才奇缺。(三)科技人才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高技术、规模大的企业较少,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差等原因,高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三、下半年重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自治区创新33条”和中卫市“创新驱动22条”,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确保科技人员引得进、用得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模式,进一步组织好有关企业和单位参加各级各类产学研活动,积极有效地为企业与高校院所搭建技术合作平台,切实为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解决一批技术难题。三是抓好人才项目资金争取和人才项目储备工作。通过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确保在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科技金融专项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项目发挥积极作用。(篇二)*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十次党代会有关人才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年全市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区率先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助推转型升级,党管人才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过两次区划调整后,我区的发展空间严重紧缩,在这种发展空间狭小、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区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真正把人才工作作为区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全区人才工作的全方位、系统化、规范化发展。一是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重要内容,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推进会议3次,研究落实人才工作任务。区委将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作为区委理论中心组全体成员重要政治学习任务,通过以上率下,带动各部门单位组织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各类人才培训7次,组成“党建+人才”工作考察小组,赴长三角地区开展人才工作考察,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二是建立党管人才的工作体系。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区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人才工作同经济工作同等对待,把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有机结合。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能及工作目标考核任务。扩充人才工作领导成员单位,将人才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20个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级级落实,确保全区人才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注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配合做好人才工作,坚持区、街道、社区整体联动,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的开放度,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工作格局。三是探索党管人才的运行方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把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探索实施人才工作项目化推进办法,促使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明晰化。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引进电子商务、高新产业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重视打造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3户,新形成一定规模科技型企业2户,成功打造2个人才基地,挂牌成立*区人才创新创业示范街,创建人才创业志愿联盟12家,引进高学历科技人才65人。(二)注重机制创新,全面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区将打造人才高地列入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引领,全区人才工作开启新征程。一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设立了*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专户,按照规定额度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制定完善*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项目发展意见和关于*区设立产业项目发展扶持资金和建立资金的意见等人才工作扶持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区直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把考核结果运用到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作为评选先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出台*区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政策(征求意见稿)*区项目管理考评办法(试行)等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深入探索研究岗位绩效考核机制、教师岗位聘用机制、名医名师有效辐射机制等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办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71人。将年轻优秀党政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倾斜,对区属四个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全部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四个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占50%,领导班子活力明显增强。坚持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制度,精选23名有发展潜力,缺乏基层、艰苦岗位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道、村屯、信访等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的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在实践锻炼中促进干部尽快成长,在干部成长历练中发现优秀人才,目前,有7名挂职干部得到提拔重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调动了各类人才投身我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机关作风整顿为契机,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各级管理服务问题清单240约项、权力清单约430项,工作事项台账约410项,梳理工作流程问题清单75条。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三)加强服务保障,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氛围。坚持把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软实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全区上下营造了支持、参与人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是高标准打造“互联网+人才”工作模式。充分运用*区政府网、*区微信公众号、*党建网等网络媒介阵地,大力宣传我区人才工作政策、优秀人才事迹。高标准打造“互联网+人才”模式,建立*区人才信息库、*区人才网、*区小学名师工作网,打造了“教育专家工作室”的*特色人才项目,实现了党政、教育科研等人才线上线下共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全年上传各类网站信息约600余条,更新了网站人才板块7项,2300余名各类人才信息采集录入*区人才库。二是全面拓宽人才智引渠道。组织企业专项引才、深化柔性引才、发挥政策效应引才。强化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区机关招录3名公务员,选拔3名优秀事业单位干部到到机关任职,提拔重用了20名优秀科级干部。推荐选拔了500余名党内党外优秀人才进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先后举办了“党建为民”、“喜迎十九大”等人才招聘会、培训会10余场,搭建岗位对接交流平台,发放招聘指南和就业促进宣传单500余份,推出工作岗位669个,入场求职、择业人员1000人左右,达成双向就业意向599人,成功率达到60%。三是优化服务人才工作环境。制定了*区人才“一站式”服务管理办法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区人社局为主,多部门联动的“一站式”服务站,建立了“包帮促”责任制。组织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现场观摩阳光创客空间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秀山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企业讲解我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资金奖励扶持等相关人才工作红利、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在财力紧缩的情况下,加大人才资金实际投入力度,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67余万元。其中,投入43万元用于组织全区人才的体检,支出16万余元用于22名在岗社区大学生补涨薪酬补贴,重奖5万元评选25名优秀社会工作者,投入1万余元宣传展示全区人才亮点工作。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其中,帮助企业成立牡丹江市第一家私募股权基金“水平科技投资基金”,成功融资5100万元并完成投资。立足我区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全区各类人才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召开培训、表彰大会50余场次,组织了22名优秀的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教育、科技、卫生等各行业人才1300余人,聘请市委党校教授为全区各类人才280余人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人才工作专题讲座。奖励表彰全区各类优秀人才450余人。按照国家“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要求,积极推荐科技型企业总经理参加了省级科技企业家培训班,为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进行了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业务培训,鼓励科技人员和企业积极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0余家孵化企业从中受益。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兼职抓人才工作现象普遍。我区大部分单位人手紧张,工作人员大都身兼数职,任务繁重,无法安排专人负责人才工作,这就造成了很难集中精力研究人才工作,个别单位抓人才工作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致使人才创新工作停滞不前。二是引进人才难问题突出。受城区职能所限,不能解决编制、待遇问题,导致急需人才无法引进。三是依然存在人才浪费现象。专业技术人才浪费现象依然存在,专业不对口,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三、*年人才工作总体思路新时期我区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根本出发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职能,切实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战略地位,当作牵动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一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按照管好用活的要求,搞好统筹规划,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经过两次区划调整后,我区的发展空间严重紧缩,在这种发展空间狭小、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率先实现*的振兴发展必须发挥好党管人才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认识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经常研究并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措施,建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职能优势,目标一致地做好工作,形成整体合力。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客观规律。当前,我区仍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阳光众创等特色项目和一些新兴的高科技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爆发期。我们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积极推动专家咨询等制度的建设,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专家的参谋咨询作用。要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探索加强与专家联系的方法与途径。在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和人民,不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三是要落实奖惩,建立有效的人才工作监督检查体系。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细化*区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意见,出台*区人才引进奖励暂行办法,按照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管理要求,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年终实施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单位和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奖惩体系。定期进行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对积极推荐、引进、发现、使用、培养人才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篇三)*年,市农委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积极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研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为助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据调查,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428.0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约21.62万人。一、重点抓好“三支队伍”,不断强化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农业职业经理人。建立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管理、认定、服务机制,重点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7134人。新建农业职业经理人服务中心20个,认定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训基地20个。*年农业部将我市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被中央主流媒体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都模式”。(二)农业科研人才。积极吸引农业科技人员在蓉创新创业,争取有关方面对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上给予支持。组织行业技术专家、企业家和相关专业人员,对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农村金融等方面开展系统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育农业科研人才175名,推广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三)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安排专项资金,将市内实训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组织245名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管理人员,开展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与金融等方面培训,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92家,农民合作社8012家,家庭农场2922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二、着力搭建“三个平台”,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人才发展环境(一)搭建政策扶持平台。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人才选拔工作,遴选了9名中青年优秀现代农业技术人才。聘请同济大学万锕俊教授作为市农委“新型智库”特聘专家。制定并印发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试行),将市农林科学院作为*年“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探索在全市二、三圈层16个区(市)县和市农林科学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保留人事关系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和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改革试点,增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二)搭建院地合作平台。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的“院地合作”,依托省市重大人才培养计划、农业科研建设项目、交流合作平台等,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和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农业产学研联盟。全力推进市政府与川农大签订市校合作协议的落地,围绕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践以及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方面加强合作。*年,实施特色产业项目38个,组织66名省农科院骨干专家开展市院科技合作,与农业重点区(市)县联合共建各具区域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专家大院5个、成都市农业示范产业园区(基地)7个。(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联合成都农职学院等部门单位成立了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建立农业“创客”沙龙等线下活动平台以及“农创通”线上服务平台,为农业创客提供交流合作、创业辅导等服务。*年,开展农业创客沙龙、农业创客经验分享会、“菁蓉汇”农业专场等活动40余场。其次,联合郫都区政府、成都农职学院、中国电信*公司在郫都区菁蓉小镇共同推动建设成都市菁蓉小镇现代农业双创空间,落实面积1.5万平方米。*年,推动建设农业创新创业载体15个,建设市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10个。同时,支持引导涉农高校院所及企业联合区(市)县,在全市规划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精品园区、示范带)认定挂牌市级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10个。三、健全完善“三个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人才水平(一)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人才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组织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系统配套的推进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其次,建立市县两级农业人才工作联动机制,协同推进人才工作,协调解决培育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建立全市现代农业人才专家库、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源信息库,加强人才动态管理与服务。探索组建优质产业专家团队和农业产学研联盟,促进农业人才的沟通交流,推动高层次人才开展全方位合作。同时,借助我市涉农协会平台,加强对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服务,在提升培训、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服务,为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三)健全宣传引导(篇四)*年,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发展目标,注重人才教育、管理和培训,着力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工业强市和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一是着力抓培训,提高工业经济人才整体素质。一年来,主要采取以会代训、业务帮带等形式,由领导授课,业务科室讲座,传达学习国家部委和省市一系列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帮助工业干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本职业务知识。同时利用工业经济调度会、组织人员到企业调研和参加省内外现场会等时机,了解掌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方法举措。二是认真做好市委人才办组织的赣鄱英才555和信英才866人才评选工作。三是充分利用*创业大学平台,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抓好企业人才培训。定期组织*创业大学浙江大学工商管理(emba)*总裁高级研修班,开班以来,每月有50名企业家参加专家授课,目前已上完10次课程,通过培训,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坐在更高层次的“教室”学习、充电,并通过这个平台进步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全年先后组织了4家科技型企业家参加第二期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裁mba高级研修班;组织了10名企业家参加由江西创业大学与抚州创业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小企业成长讲坛东部专场;*年4月,在*师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历练即财富”的第二期创业辅导沙龙。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年,我委人才培训工作将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和人才管理部门的指示和精神,围绕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以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人才开发为着力点,继续抓培训、抓管理、抓机制,为工业强市提供人才支撑。重点要围绕“信江英才866工程”,做好企业经管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是要深入企业,搞好调查研究,掌握了解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底数。进一步了解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和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企业人才队伍的总量、层次、结构、分布以及急需紧缺人才等基本情况。二是要认真抓好工信委*-2020年人才工作规划的落实。继续抓好*创业大学平台建设,开展好浙江大学emba总裁高级研修班后续课程跟踪,举办好创业辅导沙龙和企业管理沙龙,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人才队伍。三是要加强企业技能和初期创业者培训。采取培训机构与职业院校合作、企业联合或自行办班及以“师”带“徒”(传帮带)等不同方式,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力争在“*-2020”期间培训该类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达到10000人次。四是要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一是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高科技人才。二是加大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有条件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对建立了研发机构的各类工业企业,优先给予土地、建设规费方面的优惠。三是建立完善政府资助企业人才培养基金。每年在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按5-10%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工业企业人才培训、研发、创新等资助。四是积极做好与科研院校的对接与合作,加强工业企业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起政府指导下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体系。(篇五)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县”战略,县编办认真落实*年全县人才工作要求,努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健全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今年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编制余缺情况,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基础上,上报了*年人才引进招考计划,并会同人社局、教育局做好招考录用工作。二、配合实施“晶都英才工程”选拔、培养与管理工作,配合组织、人社部门做好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为其提供入编绿色通道。三、配合教育、卫生、人社部门,为“晶都名师培养工程”、“晶都名医培养工程”、卫生人才“强基工程”等项目积极做好编制方面相关工作。四、为人才引进、调动等工作做好编制调整工作。按照高效便捷的服务原则,及时为*年新招考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办理入编手续,充实到我县基层人员队伍中。共为1000余名人员办理了编制调整手续。实行随到随办,态度热情,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五、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做好工商、质监人员接转工作,通过调研、上门服务实地核实个人档案,共接转公务员143人,事业人员27人,行政附属人员15人。六、为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基础上,经编委会研究6月份为教育系统*年新增加教师招聘名额70名,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人才总量。七、为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与规范管理,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机构编制零增长”要求,通过调剂57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成立牛山街道中心幼儿园等19所公办幼儿园。八、为培育涉农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成立中国农科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名。九、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际,组织邀请全县20名企业家、高级人才为我县拟公示的政府部门职责清单征求意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政府部门的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的高效沟通。十、对机构改革涉及的相关部门(市场管理局、国土局、卫计委、农委等)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并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十一、根据控减编的要求和我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计划的编制预审。十二、联合教育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学生数、编外人员、代课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省市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做好充分准备。十三、做好部分单位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和编制刚性约束问题的调研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较好地解决了用人单位的实际困难。回首*年,县编委办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和组织部人才科的具体指导下,人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年,编办将继续做好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地方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提供简捷高效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篇六)9个月来,我中心在市委人才办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人才政策,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创优人才环境。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一、9个月工作总结1-9月,共兑现资金857.8038万元。其中1、创业园租金10.8万元;2、创业启动资金31.37万元;3、生活津贴63.6万元;4、创业创新后备培养经费14.95万元;5、211人才培养经费2万元;6、住房补贴和安家补助315.9237万元;7、年薪补助98.4万元;8、赴日研修经费4.3522万元;9、钱江人才择优资助项目配套资金5万元;10、省博士后择优项目配套资金12万元;11、“500精英计划”创新带项目资金85万元;12、台州市海外工程师年薪资金112.2125万元;13、创新团队资金47.4万元;14、省海外工程配套资金30万元。办理人才公寓退房10人,核发人才公寓租金补贴24.7954万元。核审房票450万元。核审英才卡9人。办理绿卡96张。第二批人才公寓已申请结束,共有58人申请,其中3类1人、4类1人、5类4人、6类41人、7类11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窗口已设立,相关服务项目流程、制度等都已上墙。二、下阶段工作部署1、研究部署人才公寓分配工作;2、创新团队项目进行申报审核评估;3、创业启动资金申报审核评估;4、企业引才薪酬补助进行申报审核;5、博士后进出站及安家补助申报审核;6、实用紧缺人才补助进行申报;7、继续人才绿卡申报办理;8、继续房票申报核审;9、国千人员配套资金申报核审;9、其他局内相关工作。三、存在问题1、人才新政实施细则探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存在,致使实际操作很难把握;2、我市人才新政与台州市人才新政的政策对接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兑现的步伐。3、提交人才办的复杂问题一直未与商定。4、服务联盟总窗相关事宜。下阶段要进行不断的交流和建议,尽量让人才新政更好的为人才服务,为临海的引才、留才提供可用的措施。四、2019年工作计划1、继续人才政策兑现;2、做好人才服务工作;3、加大引才宣传力度;4、建议人才办牵头做好总窗服务工作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