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892073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系统法2、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接受性D.可塑性3、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A.整体型B.序列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4、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 ,6-12 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 勤奋感B 主动感C 自主感D 自我同一感6、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7、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8、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B、更多地考虑课程课程计划需要的程度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1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1、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B.温故导入C.情景导入D.故事导入13、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14、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B、 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15、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16、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 )。A 设置综合课程 B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C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D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17、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8、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1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理解问题一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一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查假设 20、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教学设计的原则。2、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 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问题(一):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B3、D4、C5、A6、B7、A8、A9、D10、【答案】D。解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1、D12、B13、A14、答案D解析成就动机涉及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渴望成功,因此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害怕失败的人容易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目标和课题。故正确答案为D。15、C16、D17、B18、C19、A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4)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2、答案如下:(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3、答案如下: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方面:(1)客观条件,是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非人为”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是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2、答案如下:(1)理想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材料中学生认为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唯一理想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造成这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体力劳动者要低于脑力劳动者,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才能成为人上人;其次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社会只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最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家长不得不强迫孩子学习考上大学。这样片面的理想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首先繁重的课业要求超出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丧失;其次很多儿童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最后儿童只成为了学习和升学的机器,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2)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理想。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学生的理想总是通过对一些具体事情的向往或态度表现出来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态度和倾向,加以梳理,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第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理想的认识也有差别,教师要从高处着眼,从现实基础入手,积极地促使学生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奋进。第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教师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第四,以德启智,德智相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教师在曰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把理想前途教育与各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渗透积极向上,正确的理想教育。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