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重复与变化》课件 鄂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85041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重复与变化》课件 鄂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重复与变化》课件 鄂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重复与变化》课件 鄂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复与变化梁思成 关于作者 梁思成 1901 1972 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 整理 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 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以严谨 勤奋的学风著称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 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 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那是他父亲梁启超因 戊戌政变 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 原籍广东省新会县 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 14岁进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前身 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 1924年 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27年 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 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 准备进行 中国宫室史 的博士论文 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 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1928年 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 任系主任和教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 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 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 这是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 他担任法式部主任 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1937年 抗日战争开始 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 东亚共荣协会 的请柬 邀他出席会议 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 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 长年卧床不起 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 行动极为不便 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 当时美国有好几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 但他表示 国难当头 绝不离开祖国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 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 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7年 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 1948年 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年 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 病逝于北京 自读课文 1 借用工具书 解决字词 2 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 词语积累 悠然自得 疏疏落落 惨淡经营 荒谬绝伦 尽如人意 悠闲的样子 稀疏零落的样子 形容苦费心力去筹划管理 极端错误 非常不合情理 绝 超过 伦 类别 完全合乎人的心意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1 提出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问题 并指出在时间的持续 空间转换的持续和时间 空间的综合的持续三种艺术作品中 重复与变化的问题都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 2 7 谈音乐艺术 舞蹈艺术和绘画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第三部分 8 15 谈建筑艺术的重复与变化 第四部分 16 联系我国解放后12年的城市建筑实际 指出 在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问题上 还有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并且批评了城市建筑中只有重复没有变化和只有变化没有重复这两种错误倾向 思考 第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 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 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 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 3段 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 重复 与变奏 变化 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 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 又给以相应的变化 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 7段 谈在绘画的处理上 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作者以音乐 舞蹈 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 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 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 这样写 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 让读者很容易理解 从人们熟悉的音乐 舞蹈谈起 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 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 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 此外 还打开了视野 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 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的 从第8段到最后 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 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 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 第10 11段以明清故宫为例 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 第13 14段以颐和园长廊为例 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以上例子有何不同 有无重复之嫌 有详细 具体举例 如明清故宫 颐和园长廊 有略举 如颐和园谐趣园 有概括举例 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 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 既让人信服 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 文章最后一段谈的什么 有何意义 此段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即现实的建筑中 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好统一的问题 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或影响美观 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 品读重点语段 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 第13段 时 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 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20个一连串的 一根 以近乎夸张的 重复 强化了 方 圆 八角 六角 的所谓 千变万化 的芜杂和 荒谬绝伦 从而生动说明了 重复与变化相统一 的必要 这一段语言启示我们 说明文并不排斥形象生动的语言 也不排斥以大胆的假设来说理的方式 如何理解下文中彩色的词 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 放牧图 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 整幅手卷4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 就像一首乐曲 用 骑 和 马 分成几个 主题 和 变奏 的 乐章 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 伴奏 这种 伴奏 背景 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主题 指 放牧图 整副手卷分别以 骑 和 马 为中心的几个主要内容 变奏 指 放牧图 大致相同内容的画面中出现的各种变化 乐章 指 放牧图 整个手卷由不同 主题 和 变奏 分成的几个部分 伴奏 指 放牧图 画面上马群中间和周围展现出的原野上的低伏缓和的山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 从天安门到端门 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 千篇一律 的朝房 再进去 太和门和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成为一组 前三殿 与乾清门和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成为一组的 后三殿 的大同小异的重复 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 变奏 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 乐句 乐段 的重复 而东西两侧的廊 庑 楼 门 又是比较低微的 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 伴奏 主题 指故宫中太和门 前三殿与乾清门 后三殿两处建筑物 变奏 指上述两处建筑物中大体相同的前提下 出现的细小的变化和差异 伴奏 指故宫主轴线通道东西两侧的廊 庑 楼 门等建筑物旁边的陪衬 装饰性建筑物 清明上河图 长525厘米 宽25 5厘米 其中计有人物684个 牲畜96头 房舍122座 轿子8顶 舟船25只 树木124棵 清明上河图 画卷 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 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不但艺术水平高超 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张择端 字正道 东武 今山东诸城 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 今河南开封 游学 后习绘画 尤喜画舟车 市桥 郭径 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 是张择端的代表作 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 淡设色 高24 8厘米 长528 7厘米 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 徽宗时代首都汴京 今开封 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 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画中人物500多 衣着不同 神情各异 其间穿插各种活动 注重戏剧性 构图疏密有致 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临韦偃放牧图卷北宋绢本设色纵46 2厘米横429 8厘米李公麟 1049 1106 字伯时 庐州舒城 今属安徽 人 宋熙宁三年 1070 进士 历任南康长垣尉 泗州录事参军 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 御史检法 元符三年 1100 告老居龙眠山 因号龙眠居士 工诗善书 精鉴赏 擅画人物 鞍马及历史故事 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 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 但从图中的坡渍树木用笔看 明显地带有宋人风格 所画马一千二百余匹 牧者一百四十余人 场面极为壮阔 本幅自识篆书题署 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 并有清乾隆弘历题七言诗 太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 午门 东华门 西华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