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833006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2、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 )。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3、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A.恐惧症B.焦虑症C.抑郁症D.强迫症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5、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7、校本课程属于( )。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B、必修课程C、选修课程D、隐性课程8、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10、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11、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13、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14、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15、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 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 叙事型B 讨论型C 表演型D 体验型16、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17、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法18、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19、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20、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A、选好班干部 B、组织培育班集体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2、简述检索文献需遵循的基本要求。3、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晏子使楚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我们看第一行有一个词:侮辱。同学们,这个词不但要读准,它也是我们课文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词。那么你们知道,“侮辱”是什么意思吗?生:侮辱就是羞辱,就是使对方难堪。师:非常好!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是谁想羞辱谁呢?生:是楚王想羞辱晏子。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内容。但是有一些词,它可能和我们平时习惯的用法不一样。同学们,你们看,在最后一行有一个词:笑嘻嘻,平时我们说“笑嘻嘻”是用在什么情况下?生:我很高兴的时候才会“笑嘻嘻”。师: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你结合到那个句子中读一读,请打开最后一页,在最上面的一行,找到那个句子了吗?谁来读一下?生: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师:那么在这个句子中,“笑嘻嘻”还是我们那个高兴的笑吗?笑得那么单纯吗?生:我认为不是了,他是那种得意的感觉,他有意想侮辱晏子。所以他正好看到有这样的犯人是齐国的人,所以说他很得意。师:噢!这种“笑嘻嘻”透着一种得意。生:这种笑嘻嘻应该是嘲笑。师:对,还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还有吗?生:讽刺的意味有一点。师:对,是一种讽刺,是一种不怀好意。同学们,当我们把这些词的意思理解了,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课文了。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读一遍。问题: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2、一位教师在教授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D3、D4、A5、【答案】A。专家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此题采取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的方式便于学生记诵。6、B7、A8、C9、C10、B11、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原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根据成绩较差同学的情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12、C13、A14、【解析】D。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15、A16、D17、B18、【解析】D。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19、C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2、答案如下:(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3)勤于积累;(4)善于思索。3、答案如下: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第三,文字的出现。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训练,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所要传递的主要思想和情感。“侮辱”一词是课文的主线,“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文的初读感知阶段,教师让学生来说“侮辱”的意思,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为进一步深化阅读做好了铺垫。“笑嘻嘻”一词的教学,对“侮辱”一词的理解起到了深化的作用。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笑嘻嘻”,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文中的楚王“笑嘻嘻”是不是平时高兴的笑,学生深入文本,发现这是一种讽刺和嘲弄,楚王“侮辱”晏子时的情形便随之浮现出来。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文本语言的真正内涵,文字背后的感情一下子流进了学生的心田。通过此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效果。2、答案如下:案例中这位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新的教学观,以及对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新课改强调建立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是被动地受课程支配,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学的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是更注重真理获得的过程。正如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进行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上课的原有进程,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同时他重视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不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形成。(2)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同时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校外资源进行综合的教学。在本案例中,该教师在学生疑惑“黄山为何不在五岳之列”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讨论,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良好趋势。同时除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还将疑问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多方资源形成研究报告,体现了课堂与校外社区的综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真正突出了现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即主动、合作与独立、问题与探究性。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呈现“枯”字诀: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