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4课 鼓声咚咚响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壮族会鼓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等美术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动态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精神。2学情分析 鼓声咚咚响一课,是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著的三年级第五册第14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我设计的课时为1课时。鼓的历史悠久,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鼓,在现代,鼓也广泛的用于各民族的宗教祭祀、婚丧嫁娶、生活娱乐、节日庆典等生活的各领域,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本课以打鼓中的人物动态做为学习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造型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如何塑造人物动态,学会用撕纸画表现打鼓的热闹喜庆场景,更好地体验美术造型表现的乐趣。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击鼓的人物活动,塑造人物动态。教学难点用撕纸方式创造性的表现击鼓中的人物动态。4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打鼓视频。 出示击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打鼓动态。二、 探究学习 1、 学生摆打鼓动作,另一人用小纸人摆出打鼓的动态,认识并了解人物关节与人物动态的关系。 2、 请出小纸人教具,请学生摆一摆构图,认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画面构图知识。 3、 认识撕纸这一表现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撕纸制作步骤(想一想、撕一撕、摆一摆、贴一贴)。 三、 师示范 (学生说,老师做)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在这张黑卡纸上撕一个动作夸张的鼓手。(教师示范一个人物) 生:和老师共同探究(逐渐引导学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如色彩对比,画面构图等) 在掌握了撕纸技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撕好的鼓手找座位,(黑板上的第三位鼓手)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理解遮挡关系,奠定构图基础。 四、 创造表现 1、 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 (作业要求:造型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每两个小朋友合作1个人物,用胶棒粘贴在情景展示区的和适合位置。)2、 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 交流评析 1、 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评。 2、 教师点评小结 六、 拓展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喜爱打鼓活动的人们,他们用自己喜爱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打鼓,他们是用的哪些表现手法?(课件展示用水墨、线描、泥塑、油画表现的作品) 师小结,结束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