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理论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5851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李鼎智 一 精神分析的成立 驱动力与因果 又称动力学派讲决定论 也就是讲因果根本的因1 本能2 集体无意识3 寻求客体和关系 问题 婴儿最大的满足是吃吗 如何理解欲望的满足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精神分析发展详树 客体关系 指的是什么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 尤其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是如何由此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 与弗洛伊德不同 客体关系理论家否认本能驱力 尤其是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占有如此关键的重要地位 他们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 尤其与母亲的关系 客体关系理论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 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 客体的寻求 即人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而非弗洛伊德所强调的 快乐的寻求 客体关系学派 不再强调先天生物学因素 转而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所看重的是儿童前恋母期的发展 客体关系理论的起源 人类的相互作用 互动 人类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 即人类要彼此接触的需求 关系模型将关系构象建构成存在的基础 所有人类的行为和体验 都是关系的衍生物 何谓客体 客体关系是什么 客体并不意味着无生命的物体 而是指爱 恨及渴望等带有感情的人性客体 客体关系中的 客体 指的是人类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 客体 这一术语更为恰当地应该是指 人类客体 因为它反映的是对此术语的传统用法 即与他人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外在的或内在的 可以是虚幻的或真实的 它们本质上都是基于与他人的互动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 尤其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是如何由此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 什么是 客体关系理论 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总结归纳 格林伯格 Greenberg 和米歇尔 Mitchell 写到 由于 客体关系 这一术语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中 并且有着众多的内涵和外延 因而有关客体关系理论的讨论变得越发复杂 客体关系理论研究的是健康儿童 健康成人以及病人的内在和外在关系 除了爱人 朋友 敌人以外 我们还拥有一些更复杂的关系 这些关系不止是一些静止的影像 不论是对于别人的关系或是对自己的感受而言 它们都有很强大的影响力 其实身边的人可以影响我们自己的内在 有关这些内 外在关系的探讨逐渐茁壮形成这个知识体系 叫做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内化图示 精神分析发展 从三到一 古典精神分析的三人关系 俄底浦斯冲突 客体关系理论的二人关系 客体关系 自体 客体 单元 自体心理学的一人主体性 自体与自体客体的联接重融 后现代的互动建构 平等对话及共构人生 比较小结 分析童年事件的方式变化 驱力模式关系模式关注发展时期恋亲期 父亲前恋亲期 母亲最佳心理发展关键点 经典理论 6岁客体关系理论 更早6M Mahler 治疗的重点 无能力调和内在的冲突病理的关系 内在的客体关系在产生和维持关系中起的作用 关注T一P的关系 内在客体关系的再现 此时此地 病态部分的生动表达 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 用语与概念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使用的是一种特定语言或一套特定用语提供结构使精神分析理论得以探讨及加以运用 下面即讨论并界定其中的某些关键用语 1 客体 指一个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 地方 东西 想法 幻想或者记忆 被投注的情感能量可以是爱 恨或是爱恨复杂的交织 包括 外在客体 真正的人 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 内在客体 心理表象 和他人 属于这些人物 地方 东西 有关的影像 想法 幻想 感觉或记忆 感觉及情感都有其客体人类的驱力都有其客体做对象 2 自体 自体是我们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 自体可以被了解为包括自我在内的所有心理机能 是一个更高级别整合的一较宽广的组织 一束恒常流动的知觉 一个人和这个人所有的一切 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 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象 虽然客体有时是一个外在的人物 地方 东西 有时是一个内在的影像 但自体所指的总是一个内在影像 外在观察者所看到的某个人并不是自体 而只是一个人 自体是私密的 自体影像不一定是要看得见的 他们也可以是动觉的 这和深部肌肉感觉有关 3 自体 客体 客体关系是自体与内在客体或外在客体之间的互动 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并不会单独存在 而是以一种称为 客体关系单元 的关系存在 这些单元包含着一个自体表象和一个客体表象 其间以一个驱力或情感来连接 比如爱或恨 饥饿或饱足 驱力 饥饿或饱足 自体表象客体表象情感 爱或恨 最早的客体关系单元是一个共生的自体 客体 在其中 自体和客体的区别并不明显 共生指的是一种正在经验着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 自体无法摆脱地混合着客体 语言代表着一些分化过的经验 而共生则是未分化的 共生是最没有经过分化的自体 客体 传统上被认为和享乐原则有关 所有的精神生活从共生开始 我们真正的自体便是从这个母质当中产生的 这就是那个情感的大海 我们渴望回归的调和状态 虽然对共生的渴望是正常的 不过 过去心理治疗师对共生的了解 主要还是透过病人而得 融合 客体关系单元包括一个自体表象 一个内在客体 两者间由一个驱力或一种情感 爱或恨 饥饿或饱足 连接着 当客体关系单元中自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不清楚的时候 就称之为自体 客体 共生是最初始也是最彻底未分化的自体 客体 其他的自体客体皆由此逐渐发展 共生在习惯上被描述成和愉悦的情感有关 如爱或狂喜 至于其他的融合状态则可能令人感到困惑或畏惧 4 自我 自我无法让我们主观地经验到 自我可以感受 思考 整合和行动 自我深植于人格之中 但到今天还是没办法被了解 我们可以从外面去测量和观察它的功能 但自我本身从来无法直接被了解 自我可以比较 对照和决策 它是觉察中的觉察者 在内观时 自我既同时被观察也同时是个观察者 自我是一个代表着一组功能的抽象概念 意味着一些心理功能 像是在知觉 记忆 认知 情感 行动和道德要求等各个领域的分化 整合 平衡和组织 自我是一个不带感情的东西 有用 但丝毫没有一点情感上的意义 5 客体表象 表象 这一词指的是人如何有 has 或占有 possess 一个客体 也就是说 人在内心是如何呈现某一客体 先区分两个世界或两个参考架构 即可观察到客体的外在世界以及有客体表象的那一个内在心理世界 外在世界指的是存在于社会环境即日常生活世界中可观察客体的领域之谓 内在世界指的是主体对该外在世界的心理意象及表象 有时候 个体体验到的客体与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客体并不完全相吻合 决定个体对该客体的内在感受和现实关系的是这个内在的客体表象 6 自体表象 当小孩和客体或其环境中重要人物建立关系所经验到自体的心理表达 婴儿在一开始时是无法区分客体与自体 客体似乎是自体的部分或某些面 客体与自体的心理表象通常本身即依附着情绪能量 在孩童发展初期 该情绪能量或情感带能是一种愉悦或不愉悦感 造成婴儿不愉悦感的东西被纳入并内化为内在坏客体 自体表象是在塑造一个人如何和他人及外在世界相互关联 7 部分客体与完整客体 心理世界的形像与表象并非总是完整客体 而有可能是部分客体的描述 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某一部分诸如一只脚或阳具或乳房 或甚至该主体本身身体部分作为其客体 诸如婴儿所正在吸吮的一个大拇指 部分客体 这个词比较常指的是某客体的表象 是该主体本身主观经验不管是好的或坏的 愉悦或不愉悦的 一个东西 经验一个客体 不管是该客体满足或挫败了他 都只是具备该客体的一个部分观点 此观点所指的是一种不是什么 即是什么的性质 而看待一个客体 所用的是他同时满足及挫败 该主体 的能力 那么就是把该客体视为一个完整客体 过渡性客体 这是Winnicott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指当婴儿意识到与母亲的非共生性以后 为缓解由此引起的对现实的焦虑与孤独感而创造出的一个部分主观取向 部分现实取向的过渡性情景 最典型的过渡性客体有柔软的毯子 玩具 甚至入睡前的某种特定的物品或声音等 精神分析所感兴趣的是种种心理表象的内在世界 因为它 才 是某一主体 人 到底是如何 呈现和了解世界以及他或她的关系以便让治疗师了解其行为和动机 的关键 只有当事人能反省并谈论他或她的感受及关系 治疗师才得以获得有关该人内在客体关系的种种资料 人世间本没有恨 是爱转变成了恨 情感表达并不是出于它自身需要倾吐的缘故 而是一个要求从他人那里得到回应的前奏 我想 他人没有回应正是所有焦虑和愤怒的根源 因而 个体表达这些焦虑和愤怒完全是有目的的 寻求情感表达和要求得到回应 这几乎是全部客体关系的总纲 克莱茵 承袭了弗洛伊德关于死本能的说法 当婴儿把死亡本能及由此引起的恐惧投射到外部客体上 这个客体就会变得过于强大且具有威胁性 又提出幻想作为一个重要概念 克莱因理论的基本概念 许多弗洛伊德的发现 事实上起源于比他所认为更早的阶段 与儿童用来控制力比多的冲动的能量相比 儿童使用了更多的能量来建构他们的人际关系世界 这些人物的内在表象 即儿童的 内在客体世界 是构成心理的素材 儿童的内在世界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世界 这个内在客体世界构成心理的要素 自我的核心与婴儿最初的且最基本的客体关系 即与母亲的关系 联系密切 这种关系比其他任何关系更能成为建构儿童内在世界的基础 1 驱力 本能 关系 驱力出现于一个关系背景中 驱力是表示关系的 天生就是朝向客体的 驱力主要以幻想的形式表达 相信儿童的焦虑主要来自于死本能 死亡或灭绝的恐惧体验以一种害怕被迫害的形式呈现 如果不控制会导致自体的毁灭 内在的生与死的较量最终会被投射到外在世界中去 被害焦虑依附到某一客体上 后在婴儿幻想中成为难以控制的力量 生死力量斗争 婴儿的心理世界是充满原始且野性的冲突 谋杀与食人倾向以及排泄与色欲的冲动 2 幻想 克莱因的基本假设是 婴儿即使是刚出生时 就有一种丰富的幻想生活 这些幻想是潜意识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 它不同于意识层面的幻想 事实上所有的互动和客体关系 都是以内驱力形式呈现的 她强调比较多集中于以幻想形式表达的内驱力的作用 而不是父母的影响 儿童的内在世界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世界 婴儿的内在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 幻想是肉体本能与冲动的想象性再现 也是婴儿对强烈驱力及感受的主动响应 饥饿的婴儿可藉由幻觉到乳房的感觉与奶汁的味道来暂时控制它的饥饿 婴儿在这个阶段是无法区分现实与它自己的幻想生命 因此 它所感受到的每一个不舒服与挫败就好像是被一个敌人攻击 如果你憎恨某人 你必定憎恨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部分 与我们自身无关的部分不会烦恼我们 赫尔曼 黑塞 克莱茵学派 偏执分裂位相 出生至4个月 抑郁位相 4个月至1岁 主要解释 从把对象分裂成好与坏两部分到把客体整合为一个 强调与对象的关系模式 偏执 分裂位置 呱呱坠地开始到三 四个月大 婴儿表现为初降世界的特征 出生的痛苦 子宫安全感的失去 被迫害 被攻击 婴儿的焦虑都是为了要保有他或她的自我所特有的一种偏执形式 自我害怕它会被毁灭 此时破坏性的冲动以及被迫害与虐待性的焦虑主宰一切 对挫败的耐受性很低 而情绪的反应却极端的好与坏 为了保有所需客体的好 婴儿藉由投射它本身的恨与恐怖来驱除掉坏 因此 婴儿看待世界就如同它般是具有相同的破坏性与全能性的特质 婴儿以暴力幻想来对抗客体 即母亲的乳房 婴儿既无法区分内外在客体 也无法分辨挫败的来源 这里有口欲的 尿道及肛门的幻想和欲望 在和母亲乳房建立关系时 婴儿幻想着攻击 要吮干并掠夺母亲肉体内的好东西 在肛门和尿道冲动中有着代表要排除掉危险物质及有害排泄物的幻想形式 同时他 她觉得乳房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毫无疑问 同时也体验到对这个赖以生存的唯一来源的积极情感 但他所激起的负向反应的确令人生畏 将内在世界分成令人满足 好 和令人受挫的 坏 成分的早期分裂 调合内在冲突的原始方式 在偏执 分裂位中 婴儿对体验知觉进行两分 从而把焦虑最小化 好体验 客体 我坏体验 客体 非我 偏执 分裂位主要使用的防御机制分裂投射分裂 投射 认同 投射性认同投射的积极作用 母子间的相互笑 消极作用 理想化的相互依赖 1 偏执分裂位相 抑郁位置 这大约在五个月大时开始 当婴儿的能力增加到可以和完全客体或整个客体相关联时 到第二年开始 婴儿在整合上有了进展而且对世界抱着更符合现实的姿态 婴儿愈来愈体认到爱的客体 loveobject 是在自体之外的 它的职责是在自我核心中建立起一个好的 安全的整个内在客体 当婴儿正害怕其于偏执 分裂位置期间本身的破坏性时 他或她现在所担心的是好客体要面临危险 在抑郁位置期间 发展中的婴儿对于他或她所关联的整个客体有着更为复杂的 情感矛盾的感受与抑郁焦虑 感觉到来自同一个人的好的和坏的情感流动 母亲可能会犯错误 是个好坏兼备的 婴儿对于先前对爱的客体所出现的攻击经验到愧疚的感觉 而现在则意欲要对先前所攻击的客体做出修补 因为婴儿的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婴儿充满着欲望要去照顾这个所爱的 需要的客体 对好客体的保存现在等同于婴儿本身自我的存活 分裂的逆转 由于愈来愈认同于好客体 婴儿愈来愈觉察到它本身无能去保护本身对抗那内化的迫害客体 由于担心好客体会死掉或消失掉而使用了否定与全能的躁症机制 manicdefenses 来对抗愧疚 绝望及被消灭掉的感受 出现 抑郁性焦虑 抑郁性焦虑 开始取代原来的 迫害性焦虑 内疚感替代破坏性的冲动积极的一面 发展共情的能力建立了更高层次的客体关系安全感日益取代被迫害的感觉 从分裂 偏执位到抑郁位要发生的变化 自体和客体的整合 意识到好母亲和坏母亲实际上一体 感觉到自己的责任 并且内疚 知觉系统的成熟 并且能够把幻想和现实进行比对 从 PS 到 D 为更加成熟的相互关系辅平了道路 内化好体验和好客体 投射的需要减少 补偿的能力成为核心 关系更多建立在关心和保护的基础之上 破坏和毁灭的根基越来越弱 在偏执分裂位 对好客体的缺失没有感觉 要么是好客体要么是坏客体 抑郁位开始出现体验到丧失感 克莱因指出 婴儿在抑郁性状态时的中心任务是在他自我的核心形成足够好的和安全的整体内部客体 如果这一活动失败 儿童就会患偏执或躁狂一抑郁类的心理疾病 修通抑郁位 哀悼客体的丧失 躁狂防御作为对抗抑郁的防御 当修复能力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时 这些情绪就会遭到与客体的躁狂关系的防御 即所谓的躁狂防御 克莱因认为 躁狂防御与偏执一分裂样状态中所使用的防御形式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这些防御机制现在以更高级的形式被组织 而且与它们相伴随的是控制感 成功感和轻视 目的是有效地贬低客体的重要性 以对抗抑郁性焦虑的体验 治疗的目标 主要是减少内化客体所造成的沮丧 焦虑 鼓励病人重新经验早期的情感与幻想 并在治疗过程中指出幻想和现实 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 也让病人表达他们的正性的和负性的移情 让病人明白潜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的 一旦这种领悟产生了 就会减少内在客体对病人的干扰 减少焦虑 或者把内心世界的客体干扰投射到外在世界去 偏执 分裂位和抑郁位的关系 偏执 分裂位和D位的关系传统克莱因派的观点 偏执 分裂位是抑郁位之前的心理发育状态偏执 分裂位是对抑郁位的防御偏执 分裂位是抑郁位的退行 费尔贝恩 婴儿式的依赖阶段准独立阶段成熟的相互依赖阶段主要解释 从近于融合的 原始认同 到内部世界转化为客体表征 再到相互依存 强调个体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费尔贝恩提出 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满足身体的愉悦 还包括要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建立关系的欲望是动机性的力量 原欲是源于寻求客体的需要 与克莱因一样 他高度重视早期母子关系 但与其不同的是他关注 依赖 在 关系 中的作用 而不是毁灭性幻想 与克莱因的差异 费尔贝恩讨论的关系是现实的母子互动关系 费尔贝恩也用了分裂这个概念 与克莱因 由死本能发动 不同 婴儿是要依赖母亲的 但是有的时候依赖母亲让他体验到满足的好的感觉 有的时候体验到被拒绝 被忽略 不好的感觉 内部客体的概念与克莱因 只呈现了它们的存在而没有与主体互动 内部客体有好客体和坏客体两种 不同 内部客体是和主体互动的 并且对自我的成长起作用 内部客体表象世界有三重区间 克莱因虽然认为婴儿出生就有自我 但没有继续讨论 费尔贝恩直接讨论了婴儿的自我而放弃讨论本我 可以看出自我由婴儿和母亲的互动产生并受依赖体验的影响 关于原欲自我和反原欲自我导致的病理状态还有两个概念 平行分裂 自体 关键概念 完美客体 是好的内部客体表象 包含了母亲令人舒服的和有回报的方面 令人兴奋的客体 部分坏的内部客体 是在与逗弄 挑逗并以其他方式引诱儿童的母亲的互动中产生的 结果是儿童逐渐感到沮丧和空虚 溺爱的 为了母亲的需要而非儿童的需要给与儿童照顾 拒绝性的客体 部分坏的内部客体 是通过与带有敌意的 退缩的母性人物之间互动而产生的 结果 儿童感到自己不被人爱 且不受欢迎 并逐渐对此感到愤怒 冷漠 不理睬儿童的需要 愤怒 中心自我 完美客体被儿童内化的结果 这种自我状态下的儿童感到自己是悦人心意的 是可爱的 婴儿式原欲自我 由令人兴奋的客体导致产生的 是心理上一直感到饥渴但从未被满足的那一部分 被这种自我状态控制的儿童会永远的感到受挫和被剥夺 窝囊废 反原欲自我 由拒绝性的客体导致产生的 这种自我中充满了憎恨与报复心的那部分 费尔贝恩的人类心理发展的关系理论 婴儿期依赖阶段 出生到4 5个月 婴儿完全依赖母亲 在心理上和母亲是一体的 没有能力把自己和母亲做任何的区分 对于自己的身体 心理的边界没有形成 这个时候是没有自我的 需要母亲对于婴儿也是高度专注的 能特别敏感的感觉到婴儿的感觉 理解婴儿的需要 母亲的自我就代替了婴儿的自我 或者说因而在用母亲的自我的功能让自己存活 成熟的依赖阶段 没有特别说出年龄段 只说其特征是 关系的显著特点是成熟和交换 成熟的特点是 对相互依赖的认识以及忍受差异的能力 和婴儿期依赖阶段相比较 儿童知道了自己需要依赖对方也知道对方也同样的需要依赖自己 依赖是互相的 依赖是双向的 同时能够独立 不因为依赖 而把两者融合为一体 或不能忍受差异 独立便是分化出差异 认识到差异 接受差异 过渡阶段 关于这段 我照本宣科 它不是个独立阶段 而是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的一座桥梁 在过渡阶段 个体从早期关系的单向依赖中脱离出来 转向以相互依赖为特征的关系 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这些转变 治疗学 治疗的重点在于如何重建和他人间的直接及充分的接触 治疗的目标是要从潜意识解放坏客体 只有当这些内化的坏客体从潜意识中解放出来后 他们的特定精神集注或情绪力量就会解除 这些客体由于曾经被视为无可避免而被加以内化的 而它们会被潜抑则是因为它们让人难以承受 在协助解放坏客体时 治疗师必得要成为一位对病人而言足够好的客体 提供它一个安全的环境 治疗师必须很小心并且避免强化病人的愧疚或似乎站在病人超我 反力比多自我或内在破坏者 的这一边 因为愧疚会强化阻抗并促使坏客体继续被潜抑 愧疚是一种防卫 可协助产生阻抗 阻抗其实也就是害怕从潜意识中解放掉坏客体 这类的解放会使病人的世界成为一个坏的世界或环境 充满着一群对他而言太过惊吓以致难以面对的恶魔似人们 曾经有时候 一个人会需要这些坏客体 在里面拥有它们以便使他的外在世界可以较好 而这个需要会以某种方式继续下去 对他们而言是这样的需要使得这些客体其继续存在及继续潜抑发挥其力量 温尼科特 绝对依赖 出生至6个月 相对依赖 6个月至2岁 独立 2岁以后 主要解释 从母亲的完全关注到疏忽 承受焦虑 含过渡性客体 再到个体不感到孤立 强调客体状态 如足够好的妈妈和疏忽的妈妈 不在场的妈妈 对个体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概念 环境与本能促进发展的环境全能的幻觉足够好的母亲真自体与伪自体客体过渡性客体 环境与本能 强调自体形成时的环境重要性 他说环境 当它够好时 会促进婴儿的成熟过程 婴儿依赖环境所带来的粮食 而环境 在母亲的身上 则会针对婴儿不同的需求自行调适 随着成长 婴儿会慢慢地不那么依赖环境或母亲 不拒斥弗洛依德关于本能以及个体内在动力的理念 他是把其观点转移并集中重点于孩童与环境间的互动 促进发展的环境 环境的状况 不论是好或不好 都会影响婴儿的发展 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母亲的照顾 母亲本身就是这个促进发展的环境 促进发展的环境给予婴儿一种全能的体验 婴儿开始和主观性的客然后婴儿做了一个很困难的过渡转移 并借由心理上创造和再创造该客体的一项历程来开始和 客观所感知的客体 建立关系 一个好客体必须是由婴儿出于需求所创造出来的 当该客体从主观性的改变到成为客观所感知的时 孩童乃逐渐离开全能的阶段 体建立关系 亦即 幻想或心理客体 一个好客体必须是由婴儿出于需求所创造出来的 当该客体从主观性的改变到成为客观所感知的时 孩童乃逐渐离开全能的阶段 有关 全能的幻觉 在成长最早期的阶段 婴儿和现实是毫无关联而必须 自己 去创造世界的 而确实也是 不过其资源非常少 婴儿身边所能有的一项资源即是幻想或幻觉 在婴儿这首次且原初的和外在现实的关系这个关键阶段中 它就好像是两条线 婴儿的需求及环境的预留准备 从相反的方向进行过来 彼此互相愈来愈靠近 主观全能感是在原初母爱贯注的状态下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婴儿逐渐成长 母亲也慢慢从这种代理自我的状态中退出 母亲这种缓慢地不再帮助婴儿产生主观全能感的做法对婴儿产生了多少有些痛苦 但却是建设性的影响 他慢慢开始意识到 他的愿望不是全能的 不是他的需要和姿势本身创造了满足 而是他母亲的反应性促进创造了满足 足够好的母亲 足够好的母亲能够充份提供孩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别阶段中和母亲间建立关系时所需要的东西 母亲则根据其孩童各种不同需求随时调适及改变 然后慢慢地这成长中的孩童会减少其依赖 孩童的成长常是因应母亲她自身独立性的重新开始 逐渐地 当婴儿成长且发展了 就出现人际间的改变 即对母亲的要求可以少一点 当她的婴儿宝贝成长得更为独立时 足够好的母亲如要成功适应其婴儿 就必须去符合且培育婴儿的全能性需求 不够好的母亲不能提供儿童成长所需的必要的环境 婴儿不是感到被抱持 而是体验到冲突 真正人格的核心 自发性和创造性暂停发展了 只是适应性的顺从有缺陷的环境 人格的发展围绕一个空壳进行 5 原初母爱贯注 它的特点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数周之内的全神贯注 婴儿的心理与身体健康依赖于母亲是不是能够进入与走出这种特殊的存在状态 母亲越来越从自己的主体性和对世界的兴趣中退缩 越来越关注于婴儿的活动与活力 在为婴儿提供促进性环境的时候 母亲发现她自己的主体性 自己的个人兴趣 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自己关心的东西都退到背景中去了 她的运动 她的行为 她的存在都是为了适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 这种状态类似于一种疾病 它发生在健康的母亲身上 而且必须发生以促进婴儿的健康 健康的婴儿能建立自体感和 持续存在 感 这只能发生在适宜的背景中 即只有当母亲处于原初母爱贯注状态时才能提供的背景 6 真自体与伪自体 一 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均来自于婴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温尼克特将成年病人身上的虚假自体障碍和他在婴儿生命初始就观察到的母婴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联系了起来 当没有 足够好的母育 或当母亲并未符合及履行实现婴儿的全能感时 在客体关系的最早期阶段就会发展出伪自体 一个伪自体服从性地对环境的要求加以反应并且建立起一组伪关系 伪自体把真自体隐藏起来而无法自发性地行动 只有真自体是自发性的且能感受到真实或真诚 有一个伪自体的存在会导致该人感受到不真实 徒劳无益 在关系中无法真诚 早期母亲提供的环境决定了后来人格发展的结果 温尼科特的观点是 虚假自体障碍是 环境缺陷障碍 6 真自体与伪自体 二 虚假自体发展自生命早期最初的母婴关系 那时 在正常的发展中虚假自体还没有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 在此阶段 婴儿处于未整合状态 许多感觉 运动成分的结合有赖于母亲对婴儿的抱持 够好的母亲满足婴儿的全能感 并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它 她反复地这样做 通过母亲对婴儿全能表达的执行 婴儿弱小的自我得到了力量 一个真实自体开始具有生命 一个不够好的母亲不能执行婴儿的全能要求 因而她不断地错过婴儿的表情 相反 她给出自己的表情 让婴儿顺从 这种婴儿方面的顺从是虚假自体最早阶段的迹象 出自于母亲无力理解婴儿的需要 婴儿对母亲表情的顺从将导致婴儿与自己自发的 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 虚假自体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功能 通过服从环境的要求而掩藏和保护真实自体 照料母亲 替代环境所没有保护的护理功能 虚假自体的分类 极端的 不太极端的 趋向健康的 接近健康的 健康的 真实自体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 真实自体是一个理论上的立场 自发性动作与个人观点皆由此而出 自发性动作是行动中的真实自体 只有真实自体才有创造性 只有真实自体才有真实感 真实自体感到真实 而虚假自体的存在导致不真实的感受与无用感 真实自体还与身体的活力联系在一起 温尼科特认为 真实自体源自身体组织的活力与身体功能的工作 包括心脏的动作与呼吸 真实自体从一开始在本质上就不属于对外部刺激的受动 而是一种原初的东西 在虚假自体与真实自体之间需要平衡 在现实环境中不能完全没有虚假自体的存在 因为人必须适应制度 法规 人际礼仪 禁忌等 健康的虚假自体是需要的 但如果走向虚假的极端 又会完全失去真实自体 所以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的互换是要巧妙且要调适得当的 马勒 正常自闭期 出生至1个月 共生期 2个月至5个月 分离和个体化期 6个月至2岁 孵化 6 10个月 实践 10 16个月 复合 16 24个月 建立客体恒久性 24 36个月 主要解释 从混沌到与母亲一体 再到成为相互独立的个体 强调个体逐渐脱离客体而在心理上成为完足自身的状态 发展阶段 自闭阶段婴儿内部没有自体和客体的感觉 所有的能量是朝向身体的感觉 共生阶段与主要客体的心理的融合状态分离 个体化阶段自体不同于主要客体的感觉和变成个体的感觉的两个方面的成长分化实践和解客体恒定 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 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 处于一种原始的 虚幻的无指向状态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 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主要关心自己紧张程度的降低 这一阶段是无客体的 一种真正的未分化状态 绝对的原发自恋阶段 逐渐有个朦胧的感觉 需要的满足不能由自己完成 而必须来自他自身之外的一个什么人 如果个体在向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 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 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 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患者 1 自闭状态 鸟蛋 2 共生状态 蛋壳开始破裂 大约从出生后第二个月开始 持续至第5个月的开始 自闭的壳打破 逐渐形成一个积极的 新的保护层 这就是婴儿与母亲的共生圈 共生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婴儿与母亲 客体 表象的幻想性全能融合 在这个阶段婴儿以为他与母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种在精神上 情感上对母亲照顾的高度依赖以至于婴儿都意识不到这种照顾的存在 婴儿的世界是非常前客体的 微笑 作为对母亲的反应 是一个重要的征兆 似乎意味着某种程度的 分离 3 分离 个体化 开始于出生第五个月 儿童开始爬并慢慢直立行走 这使他有了关于自身存在的最早感受 这种对自我存在的觉醒称之为个体化 这是一种内在精神自主化的过程 此时 如果母亲能及时地满足婴儿的这一需要并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孩子就可以较好地从与母亲的共生圈中走出来 顺利开始他的个体化与分离进程 分离 个体化过程包括 在母亲的情感存在下完成分离功能的发挥 儿童在分离功能发挥时获得的快乐 可以使儿童克服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通常在迈入新的分离的时候出现 这一阶段的任务 是增加自体与他人的分离意识 这是与自体感的开始 真正客体关系的开始以及外界现实意识的开始同时发生的 分化阶段 第5个月 至第10个月的开始 知觉的识别力 视觉等末稍神经感觉系统变得更为复杂 体验到与母亲 和其他人 的分离 陌生人焦虑 探索世界发现 现实的世界远非 嘴唇 和 手 所能触及得到的 自体和客体便变得更加分化 孵 现象 对内的注意力向外注意和警觉转换 实践阶段 第10个月 第15个月的开始 爬 扶走 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期是从直立行走开始的 马勒认为 儿童在身体上将自己与母亲进行分离的能力 显示了 心理诞生 的真正开始 离开冒险 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 定期返回 寻求情感和身体上的接触 情绪上的补给 或通过语言保持接触 这时的自恋处于高峰 但它又是脆弱和容易降低的 这个阶段 儿童的特征是对于他们的功能 对于探索他们扩大了的世界以及对于失败的无动于衷 进行自恋式的投注 说 不 的负性阶段 是个体化或与母亲共生断绝过程的伴随性行为反应 母亲的变化性反应 和解阶段 第15个月 第30个月 语言的能力迅速提高 步子迈得大 仍然强烈地需要帮助和确信 和解危机 对母亲的需要和分离 个体化进程的需要之间的冲突 母亲能够成功地给予儿童情绪支持 并保持自己的坚定性 且在这两者之间达成平衡 同时仍然允许儿童进行健康的独立活动 母亲的这种平衡能力是解决这种危机的关键 客体恒定 第30个月 第36个月 主要任务是形成对母亲的稳定的内在表象 如果未完成 将继续依赖母亲的身体存在来获取安全感 永远无法发展出自体感 这一任务完成后 儿童就可以将母亲内化 即母亲不在眼前的时候 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 客体恒定的获得假定母亲内射的积极面和消极面都已经被整合 依据分离 个体化的发展来安排精神病理的系谱连续体图发展阶段诊断人格组织的层次自闭 0 2M 自闭型精神病精神病组织共生 2 6M 精神分裂症分化 6 10M 实践 10 16M 双相情感障碍和解 16 24M 反社会型边缘组织分裂性分裂型边缘型自恋型完整客体关系强迫型神经症组织 24M 36M 癔神经症 四 客体关系理论的重要机制 投射认同 防御机制什么是投射人的精神世界就像一个囊泡或者单细胞生物 它有一层膜 可以抵御外办危险的侵入 但如果这种危险在来自内部 他的膜就没有办法加以有效的抵抗 这时个体就会先把这种来自内部的危险当成是外来的 以便他能重新应用他的防御来加以抵抗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分裂 投射 被投射者认同 投射者将接受者加工过的投射内容重新内化 投射认同既可以是一个强迫重复的过程 也可以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投射认同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通过这个过程 个体可以对所投射的对象获得控制感 同时也就象征性地控制了他所投射的内容 迫使投射接受者来和自己一起强迫性地重复体验某些关系和相应的情感 事实上是一种对原始的 不成熟的共情的需要 或者说是向近似于共生阶段的退行 在将真实对象内化为客体表象的同时 个体也在形成他自己的表象 就是图中的自体表象 这个表象同样与他自身的真实存在是有分别的 它受到来自父母的极大影响 可以从下表中来看 破坏性的 坏的婴儿惩罚性 虐待性的父母被控制的 被责骂的婴儿控制性的父母不受欢迎的婴儿不关心的 自我为中心的父母有缺陷的无用的婴儿急躁的父母被剥夺的儿童自私的父母失去控制的愤怒的孩子无能的父母依赖的需要满足的孩子溺爱的赞美的父母 七 客体关系与治疗的相关问题 治疗师作为容器与容纳功能正性投射认同见诸行动与语言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