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PPT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74506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心电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正常心电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正常心电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ECG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一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示例 一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基础 一 极化状态 二 除极 三 复极 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与体表采集到的心肌电位强度的有关因素为 1 与心肌细胞数量 心肌厚度 呈正比关系 2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 呈反比关系 3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夹角愈大 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 电位愈弱 Cardiacvector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 心电向量 1 正常心电向量图 1 P环心房激动时 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称P环 一般P环形态多呈椭圆形 立体方位指向左下略偏前或后 P环持续时间不应大于100毫秒 MS 2 QRS环心室激动时 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称QRS环 2 QRS环QRS环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 环体椭园形 呈逆钟向运行 总时间约0 08s 三分之一位于x轴之前 三分之二位于X轴之后 其综合向量的方向 QRS电轴 指向左后 根据其除极顺序的先后又分为 室间隔除极 又称初始向量或0 01s向量 心室除极首先开始于室间隔左侧中1 3处自左向右除极 除极向量指向右前 约110 左右 心尖部除极 当心室除极到0 02s时 冲动扩展到心尖部 此时左右心尖部同时进行除极 其综合向量指向前下 左心室除极在除极开始后0 04s左右 室间隔和右室的绝大部分已除极完毕 只有左室侧壁和右室后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 所以又称0 04s向量或最大向量 其方向指向左后 基底部除极当除极至0 06s时 只剩下左室后基底部和室间隔的一小块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 故又称终末向量 其方向指向右后 相当于265度左右 振幅 最大振幅小于1 5毫伏 3 ST向量正常人因QRS闭合 所以常无ST向量 4 T环心室电激动恢复期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称T环 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P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Q波 第一个负向波R波 第一个正向波S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QS波 QRS波只有负向波振幅小可称为q r s r s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三 常规心电图导联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 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双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胸前导联系统 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包括 V1 V2 V3 V4 V5 V6 与其六轴关系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额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胸前导联 反映水平面情况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额面 横面及侧面上的投影模型示意图 投影示意图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就是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 即空间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额面向量环投影在六轴系统各导联轴上 形成肢体导联心电图 横面向量环投影在胸导联的各导联轴上就是胸导联的心电图 一 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正常额面QRS向量环长而窄 多数呈逆钟向运行 最大向量位置在60 左右 p环和T环与QRS环方向基本一致 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 在平面纸上描绘立体图形是困难的 通常采用空间心电向量环在三个不同的互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来观察 所谓投影 就是与某一平面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在心电向量环上 此向量环在这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像称为投影 然后把投影在每一面的形态绘成平面图 由这三个平面图组成空间立体图象 此即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向量图 亦称空间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导联P环和T环的向量均投影在 导联轴的正侧 因此出现向上的P波和t波 QRS环初始向量投影在 导联轴的负侧 得q波 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均投影在 导联轴的正侧 得高R波 因此 导联的QRS波群呈qr型 avR导联p环和T环的向量均投影在avR导联轴的负侧 因此P波和t波均向下 QRs环的初始向量投影在avr导联的正测 得小r波 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投影在avr导联轴的负侧 得深s波 因此avr波导联的QRS波群呈rS avF avL导联的波形可依次类别 第三节正常心电图 本节主要内容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一 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二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三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四 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 横坐标为时间 通常采用25mm s纸速记录时间 横坐标 1小格 1mm 0 04秒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二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 纵坐标为电压 通常情况下 电压为每毫米0 1mV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 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 P段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 6s 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 该数目乘以10测量P P或R R间期 测量5个或5个以上P P或R R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 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四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概念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测定方法 目测法作图法 平均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四 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顺钟向转位 V3 V4波形出现在V5 V6导联逆钟向转位 V3 V4波形出现在V1 V2导联 心脏循长轴转位 三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时限 0 11秒振幅 0 25mV 肢导联 0 2mV 胸导联 方向 窦性心律 avF V4 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 倒置 或双相 P R间期 PR正常值0 12 0 20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年龄越大 心率越慢 P 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 心率越快 P R间期越短 QRS波群1 时限 0 06 0 10秒 0 11秒波形 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 q 波I II V4 V6导联主波 向上avR V1导联主波 向下V1 V2导联不应有Q q 波 可呈QS avR 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avF V4 V6导联不应有Q波 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 S波逐渐变小 R S由小变大Q波小于0 04秒 振幅 1 4同导联R波 QRS波群2 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 0 5mV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 0 8mVRv5 2 5mv RavL 1 2mV RavF 2 0mVRI 1 5mV Rv5 Sv1 3 5 女 Rv5 Sv1 4 0mV 男 Rv1 1 0mV Rv1 Sv5 1 2mVRavR 0 5mVQ波 R波 同导联 QRS波群3 R峰时间 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时限 0 04s 在V1 V2 0 05s 在V5 V6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 无明显偏移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 0 05mV所有肢导联及V4 V6导联ST抬高 0 1mVV1 V2导联ST段抬高 0 3mVV3导联ST段抬高 0 5mV T波 形态 两支不对称 上升支平缓 下降支陡方向 I II V3 V6导联直立 avR倒置其余可直立 平坦 倒置 双相振幅 QRS波群直立的导联 T波电压应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间期 正常范围 约0 32 0 44秒校正Q T间期 QTc QT RR1 2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 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心室除极后电位 心室后继电位 机理不清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正常人可无U波如有应较低小 一般V3 V4导联较明显电压 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U波必须直立明显增高 见于血钾过低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心率较快 在10岁以后 成人心率P波时限较短 儿童 0 09s QRS呈右室优势T波变异较大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异常心电图较多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ST T改变心室肥大 一 心房肥大 AtrialHypertrophy 一 右房肥大 二 左房肥大 三 双房肥大二 心室肥大 VentricularHypertrophy 一 左室肥大 二 右室肥大 三 双室肥大 第三节心房与心室肥大 一 右心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 其振幅 0 25mV P波的宽度并不增加 在II III aVF导联表现最突出 称为 肺型P波 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房肥大 二 左心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 0 11s 常呈双峰型 双峰间期 0 04s 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 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 故称为 二尖瓣型P波 P波幅度改变在I II aVL导联明显 V1的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 Ptf超过 0 04mm s 左心房肥大 心房肥大示意图 三 双房肥大 兼有左心房及右心房双房肥大的特点P波振幅 0 25mV 增宽 0 12秒 二 心室肥大示意图 一 左心室肥大1 QRS波群电压的改变RV5或RV6 2 5mVRV5 SV1 4 0mV M 注 F 3 5mV RaVL 1 2mV或RaVF 2 0mVR 1 5mV或R S 2 5mVQRS间期及R峰时间的变化QRS间期 0 10秒V5或V6的R峰时间 0 05秒 左心室肥大2 ST T改变 继发改变 或劳损V5 V6 aVL或aVF导联ST段下移 0 05mV 二 右室肥厚 QRS波群电压的改变RV1 1 0mV RV1 SV5 1 2mV V1呈qR形RaVR 0 5mV aVR导联R S 1V1R S 1 V5R S 1显著顺钟向转位 V1至V4甚至V6均呈rS波形QRS间期及R峰时间的变化QRS间期多正常右室壁显著肥厚者 QRS间期 0 10秒V1R峰时间 0 03秒 右室肥厚2 ST T改变V1 V3导联中ST段下移 0 05mV T波倒置 导联出现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置V5导联ST段上移及T波高耸直立电轴偏转常电轴右偏 大多在 90 以上 右室肥厚1 三 双室肥大 相互抵消电压正常化仅有QRS稍宽 ST T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仅显示一侧心室肥大多为左室肥大表现右室肥大很显著时也可仅示右室肥大双室肥大同时显示既有左室高电压 又有右室高电压 心肌梗塞 一 缺血性 改变 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 T波呈对称性 高而直立 若发生于心外膜面 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内膜面 复极程序反常 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若电极置于前壁 而缺血发生于对侧 即后壁 则其图形变化类似前壁内膜面缺血 即出现对称性高而直立的T波 二 损伤性 改变 1 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 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 就会出现 损伤性 图形改变 主要表现为S T段偏移 2 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S T段平直压低 外膜面心肌损伤时S T段抬高 明显抬高可形成单相曲线 一般地说 损伤不会持久 要么恢复 要么进一步发生坏死 三 坏死性 改变 一般认为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 所以心电图主要表现 异常Q波 坏死型Q波 病理性Q波 即Q波增宽 0 04s 加深 同一导联1 4R波 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