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73811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科技大学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 目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学 院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一、设计目的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自控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应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二、设计内容及要求应用时域法、频域法或根轨迹法设计校正系统,根据控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校正方案,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编写相关MATLAB程序或设计相应的SIMULINK框图,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相应图形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性能,求出校正前、后系统相关性能指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编制设计说明书。三、具体控制任务及设计要求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设计系统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4s-1;相位裕量40;幅值裕量Kg12dB。四、设计时间安排查找相关资料(1天);编写相关MATLAB程序,设计、确定校正环节、校正(2天);编写设计报告(1天);答辩修改(1天)。五、主要参考文献1.梅晓榕.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2.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3.邹伯敏.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4.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指导教师签字: 2015年11月27日摘 要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明白了有时我们初步设计出来的系统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性能指标的,比如幅值裕度、相位裕度或剪切频率等。这时就需要对初步系统进行补偿,补偿分为串联补偿和反馈补偿,其中串联补偿又分为超前补偿、滞后补偿、超前滞后补偿。 对于本课程设计要求,我采用了超前补偿网络。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未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Nyquist图和根轨迹图,分析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校正装置的函数并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校正装置的bode图、Nyquist图和根轨迹图。从校正后的bode图上看出其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再次进行校正。关键词:设计、超前补偿、bode图、校正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设计目的和意义11.2 设计思路1第二章 总体设计22.1设计题目22.2设计方案2第三章 校正过程23.1校正前系统的分析23.1.1校正前K值的确定23.1.2绘制Nquist图、Bode图、根轨迹图33.1.3用Simulink仿真分析校正前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63.2 校正环节开环传递函数的确定63.2.1超前补偿环节参数的确定73.2.2 校正环节的验证83.3用Simulink仿真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图103.4校正后参数对比103.4.1绘制系统校正前后单位阶跃响应比较图103.4.2校正前后系统的Bode图对比12参考文献16第一章 绪论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初步设计出来的系统不能满足已给出的所有性能指标的要求,这时我就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而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校正方法之一,其又包括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1.1 设计目的和意义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使用Matlab编写程序,绘出系统的bode图、Nyquist图和根轨迹图。3、从bode图、Nyquist图和根轨迹图会分析开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学会计算校正环节的开环传递函数,系数 、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1.2 设计思路 (1)通过计算得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根轨迹图等,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奈奎斯特图等)。(3)用MATLAB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4)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第二章 总体设计2.1设计题目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4;相位裕量40;幅值裕量Kg12dB。2.2设计方案根据要求,进行理论计算,算出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确定各参数值,通过matlab对校正后系统编程分析,最终确定满足要求的传递函数,并通过matlab绘制系统的bode图、Nyquist图、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通过Simulink对系统进行阶跃函数的仿真,计算时域指标。第三章 校正过程3.1校正前系统的分析3.1.1校正前K值的确定确定校正前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增益K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利用误差系数法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计算如下:取K=4,因而取校正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1.2绘制Nquist图、Bode图、根轨迹图第一步:画出系统较正前的奈奎斯特图:程序如下:num=4;den=0.025 0.35 1 0;nyquist(num,den)title(校正前奈奎斯特图) 图一 校正前奈奎斯特图令(0.1s+1)*(0.25s+1)=0,知有P=0个正实部极点,由校正前Nyquist图知当0时,极坐标图都不包围点(-1,j0),又开环系统稳定,校正前闭环系统是稳定的。第二步:通过MATLAB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bode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k=4;num1=1;den1=conv(1 0,0.1 1);den=conv(0.25 1,den1);s1=(k*num1,den);figure(1);margin(s1);图二 系统校正前bode图由图可得:系统较正前幅值穿越频率Wc=3.04rad/s,相位穿越频率Wg=6.32rad/s,相位裕度=35.8, 幅值裕度Kg=10.9dB用开环伯德图判定系统稳定性:在开环幅频特性大于0dB所有频段内,幅频特性曲线对-180度线的正负穿越次数都为0,而开环正实部极点个数为0,所以闭环系统稳定。第四步:通过MATLAB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程序如下:n=1;d=0.025 0.35 1 0;rlocus(n,d) 图三 系统未校正前根轨迹图由根轨迹图可知:当Kc14时系统不稳定。而我取了K=4,所以闭环系统稳定,但不满足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的要求。3.1.3用Simulink仿真分析校正前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四 校正前系统结构图图五 校正前系统仿真结果图分析:从仿真结果来看校正前系统稳定。3.2 校正环节开环传递函数的确定前系统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都不满足要求,所以设计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其相位裕度40,幅值裕度Kg12dB。3.2.1超前补偿环节参数的确定(1)计算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必须提供的最大超前角:由第一步可知未校正前系统相位裕度=35.8,则(2)由确定校正装置的参数a: 得,=1.649 而此时要保证 =4.60 又因为a=520矫正效果最好,所以取a=6。(3)由和a确定 20lg|(j)|=-10lga=20|=-10lg6 得=5.25rad/s,故取=5rad/s。(4)由a、 确定T T=0.0816s T=6*0.0816=0.4896(5)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2.2 校正环节的验证(1)用MATLAB绘制矫正系统的根轨迹图:程序如下: num=1.9584 4;den=0.00204 0.05356 0.4316 1 0;rlocus(num,den); 图六 校正后系统根轨迹图(2)用MATLAB绘制矫正系统的bode图,观看其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是否满足要求。程序如下:k=4;num1=0.4899 1;den1=conv(1 0,0.1 1);den2=conv(0.25 1,den1);den=conv(0.0816 1,den2);s1=tf(k*num1,den);bode(s1);margin(s1);图七 校正后系统bode图其幅值裕度Kg=12dB,相位裕度=53.5 ,满足幅值裕度Kg12dB,相位裕度40 的要求。3.3用Simulink仿真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图八 校正后系统结构图图九 校正后系统仿真结果图分析:校正后的系统稳定。3.4校正后参数对比3.4.1绘制系统校正前后单位阶跃响应比较图其程序如下:num=0,0,4;den=1,1,0;num2=conv(4,0.4896,1);den2= conv (0.1,1,0,0.25,1);num12=num;den12=num+den;sys12=tf(num12,den12); %校正前的闭环传递函数num22=num;den22= zeros(1,length(den2)-length(num2),num2+den2; sys22=tf(num22,den22); %校正后的闭环传递函数step(sys12);hold onstep(sys22);hold ongrid图十 系统校正前后单位阶跃响应图分析:通过校正前后单位响应对比图可以看出校正后的系统的稳定性变好。3.4.2校正前后系统的Bode图对比 校正前程序如下: k0=4;num0=1;den1=conv(1 0,0.1 1);den=conv(0.25 1,den1);s1=tf(k0*num0,den);figure(1);margin(s1); 图十一 校正前系统bode图校正后程序如下: k=4;num=0.4896 1;m1=conv(1 0,0.1 1);m2=conv(0.25 1,m1);m=conv(0.0816 1,m2);s=tf(k*num,m);figure(2);margin(s);图十二 校正后系统bode图校正前幅值裕度,此时相位剪切频率校正前相位裕度,此时幅值剪切校正后幅值裕度,此时相位剪切频率校正后相位裕度,此时幅值剪切第四章 设计总结通过这次对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的分析,让我对串联超前校正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公式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开始有不少知识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咨询同学和老师,最后都得到了解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缺少的东西,也使我深深认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平时看似不起眼的一些知识点在关键时刻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接触到Matlab软件,学会了用它绘制系统的bode图、Nyquist图、根轨迹图等。学会了对一个系统进行校正。用它对控制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大大简化了计算和绘图步骤,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现在设计各种系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因此熟练掌握各种绘图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发挥积极主动的精神,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Matlab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课程设计的入手到最后分析,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个细节的分析都非常不易,但是却让我学到了课外很多知识。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但我想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在此,感谢高老师的细心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位同学的无私帮助!参考文献1 梅晓榕,庄显义.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2,140-1802 朱衡君.MATLAB语言及实践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90-1403 张静.MATLAB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5-974 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58-885 邹伯敏. 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3-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