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哲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71056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尔凯郭尔哲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克尔凯郭尔哲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克尔凯郭尔哲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尔凯郭尔哲学 一 生平与著作 索伦 克尔凯郭尔 1813年5月5日 1855年11月11日 丹麦哲学家 克尔凯郭尔的父亲出生贫寒 后白手兴家成为城中暴发户 并与富豪之女结婚 挤身哥本哈根的上流社会 后来其妻去世 克尔凯郭尔之父另娶家中女佣为妻 并在老年得幼子索伦 基尔克果 克尔凯郭尔自少生活富裕 有先天生理缺陷 驼背跛足 体弱多病 还因自己的身世异于常人 种种因素造成基尔克果忧郁的性格 他从小就染上了忧郁症 以为自己有原罪 自己死了之后会下地狱 因此他整个的生活都是悲观的 由于父亲的原因 他以为上帝将给他们家庭以惩罚 他断定上帝一定会让他死在父亲前头 死在34岁之前 那是耶稣的有生之年 因此他把出版于1846年的 哲学片断 一书的最后的非学术性附言 当作自己 最后的 著作而倾注了全部心血 他本打算就此搁笔 隐退到乡村里当一个牧师了此一生 结果却出乎他自己的预料多活了9年 而且又重新拿起了笔 原因是他同报刊发生冲突 进行了一场论战 即所谓 海盗报 事件 这对他的晚年生活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一生没有谋求任何职业 靠巨额遗产生活 作品 人生道路上的各个阶段 非此则彼 不同精神的启发性谈话 二 存在论克尔凯郭尔写道 如果黑格尔写完了他的全部逻辑 并且说这仅仅是一种思想实验 那么 他无疑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但现在 他只是一个滑稽演员 使黑格尔显得滑稽的是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试图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捕获全部实在 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却丢失了最重要的要素即存在 存在 意味着一个奋斗着 考虑不同可能性 做出选择 做出决定的个体 我们的思想应该处理我们自己的个处境以及我们必须做出的重大决定 黑格尔让人生活在幻影之中 用逻辑代替真实的存在 用实在的概念代替实在本身 从而从类的角度说明人 忽略了真实的个体的人的存在 他把关注的焦点从具体个人转移到普遍概念 他要求个体去思想而不是去存在一一去思考绝对思想而不是做决定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知识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 他厌恶古希腊思想中对理性的强调 指责这种精神充斥了后来的哲学和基督教神学 古希腊人高度重视敬重数学 这一点对古希腊思想哲学影响很大 他不反对数学和科学的恰当运用 但是他拒绝承认科学所特有的思想类型可以成功应用于理解人类本性 数学和科学中没有人类个体的位置 它的价值仅仅是针对一般和共相的 但任何活生生的存在都只能是人的个体存在 单个人的存在 即使在我们获得知识的时候 我们仍然处于不得不做决定的困境 生活 每一个人的生活 与这种一般的或普遍的问题形成鲜明对照 它对我们提出要求 在这些重大时刻 抽象思想没有帮助 克尔凯郭尔从 圣经 中关于亚伯拉罕的故事看到了典型的人类境况 是否服从上帝的意志 什么知识能够帮助亚伯拉罕做出决定 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是个人的 在这里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是一个主体 理性思想模糊甚至否定这种主观因素 因为它只考虑我们的客观特性一一那些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特性 但是 主观性是构成我们独一无二存在的东西 因此 理性的 数学的和科学的思想不能提供关于我们的个体自我的全部真理 智力的培养并不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人格的发展和成熟 也许 我们会投身于人群之中 来为生命找到某种意义 克尔凯郭尔反对把人归结为类或者人群 因为这种归类的结果 使得个人淹没在类或者人群中 丧失了人自身 人群在概念上是非本真的状态 因为事实是 它使个体完全不知悔过和不负责任 或者至少通过把个体降低为零星的碎片来弱化他的责任感 在人群中只会弱化我们的自我 从而毁坏我们的本性 克尔凯郭尔认为 真正的解决是把我们与上帝联系起来 而不是与人群联系起来 把我们的方向转向上帝 常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其以 生命历程的三阶段 来描述这一过程 第一阶段 审美阶段 在这一阶段 我根据我的本能冲动和情感行事 停留在感性的生活水平上 受感觉 冲动和感情的支配 全部活动的动机就是享乐 这一阶段 不知道任何普遍道德标准 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 主要动机就是想要享受最丰富多样的感官快乐 这时人停留在生活的感性的表面 人生若匆匆而过的旅行家 饱食终日 享受一切 无限地追求自己的欲望 我的生活除了自己的趣味以外再不受其他原则的限制 这个阶段 此时此刻就是一切 但此时此刻都是真的 意味着没有东西是真的 都是虚无 在这一阶段 我有意识地选择做一个感性的人 在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我们正生活在感性的 洞穴 中 在这一阶段的生命不能达到真实的存在 这种焦虑和虚无会导致人思考人生的选择 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伦理阶段 审美阶段的人没有普遍的标准 只有他们自己的趣味 伦理的人则认识并接受理性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作为一个伦理的人 我接受道德责任对我的生活所施加的限制 例如 在对待性的态度上 二者就不同 在任何地方 只要有性吸引 审美的人就屈服于本能冲动 伦理的人则接受婚姻的责任 把它视为一种理性表达 这个阶段的人必须在非此即彼中做出选择 特别是在善恶间做出选择 作为一个伦理的人 在道德问题上 我持有坚定地立场 可以像苏格拉底 为了原则牺牲自己 并且像苏格拉底那样认为知善就是行善 道德的恶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意志薄弱的结果 但现实中 人们容易陷入比到的知识不充分或意志力不足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可能会做比单纯的道德错误更严重的事情 最终 我将意识到我实际上没有能力满足道德律的要求 甚至还故意违反道德律 于是 我意识到自己的过和罪 第三阶段 宗教阶段 一旦我发现在美学阶段和伦理阶段的存在时不充分的 在上帝那里实现自我的愿望就变得清晰起来 我通过绝望和罪过被带入了生命中的关键时刻 遭遇到信仰上非此即彼的最后选择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他应当加以实现的本质自我 这一本质自我的实现正是由于人类必然无可避免地同上帝联系 这是人存在的最高阶段 这时的人不再是孤独的存在 个人进入了与无限和绝对的上帝无限关系之中 这才是人的真正的存在 人摆脱了感性状态和理性普遍原则的束缚 回归到真实自我的存在 生命的三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存在 但是对绝望和有罪的体验 使我们产生一种对不同类型的存在之间差异的认识 到达本真存在的过程不是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 而是一个信仰的过程 是不断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实现的过程 克尔凯郭尔的三境界体现了人生的三种不同选择 人过那种生活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人是自由的 自由主要体现在他的选择上 三个境界来说 审美境界是最直接的 其本质是享受 伦理境界是要求的境界 其本质是斗争和胜利 宗教境界是满足的境界 其本质是痛苦的 冯友兰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低到高它们是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王国维 三种境界 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 之二六 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