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70583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肓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肓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3、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 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4、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核心课程5、儿童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8、朵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 欢条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于( )。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由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9、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的规律是(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泛化律10、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11、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其实质在于(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2、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 ,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1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14、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哪个阶段?( )。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15、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6、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A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得高分数B促进学生获得与理解新知识C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促进教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课程17、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8、按照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五大类。A控制力B组织技能C适应能力D认知策略19、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20、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分支平行式D、综合式21、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 )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B.集体舆论C.干部队伍D.共同目标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协调的主要力量是社区教育机构。2、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4、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2、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3、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选径。4、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C2、答案:C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C7、答案:B8、C9、A10、B11、【答案】D12、B13、D14、【参考答案】D15、C16、C17、B18、D19、B20、答案:B21、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班主任是协调校内外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2、【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长期保持随意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课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3、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4、【参考答案】。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3、(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2、(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