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70406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思路:在学习了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对远古人类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从距今的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来学习。因而本课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既积极学习现在要学的知识,又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比较,自己学会归纳总结采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落实目标)(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 并“动脑筋”: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3、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开始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一起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4、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5、过渡:黄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本目由同学自学完成)自学后讨论:(自由发挥)1、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那些相似之处?不同之处?结论:相同的地方: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都会搭建房屋;会制造陶器。在打猎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弓箭,猎物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人们就把自己吃不完或者是受伤的动物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都产生了原始的家畜饲养业。不同的地方:A、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B、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C、南方人会挖井,这就可以使他们不一定非要住在靠近河边的地方,生产、生活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了。2、引导生看图进一步讨论分析、比较: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居民,他们的房屋建造式样会不同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结论:由于他们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决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地势低洼,建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降水较多,防止水淹。下面还可以饲养牲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地处北方,天气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保暖。大屏幕出示材料,结合材料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讨论后得出结论: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的空间。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3、为什么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4、引导学生理解白虎通引文的含义得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说明了人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指导阅读第910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第10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第一,人们想让死去的亲人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便把死者的私有财产作为随葬品。第二,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富增多。(社会生产力进步了)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三、巩固小结指导学生填我国原始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表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活动区域 原始农耕(工具、作物)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 住房下面饲养牲畜 盖屋挖井、制陶、玉、乐器半坡原始居民 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黄河中游)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种粟和蔬菜 可能养猪 制造彩陶、纺织、制衣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年 山东泰安(黄河下游) 磨制石镰、石锄 制黑陶、白陶四、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生活: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乐器、玉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生产: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陶,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