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95972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利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利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实习报告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W88c715230056姓名赵建勋成绩初审意见 初审老师签名:评审意见 评审老师签名:备注浅析我国水能的开发应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学号:W88c715230056 学生姓名:赵建勋摘要:从水能利用的角度看,水能利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联系在一起的。水资源的利用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江河水域的地上和地下水源,以获得最高的综合效益。水能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资源条件,在河流规划和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拟订出最优的水心愿利用方案。而河流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河流自然条件、流域社会经济情况的勘察、探测和分析研究,提出河流的水电开发方案。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和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重要性,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能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水能开发应用有效措施。关键词:水能特点; 开发现状; 存在问题; 有效措施 绪论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比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总量为6万亿立方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据估计,流域面积在100 km以上的河流有500多条,除此之外,中小河流几乎遍布全国。我国的水能资源占世界首位,理论蕴藏量达6.8亿kW,居世界第一位。根据我国各河流的初步规划,全国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亿kW,年发电量1.9万亿kW.h,相当于大电厂每年消耗7亿吨标准煤。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河流落差大,因而形成西部水能资源多,东部少的格局。据调查,水能资源在西南地区约占全国总量70%;西北地区占12.5%;中南地区占9.5 %;华东地区占4.4%;东北及华北地区各占1.8 %。全国可能开发的大小水电站有7 600多座(单站装机500 kW以上),其中装机容量在25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208座。1水力发电的特点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在常规能源中,水力是理想的能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1数量特点我国水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占有量较低。我国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总储量为:煤炭1 145亿t,石油32.6亿t,天然气11 230亿m3,水力资源19 200亿kWha。以上4种资源折合标准煤1 551亿t,其中水力资源按发电100 a、每千瓦时抵火电煤耗350 g计,即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总储量的40强。1.2分布特点水力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匹配,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而市场需求主要在东部。水力资源富集于大江大河,主要集中在十二大水电基地,这有利于实现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有利于发挥水力资源的规模效益。目前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和水体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现有的环境、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对水资源保护工作规定的不具体、不明确,可操作性差,不能体现出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同时现行的环境法规对水资源保护仅是从环境角度管理,而没有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水利部门缺乏水资源保护的统一思想、条例、规章,工作随意性大,没有系列条例作为行政依据来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因此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完善工作还很艰巨。1、2、1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其中河川径流27115 m,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量只有2350 m,占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7。根据149个国家按人口统计的人均占有水量由多到少排列,我国排在第110位。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27867 m,约为世界的。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对全国640个城市调查表明,每年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据统计,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m,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供需缺口近1000亿m。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m。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没有大的突破,在管理上不能适应这种残酷的现实,水资源很难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1、2、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 m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另外,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 m,而北方只有9645 m,前者是后者的三倍。由此可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不解决,必将会导致各地区经济出现不均衡发展,其结果必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建设。2、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当前我国面临着水量的危机的同时,还面临着因污染导致的水质危机。自7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工作。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不仅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3、水环境破坏严重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造成许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北方河流更为突出。全国平均每年进入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吨,其中有20亿吨淤积在外流区的水库、湖泊、中下游河道和灌区内。水库上游植被的破坏或开荒种地,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库容也日趋减少。如浙江金华山口冯水库上游开荒种地2000多亩,每年淤入水库1万多m;洞源水库在1990年前后,库围淤积3 m,库底淤积1 m。再以山东为例,80年代平均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约2亿m库容。水主要通过水环境提供。水环境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还有调洪、航运、排水等许多功能,另外,水环境不仅是流域污水、废水的直接接受者,也是人类活动一切废物的最终归宿,而现在许多水环境都污染得很严重,以致影响它的正常用途,因此保护好水环境对水资源充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4、水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我国水资源需求,必将加大水资源开采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达到相当程度。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条件下,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于8.2万,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余个,其中北京的沉降面积达800,环渤海平原区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达186万亩。5、结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太低,加上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因此除了不断寻找新水源外,将污水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将是解决缺水的重要途径,污水是资源的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污水中比较难处理的是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一般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加工或产品生产(试剂水、反应副产物、设备清洗等);设施或支持系统(锅炉废水、直接排放冷却水、接触冷却、冷却塔废水、冲洗废水等);雨水排放(污染与未污染的雨水等)。废水处理方法很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四类。其中生物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生物法也称生物化学法,简称生化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污染,消除其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应用。如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光催化氧化法、利用超导净化污水、电催化氧化法、光电催化氧化法等。参考文献1徐壮.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J.节能与环保,2005年07期 2孙海燕.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首届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综述J.建设科技,2004年Z2期 3王效华.国际可再生能源会议信息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年05期 4陈华.从战略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N.宁夏日报,2009年 5黄泽全.可再生能源潜力大N.人民日报,2001年 6 任光照,徐子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业绩与前景.水文,2011年7郑汉根.德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N.经理日报,2004年 8胡应得.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可持续发展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9张博.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刘东生.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1刘婷.中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2朱军.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 致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整理,终于完成了这篇毕业论文,它不仅是我在学习阶段的研究总结,也凝聚了关心、指导和帮助过我的所有人的友情和亲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赵亮教授,老师知识渊博,治学认真而严谨,使我受益非浅,同时也将激励我在工作上奋力拼搏、不断进取。在此,我再次对赵亮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也同样感谢农大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诸位老师在学习期间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指点;并同时感谢我的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于我求学的支持和帮助。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在经历挫折、无论多艰难的时候都给与我莫大的关心和鼓励,提供最强的精神支持,使得我能安心完成学业。一个人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最后,再一次对所有关心我、帮助我和支持我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